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会导致虚荣吗 首先,感谢在我近日忙于家务的时候回复这个帖子的朋友们,欢迎每个关心华德福 教育的妈妈(或者兄弟)留下脚印。 我也曾经有过这样的困惑,怎么样教育孩子?选择传统型教育方式还是这种非主流 式教育方式呢?经过对华德福的了解和认识,几年前的我们就决定了这条路。
首先我要说,我不是教育家,关于孩子在华德福教育下的变化,我不能理论的去叙 述,只能用轻身经验及观察来和各位妈妈分享(正如我前文所写的)。 任何一种教育,因人的各异,而体现出不同的结果,一个教育对孩子发育的帮助或 者正负面的影响,是经过长时间才可体现出来的。一个孩子的人格不仅是由所受教 育方式决定,家庭、及个人的因素还从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我作为孩子的家长 ,尽可能的为他提供一种自然的成长环境,来帮助孩子的精神发育,让他认识“生活”。 每个家庭对孩子的期待和教育方向不同,对这点我表示尊重。这就好比有的家庭认为
孩子在宗教教义约束下可以帮助他的品德及精神发育,因而把孩子送到天主教或基督教幼儿园;又好比有的父母,想早期发掘孩子的音乐天赋,就送到音乐为主题的保育院;还有的父母,因为各自的文化背景不同,把孩子送到双语幼儿园等。我们了解从华德福的教育可以得到什么,所以到目前为止我们是很满意的。 关于华德福幼儿园,我可以做个简单的介绍,我的介绍是基于柏林的幼儿园的,也 就是说不能以一概全,同我前面说的话一样:华德福幼儿园也良莠不齐,好坏参半 。这我看来很正常,任何人不能保证全德国的宗教或国立、私立同名下的幼儿园师 资力量都是一样的。
主题一:华德福幼儿园的宗教氛围及立足于本国文化—
首先,就我对德国国情的拙见,德国是传统的基督教国家,虽然政教分离,但是宗 教还是在德国占有很大比重,这也是其文化的一点。华德福幼儿园的主旨之一就是 尊重本土文化,发扬本土文化。所以,德国的华德福比较重视这些宗教节日。就孩 子入园后,我们参加了:复活节、狂欢节、圣诞节等的庆祝,方式也很自然、朴素 。
比如刚过不久的狂欢节,幼儿园的主题是——手工艺人(不要化妆,只着服饰)。 于是那天可以见到许多可爱的小花匠、铁匠、银匠、木匠等。吃过早餐后,孩子们 在花园一起松土,做园艺,大孩子们在工作室,做一些手工活。到了闭园时间,家 长们领到了孩子们做的小手工,每个孩子还得到了一盆水仙;再说说圣诞节,老师 把青柠、红橙和柠檬晒干后,穿成了一个个小挂件,作为给孩子的圣诞礼物,同时 孩子还得到了育师和他们一起做的天然香草味的蜡烛。圣诞那天也有个小小的简
朴的庆祝,家长们全部到齐就座,老师、孩子和家长同唱圣诞歌,班里5岁的孩子 们则手捧着亲自烘制的传统圣诞糕点,招待来宾,然后,在一位老师的帮助下,
班中的一员从圣诞树上摘下教师用火柴盒及贝壳、羽毛做的圣诞倒计时牌(每天 由不同的孩子完成这个仪式,作为纪念把它带回家),另一位育儿员为孩子讲圣诞 节的来历,孩子们围在她的腿旁安静的聆听,感受圣诞,再在歌声中结束整个活动。
作为第一年入园的父母,我很高兴老师们可以亲手为孩子们制作这些宗教节日的小配饰,也看到孩子因亲身的参与而更懂得“节庆”的意义,更珍惜得到的礼物。
再说下就餐,在孩子们吃饭前,老师和孩子也会咏颂一小段诗词,他们说:“大地给予我们所需,太阳让花果熟实。亲爱的太阳,亲爱的大地,我们永记您们的恩赐。”这就是华德福对食物的感恩。当你知道万物生长之不易,才会更加享受这种恩赐。一些偏重宗教的华德福教师,会选用“您给予生灵食物,您给予植木雨露,我们永记您的恩赐,亲爱的天父,我们感谢您。”
那么中国和台湾的华德福又是各有特色,因为基于中国的文化,国内和台湾的华德福更重视传统节日的庆祝,比如冬至、立春、夏芒、腊八等,孩子们吟唱是我们的传统歌谣,我觉得这是给孩子的最大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