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497|回复: 0

“我愿做人们跨越苦难的桥梁”——记成都市环境监察支队办公室主任邹新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28 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时,青川县红光乡东河口附近的山体发生崩塌,近2000万立方米的泥石流从山顶呼啸而下,瞬间将东河口的两个村庄埋没,并且堵住了青竹江和红石河的河道,形成两个堰塞湖,加上青竹江上游的石板桥堰塞湖,形成了总库容接近2000万立方米的湖区,对下游造成巨大威胁。
  5月17日中午,一条消息在广元市区飞快地流传开来:青竹江上游的青川县红光乡堰塞湖要决堤了!
  面对险情,救援队伍紧急采取应对措施,不到一天时间,这场可能会导致青川县青竹江下游巨大灾难的堰塞湖险情得到了缓解。18日清晨6时,关庄抢险救灾指挥部设立在关庄镇上游3公里的观测点发现:东河口两个堰塞湖的江水开始漫过山体滑坡形成的堆积坝向下游流去,原本碧绿的青竹江水此时已变成浑浊的土红色;6时30分,江水在宽800米和长1000米的滑坡堆积坝中冲刷出数个水道,江水裹挟着大量泥沙往下游流去。
  青川抗震救灾指挥部在18日早晨发布消息,救援部队已采取自然溢出、人工疏导和分级消能的方法,将险情排除。
  灭顶之灾瞬间来临
  5月17日,笔者在青川县红光乡东河口看到依山而建的公路被直径超过5米的巨大滚石砸断,在三面环山的峡谷中间,最大长度超过两公里、最宽处接近1公里、面积达数平方公里的泥石流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滑坡坝。
  在这个数千万立方米泥石流堆积体的地底深处,是两个曾经存在的村庄:东河村和康乐村。下游关庄镇的一位居民告诉笔者,这两个村庄的居民总数有1300多人,由于当地大部分青年人外出打工,孩子外出上学,此次被泥石流掩埋的有200多人。由于泥石流的转瞬即至,使两个村庄的老弱妇孺甚至来不及呼救,转瞬之间就阴阳永隔。
  关庄镇的一位知情人告诉笔者,在这次泥石流中唯一逃生的是该村建在半山腰的小学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所有的学生都幸运地避过泥石流逃生获救。这位知情人还告诉笔者,在16日当天,日本救援队第一批队员曾到过此处,但面对被埋在数千万立方米泥石流之下遭遇灭顶之灾的两个村庄,日本领队也表示日本救援人员无能为力,在集体默哀之后他们离开此地。
  笔者在现场看到,整个山谷笼罩在暮色之中,没有任何人为活动的迹象,一头幸存的黄牛在山谷右边的山腰上发出悲鸣,久久在山谷中回荡。
  在山谷的右边是青竹江主流被阻形成的堰塞湖,17日晚,笔者到此时江水尚未漫过堆积体形成的滑坡坝。笔者在滑坡坝上步行至山谷左边更高处的堆积体,此处高出青竹江江面约数十米,发现红石河的河水已经漫过堤坝,汹涌地注入青竹江的堰塞湖。
  万人步行脱险
  青川县在红石河流域共有3个乡:红光、石坝和马公,青川县政府在离这3个乡最近的关庄镇设立了接待点,救助自行脱离险境的灾民。
  在现场指挥的青川县组织部副部长刘文川对笔者表示,这3个乡主要是建筑损毁较严重,人员伤亡并不大。
  刘文川还告诉记者,红光、石坝和马公3个乡都四面环山,虽处于东河口堰塞湖的上游,不会受到东河口堰塞湖的威胁,但由于几乎每个村都有一条小河,在地震后也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堰塞湖,而且都在半山腰,一旦决堤,将会给这些村庄带来严重损失。
  由于连通这3个乡和外界的公路在东河口处完全被毁坏,外界救援力量根本无法进入。在关庄镇的接待点笔者看到,从17日下午6时到次日凌晨2时,陆续有灾民背着食品等物资到达关庄镇。接待站的接待人员告诉笔者,这3个乡的人口总数超过1万多人。
  由于马公乡离关庄最远,许多灾民都花了很长时间才到达这里。在关庄镇,笔者碰到一位名叫文桂芳的马公乡灾民,她告诉笔者,由于公路被山上掉落的滚石和泥石流损毁,当地的乡民只能走小路,翻山越岭,从早晨9点出发,到晚上9点才到达这里。
  一位在江油市工作的灾民孙清涌回到石坝乡将自己的父母和几个侄女救出,由于带了3个小侄女,行进速度非常缓慢,虽然石坝乡离关庄镇很近,但仍然花了11个小时才到达。
  笔者了解到,走出来的灾民只是一部分,虽然政府劝说当地居民离开村庄,但还有很多灾民尤其是老人不愿离开家园,石坝乡大房村范明顺告诉笔者,全村有200多人,至今仍然有80多人没有离开。
  石坝乡的书记告诉笔者,到17日晚石坝乡尚有3000多人没有脱险,而且面临食物和饮水的匮乏。
  在关庄镇接待站,对于逃离险境的灾民,接待站由各乡的书记和乡长负责领取食品和饮水,而在晚上10点以后很多灾民到达时,其所属的乡的官员已经不在岗位,导致晚到的灾民无法领取食品和饮水。
  从炸坝到“溢流”
  堰塞湖所蕴涵的巨大能量和坐落的地理位置使得各方从一开始就保持了高度紧张。作为嘉陵江的一条支流,青竹江在竹园坝附近与宝成铁路交汇,一旦发生洪水可能影响宝成铁路的运行。此外,堰塞湖下游有7个乡镇共1.5万人。
  笔者17日20时30分从青川堰塞湖撤回关庄镇时,正好碰上青川县救灾指挥中心的干部在开会讨论处理堰塞湖的问题。青川县水利局副局长巩江对笔者表示,经过国家和地方四级部门组织专家对堰塞湖的滑坡堆积坝进行会诊,得出的结论是,短时期内不会形成整体性溃坝,宜采取自然“溢流”的方法,等到水位降到合适高度,再请专家进行会诊。
  巩江告诉笔者,专家们建议,此次山体崩塌造成的滑坡堆积坝与一般泥石流堰塞湖堤坝有所不同,此次堤坝的坝体特别长,同时很厚,短时期内不会溃坝,但是要加快疏导,减少主汛期来临时的威胁。而笔者了解到青竹江的主汛期为每年的6月底到9月底。
  青川县组织部副部长刘文川告诉笔者,此前专家会诊时,对如何处理此次堰塞湖的问题专家曾经提出多种处理方法。
  第一种意见是从下面开挖疏导,第二种意见是利用虹吸现象,第三种意见请空军爆破炸坝。“这些专家的意见大多数过于理论,不具备可操作性。”刘文川表示。“炸坝的后果无法准确计算,而且短时间内无法疏导。”
  巩江对笔者表示,关于堰塞湖的问题,包括专家和政府部门的干部已经连续讨论了4天,就在最近的数次会议上形成了治理堰塞湖的初步方案。
  首先是建立监测点,由青川县水利农机局负责监测水情的变化,利用卫星电话每小时报水情,每两小时报告堆积体变化,在垮塌处上下游1公里处设立警戒线,禁止群众进入。
  其次是通知群众转移到高于历史最高洪痕的地带,也就是2006年8月28日洪水达到的最高水位。
  方案确定,所有人都迅速行动起来。从18日凌晨6时开始,青川堰塞湖的江水开始在滑坡堆积坝中冲刷出数条水道,青竹江下游的水流加速,水位开始缓慢上升。
  18日上午10时,记者离开关庄镇时发现,江水的流速明显加速,河水的水位一直在缓慢上升。土红色的河水流出30公里左右之后,水中的泥沙开始下沉,河水恢复了黄绿的颜色。
  19日下午6时,笔者从关庄镇抗震救灾指挥部电话了解到,目前清竹江水流平稳,人员已经撤迁到安全地带。
  笔者还了解到,5月18日至19日,国务院抗震救灾工作组水利组前方第五(广元)组组长史光前率10余位水利和国土专家对青川县境内的两个最大的堰塞湖东河口堰塞湖、石板沟堰塞湖进行了现场查看和评估。史光前说,由于该堰塞湖的堤坝下部由大量的大石头形成了一个比较好的支撑骨架,上面由很多的植被和黏土形成了深厚的防渗层,堤坝又足够雄厚(约1公里长),再加之堤坝上已有一个缺口在泄流了,流量约每秒20方,故专家组认为,这两个堰塞湖在无强降雨天气的情况下,目前暂不会发生突然溃坝的危险。但下游地区的历史最大洪水水位以下的人员仍需及时进行安全转移,以防强降雨天气带来的次生危险。
  5月22日,笔者从广元市青川县抗震救灾指挥部获悉,指挥部在清江河沿线设立了8个观察哨,实行24小时观测,每2个小时报告一次堤坝、水位等情况,并在清江河沿线设立醒目标志牌和警戒线。目前东河口3个堰塞湖已经自然泄流,情况发展比预想的要好,发生溃坝的可能性很小。
  新闻背景 
  四川震区形成34座堰塞湖
  截止到5月25日8时,由于地震形成的堰塞湖全国共有35座,其中四川34处,受威胁总人口近百万。
  据了解,四川的这34处堰塞湖主要指的是高度在10米以上、库容大概在10万立方米以上,同时集雨面积不小于20平方公里的堰塞湖,这些堰塞湖对下游群众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在一些小的河流上,还有一些滑坡的堵塞而形成的堰塞湖,通过疏通治理就可以根本上除险。
  为了消除堰塞湖的威胁,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应急措施。一是对发现的堰塞湖进行了勘察,对它的几何尺寸、构造、蓄水情况进行了全面的了解;二是在勘察的基础上对堰塞湖实施了监测预警,在堰塞湖堰体的附近设置了警戒点,对堰塞湖进行24小时监测。一旦发现有威胁,就赶快通知下游受威胁地区的人员转移;三是制定下游受威胁地区人员转移预案。在这些措施的基础上,采取必要措施从根本上解除堰塞湖的威胁。
  唐家山堰塞湖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副指挥长、水利部总工程师刘宁说,位于北川上游的唐家山堰塞湖是这34处堰塞湖中最大的一座堰塞湖,它的库容达到3.2亿立方米,高度在82米~124米之间,集雨面积达到3550平方公里,而下游的绵阳市又是人群密集之地,所以它是风险比较高的一座堰塞湖。
  为了解除唐家山堰塞湖的威胁,5月26日,15台挖掘机、推土机和装卸机等施工设备被米—26军用直升机吊运到堰塞湖坝顶,随即开始了挖掘,当日唐家山堰塞湖就开始缓慢泄洪。刘宁介绍说,如果天气情况正常,应急疏导泄流槽将于10天之内修成。

《中国环境报》2008-5-28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2-7 21:55 , Processed in 0.078880 second(s), 18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