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俺也看完了,觉得Lining mm写得太好了,很独到,细节很到位。
这部电影很有深度,让人回味无穷,反映了当时的东德艺术家的现实处境,身不由己和无奈。
估计中国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和当时的情况差不多。我们可以庆幸没有生活在那个年代。这部电影哪能拿那么多得奖,当之不愧。
原帖由 Lining 于 2008-7-18 15:46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我觉得Wiesler被感化是因为他觉得像Dreyman一样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吧,而他自己只是活着而已。
Dreyman在买菜回家的路上,可以放下菜,和一群小孩子们欢快的踢一会球;Wiesler在电梯里也遇到一个拿着球的小孩,小孩童言无忌的说起他爸爸告诉他,Stasi就是抓人关押人的机构,Wiesler的第一个反应是问“wie heißt dein (Vater)?“
Dreyman过40岁生日,朋友来了一大堆,很是热闹;Wiesler工作完回家,家里四壁空空,很是冷清,唯一的摆设就是台电视剧,孤零零地摆在房间中央;
Wiesler在我看来有点恶意的故意让Dreyman看到妻子从文化部长的车上下来;知情了的Dreyman没有和妻子吵架,只是拥抱着她; Wiesler这时一定深切的感受到了艺术家夫妻间的爱意,对他们产生了同情,在电影中,同事来接班的时候,Wiesler坐在那里的姿势好像也在拥抱别人似的;
他也渴望被爱,但是他只能得到按时间计算的性;他偷偷跑到Dreyman家,拿走了那本Brecht的诗集,坐在家里朗读品味。
Dreyman在得知Jerska自杀的消息后,弹奏起了Jerska在他生日时送给他的曲谱Sonate vom Guten Menschen 好人奏鸣曲,他决定不要在做一个Anpasser了,而是要做点什么;而在屋顶阁楼里,带着耳机在监听的Wiesler也被这音乐极大的震动了, Ulrich Mühe在这个场景的表演很到位。正如Dreyman 所说的“Kann Jemand, der diese Musik gehört hat, ich meine WIRKLICH gehört hat, noch ein schlecht Mensch sein?“ ,这段音乐应该是Wiesler由“坏” 变“好” 的一个转折点。而且Wiesler是知道的,Dreyman被监听,被不是因为他批判了社会主义体制或者有反社会主义的倾向,而是因为文化部长觊觑 Dreyman妻子的美色,而他的老同学是想借机升职。
这部电影中的“guter Mensch“ 是个关键词吧。Jerska在Dreyman生日时送给他的曲谱Sonate vom Guten Menschen,D和W都是在听了这支曲子后有了变化;电影中提到的Brecht有出戏就叫DER GUTE MENSCH AUS SEZUAN (四川好人);Christa-Maria 在听完W在咖啡馆里对她的鼓励说“Sie sind ein guter Mensch” 而最后D献给W的书的名字就叫做Sonate vom Guten Menschen。
我很喜欢电影的结尾部分,D没有俗套的与W相认,当面表达谢意;而是在两年后用作家的方式--- 写了一本书---表达了他的感谢,W最后说的“Das ist für mich“ 还真是一语双关啊。虽然结尾很有煽情的嫌疑,但是我很高兴看到W的生活中,终于有了一丝温暖。因为,说实话,看到D多年后依然是成功的剧作家,前文化部长显然也还是有头有脸的人物,甚至书店的名字也还保留着那个年代的特色(居然叫Karl Marx Buchhandlung 啊) ,唯有W从大学教授成了一个小小的邮递员,我心里有点悲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