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3233|回复: 52

齐鲁美食——山东各色风味小吃介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9 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么○○○六七 于 2009-8-12 03:33 编辑

开个贴,专门介绍一下咱山东各地儿的美食,欢迎大家也来写一写自个儿的家乡菜。
我先写一点,权作抛砖引玉,欢迎补充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相关帖子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9-8-9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9-8-9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么○○○六七 于 2009-8-12 01:25 编辑

鲁菜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起源可追溯到春秋战国。齐鲁大地厚重的文化底蕴也孕育了多元化的美食文化,其博大精深自不能详尽描述。这里只愿写下一点文字,怀念家乡的味道,家乡的菜。

我的家乡在鲁中淄博。居中的地理位置不仅是淄博市成为连贯山东东西南北的交通枢纽,同时也让淄博更广于吸收和消化周边的风俗文化,包括饮食文化。想起我家门口的小吃街,集合了n多种不同风格的特色菜,随时都飘散着不同种美食的香味。而这种混合的味道,对于像我这样15岁便少小离家的人来说,却是一种非常独特的家的味道。以至于每次,若是在饭点儿的时候从外地赶回,隔在一里地之外我便能够知晓,哦,快到家了。

淄博最为出名的为博山菜。没有哪一个淄博人没有吃过博山的小吃。博山菜看上去就很家常很温婉,没有川菜的香艳色泽,也没有粤菜的花哨噱头,但它的味道,就像是陪同着齐国故都的文化一起沉淀了几千年一样,温良醇厚,绵远悠长而耐得回味。

酥锅子是博山菜的头一道招牌。传统的冬令家常菜。传说由清朝初年颜神镇一位叫苏小妹的妇女创始,故取菜名为“苏锅”。后又改其谐音为“酥锅”。据说乾隆皇帝品尝过后都赞不绝口,连呼美味。
小的时候每年冬天家里都要炖上这样的一大锅,开着小火,咕嘟咕嘟的冒着泡儿炖上十几个小时,等着它慢慢的“酥”掉。

酥锅的用料狠讲究。但是也可以说很不讲究。什么都可以放,量的多少取决于各人口味。以前的时候,富人家的酥锅当然就多鱼肉,穷人家的就多蔬菜鱼头。所谓“穷也酥锅,富也酥锅”。因为用料和量差别很大,所以又有“家家做酥锅,一家一个味”的说法。酥锅的主料有白菜、藕、海带、冻豆腐、排骨、猪蹄、鸡、鱼、肉,花生等等,配上糖、醋、黄酒、酱油、葱、姜、蒜。炖的时候料的摆放也有说法。要用白菜铺锅底,肉类、海带、藕等放在中间,盖锅前最上面再覆盖上豆腐和白菜。海带是卷了肥肉在里面的,炖酥之后,肥肉便融化在海带里,不油不腻,醇香滑爽,冷热都好吃,是我的大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9-8-9 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博山 豆腐箱

本帖最后由 么○○○六七 于 2009-8-12 01:27 编辑

这个菜几乎是下博山菜馆必点的一个菜。传说也是乾隆爷非常喜爱的一道菜。
豆腐要切成长方块,把内瓤挖了去,下锅炸至金黄色,然后填入精肉馅儿,再放一个虾仁儿在里面,搭配芹菜黄瓜和木耳鸡蛋丁儿。然后盖好“箱盖”上笼蒸。这样子看上去就像个袖珍的珠宝盒,而虾仁则就是宝箱中的珍宝,所以它还有个讨喜的名字叫做“开箱取宝”。不过,我每次都喜欢整块儿豆腐盖着盖儿一口吞下,所有宝贝一齐纳入,这样子吃起来既有豆腐的清香,又有虾仁的鲜美,还有肉馅的香滑,蔬菜丁儿的爽脆。。。
美味就是这样。。。无以言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9-8-9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博山 铁肠

本帖最后由 么○○○六七 于 2009-8-12 01:29 编辑

博山铁肠,外表看起来虽然其貌不扬,黑漆漆敦呼呼的,但是它在淄博的受欢迎程度一定是其他任何种类的火腿所难以望其项背的。料厚味浓,香鲜可口,很独特。每次回国,家里必然已经备好了铁肠。于是这个,就成了我回国第一周的主要肉食兼零食。之后回来德国的时候还要带上很多,精心的藏匿于箱子的各个边角旮旯。。。 不过有些朋友尝过之后并不太习惯于里面添加的一种特别的香料——小茴香。我却独爱这味道。通常电脑前玩儿一会儿,半根就啃没了。还有我家的狗,明显也钟爱这口味。我总得要远远的绕开它回到我的房间。否则它是一定会摇头摆尾的跟过来,用口水向我表达它的意愿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9-8-9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村烧饼

本帖最后由 么○○○六七 于 2009-8-12 00:00 编辑

这个不写了,看视频,更直观
同时谢谢小jan热心提供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9-8-9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么○○○六七 于 2009-8-12 01:31 编辑

后来去了济南念大学。鉴于吃喝玩乐一向是我的强项,所以济南的各种风味小吃狠容易就被我掌握了。那个时候经常拖着朋友骑车穿越大半个济南城,就为了去一指巷买两块炸臭豆腐或者五香甜沫。大学时候一边逛街一边啃烤地瓜或者是一只遮住半边脸的油炸鸡排那一直是我的光荣传统,至今仍被传为佳话。

济南的小吃种类很多。其中面食最为出名。最有代表性的便是草包包子和油旋儿了。油旋儿用油,面,葱烘制,要趁热吃,葱香浓郁,酥脆焦黄,层次分明。济南人吃油旋儿也是很讲究的,搭配米粉,或者馄饨,那叫一个滋儿阿~
再说到泉城大包。话说这各地儿包子的做法跟当地民风也算是相得益彰。山东的包子相比南方的小笼包,那绝对是大块头。记得大学的时候爱坐火车回家,每回都要在火车站买两个大包子填饱肚子,真实诚,两个就管饱。

济南的各大高校附近通常会有一条小吃街,方便周围高校的家属居民,更重要的是安慰了每天在大学食堂就餐饱受清汤挂面之苦的学子们。也因为这小吃街,让我们的宿舍夜生活丰富了许多。
可惜我们学校所临的街是东二环,交通要道,是不允许小商贩们摆摊的。每天晚上都会有交警来巡逻,驱赶。于是便经常会看到这样有趣的一幕:警车一响,商贩们做如鸟兽散状,四下逃开,警察叔叔走来走去,抓不到人又不能一直等在这儿。学生们则都退回到校门内,或是挤挤挨挨的围坐在路边,只等一会儿警察叔叔走了,便一拥而上,继续买夜宵逛夜市,打打闹闹。

想起我们当年甚至安排了专职值班儿打饭员,每天晚上负责出去给全宿舍姐妹打夜食儿,然后一起围坐在宿舍那张旧的掉漆的方桌旁边,捧着鸡蛋灌饼或者麻辣串,嘻嘻哈哈的谈论着学校新近出没的帅哥们,一直吃到满嘴流油。后来每次想起来,都觉得那是一段最快乐的时光。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9-8-9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油旋儿

本帖最后由 么○○○六七 于 2009-8-12 00:30 编辑

油旋最早出现在济南是清朝时期。相传油旋是清朝时期的徐氏三兄弟去南方闯荡时在南京学来的,油旋在南方的口味是甜的,徐氏兄弟来济南后依据北方人的饮食特点将油旋的口味改成咸香味,一直传承至今。清代顾仲编著的《养小录》中这样记载油旋的制作:“————和面作剂,擀开。再入油成剂,擀开。再入油成剂,再擀如此七次。灶烙之,甚美。”据说道光年间济南城里的凤集楼是较早经营油旋的店家,光绪二十年开业的“文升园”饭庄,曾以经营油旋等众多地方小吃而闻名泉城,民国初年时,济南有十几家经营油旋的店铺,油旋成了当时名扬全国的小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9-8-9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么○○○六七 于 2009-8-12 00:47 编辑

“九转大肠”是山东济南的传统名菜。在清光绪年间,济南九华林酒楼店主,把猪大肠(直肠)经洗刷后,加香料用开水煮至硬酥,取出切段,加酱油、糖、香料等调味,首先制成了香肥可口的“红烧大肠”,赢得顾客的欢迎,逐渐闻名于市。后来在制作方法上又有所改进,即将洗净大肠入开水锅中煮熟后,先入油锅中炸,然后再
加调料和香料烹制,使“红烧大肠”的味道更为鲜美。许多著名人士在该店设宴时均备“红烧大肠”一菜。一些文人雅士食后,感到此菜确实与众不同,别有滋味,为取悦店家喜“九”之癖,并称赞厨师制作此菜像道家“九炼金丹”一样精工细作,便将其更名为“九转大肠”。从此“九转大肠”一菜便驰名全省,成为山东最著名的菜肴之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9-8-9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么○○○六七 于 2009-8-12 00:55 编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2-7 03:47 , Processed in 0.118133 second(s), 20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