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的「前世今生」(轉貼)
世上第一輛電動車早於百多年前上路,雖然車行還算寧靜,但這個古怪的物體,還是引致行人與馬匹驚慌失措。當時,車是用馬來拉動的,改用機械引擎發動,被視為異想天開、不切實際的搞作。在汽車標準模式仍未有定案的歲月,引擎既可用電池、也可用蒸汽驅動,正所謂各師各法,究竟哪種模式比較實用,不能「靠吹」,南拳北腿,還須手底下見真章。 1895年6月11日早上,二十二輛不同引擎汽車齊集巴黎凡爾賽,以來回波爾多共七百哩賽程鬥一轉。一起步,比利時設計的電動車 La Jamais Contente 以時速六十八哩遙遙領先,不過這是一場名副其實的「龜兔賽跑」,因為大幅拋離對手的電動車,一小時後已被迫停車「叉電」。說時遲那時快,第二輛電動車乘勢趕上,但命運一般,未幾即因電力耗盡拋錨。這輪電動車每行二十四哩便要換電一次,賽足全程,前後須換電池三十次,未到終點已「打柴」。鬥到最後,賽事由電油驅動的蒸汽引擎車勝出,全程足足花了四十八小時四十分鐘。平均時速?十四點四哩!
電動車輸了比賽,但論潛質其實不遜電油車,因為電動車速度令人刮目相看,車廠若願意不惜工本大力投資,改良電動車性能,歷史也許就此改寫。然則,為什麼車廠卻棄「兔」取「龜」?
問題就在成本。這場「世紀大戰」後不久,石油大量開採,成為廉價普及的能源,加上電動車造價不菲,1920年平均售價3000美元,大規模生產的福特 Model T 則650美元有交易,電動車哪能不銷聲匿迹?
百年轉眼即逝,石油已不再那麼廉宜,電動車終於找到重生的機會,然而,許多人始終認為電動車不可行。當然,以短線眼光觀之,電動車不可能馬上生金蛋,回顧百年前,當大家仍然以馬車為交通工具時,同樣難以想像要先建成全國公路網、輔以遍布每個角落的加油站等基礎設施,汽車時代才有條件來臨。誰又能肯定電動車不可以在數十年後大行其道?
電動車發展,有各國政府在背後大力推動,看來事在必行,相關概念股行情看漲。不過,電動車是一場長途拉力賽,比賽剛開始時最是熱鬧可觀,最後有幾多參賽者可以走畢全程,卻是後話。 {:5_394:} 这么好的贴版主都不发钱~鄙视之~{:4_291:} 那是因为今天没钱了 {:4_285:} 拿私房钱出来吧~{:5_333:} {:4_291:} 才20你都发的出{:5_331:}
心情灰常不明朗,就让我自生自灭吧{:4_287:} 才20你都发的出{:5_331:}
心情灰常不明朗,就让我自生自灭吧{:4_287:}
Trois 发表于 2009-9-25 15:55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那就自生自灭吧 {:4_281:} {:5_314:}算你狠,录歌吧。。。 {:5_392:}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