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蘆薈許你一個健康的消化道系統
$20$
蘆薈神奇的功用,在一些文獻及報導中已 廣泛討論過,
包括美容、食用、醫療等,蘆薈萃取液可以臨時替代血液的研究,這期則來看看蘆薈與消化道系統的關係,包括胃炎及消化性潰瘍等疾病。根據蘆薈《有價值的食物、製藥學和化妝品行業成分》一文中指出 (註1), 蘆薈可有效應用於促進傷口癒合、抗發炎和預防疤痕的產生。蘆薈的果肉含有98.5%的水分和非極性的蛋白質,同時也含有高濃度的玻尿酸、果糖和其他可被水解的醣類。酵素例如氧化 酶、催化酶和澱粉酶也都存在於蘆薈果肉中,但其缺乏單寧酸、果膠、維生素A和D。蘆薈的果肉中另 含豐富的游離胺基酸、兩種單醣類 (葡萄糖和甘露糖)、微量的木質糖、半乳糖和鼠李糖 (一種甲基戊糖,作為配糖體的成分而存在於植物中)。維生素C、E、B1、B2、B3、膽鹼、葉酸和礦物質也都存在 蘆薈汁中。
然而這些極具營養價值的營養素卻很脆弱,它們極易被空氣氧化而喪失生物活性。想要獲得 蘆薈的最佳營養素,唯一的方式是採收後馬上進行加工,以減少採收後蘆薈與空氣的接觸機會。
雖然蘆薈被廣泛運用於抗發炎和促進傷口癒合,然而卻欠缺醫學研究的論證來為其加分證明。以下我們將從學理的角度,來探討 蘆薈的八大元素與消化道系統的關係。
消化道扮演重要角色消化管由口腔開始,經食道、胃、小腸 (十二指腸、空腸、迴腸)到大腸 (盲腸、結腸、直腸和肛 門),長約7.5~9.6公尺。口腔主要的功能是分泌唾液澱粉和咀嚼食物,以利消化作用的進行。人體一天約分泌1.5公升唾液,其中唾液澱粉酶含量約為0.5~3%,其餘為水分。食道為食物進入胃部的通道,它能分泌黏液潤滑食物。胃是貯存食物的器官,吃進去的食物在此經由胃蠕動和胃液混合為食靡。胃部每天約分泌1.5~2.0公升的胃液,其主要的功能是水解蛋白質。食靡會進一步地被推送進入小腸,小腸是主要的吸收場所,其黏膜表面佈滿了絨毛,目的是增加吸收能力。當然小腸也分泌許多不同種類的消化酶以進行消化作用。大腸主要的目的是水分的再吸收及利用腸內有益菌合成維生素B群和K,至於不被消化和吸收的物質則會形成糞便,經由肛門排出體外。
胃炎v.s.蘆薈汁
胃炎是指胃壁黏膜發炎的狀態,可分為急性和慢性胃炎兩種。急性胃炎多因不良的飲食 習慣、喝酒過量、細菌毒素 (沙門氏菌或葡萄球菌)和藥物傷害所引起的噁心、嘔吐、上腹部疼痛和出血症狀。慢性胃炎是因為膽汁逆流、長期服用阿斯匹靈、食入有毒物質或胃癌所引起的。病患會有輕微噁心、食慾減退、上腹部不適及腹部灼熱等症狀。長期慢性胃炎會導致胃壁分泌腺萎縮和胃黏膜細胞酵素活性改變,完全萎縮則會造成維生素B12吸收不良而發生惡性貧血。
根據部分醫學研究實驗證明AloeVera蘆薈可抑制前列腺素E2(一種發炎物質)的產生,進而達到抗發炎的作用 (註2),且其所含有的胺基酸可幫助修護受損的組織。蘆薈單醣類中的甘露糖-6-磷酸,也具有降低發炎和協助傷口癒合的作用 (註3)。
消化性潰瘍v.s.蘆薈汁
消化性潰瘍可分為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兩種,胃潰瘍多為幽門括約肌功能異常、胃壁障礙、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或因非類固醇類消炎藥抑制前列腺素分泌減少重碳酸的分泌所造成的 。十二指腸潰瘍主要是因壓力導致胃酸分泌過多,十二指腸壁黏膜對長期胃酸侵蝕的抵抗力不足,壁細胞總量及敏感度增加,胃排空速度增加,重碳酸分 泌減少或由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所引起,飯後腹部疼痛、胃部飽脹、營養不良、出血、穿孔、嚴重者引起腹膜炎等都是消化性潰瘍的症狀 。
根據蘆薈對於胃酸分泌和急性胃黏膜受損於小老鼠的動物實驗研究報 告中證明 (註4),
蘆薈可適當抵抗胃酸的過度分泌和保護胃黏膜免於被胃酸侵害。中原大學生化科技研究所蔡敬民教授,曾針對蘆薈與胃潰瘍及傷口癒合的關係做過動物實驗 (註5),實驗結果證明蘆薈膠液有益於胃潰瘍面積縮小,促進傷口細胞分裂增生、修補傷口。不論生鮮或市售的蘆薈膠液均有顯著使胃潰瘍面積縮小的效果,但是含皮的全葉蘆薈汁反而會使胃潰瘍面積加大,對潰瘍的癒合造成不良的影響。
此外,研究結果也顯示在潰瘍引發前即開始攝取蘆薈膠液的效果比潰瘍引發後才開始服用效果較佳。實驗也將大白鼠頸背部割兩道長度與深度相等的傷口,一邊塗無菌純水,一邊塗市售蘆薈膠液,觀察結果顯示蘆薈可促進割傷傷口的癒合。由此研究結果推測,蘆薈膠液應有促進傷口細胞分裂增生,以修補傷口。
藉由學理研究的證明,相信大家對於蘆薈與消化道系統的關係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不管是在胃炎或消化性潰瘍等疾病上,蘆薈都發揮了一定的功效,值得我們善加利用。
參考文獻
(1) Eshun, K.,& He, Q. (2004) . Aloe Vera : A valuable ingredient for the food,
pharmaceutical and cosmetic industries-a review. 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
ence and Nutrition, 44, 91-96.
(2) Langmead L, Markins RJ, & Rampton DS. (2004) .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of aloe vera gel in human colorectal mucosa in vitro. Country of Publi-
cation : England NLM 19(5), 521-527.
(3) Davis, R. H., DiDonato, J. J., Hartman, G. M., & Haas. R. C. (1994). Anti-
inflsmmatory and wound healing activity of a growth substance in Aloe vera.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odiatric Medical Association, 84, 2-80.
(4) Yusuf S, Agunu A, & Diana M. (2004) . The effect of Aloe vera. Berger
(Liliaceae) on gastric acid secretion and acute gastric mucosal injury in rats.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ogy, 93(1), 33-37.
(5) 蔡敬民(1999).蘆薈與胃潰瘍及傷口癒合的關係.食品科學,26(3).
[ 本帖最后由 foreveryoung 于 2008-8-14 22:29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