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楼主: 蛇妖MM

[家庭财务] 膳食营养健康饮食第一帖!(儿童饮食与疾病,血管病的营养治疗在第4页)打造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14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TA的专栏

发表于 2008-6-15 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15 0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橙子色的猫 于 2008-6-13 23:23 发表
问个问题,
童鞋们是想小心翼翼的活到90岁,还是随心所欲的活到60岁$汗$
我是比较倾向于过嘴瘾的;)



这是你现在的想法,等你到了60岁,你肯定还想活到90岁的
我现在看到很多老人,越老越怕死的
越老越想活,真的
我们自己也回忆一下,年轻时比现在更无畏
但是到了现在年纪就不会象年轻时那样潇洒的
老了更是的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15 00:58 | 显示全部楼层
MS这个贴子里也吵架$考虑$ $考虑$ $考虑$
MS又是两只神经病;)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15 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无缘无故挑起事端的ID,怎么不做出处理?
$考虑$ $考虑$ $考虑$
这同样ID已经不是第一次这样了
两个神经病都搞不定,不知道想点什么
封起别人来倒是干脆得很嘛$bs$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15 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tella_0183 于 15/6/2008 00:58 发表
MS这个贴子里也吵架$考虑$ $考虑$ $考虑$
MS又是两只神经病;)

想造一个有意义的帖子都难!:cool:
算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15 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tella_0183 于 15/6/2008 00:55 发表



这是你现在的想法,等你到了60岁,你肯定还想活到90岁的
我现在看到很多老人,越老越怕死的
越老越想活,真的
我们自己也回忆一下,年轻时比现在更无畏
但是到了现在年纪就不会象年轻时那样潇洒的
老了更是的

还是顺其自然,心态平衡最好!
$ok$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15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儿童饮食与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评定人群营养状况的最有用的指标有以下五种:
Ø        1~5岁儿童按年龄分组的死亡率
Ø        婴儿出生体重
Ø        各年龄组儿童平均身高、体重
Ø        母乳喂养及断乳营养状况
Ø        血红蛋白测定

各时期儿童生长发育特点及营养需要
一、婴幼儿期
1.生长发育特点:生长发育迅速,代谢旺盛
Ø        婴儿期(0~1岁):
一生中生长发育最快时期。体内各器官增重增大,功能逐渐完善,心智功能发展迅速

        出生时                                 1周岁时
体重:平均约3kg                              增加3倍约9kg
   =3+月龄×0.7                          0~6个月
   =3+6×0.7+(月龄-6)×0.4           7~12个月
   =9+(年龄-1)×2                     2~12周岁

身长:平均50cm                                平均约75cm
   =50+月龄×2.5                          0~6个月
   =50+6×2.5+(月龄-6)×1.5           7~12个月
   =75+(年龄-1)×7                     2~12周岁
    以躯干、头部增加为主

大脑重量:从出生时400g左右占体重的1/8,1周岁时增加至800g,2周岁时约1000g
(7岁左右接近成年人约1500g,占体重的1/40)
Ø        幼儿期(1~3岁):生长发育呈稳步增长趋势        

2.营养代谢特点:
Ø        胃肠消化能力尚未健全,易发生消化紊乱
Ø        预防疾病
Ø        培养与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
Ø        根据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安排

3.营养需要特点:
Ø        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相对较多,但胃肠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因而存在营养需求和消化吸收能力之间的矛盾
Ø        各种营养素的供给既要考虑到量又要考虑到质

(1)能量:婴幼儿能量消耗用于以下五个方面
a.基础代谢:
l        占总能量消耗的60%,包括生长发育和排泄消耗
l        1岁以内为55kcal/(kg.d)
l        7岁以内为44kcal/(kg.d)
l        12岁左右接近成人约30kcal/(kg.d)

b.生长发育需要:
l        婴幼儿所特有的能量消耗
l        与生长速率成正比,每增加1g新组织需要能量4.78kcal
l        出生头几月占总能量消耗的25%~30%;1岁以上占15%~16%;青春发育期比例又增高

c.活动所需:
l        需要量取决于活动的类型、时间和强度,个体差异大
l        1岁以内婴儿活动所需能量平均为15~20kcal/(kg.d);12岁时为30kcal/(kg.d)
d.排泄消耗:占基础代谢的10%
e.食物特殊动力作用:婴儿期占总能量消耗的7%~8%

­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婴幼儿每日能量需要量为:
        0~6个月:120kcal/kg
        7~12个月:100kcal/kg
        以后每3岁减去10kcal/kg

(2)蛋白质:
a.生长速度越快,所需要的蛋白质也越多
l        出生头2个月,50%蛋白质用于长身体
l        幼儿期约11%的蛋白质用于生长发育

b.蛋白质量足质优,满足必需氨基酸的需要
l        8种必需氨基酸
l        组氨酸(婴儿的必需氨基酸)
l        牛磺酸(婴儿的条件必需氨基酸)

­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婴幼儿每日蛋白质需要量为:
          婴儿:2~4g/kg/d*
          幼儿:40~55g/d

(3)脂肪:婴幼儿能量和必需脂肪酸的重要来源
Ø        供能和储能
Ø        大脑组织、激素等的主要成分
Ø        维持体温、保护脏器
Ø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Ø        脱脂奶对1岁以内婴儿是有害的

DHA:二十二碳六烯酸
作用:与大脑神经和视网膜发育有关
缺乏:
1.影响神经纤维和神经连接处突触的发育,导致注意力受损、认知障碍等
2.感光细胞变性、坏死,导致视力异常、对明暗辨别能力降低等

需要补充人群:
Ø        早产儿(脑中含量低;体内促使亚麻酸转变成DHA的去饱和酶活力较低;生长较快需要量相对大)
Ø        人工喂养儿(牛奶中的DHA不能满足婴儿需要)

DHA过多:
Ø        高度不饱和脂肪酸,易氧化
Ø        单纯补充DHA会造成花生四烯酸不足,影响人体血液凝固、炎症反应
Ø        抑制免疫功能

­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婴幼儿每日脂肪需要量为:4~6g/kg
脂肪供能占总能量比例为:
         0~6个月为45%
         7~12个月为30%~40%

(4)碳水化合物:
Ø        最主要的供能营养素
Ø        婴儿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为10~12g/(kg.d),供应40%~50%的能量
Ø        随着年龄增长,供能比例逐渐上升至50%~60%

­        儿童三大营养素的供能比为:
碳水化合物50%~60%
脂肪30%~35%
蛋白质12%~15%
年龄越小,蛋白质供给量相对越多

(5)无机盐和微量营养素:
a.        钙:生长过程中体内需要存留大量的钙
(从出生时25g,占体重0.8%到成年时达900~1200g,占体重1.5%)
Ø        骨骼和牙齿发育形成的关键时期
Ø        参与凝血机制和神经兴奋性的调节
Ø        乳类是良好来源,尤其母乳中钙磷比适宜(2∶1),最易吸收

­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婴幼儿每日钙的需要量为:
                0~6个月为400mg
                7个月~3岁为600mg

b.铁:
Ø        参与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合成
Ø        出生至4个月之内的婴儿,体内有一定数量的铁贮存
Ø        4个月后逐渐耗尽,乳类中铁含量也较低,即应开始添加含铁辅助食品
Ø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婴幼儿每日铁的需要量为:10mg

c.锌:
Ø        核酸代谢和蛋白质合成过程中重要的辅酶
Ø        味蕾中味觉素成分
Ø        婴幼儿体内没有锌储备,需要由食物供给充足的锌
Ø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婴幼儿每日锌的需要量为:10mg




(6)维生素:母乳中维生素D、K含量较少,其他一般都能满足婴儿需要
a.维生素D:
Ø        VD不能通过乳腺屏障,乳类中含量均低
Ø        我国北方冬季出生的婴儿缺乏日晒
Ø        新生儿从2~4周起,适量补充强化维生素D的食品并经常晒太阳,以预防佝偻病

b.维生素K:
Ø        婴儿出生时几乎无储备,母乳中VK仅为牛奶的1/4,新生儿和纯母乳喂养儿易出现维生素K缺乏
Ø        可给新生儿一次性肌注VK0.5~1.0mg作为保护性措施
Ø        注意补充富含VK的食物——绿叶蔬菜类及强化食品

c.维生素A:
Ø        与机体生长、骨骼发育、生殖、视觉和抗感染有关
Ø        VA缺乏多见于1~6岁儿童,与断奶后缺乏动物性食物和新鲜蔬菜水果有关

d.维生素C:牛乳喂养儿要注意补充,4周起即可喂给菜汤和果汁等
e.B族维生素:乳母食用较多精制米面易缺乏VB1,注意食物多样化,粗细搭配,保证摄取均衡营养
f.维生素E:通常可从母乳中获得

(7)水:
Ø        婴幼儿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水的需要量比成人多
Ø        每日水的需要量大约为120~150ml/kg,以后每3岁减去25ml

推荐的婴幼儿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

热能          1050~1350kcal                  维生素A           500ugRE        
蛋白质          35~45g                         维生素D            10ug        
脂肪          占热能30~35%                  维生素E             4mg        
钙                600mg                        维生素B1            0.6mg        
铁                10mg                         维生素B2            0.6mg        
锌                10mg                           烟酸                     6mg        
碘                70ug                          维生素C             60mg        
硒                20ug

婴儿喂养
Ø        母乳喂养
Ø        混合喂养
Ø        人工喂养

母乳喂养
l        母乳喂养是人类的天性
l        母乳是小婴儿最合理的天然食品
l        母乳也是最能满足婴儿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品




­        母乳喂养的优点:
1.营养丰富,有利于消化吸收
l        人乳蛋白不易过敏,各种氨基酸比例最适合于婴儿利用,牛磺酸含量是牛乳的10倍
l        以乳清蛋白为主,形成的乳凝块细小而柔软易消化
l        含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及卵磷脂、鞘磷脂等;脂肪颗粒小,乳脂酶促进脂肪消化
l        丰富乳糖有利于婴儿消化吸收,促进乳酸杆菌生长,有效抑制大肠杆菌;
同时又促进铁、钙、锌等吸收
l        蛋白质、无机盐含量明显低于牛乳,可保护尚未发育完善的肾功能
l        钙磷比例合适(2∶1)有利于钙的吸收
l        铁吸收率可达50%~70%,而牛乳仅为10%
l        初乳中锌和铜含量均较高

2.含有大量免疫物质,增进婴儿的抗感染能力
l        SIgA:能结合呼吸道、肠道粘膜上的细菌、病毒、过敏原等,阻止其侵入。初乳中最多
l        乳铁蛋白:与铁结合抑制需要铁的细菌生长(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等)
l        其他:双歧因子、各种抗体都有一定的免疫作用

3.有益于母体健康
l        哺乳期母亲的催产素分泌大为增加,促进子宫收缩复旧,又可推迟月经复潮利于避孕
l        将体内多余营养输送给婴儿,防止产后发胖
l        增进母婴感情
4.母乳喂哺不易污染,温度适宜,方便经济

混合喂养
Ø        母乳量不足,需加喂配方奶或其他乳品者称混合喂养
Ø        6个月以内的婴儿混合喂养时,母乳喂哺次数一般不变可先哺母乳,将乳房吸空,再补授乳品或代乳品(称补授法),这样可维持母乳的分泌

人工喂养
    在母乳完全不能喂养时采用牛奶或其他代乳品喂养

人工喂养代乳品的要求:
Ø        营养成分和热能应与母乳相似或接近
Ø        易于消化吸收
Ø        清洁卫生,安全无菌

人工喂养代乳品的种类:
1)鲜牛奶:正常新生儿需将牛奶稀释为3∶1牛奶(3份牛奶,1份水),
1个月后可喂全奶,一般加5%~8%的糖
2)全脂奶粉
3)其他代乳品:用黄豆粉、米粉、骨粉等配制
4)婴儿配方奶粉
l        母乳化配方或适应配方:蛋白质构成和乳脂构成更接近人乳
     初级配方:1~6月婴儿
     后继配方:出生6个月后的婴儿
l        医学配方:用于特殊膳食的需要或生理上的异常所需

添加辅食
添加辅食的目的:
Ø        乳类中所含的一些营养素不足,需及时添加,早产儿尤其如此
Ø        4个月以后,母乳分泌往往相对不足,需增加营养补充,保证足够能量以满足迅速的生长发育
Ø        随着年龄的长大,要为断奶作好准备

添加辅食的原则:
1. 添加辅食宜由少到多,由细到粗,由稀到稠,次数逐渐增加
2. 习惯一个品种后,再添加另一种
3. 在婴儿健康时添加
4. 避免含高盐或辛辣调味品的食品
5. 辅食应以小匙喂给婴儿

添加辅食的顺序:
1. 新生儿2~4周起,首先添加鱼肝油1滴
2. 5~6周添加含VC果汁、菜汁;如人工喂养,应提前3~4周添加
3 .3~4个月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如蛋黄
4. 4~5个月添加米糊、奶糕,并逐渐加菜泥、果泥、鱼泥
5. 6个月起,可加饼干,训练幼儿咀嚼食物的能力
6. 8个月起,可加肝泥或肉末
月龄                     添加的辅食                                      主要供给的营养素

4 ~ 6                 米糊、乳儿糕、婴儿米粉、烂粥等                 能量(用匙喂)
                          蛋黄、鱼泥、豆腐、动物血                      蛋白质、铁、钙和各种维生素
                          菜泥    水果泥                                 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

7 ~ 9               粥、烂面、面包、烤馒头片、饼干                    能量(训练咀嚼功能)
                        鱼、全蛋、肝泥、肉末、豆制品                     蛋白质、铁、锌等矿物质和维生素
                           菜泥、水果泥                                  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

10 ~ 12              厚粥、软饭、挂面、馒头、面包                      能量   
                       鱼、全蛋、碎肉、碎肝、豆制品、油碎菜、水果        蛋白质、铁、锌等矿物质和维生素
                                                                          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   
   
幼儿期膳食
1.平衡饮食,选择适当食物
Ø        供给营养丰富的食物,充足热能和优质蛋白质可保证生长发育的需要
Ø        食物种类多样化,乳制品、肉、蛋、鱼和粮食、蔬菜水果全面均衡
Ø        1~2岁供奶500ml/d,以后250ml/d左右

2.合理烹调
Ø        保证食物新鲜,注意色香味,促进食欲
Ø        幼儿食物应切碎煮烂,有利于咀嚼、吞咽和消化
Ø        口味以清淡为好不宜过咸,味精、酱油、糖也不宜多放
Ø        少吃油炸性和刺激性食物

3.重视饮食卫生,养成良好习惯
Ø        不吃生冷、不洁食物和隔夜饭菜
Ø        养成饭前便后洗手,定时、定点、定量进食的习惯,使幼儿保持旺盛的食欲
Ø        注意避免挑食、偏食和多吃零食

4.具体饮食安排
am   7:00:蛋花粥(大米50g,鸡蛋1个)
9∶30:牛奶250g
12:00: 肉末碎菜面条汤(瘦肉25g,青菜50g,面条50g)
pm   3:00  煮胡萝卜水(胡萝卜100g),饼干或面包几片
5:00:菜粥50g(骨头汤少许,菠菜25g,肉糜25g)
8:00:牛奶250g

二、儿童期
1.生长发育特点:生长呈波浪式上升,发育的速度减慢;大脑和神经系统处于增长和不断完善中
Ø        学龄前儿童(4~6岁)
Ø        学龄儿童(6~12岁)
2.饮食营养特点:
Ø        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食物的种类和数量
Ø        儿童肝糖原贮存不多,活泼好动,容易饥饿,应适当增加餐次
Ø        饮食注意多样化,合理搭配,达到营养平衡
Ø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
儿童推荐的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
        4~6岁        7~12岁
热能        1400~1700kcal        1800~2400kcal
蛋白质        50~55g        60~75g
脂肪        占热能25~30%        占热能25~30%
钙        800mg        800~1000mg
铁        10mg        12~18mg
锌        10mg        10~15mg
碘        70ug        90~150ug
硒        20~25ug        30~50ug
视黄醇        600ugRE        700ugRE
维生素D        10ug        10ug
维生素E        6mg        7~8mg
维生素B1        0.7mg        0.9~1.2mg
维生素B2        0.7mg        1.0~1.2mg
烟酸        7mg        9~12mg
维生素C        70mg        80~100mg
儿童期配膳原则:
1.粮食、鱼、肉、蛋、蔬菜水果不可偏废,要全面均衡
2.乳制品仍应强调,每日不少于200~400ml
3.烹调食物注意色香味,少用油炸或熏烤,食物不可过生
4.进餐有规律,保证吃好早餐;注意饮食卫生
5.重视户外活动

7~12周岁儿童饮食安排:                      4~6周岁儿童营养配餐
单位(g)        7~9岁        9~12岁
粮食        350        400~450
豆与豆制品        25        25~30
畜鱼禽肉        100        100
蛋        50        50
奶        250        250
蔬菜水果        300        400
植物油        20        20

­        儿童不宜多吃的食品:
爆米花                     肥肉
罐头食品                 可乐饮料
奶糖                         彩色食品
果冻                         泡泡糖

三、青少年期
1.生长发育特点:儿童过渡到成人阶段的关键时期
Ø        骨骼生长、肌肉增强、大脑组织结构完善——第二次生长高峰
Ø        性发育成熟的主要时期
Ø        青春发育期:12(10)~18岁
2.营养需要特点:
(1)保证能量和蛋白质供应,满足快速生长发育的需要
Ø        能量供应:    每日能量的供给还要参考活动情况
每日需要量        男孩        女孩
13岁~15岁        2400kcal        2200kcal
16岁~18岁        2800kcal        2800kcal
Ø        蛋白质供应:
  每日需要量        男孩        女孩
13岁~15岁        80g        80g
16岁~18岁        90g        80g(一般为1.6~1.9g/kg)
Ø        保证足够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供给

(2)必不可少的矿物质:
a.钙:
Ø        青少年骨骼生长迅速
Ø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11~18岁的人群钙的每日摄入量为1000mg,一般认为自青春期到24岁阶段每日供给钙1200mg可以促进钙的充分沉积
b.锌:
Ø        青少年由于生长迅速及性的成熟,所以体内需要较多锌的储存
Ø        推荐供给量为15mg/d
c.铁:
Ø        进入青春期,男孩比女孩在体内增加更多的肌肉,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需要铁来合成
Ø        而女孩则从月经中丢失大量铁
Ø        中国营养学会提出:
11~14岁人群每日膳食铁推荐摄入量:男性为16mg,女性为18mg,接近成人(男性15mg,女性20mg)
14~18岁人群铁的推荐摄入量超过成人,男性20mg,女性25mg
(3)几种重要的维生素:
Ø        VA: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能力,维持视觉功能和上皮组织健康,
帮助骨骼钙化,提高免疫功能
Ø        VB族:参与能量代谢,对酶的活力、细胞和神经组织的功能维护有重要作用
Ø        VC:利于合成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扩增血容量

青少年推荐的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
        男性        女性
热能        2400~2900kcal        2300~2400kcal
铁        20mg        25mg
视黄醇        800ugRE        700ugRE
维生素B1        1.5mg        1.2mg
维生素B2        1.5mg        1.2mg
烟酸        15mg        12mg

青少年        蛋白质        80~85g        钙        1000mg
        脂肪        占热能20~30%        锌        15mg
        维生素D        5ug        碘        150ug
        维生素E        10mg        硒        50ug
        维生素C        100mg               
青少年配膳原则:
Ø        食物多样化,粮谷为主,保证蛋白质的供应,供给充足的能量
Ø        保证鱼、肉、蛋、奶、豆类和蔬菜水果的摄入,供给足量的钙、铁、锌和各种维生素,
预防营养缺乏病
Ø        吃好吃饱早餐,注意三餐的热能比(3:4:3)
Ø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参加体力活动,避免盲目节食
单位(g)        男性        女性
粮食        450~500        400~450
豆与豆制品        50        40
畜鱼禽肉        150~200        150
蛋        50        50
奶        250        250
蔬菜水果        400~500        400
植物油        20~25        20~25
中国学生生长发育现状
1、体格发育出现全方位增长(1)身材高大化:以7-17岁为例
调查发现在1979-2000年21年中
每10年身高平均增幅(cm):   城男 3.0、 城女 2.3
                                      乡男 3.6、 乡女 2.9
(2)体重增幅更惊人,尤其城市:以7-17岁为例
调查发现在1979-2000年21年中
每10年体重平均增幅(kg):     城男 3.9、 城女 2.6
                                       乡男 2.4、 乡女 1.8
         2000年接近日本同龄者P45水平(1979年不到P30水平)

(3)胸围均值大幅提高:以7-17岁为例
调查发现在1979-2000年21年中
每10年胸围平均增幅(cm):    城男 2.3、 城女 1.1
                                      乡男 1.5、 乡女 0.9
                                     城市>农村,  男生>女生
2.青春期发育提前(1985-2000年):
Ø        身高最大增长年龄(MIA)提前:  城男 0.89岁、城女 0.92岁
                              乡男 0.33岁、乡女 0.38岁
Ø        平均初潮年龄提前:  大城市女生从13.1岁提前到12.6岁(0.5)
                        乡村女生从14.1岁提前到13.6岁(0.5)
Ø        平均首次遗精年龄提前: 大城市男生从14.5岁提前到13.9岁(0.6)
                        乡村男生15.6岁提前到15.0岁(0.6)
Ø        提前幅度与欧美国家相仿,每10年提前3个月
3.从“绿豆芽”体型逐步提高的身体充实度
  BMI指数(体重kg/身高m2)逐步上升      
4. 前进中存在的问题——生理机能发育呈停滞态势
(1)肺活量、握力没有随体格发育水平的提高而增长
     肺活量/体重指数均值大幅下降
  城男65.6(1979年)降至57.6(2000年)
  城女58.6        降至51.7
  乡男65.5        降至59.2
  乡女58.4        降至51.0
(2)运动素质指标全面下降
循环、呼吸和肌肉功能的综合反映: 50米跑、立定跳远、耐力跑(800m、1000m)
(3)肥胖与营养不良并存


[ 本帖最后由 蛇妖MM 于 2008-6-15 14:49 编辑 ]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15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xingxingtian 于 14/6/2008 17:30 发表


你这个人怎么那么奇怪,lz发健康帖都要招你莫名其妙的攻击?$frage$

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门!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15 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心血管的营养治疗

*        发达国家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60-70年代呈上升趋势,  80年代以后逐渐降低

*        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80年代起急剧升高,90年代继续高趋

人群分布
1.年龄、性别分布
①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②40岁后,每增加10岁,患病率增加1倍
③男性高于女性,但绝经期妇女患病率明显升高
④男性以心肌梗塞多见,女性以心绞痛偏多
⑤冠状动脉病变可起源于童年时代

2. 职业分布
•精神紧张或注意力高度集中者多发
•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发病比例为2:1。

3. 种族差异
① 中国、日本远比欧美国家低
② 在我国,哈萨克、藏、蒙等族发病率低
③ 种族差异可能与饮食、劳动强度、生活习惯、水质有关

高脂血症的营养治疗
一.  高脂血症概述
分型;Ⅰ→Ⅴ(Ⅱa、Ⅱb )共6型
又称高脂蛋白血症
指血浆脂质(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浓度超过正常高限。
脂蛋白==脂质+载脂蛋白
脂蛋白形式:乳糜微粒、LDL、VLDL、HDL

1.各种脂蛋白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不同:
防止动脉粥样有利因素:
   a.高密度脂蛋白总量
   b.高密度脂蛋白中胆固醇量 2. 引起血脂增高的因素:
1)外源性:进食过多的动物脂肪
       和富含胆固醇的食物。                     
2)内源性:脂质代谢异常,
如肝炎、肾炎、糖尿病、内分泌失调等。

高血脂症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种
(一)原发性:较少见,属遗传性脂代谢紊乱性疾病
(二)继发性 :
z 控制不良糖尿病
z 饮酒
z 甲状腺功能减退
z 肾病综合征
z 透析

z 移植
z 胆道阻塞
z 药物
继发性高脂蛋白血症分型特点高胆固醇血症
糖尿病 肾病综合症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皮质醇增多
高甘油三酯血症
糖尿病(未控制)  肾病综合症   尿毒症(透析时)
肥胖症  雌激素治疗  糖原累积病(Ⅰ型) 饮酒
系统性红斑狼疮、异常r-球蛋白血症、痛风
高异常脂蛋白血症
各种原因引起的肝内外胆道梗阻、胆汁淤积性肝胆病,包括肝内胆小管性肝炎、原因不明性胆汁性肝硬化

二. 单纯性高胆固醇血症
      胆固醇   > 220mg/100ml
甘油三酯 < 160mg/100ml
     
饮食治疗原则:
  a. 限制胆固醇的摄入
     轻<300mg/日,
     中、重<200mg/日
  b.  限制脂肪的摄入
     限制动物性脂肪
适当↑植物油, P/s=1.5~2.0
c. 除非合并有肥胖或超重,总热能及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不必限制。蛋白质也不必限制。
d.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e. 增加有降胆固醇作用的食物摄入: 葱、大蒜、香菇、木耳、草头、大豆及制品

三. 单纯性高甘油三酯血症
      甘油三酯>160mg/100ml,   
       Ch   <220mg/100ml
饮食治疗原则:
a. 限制总热能的摄入,增加运动,维持或达到理想体重。
b.  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60%,50%左右为好),忌吃砂糖、水果糖等单糖类。
c.  中度限制胆固醇,<300mg/日。
d. 适当补充蛋白质,大豆蛋白、瘦肉、去皮家禽、鱼类等可适当进食
e. 脂肪摄入量一般不限制过严,占总热量<30%。
f. 增加膳食纤维,保证有足够的维生素和无机盐摄入。

高 血 压 的 营 养 治 疗
1. 分类:原发性、继发性
2. 诊断标准:
    140/90mmHg -正常 ;   >160/95mmHg-成人(高血压)
3. 发病率:
   中国:3~10%  北方>南方 ,  逐步上升
   欧美:10~20%

4. 病因与发病机理
病因:遗传、精神紧张、过度疲劳、精神创伤、缺乏体力锻炼、肥胖、摄入食盐过多、吸烟等。
发病机理:遗传+环境=综合因素作用
5. 临床表现:
缓进型(轻型)、急进型(恶性)

高血压对血管的影响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病并可引起心、脑、肾、眼等多种器官损害
心    引起心脏病发,心脏扩大
脑    形成脑出血或脑梗塞,引起中风
肾    造成肾脏缺血,引起肾脏功能衰竭

6. 饮食防治的原则   
a.限制钠盐,适当补钾
   急进型:Na1~2g/day,一般<6g.。
   选择含K丰富的食物,
   调整Na/K比值,Na/K=<2~3。
b.控制热能摄入,维持体重在正常范围。
c.适当补充钙、镁,防止低镁血症
d.适当限制脂肪与胆固醇:
   产热量<30%,P/S=1~1.5,   
   Ch<300mg/日
e.多食含K、Mg、I、Zn高的食物。
适当增加膳食中的Zn./Cd比值
Zn可对抗Cd的不利作用
f. 蛋白质不必严格限制,鱼类蛋白、大豆蛋白可防脑卒中发生。
g.补充多种维生素(VB族、VC),多吃海产品(I),饮食清淡。
h.劝阻吸烟,控制饮酒,忌浓茶

酒精与血管功能
1.适量的红葡萄酒摄入能有效防止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2.10%的高血压因过量摄入酒精造成,每天喝酒超过60ml(白酒)高血压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3.建议减少饮酒量

体重与血压
1. 肥胖者更易患高血压
2. 腹型肥胖者(中心型或男子型)比四肢型与高血压相关性更强
3. 体重下降或体脂水平下降可使血压下降

小结:低盐、低热能、低脂肪(P/S比值高)、低胆固醇、有丰富维生素、不饮酒、戒烟。

7. 降压食物简介:
a.  芹菜:性甘凉,有清热、利湿和降压等作用。菜肴、煎汤、绞汁。
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以不吃为佳.
b.  荠菜:性甘凉,有清热、止血、降压等作用。  含Ca、Fe、胡萝卜素、VitC较多。
c.马兰根:性甘寒,有清热、止血作用。
d.玉米:性甘平,有利尿、止血和降压作用。
玉米须20g、决明子10g、甘菊花6g,开水冲汤代茶。
e.荞麦茎或叶:性甘寒,有降压及预防中风和视网膜出血的作用。
f. 荸荠:性甘寒,有清热利尿和降压作用。
g.柿:性甘寒,清热、解毒、止血、降压。


冠心病的营养治疗
冠心病的血管粥样斑块
一.概述: 心绞痛、心肌梗塞
1. 病因:与脂质代谢紊乱有关
   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脂血症、超重和肥胖、生活方式、糖尿 病、精神紧张、家族史等。
2. 主要危险因素
⑴ 高血压
    ①收缩压或舒张压的升高均增加冠心病发病危险
    ②血压愈高,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愈严重,愈易发生心肌梗塞或冠心病
③开始患高血压的年龄越早,以后患冠心病的危险越大
⑵ 高血脂和高胆固醇血症
①人群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成正比
②胆固醇在体内形成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沉积形成斑块→动脉硬化→冠心病
③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
      脂蛋白胆固醇(HDL-C)>4.4 时,冠心病危险性增加
④血清胆固醇水平升高年龄越早, 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越大.⑶超重和肥胖
体重增加10%,冠心病危险增加38%;
体重增加20%,冠心病危险增加86%。

糖尿病
冠心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4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中,50%的患冠心病。⑷ 生活方式
① 吸烟
a. 烟中尼古丁造成血管收缩b. 烟雾中CO造成心血管损害c. 吸烟量与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呈剂量-反应关系d. 戒烟者随戒烟时间延长,冠心病死亡率降低
② 饮食:动物脂肪(鱼除外);鱼油、植物油、膳食纤维等。
③ 体力活动

⑸ 其它因素:
体力活动少,精神过分紧张,水质硬度,阳性家族史,高尿酸血症(痛风),
凝血机制、免疫功能、以及其它环境因素。

二.各类营养素与冠心病
1. .热能摄入过多与冠心病关系
供给量恰当,供能比例合适。     C:F:P(%)=60~70:20~25:10~14
原则上易适当限制高热能食物,↑蔬菜、瓜果等高纤维、低热能食物。
酒精7kcal/g,酗酒-热能过剩
2. 脂肪与胆固醇
a.长期食用大量脂肪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
b.脂肪的质比量对血脂的影响更重要
       SFA有升胆固醇的作用,
       PUFA有降胆固醇的作用   

膳食胆固醇对内源性胆固醇有反馈作用。      
摄入↑,体内合成↓,吸收率↓(10%)
一般吸收率30%
建议:胆固醇摄入量300mg/日

3.碳水化合物a.热能的主要来源(60~70%)
  碳水→葡萄糖→热能→甘油三酯→血脂的来源→高脂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b.不同种类碳水化物对血脂的影响也不同
  果糖>蔗糖>复杂的碳水化合物 c. 膳食纤维作用:
&#8226;吸附胆固醇,减少肠粘膜吸收;
&#8226;加速胆酸排泄,降低血胆固醇

4. 蛋白质不论其数量和质量均与脂质代谢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密切相关(1909年)
实验:不同食物的蛋白质对家兔,血胆固醇含量的影响各不相同,
动物性↑胆固醇的作用>植物性

5. 维生素VC:能增快胆固醇变成胆酸的速度
     ↓血Ch。大剂量,改善冠状循环,   保护血管壁。VPP:大剂量(3g为宜),能使末梢血管扩张,防止血栓形成,降血清甘油三酯。
VitD:大剂量有↑血清胆固醇的作用,VitE:预防血栓的形成抗氧化功能,阻止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

6. 无机盐与微量元素
碘:间接作用(甲状腺素起作用)
    抑制胆固醇在肠道的吸收
    降低胆固醇在动脉壁的沉着   
破坏钙盐在血管壁的沉积
    减缓或阻止发生
钙:高钙降脂作用(增加脂质排泄)            
缺钙:血清总脂↑,磷脂↑,胆固醇↑,甘油三酯↑。
镁:镁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能改善脂质代谢和凝血机制
防止动脉壁损伤等功能。
钠:高血压发病率与钠盐摄入量正相关食盐<3g/日(病人),少吃含钠高的食物:味精、咸肉等。Cr、Mn、Zn有利于脂质代谢Cr:缺乏,引起糖代谢和脂代谢的紊乱 饮水中Cr含量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呈显著负相关。 粗粮、酵母、牛肉、肝脏、全谷类。
Mn:多种酶的激活剂     Mn缺乏,糖代谢和脂代谢的紊乱
Zn:Zn与Cd在代谢上相拮抗,
Cd:高,高血压发病率↑
Zn:缺乏,血中游离脂肪酸↑(Zn/Cd↓)膳食Zn/Cu比值高(铜相对或绝对不足),冠心病发病率↑。(可能与铜缺乏,引起胆固醇合成及其分泌到血浆池的速度加快有关)

含铜丰富食物:动物内脏,贝壳类,干豆,硬果.
水质:软水:冠心病死亡率↑矿物质↓酸度↑—腐蚀水管Cd↑
硬水:矿泉水、深井水,含Ca、Mg、K、Cr、 Mn、Cu…)
所以提倡喝硬水。

三. 冠心病饮食防治的原则:
a. 控制总热能,使体重接近或达到  
   标准体重。
b. 限制脂肪摄入量,控制在20%
S:M:P=1:1:1,P/s=1-2
胆固醇 < 300mg/日
c. 适量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多进食大豆蛋白。
   蔗糖、果糖应尽量少吃。
d. 充足的维生素VC、VE、B族,VD<400I.U/日
e. 充足的K、Mg、Ca、Fe、Cu、Zn、Mn、Cr、
I等有益常量和微量元素。
   Na<2g/日,约等于5g NaCl。
f. 多吃纤维含量高的食物,如粗粮、蔬果等。
g. 合理的饮食习惯,不嗜烟、酒、浓茶。


[ 本帖最后由 蛇妖MM 于 2008-6-15 15:26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15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白癜风不能吃维生素c

什么是白癜风?
  后天性
局限性白色斑片
原因?
皮肤黑色素脱失。

什么叫黑色素?它是怎样产生的?
  由黑色素细胞合成的。皮肤的黑色素细胞主要分布在表皮之基底层。
   然而黑色素的生物合成非常复杂,是通过色体(未成熟的黑色素)内酪氨酸—酪氨酸酶反应形成的。由酪氨酸酶转化为多巴(DoPa),再经一系列复杂的生化过程而生成。当这个过程发生障碍时(例如黑色素细胞内酪氨酸酶中的铜(cu++)减少或硫氢基(---SH增多)导致酪氨酸酶活性减少,甚至消失,继而使黑色素生成减少、消失,医学上通常把这种病变叫色素脱失,脱失的结果使得局部皮肤呈白斑样。

影响黑色素合成代谢的因素有哪些?
  黑色素的生成、转移与降解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障碍均可影响其代谢,导致皮肤颜色变化。经我们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酪氨酸—酪氨酸酶反应受到干扰。以抗坏血酸(维生素C)为例,如在这一反应中加入抗坏血酸,就会阻止多巴进一步氧化为多巴色素,并使已合成的多巴酶被还原为多巴,以致黑色素不能合成。也是可起美白作用的理论根据。
  2、黑色体从黑色素细胞向临近角远细胞移行过程受阻。经我们多年观察发现:人体皮肤颜色主要因黑色素细胞的活性差异而不同,但皮肤颜色都不一定随黑色素细胞内黑色体增加而加深,而主要取决于黑色体从黑色素细胞向临近角远细胞移行的过程是否通畅。如皮肤炎症后色素脱失就是由于表皮细胞受损后,黑色体不能通过表皮细胞通畅排泄,而导致黑色体阻治于黑色素细胞内,使继发黑色素细胞功能减退。
  3、黑色体的生成、降解缓慢。临床上可见到的青色色素异常如青痣、蒙古斑、太田氏痣伊腾氏痣等,均由于真皮黑色素细胞内黑色体的生成、降解进行缓慢之故。
  需要让大家了解的是酪氨酸酶在黑色体的生成及其黑色素化的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酪氨酸酶活性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有必要让广大患者了解:
  (1)、紫外线。一般情况下,紫外线能使黑色素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增强,使黑色素细胞增多,黑色体生成旺盛,移动加快。
  (2)、基。人体表皮内有一种有机化合物—基化合物,特别是其中的谷光甘肽,能通过络合铜离子而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有人测定皮肤基含量,发现白癜风患者受损皮肤中基含量(157毫克分子量/100克湿重)比正常人(1.55x0.01毫克分子量/100克湿重)高的多,而且血中铜/谷胱甘肽比例较底。
  (3)、色氨酸吡咯酶。色氨酸吡咯酶活性的增加会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
  (4)、铜离子。酪氨酸酶是以铜离子作为辅基的,其活性与铜离子密切相关。研究表明白癜风患者血液和皮肤中铜或铜蓝蛋白值低于健康人对照组,至于铜、铜蓝蛋白值降低的原因可能与营养紊乱、或是铜的体内代谢失调及遗传缺陷等因素有关。

发病机制?
目前的发病机制还不清楚。目前主要把白癫风发病机制确定在一个自身免疫性疾病。
学说理论:主要是因为体内产生的抗黑色素细胞的抗体,导致了表皮内的黑色素细胞死亡,那么表皮就不能产生黑色素了,这是目前一个主要的理论。


那么为什么把这种病称作白癜风呢?
原来在我国古代称这种病叫白癜,又因其发病“居无定处“,具有风邪特点,风行到哪个部位哪个部位发白,故此命名“白癜风”。

白癜风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白癜风的病因归纳起来有九大因素:遗传因素;精神神经因素;化学因素;酪氨酶、铜离子相对缺乏因素;感染因素;外伤因素等等。可见,白癜风的发病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有相当一部分病人查不出任何诱发因素。
白癫风的发生与很多因素有关系,首先白癫风发生有些是职业引起的,从事化工工作的,从事橡胶生产的,对皮肤都有一定的损害作用。这是需要注意的职业问题,还有一个中药的因素就是精神因素,为什么白癫风最近些年发病率上升呢,一个可能是环境污染的问题,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随着人们精神压力增大,精神紧张,情绪不好,在工作中,经常可以碰见许多白癫风的发生和精神因素有关,像高考、离婚,单位工作不愉快,工作的压力,甚至出国等等,这些因素很多,所以一个是环境因素,一个是精神因素,这个需要我们非常注意的。

阳光暴晒后为什么容易发生白癜风?
  我们统计分析了830例白癜风,发现95.54%与季节因素有关,特别是春末夏初这段时间较易发生白斑或增加新白斑。其中6.8%是在阳光下暴晒后发病,这是什么原因呢?
  我们认为一是阳光暴晒后,黑色素细胞功能亢进,其酪氨酸酶及多巴氧化中间物质遭到破坏,中间物质是一种重要的保护机制,一旦这种保护机制,消耗衰退,黑色素便有被破坏的可能;二是可能是由于细胞本身可合成的黑色素的中间物质过度产生或积聚而损伤黑色素细胞,从而发生白斑。

白癫风典型的损害特征是什么?
 全身任何部位的皮肤均发生白癫风。白斑多发生在易受摩擦及阳光照晒等暴露部位
白斑可以是单发的,也是多发的,任何部位都可以发生。可多可少,可大可小。形态可以说是没有规则的。

有无传染性?
不传染的,他是非感染性疾病。

治疗
白癫风的治疗是早发现,早治疗。

饮食
严格来说,白癫风和饮食没有关系。最好是少吃一些维生素C、维生素E,因为可抑制黑色素细胞生成的。


[ 本帖最后由 蛇妖MM 于 2008-6-17 10:09 编辑 ]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17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胃肠道疾病的营养治疗

急性胃炎  
&#61548;  胃炎定义:指各种病因所导致的胃粘模炎症  

病因
*化学因素:吸烟、喝酒、浓茶、咖啡、刺激胃粘模的药品如阿斯匹林、消炎痛等。
*物理因素:过冷、过烫、过于粗糙的食物或暴饮暴食等。
*生物因素:细菌或其毒素的刺激作用

*临床以感染或细菌毒素所致为多见。

临床表现:
恶心、呕吐、下腹部不适。
病程一般自限,时间短,预后良好。

营养治疗
&#61548; 目的:1.严格限制食物产生的机械性、化学性刺激对胃粘模的作用,
         2.供给机体所需营养素,促进康复。

饮食治疗原则和措施
(1)急性发作期
*可暂时禁食,由静脉补充
*稍缓解后,可给予清淡流质如新鲜果汁、米汤、蛋汤、果子冻等。
(2)病情好转后
  少渣半流质饮食,如大米粥、皮蛋肉末粥、 蒸蛋羹等。
(3)进一步恢复后
   改用少渣软饭,可采用米饭,汤面等。鱼类、炒嫩瓜果、纤维细软的蔬菜与瘦肉类皆可食用。
(4)饮食禁忌
      *禁用牛奶,豆浆
      *少食蔗糖和高脂肪
      *禁用酒类和产气饮料(如汽水)。
               
慢性胃炎
n        定义:由于各种刺激因素长期或反复作用所致慢性胃粘模炎症称慢性胃炎。
n        分类:
1.临床可分慢性浅表性和慢性萎缩性胃炎;
    2.按病变部位不同可分胃窦炎、胃体炎,以前者多见。

病因:
*还不完全清楚,可能是以下致病因素综合作用:
  1.理化损伤因子
如长期食入过于粗糙的或刺激性食物,饭菜过冷过热,吃的过快等 ;
长期酗酒和吸烟; 长期服用对胃有刺激的食物如阿斯匹林、消炎痛等;胆汁反流;

2. 幽门螺杆菌感染(HP)
n        经口感染
n        大多数感染患者可能终生无症状
n        发生消化性溃疡病者约仅占1/6
n        少数患者可能发生萎缩性胃炎、胃腺瘤,及胃淋巴瘤等不常见的严重后果。
n        近年的资料指出,幽门螺杆菌感染后由慢性浅表性胃炎发展成萎缩性胃炎的患病率正在一般正常的个体中逐年增高(每年增加1%-3%)
---2004年,中国营养科学全书
3.免疫机制
4.衰老—胃黏膜退行性变
5.遗传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食欲不良、上腹不适、疼痛,以及饭后饱胀、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

慢性萎缩性胃炎还通常表现为胃酸减少,部分患者可伴有缺铁性贫血或恶性贫血。

营养学预防与治疗
n        对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胃炎(并证实确已排除溃疡或肿瘤等器质性病变)患者,有学者认为毋需治疗。 因为胃腔每天接纳食物,受其刺激及同时咽下细菌的侵袭,极易发生轻度炎症,甚至糜烂。胃粘膜每天即处于这种损伤和修复的动态平衡之中。
n        较严重的胃炎,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戒烟忌酒,少喝浓茶与避免易损伤胃粘膜的药物及食品,饮食规律化,避免过烫、过咸或太过辛辣的食品(同消化性溃疡,详后)

消化性溃疡
定义:
n        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球部的慢性溃疡,
n        溃疡的形成均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称消化性溃疡。

流行状况
n        全球性多发病、常见病,其年发病率为1.1%-3.3%,患病率为1.7%-4.7%。估计人群中约有10%左右在其一生中患过本病。
n        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n        可发生于各年龄段,但以20-50岁之间最为常见。
n        消化性溃疡本身不会引起患者死亡,但其并发症(主要为出血与穿孔),若不及时处理,可导致2.5%-8.0%的病死率。
正常胃结构










正常胃                              胃溃疡

胃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
n        形态:与胃溃疡相似
n        部位: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或后壁
n        大小:较胃溃疡小,直径小于1cm








病因:
n        迄今尚未完全明了
n        一般认为与遗传、环境、精神、饮食、药物和化学品、吸烟以及其他因素有关,
n        但自1983年以来,对本病的了解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即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可能存在两种主要形式,一是与幽门螺杆菌有关;另一是与服用包括阿斯匹林在内的非类固醇性抗炎药有关。
发病机理:
n        较为复杂,迄今尚未完全明了
n        比较明确的:
*粘模损害(致溃疡)因素(主要是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
*粘模保护因素(主要是粘液----粘膜屏障
*两者之间失去平衡所致,当损害因素增多和(或)保护因素削弱时,就可出现溃疡。

在抗溃疡保护因素中
1.胃粘膜屏障起重要作用。胃粘膜细胞的细胞膜具有使氢离子(胃酸)不能回渗到粘膜的能力,胃粘液覆盖着粘膜面而使氢离子不能与胃粘膜接触。
2.对胃酸的稀释和中和作用:包括食物,粘液,胰液和十二指肠液对胃酸的稀释和中和作用等。

*胃溃疡的形成因素较多着重于胃粘膜屏障削弱,十二指肠溃疡则较多是因胃酸分泌增强。
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
n        长期性、周期性和节律性的上腹疼痛;
n        胃溃疡疼痛一般常在进食后0.5小时到1.5小时左右发生,至下次餐前已消失;
n        十二指肠溃疡则是空腹痛和夜间痛。

消化性溃疡的治疗:综合治疗
n        抑酸
n        加强保护胃粘膜
n        控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药物治疗
n        营养治疗
    饮食疗法是消化性溃疡治疗的重要内容

慢性胃病的营养治疗
**营养治疗是慢性胃病特别是胃炎的主要措施。
如能长期注意,往往能使慢性浅表性胃炎趋向痊愈。

营养治疗的目的:
n        限制对胃粘膜有强烈刺激的饮食
n        利用饮食以减少或增加胃酸分泌,调节胃功能,促进炎症的修复。
n        促进溃疡愈合,防止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

慢性胃病的饮食治疗原则
1.  优先考虑温和膳食
要求无机械性与化学性刺激,含纤维少,易于消化并提供足够能量。
选择易消化食物,避免生冷酸辣和硬质食品。切忌吃油炸食品及未发酵的面食如烙饼。
* 某些食物可诱发溃疡病,如泡菜
* 牛奶不宜过多。牛奶有中和胃酸的作用,以前曾广泛用于溃疡的治疗。但近来有人发现,牛奶中所含钙质吸收后反过来刺激胃酸的分泌,故是否饮用牛乳,需视病人的喜好及耐受能力来  定,量不宜过多
* 少食肥肉等动物脂肪,可选择植物油类。

2.  酸碱平衡:
*胃酸分泌过少或缺乏的患者,和给予富氮浸出物的浓缩鱼汤、鸡汤、蘑菇汤等刺激胃酸分泌。
*胃酸分泌过多的患者则应避免上述原汁浓汤,采用煮过的鱼虾、鸡肉、瘦肉等烹饪菜肴如烩鱼片等。并可食用鲜牛奶、豆浆、带碱的馒头干以中和胃酸。  

3.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n        细嚼慢咽,少量多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尽量减轻胃的负担。
n         戒烟、禁酒。  

4. 对伴有缺铁性或恶性贫血的患者,
*饮食中应增加猪肝、蛋黄等含铁较多的食品,
  *并补充充足的水果、蔬菜以供给维生素C促进铁的吸收。
  *恶性贫血患者体内维生素B12吸收障碍,因此必须以肌肉注射方式供给维生素B12

5. 保持情绪稳定、愉快。
n        焦虑、忧伤等不良情绪可影响胃的分泌和运动功能,使本病复发或症状加剧。

腹泻
n        一般概念:正常人每日排便一次,个别人每日排便2~3次或每2~3日一次。
n        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多于平日,粪便稀薄,水分增加,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
n        腹泻常见伴有排便急迫感、肛周不适、失禁等症状。

根据病理生理,腹泻可分四类:
1. 肠腔内渗透压增加,超过血浆渗透压,引起高渗性腹泻。
2. 吸收功能障碍引起的吸收障碍性腹泻;
3. 肠分泌增多引起的分泌性腹泻;
4. 肠运动功能失调,蠕动亢进,引起运动性腹泻。
有些腹泻的发生机理往往是综合的,即有肠吸收障碍,又有肠分泌增多。

据病程长短,腹泻可分急性和慢性两种。
急性(〈3W)一般与感染、食物中毒和饮食不当有关。
慢性:病程持续两个月以上(现:4W)的称慢性腹泻
营养治疗的目的
n        预防并纠正水及电解质平衡失调
n        保证营养素供给;
n        避免机械性和化学性刺激,使肠的适当休息,有利于疾病早日恢复。
急性腹泻基本治疗原则:
同急性胃炎
*急性期,暂时禁食
*进而清淡流质饮食
*此后低脂少渣半流质饮食
*逐渐过渡到普食。

饮食禁忌   *禁用牛奶,豆浆
           *少食蔗糖和高脂肪
           *禁用酒类和产气饮料(如汽水)

慢性腹泻基本治疗原则:
n        首先要积极寻找病因,治疗原发病。
n        营养方面总原则:高蛋白高能量低脂少渣
1)低脂少渣饮食。
*脂肪40克/天,植物油也应限制。
*烹调方式采用蒸、煮、烧为主,禁用油炸、爆炒、滑溜等。
*可选用瘦肉、鸡、鱼、虾、低脂牛奶、豆制品等。
*禁用含高纤维蔬菜,尽量选用少渣的如瓜类、茄子、番茄等。
2)高蛋白、高热量。
*瘦肉、鱼、禽蛋和豆制品等蛋白含量高,又是低脂少渣饮食,是提供蛋白质的佳品。
*面条、粥、软饭等主食中的碳水化合物也是很好的热能来源。

3)补充充足的维生素、矿物质
可选用菜汤、果汁和苹果等,必要时补充维生素补充剂。

4)*对于乳糖不耐受所引起的渗透性腹泻,要去掉饮食中乳糖或加用乳糖酶;
*对吸收不良综合症所引起的脂肪泻,需避免脂肪摄入。
*牛奶不宜选用。
*忌吃易产气食物如豆类、萝卜、山芋、南瓜等,坚硬不易消化的肉类如火腿、香肠、腊肉等,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烈酒等,粗粮、生冷瓜果、凉拌菜等。

便秘
n        定义:便秘是一种常见症状,粪便在肠道停留时间过长,所含水分被吸收,粪便干硬不易排出,正常排便频率消失称为便秘。

病因和发病机制
1.胃肠道病变
(1)胃肠道动力障碍
      弛缓性便秘(无力性便秘)   最常见,
*老年人、肥胖者、妊娠妇女、久病体弱者,排便所涉及的肌肉松弛、肠蠕动减弱所致。
*饮食中长期缺乏食物纤维及维生素B1、进食量少,不能形成足量粪便刺激肠蠕动;
*饮水不足,食物缺乏适量脂肪,长期坐位工作,缺乏运动,滥用药物如泻药、麻醉药、镇静剂等也可引起便秘。
  
临床分类
*痉挛性便秘,由于肠蠕动过度所引起。见于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或使用泻剂、调味品、吸烟过多,过量摄入粗糙食物、饮用浓茶、咖啡和酒精;使植物神经过度兴奋,肠道肌肉痉挛而致
(2)梗阻性便秘,由各种病因所致肠梗阻引起。
(3)肛门疾病  害怕排便所致。

2.全身性疾病

3.神经系统疾病

饮食治疗措施:
&#61548;  针对不同类型的便秘,应选用相应的适当饮食,并养成良好定时排便的习惯,适当增加体力活动。

1.对于无力性便秘,可采用增加粪便量,增加肠道刺激,促进肠蠕动的方法
*可选用高纤维食物如粗粮、带皮水果、蔬菜等,多食山芋、萝卜、洋葱、蒜苗等产气食物,供给B族维生素等。
*另外可增加高脂肪食物,植物油可直接润肠,且分解产物脂肪酸有刺激肠蠕动的作用。花生、芝麻、核桃及各类植物油均可选用每天总量可达100克。
*可供给润肠道通便的香蕉、蜜蜂、银耳等
*补充VB1

2.对于痉挛性便秘须减少对肠道的刺激
*可选用无粗纤维的低渣半流质饮食,禁食蔬菜及水果,待病情缓解后改为低渣软饭
*适当增加脂肪,但不易过多,每天应少于100克。

3.梗阻性便秘着重治疗原发病,去除梗阻因素。

上述两类便秘均可多饮水以利通便,但禁忌烟酒、辛辣食物、浓茶、咖啡,特别是从
中医角度诊断为燥热内结所致便秘更应忌食此类食物

第五节  胃癌
n        一、病因:与其发病有关的因素为:环境因素、饮食因素、胃慢性疾病、亚硝胺类化合物及吸烟。导致胃癌的物质有:苯并芘、亚硝酸盐、黄曲霉毒素等
n        二、临床症状:持续消瘦,食欲显著减退,上腹部不规则的疼痛,不被抗酸药物缓解,粪便潜血持续阳性。胃癌术后应预防倾倒综合征。
n        三、营养治疗:胃癌病人应食用营养丰富的食品,如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乳制品、新鲜的蜂蜜等,不宜食用烟熏及盐腌的食品。保护胃粘膜,或能阻断胃内致癌物的食物是:乳制品、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高硒食物、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
第六节  克隆病(crohn’s disease)
一、病因
此病的病因,可能与感染因素、免疫因素、遗传因素、地区因素及环境因素有关。
二、病理 肠道总壁全层破坏和增生性炎症
三、临床症状
n        以慢性反复发作脐周及右下腹痛,慢性腹泻,大便为稀烂便,伴不规则发热,右下腹压痛或可触及包块,或有瘘管形成为主要表现。
n        临床表现为:贫血、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三、营养治疗
n        供给高热能、高蛋白质、高维生素的饮食。每日供给能量30~35 kcal/kg左右;蛋白质1.5g/kg.d左右,其中动物蛋白质占50%,应注意补充维生素A、D、E、K、B族维生素及维生素C等。因本病病变侵犯回肠末端,影响脂肪的吸收,故每日膳食中的脂肪应限制在40g以下,要采用植物油。碳水化物占总热量60%左右为宜
n        注意补充钾、铁、锌、钙等矿物质。忌粗糙、坚硬、产气、油腻等不易消化及刺激性的食物。饮食应制成柔软易消化的食物。宜采用少量多餐,每日进餐4~5次。急性期应给予胃肠外营养支持,1~2周后症状减轻,可辅以少量流质饮食。肠道炎症减轻后,可给予少渣流质饮食。恢复期消化道症状消失后,可采用少渣软饭。克隆病如合并骨质疏松时,宜补充钙片及D3。

第七节  溃疡性结肠炎
一、病因:
此病的发病,可能与自身免疫因素、遗传因素、感染因素、精神神经因素和过敏反应有关。
二、病理 肠道粘膜的炎症
三、临床症状
n        本病多起病缓慢,腹泻,大便为粘液脓血便并伴有腹胀。有腹痛-便意-便后缓解的特征。重症病人可有发烧、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低蛋白血症和营养不良。常发生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可能与失血、缺铁与溶血有关
三、营养治疗
n         供给高能量、高蛋白质饮食,每日供给能量30 kcal / kg左右,蛋白质1.5 g / kg.d  左右,以补充肠道蛋白质的丢失,满足机体的需要。应给予丰富的维生素与无机盐,尤其是B族维生素及铁、钙等。每日饮水1000~1500ml左右,若腹泻失水多者,可饮糖盐水或静脉输液治疗。忌粗糙、坚硬、产气、油腻、不易消化及刺激性的食物。饮食应制成柔软易消化的食品。应采用少食多餐,一日进餐4~5次。急性发作期给予清流质饮食,以保护肠粘膜。病情好转后,应采用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少渣半流质,恢复期可进食少渣软饭。重症则应采取胃肠外营养支持。

第八节  吸收不良综合征
一、病因:吸收不良综合征指因肠粘膜病变,营养物质不能吸收或传送。
二、临床症状:
脂肪泻,量多恶臭,每日粪脂肪含量大于6~7g。并伴腹胀、恶心或呕吐。很少腹痛。体重减轻,病程较长者可导致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
三、营养治疗:
给予高能量高蛋白饮食,补充充足的维生素和无机盐,少量多餐,每日5~6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2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好, 收藏了, 辛苦了
继续支持ING

[ 本帖最后由 开心快乐 于 2008-10-22 11:33 编辑 ]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7-10 23:04 , Processed in 0.09723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