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的有道理吗?请各位博士分析一下,谢谢
“这等说来,中国和发达国家学术机构的学术环境,其实差不多?”这话我从来没说过,但是这个世界对于纯学术需要的量低于人们的印象,却是我的结论。
诺贝尔奖能证明什么?我给你举个简单例子吧,羽毛球,绝对是中国的强项。中国各种大大小小的世界顶尖大奖拿了无数,so what?人才浪费就不存在了么?其实恰恰人才浪费在中国是最严重的。对于国家来说,能拿到荣誉当然是最重要的。可是因为某次选拔发挥欠佳就强迫退役的人呢,他们不就是牺牲品么?
很多搞纯学术研究的人(无论国内国外),他们的教育,智商和他们的收入不成比例。是否自己在进入圈子的时候就认清形势,客观评估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呢?
我并不是说教,我本人也是搞学术研究,但是将来的我们会如何发展,会不会碰到瓶颈,会不会让老婆一辈子陪着自己过苦日子(如果是半位的钱)?发表论文对于这个社会的科学进步是否真的有意义,还是象牙塔内的头脑风暴,到头来都是花拳绣腿?自己能力是只能在薄木板上打100个洞,还是在一块铁板上打洞?等等等等,都是应该好好考虑的。
很多人的盲点,就在于他们只能看到1%成功者的辉煌,却看不到背后99%一辈子也做不出太大成果的人。
最后请注意一点,日本和德国,他们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工程界强大。工程界的发明往往并不深奥,但是可能对于人类发展益处极大。 还有以下原话:
同意,不过个人感觉,全世界都是这样。搞纯学术研究的,真正其成果被证明最终对人类社会有价值的,有没有1%?就算有5%,剩下的95%也还是象牙塔内的头脑风暴而已。
一将功成万骨枯,搞研究的要掂量掂量,自己是属于那一将,还是那万堆枯骨中的无名一根。很多人把自己对于研究的“热情”误认为是对研究的“天赋”。
等到领悟到这点,青春已经不再 LZ,送你一句老话: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呵呵,做研究除了比较显见的因素(比如名利)之外还有思维过程的乐趣。人生不过是经历一些事情,太在意计算好坏得失反而过得烦恼。至于对整个人类是否有贡献更是难以预计的,毕竟能作出伟大贡献的是极少数,做任何事情都没有贡献的也是极少数。只要遵循一定的方法,其实都是可以做成一些事情的;相反,如果一味避重就轻,可能浪费的时间更多。 略有不同意见。
很多研究成果并不是立即就能转化成生产的。就比如说磁悬浮列车来说,如果没有之前的基础研究,现在可能还是只有轮子火车而已。
在做研究的时候,每个研究者都是抱着造福人类的目的去做的。到具体是否能投产使用,这是商人研究的范畴。可能因为投入产出比例不高,也有可能不稳定,所以使该技术迟迟无法投产。等过段时间,生产加工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此项研究成果必然能转化成实际的成果。
一个事物从构思到投产,必须经过理论研究--技术研究--批量生产的工程研究。就象跳远一样,不能把目光局限在最后那一跳,前面的助跑也是万分重要的。 国内学术界的凶险之处,在于存在一定机会的同时,却不能提供国际上许多地方能够提供的正常的职业保障。
很多在国外工作和学习的 ...
hh2 发表于 2009-10-26 11:03
hh2 发表于 2009-10-27 20:36
其实一样,你不能拿德国学术人员的收入和中国的比较,而是他们在各自国家中的地位比较。
就拿Fraunhofer,或者马克思普朗克来说吧,他们工作人员的收入少得可怜,和他们的知识,智商完全不成比例。ok,你可以说,至少他们生活有保障,但那是因为德国的社保体制好,而不是学术圈照顾得好。否则的话,他们的境遇不会比中国科研者好到哪里去。
之所以我认为世界对于学术的需求远小于人们的印象,也因为我观察到,纯学术机构得到的经费来源,主要是国家,而不是来自于工业界。如果有来自工业界的经费支持,就说明此研究有市场需要,当研究的速度跟不上市场需要的时候,大量资金就会注入到研究机构(譬如足球,在德国根本不需要国家扶持或者资金投入,因为市场供需摆在那里)。相反的,有些研究科目根本没有多少市场需求,那就只有靠国家养着了。就好像每个国家都有拨经费培养一些少数民族语言的专家,但是只是为了防止断层。
不知你想过没有,每年有那么多论文在世界顶尖杂志发表,可是我们社会进步了多少?也许你会说,那是因为理论研究具有前瞻性,必须要过几十年才能真正发芽。那按照这个逻辑,几十年前发表的世界顶级杂志的论文到了今天应该给我们人类带来石破天惊的革命,可是,有吗?没有。市场是检验论文的最好标准。100份世界顶级杂志的论文里面,最终体现其价值的,给工业生物医疗技术带来革新的,有没有1份?如果学术研究者不能学会客观评估自己研究的价值,那即使发表多篇论文,也跟研究茴香的茴的四种写法没有什么区别。
ps。lz转贴不注明,不厚道啊。 作者是
1。瞧不上理科生的工科生
或
2。干烦了,觉得前途无望的理科生。
人类,本来就是一小步一小步往前挪,不是一步一个里程碑的往前跨。看看人类发展史,这两百多年里捣腾出多少东西。旧石器时代持续了以百万年计的时光,出土的最早的陶器到出土的最早的青铜器间隔了差不多两万年。能活在现在这个人类文明时代就安心吧,不要老想着石破天惊。此话谨献给在人类历史上打了回酱油的同学们。(爱因斯坦,普朗克等索尔维会议与会者及同等地位者不在听众之列) 这个太狭隘了吧,这个论题和FH 与Uni之争不是同类型的无聊么 作者是
1。瞧不上理科生的工科生
或
2。干烦了,觉得前途无望的理科生。
人类,本来就是一小步一小步往前挪,不是一步一个里程碑的往前跨。看看人类发展史,这两百多年里捣腾出多少东西。旧石器时代持续了以百 ...
山区人民爱照相 发表于 2009-10-28 11:23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少给人扣帽子,研究理论科学的理科生的研究难度远比工科生的高,绝对属于让人敬佩的一群人,可收入却不如工科生,这是值得深思的。 只能说这人不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