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648|回复: 0

一线采样一手资料 ——记四川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7 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后,四川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按照环境保护部和四川省环保局的统一部署,凭借其雄厚的技术实力、先进的科研和测试手段,积极发挥环境监测部门的职能作用,发扬中国环保精神,实现灾区集中饮用水源地监测区域和监测指标的“两个全覆盖”,为政府科学决策、保障饮用水安全和社会稳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有效应急,及时启动应急监测预案
  灾情就是命令。四川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站长廖激于第一时间,带领有关部门同志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奔赴地震重灾区绵竹市汉旺镇采集水样,连夜分析,及时掌握了重灾区的环境状况。就在同一时间,四川省环境监测中心站3位副站长叶宏、陈达平、邓新华也分别带一个组深入灾区指导应急监测工作。
  四川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综合分析水系分布、污染源分布及水系服务区域,科学制定《四川省5·12大地震环境应急监测方案》。
  监测区域和监测指标的“两个全覆盖”,为决策提供科学支撑。按照轻灾区支援重灾区的办法,四川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紧急调配省内环境监测力量,组成了10个环境应急监测小组于5月14日开赴各重灾地区,对地震灾区饮用水源和大气环境进行监测。
  据统计,四川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共派出392人奔赴重灾区开展现场环境监测工作,共投入主要应急监测仪器设备384台(套),投入环境现场应急监测车22辆。各应急监测组对48个城市和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150个乡镇和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96个其他农户水井等分散的饮用水源地实施了水质监测。
  报出准确监测数据,为科学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以科学严谨的态度,确保百姓饮用水安全。地震发生后,保障近千万人口的饮用水安全成为抗震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地震之后,水体中存在着众多未知的污染物,日常环境监测项目全部达标的饮用水能否安全饮用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
  为使监测数据更加准确,所有负责此项目的环境监测人员均做到标准、空白和程序“三个统一”,并进行实验室演练。根据水质及不断变化的污染源,监测项目在原来常规监测指标的基础上增加了重金属指标、消毒剂指标和有机污染物指标,以满足环境管理和科学决策的需求。
  由于受地震影响,各地通讯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监测人员根据灾区的通讯条件及各应急监测组的实际情况采取了各种非常规的数据传输手段,如手机短信、电话口报、电子邮件、有的甚至需多次中转报送数据。考虑到监测数据来源途径多样,所有工作人员都认真核对数据、清理各监测点位名称及所对应的监测数据、录入数据、制作各种电子地图及分析用图表。
  灾难面前,四川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全体职工临危不惧,挺身而出,舍小家顾大家,奔赴现场采样品,不间断搞分析,准时报数据,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环保精神。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2-15 05:14 , Processed in 0.055577 second(s), 16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