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937|回复: 6

zt 在德国当上教授不容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2 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在德国当上教授不容易

http://www.dw-world.de/dw/article/0,,3991071,00.html

教授的职业看似风光,但背后也有很多艰辛。
Groß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教授的职业看似风光,但背后也有很多艰辛。
世界各国一般获取教授资格的必经历程,简单地说,就是高校毕业后修博士学位,再当几年大学助教,然后不知什么时候,或许能取得大学中的一个教席。不过德国的情况比任何国家都更复杂:因为它从博士后到受聘为教授之前的这段过程,可谓荆棘载途,障碍重重,一般人很难了解其中曲折。


植物及生物学家威尔特灵是明斯特大学的讲师,这意味着,他的事业正卡在博士和教授之间的一种不上不下的状态。作为附加资格证明,威尔特灵于 1998年完成了教授论文。这是他继博士论文后所出的第二本专业论著,而这正是造成他处境尴尬的肇因:根据前几年颁布的新规定,教授论文并不意味着就自动成为取得教授资格的跳板。新规定设置了"副教授"这一职位:一个为期六年的教书和从事研究的大学工作。

威尔特灵自己虽然没有担任这份工作,但基本上他和同事们都认同这一设置。他说:“总的来说,我们相信自然科学副教授一职,可以让教师们依据框架条件,从头到尾完全独立和系统性地结合理论及实践,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和目的。”

这与写教授论文完全不同:正在作教授论文的学者不需要参加大学里的日常运作,而是经年累月,专心地从事研究工作。提出教授论文的学者,必须成功完成一项大型研究项目,这是唯独德国才有的制度。新设"副教授"一职,破除了原先的旧制,将研究学者们从"学术的象牙塔"中解放出来。威尔特灵指出:“其实我们非常希望,也强烈要求,在我们从事研究和撰写论文的同时,也能获得教学理论和口才的培训,以便将来取得教席后,能顺理成章地承担起这份重任。”

不可否认,今天确实仍有许多准教授们认为,取得优良的研究成果比会教书更重要。多特蒙德大学"高校教学理论中心"的丹尼女士决心改变这一现状,她教导准教授们,如何成功地完成一堂精彩的教学:“一般的情况是:一名刚上任的新手站在课堂上才发现,自己完全缺乏教学经验,根本不知从何下手,更别提教一堂好课了。随之而来的,当然就是有点儿抓瞎,自己没有一套方法,不知道该怎么准备上课材料、怎么编排一个学期的教学计划、怎么跟学生互动,以及师生关系的定位等等。这一切都需要一段发展和形成的时期。”

丹尼女士表示,德国现在才开始的这种对准教授进行的系统性预备训练,在其它国家早就是常规。她说:“比如英国,他们早就有一套详细的学术工作者培训计划,其中规定了每个专业一定的上课时数,可以说,是一份完整的制式课程表。美国的情况则是:不硬性规定大学教师必须接受这种教学培训,而是由各大学"教学理论中心"提供可自愿参加的培训课程。想要多取得一项专业资格的教授及准教授们都可以参加。”

像多特蒙德大学一样,现在德国许多其它大学也发现了这种培训设施的好处:就是通过这种培训,年轻学者和准教授们不至于毫无准备地就得面对一个陌生环境。

现在,海德堡大学已设有向年轻学术研究者提供的行政管理学培训课程。在这个培训课程中,年轻人可获得所有有关作为一名成功的大学教授的详细资讯。

另外,法兰克福大学每年也向打算将来选择以教授为职业的大学生,提供暑期专业培训班。不过,再好的培训课程也不能保证学生将来一定能顺利取得大学教席。现在也有许多课程学员的目标是取得大学自由讲师的职位。由此可知,在德国,想成为一名正式的大学教授,就必须与众多竞争者进行一场旷日持久的淘汰赛。


Armin Himmelrath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9-2-2 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德国当教授难度那个大哦。。。而且越来越难。我是做梦都没想过$汗$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 0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德国现在也有挺多支持年轻学者的的project, 类似中国的“百人计划”, 吸引在外国(美国为主)的年轻德国学者回国效力。DFG, Helmhotz, Max Plank 都有专门的projet。 德国放弃了 C1-C4 的系统,现在有新的W1-W3的体系,在大学也设立了一些 Jounior Professor 的职位, 虽然说不能更真正以前的教授相提并论,但是总算比原来老的体制的要好些,给年轻人的机会也多些。

不过中国人在德国当上教授的真的很少,我看过一个资料,全德国有professor 头衔的华人只有 30 多个, 美国随便一个好点的大学都不止这么多。

原帖由 matthiasB 于 2009-2-1 23:24 发表
在德国当教授难度那个大哦。。。而且越来越难。我是做梦都没想过$汗$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6 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知道一个,纽伦堡光学马普所一个大老板是华人,姓王
德国w3教授是不是待遇巨好无比啊。。。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6 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干什么啊 一辈子让人牵着鼻子走 做研究生让课题答辩牵着 作博后让合同待遇牵着 作讲师让升迁申请经费牵着 一辈子就琢磨着怎么过关了 我是想通了 博士毕业坚决不再受这个制了 自己闯一片天地去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7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德国当教授难度那个大哦。。。而且越来越难。我是做梦都没想过$汗$
matthiasB 发表于 2009-2-1 23:24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8 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5-17 03:09 , Processed in 0.096143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