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esky1108 发表于 2011-2-21 03:31

■朱家最新透露朱令物品曾两次被盗
  ■为何丢了蜂蜜等可能是投毒介质的东西
  ■孙维当年翻译过“国外邮件”吗
  ■朱令第二次中毒现场在哪儿

bluesky1108 发表于 2011-2-21 03:32

本帖最后由 bluesky1108 于 2011-2-21 03:35 编辑

在朱令铊中毒案重新被提起时,三个人物再次引人关注。
   贝志城,11年后的今天,站出来用真名高调指责孙维是凶手;
         童宇峰,朱令大学同学,今年网上重提此案后,开始与知情同学联系,希望帮朱令一把;
         薛刚,朱令大学同学,当时的团支书,网友指其为“挺孙派”。

bluesky1108 发表于 2011-2-21 03:33

朱令物品第二次失窃
    近日,朱令的母亲朱明新告诉记者,朱令在清华大学的物品于1998年第二次被盗。由于清华主动赔偿,态度很好,朱家就一直未将此事公开。
  1998年12月,朱明新为朱令办理退学手续时,发现朱令的相机、蜂蜜、咖啡等不见了。而公安部门早在1995年就将这些物品封箱后存在化学系办公室,并给了朱家一份物品清单。化学系对此的解释是“系里搬了几次家,也许是装修工人偷的”,主动赔偿朱家3000元。记者联系清华化学系主任薛芳渝,他拒绝接受采访。
  随着案子的重新被提起,朱家也开始思考,为何丢了像“蜂蜜、咖啡”等可能成为投毒介质的东西?
  第一次失窃被广泛报道。1995年4月28日报案后几天,朱令寝室就发生失窃。“偶然还是蓄意?是有人通风报信?”朱令的父亲吴承之问。
    童宇峰对记者透露,薛刚与童的通信中,提到自己是从妻子(同为物化2班同学)处听说失窃案的,而另有同学告诉童宇峰,当年曾碰到薛刚“慌慌张张”从6号楼女生宿舍楼出来,说朱令宿舍失窃,并要求该同学不要声张。
  朱令父母质疑:两次失窃丢的都是朱令的生活用品,有人要掩盖什么?

bluesky1108 发表于 2011-2-21 03:34

孙维为何对“铊中毒”保持沉默 /孙维当年翻译过“国外邮件”吗?
    近日朱令的高中同学贝志城告诉记者,朱令确诊前,他拿出部分邮件,交给朱令的清华同学请求帮助翻译。之后贝与同学设计了一个邮件分析程序,分析全部诊断邮件。
  而薛刚在天涯回帖反驳贝志城:当年5月1日之前,他接手邮件后就把邮件分发给班上很多同学翻译,包括孙维,隔天就交给系里转交协和医院。朱令另一室友在天涯以“太阳正暖”的ID发帖说,当时只有几个英语特别好的同学参与了翻译。
    据记者了解,当时物化2班入学英语分到3级班的只有5人:朱令、孙维、薛刚、张利及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女生。童宇峰说,“这位女生跟他明确表示,没有参加翻译的印象,而张利也在天涯发帖称,他是准备‘五一’假期才开始翻译。”
  孙维在声明中也提到自己参与了翻译,并且自己由于参与课题组的实验,需要使用“配置好的铊溶液”。
  有海外同学提出,既然孙维参与了翻译,为什么不告诉大家邮件的内容说朱令是铊中毒?
  为何孙维在清华宣称学校没有铊时保持沉默?

bluesky1108 发表于 2011-2-21 03:36

朱令在哪儿再次中毒?
    一位在美华人说,她和薛刚今年2月初通过电话,薛刚称朱令第二次中毒前“还照常上课,去乐队训练、熬药什么的。”
  朱令同班同学潘峰(与薛刚同被网友划归为“挺孙派”)在3月份来北京看望朱令时对朱令父母说:“要扩大怀疑面”。 潘峰不主张仅仅怀疑室友投毒。
    朱家对薛刚的说法提出质疑,“朱令第二次中毒前身体很虚弱,除了3次课,大多数时间都待在宿舍,期间到团委煎药,所以第二次投毒是在宿舍内发生的。”
    童宇峰说,他印象很深的是朱令在一次物理化学课上“非常虚弱的样子”。
  另外两位同学潘波、李现平表示记得朱令上过课,但具体身体情况则不清楚。
  朱令父母想知道,女儿第二次中毒之前的活动范围到底有多大?如果这个问题有确定的答案,也许能够缩小怀疑圈。

bluesky1108 发表于 2011-2-21 03:37

“回帖纲要”惹来网络猜想
  2006年1月29日,网上出现一名为《我们为孙维辩护的真相》的帖子。此帖称,在《孙维声明》贴出前,孙维及其家人给某些同学一份“回帖纲要”,指导各同学应如何配合回帖。如:
  总纲:须每天逐渐发帖。尽量不要互相呼应。
  证实维家庭廉洁 (须立刻跟帖,可为新ID),同时证明其人品和信任。
  有顾虑的最好不用自己家的电脑/IP。
  所有我们写在网上的信息朱令家人都会看到。所以不要给朱家提供额外的信息。
  《孙维声明》贴出后,随即有数个ID以物化2班同学的身份迅速跟帖。
  “回帖纲要”贴出后,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许多网友纷纷要求当事人予以证实,但始终没有等到。
  贝志城告诉记者,《我们为孙维辩护的真相》贴出之前,有一名参与“回帖纲要”的知情同学发给他。“我保证‘回帖纲要’的真实性”,贝说。
  童宇峰说,他曾在清华校友网内部讨论时,多次要求“回帖纲要”提及的几位物化2班同学证实或证伪这个“纲要”,但没有得到任何正面回答。
  有网友质疑:“回帖纲要”是真的吗?为一个人作清白辩护,为什么需要用“回帖纲要”来指导?

bluesky1108 发表于 2011-2-21 03:42

再来一个,假设孙维是无辜的可能性的分析

来源新语丝http://www.xys.org/forum/db/254/94.html


我对朱令事件的看法:一个可能性分析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
送交者: markos 于 2006-1-15, 12:54:43:

朱令事件发生的时候,我正在清华读工科博士。从网上消息来看,事件发生后,清华想的,做的好像更多是捂盖子,护声誉,和今天诸多矿难事件后,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做法几乎同出一辙。

这里,谈谈我对朱令事件的看法。

一、可能性

xj网友认为, “从逻辑和概率上讲,孙维有90%的可能是凶手”。

我同意这个观点,这是个关键点;不论可能性到底是90%,85%,还是70%,甚至60%,就朱令事件的原因而言,孙维投毒的可能性远大于其它可能性。

可能性2:
孙维以外的某人,由于某种原因,嫉恨朱令,且能够比较容易地接触朱令,同时由于某个非常偶然且至今不为人知的机会,了解了铊的特性,且能在当时获取铊,对朱令实施了投毒。

可能性3:
朱令当时能通过某种她自己至今不知的机会接触铊(但与孙维无关),并误服铊,而且在第一次发病后,在活动范围很小的情况下依然能通过这种机会接触铊,并再次误服。这种机会在当时恐怕必须和朱令的日常生活相伴随。

可能性4:
一个我还没想到过的可能性,或者一个甚至没有进入警方视线的可能性。

从逻辑上可以判断,后三种可能性远远小于第一种可能性。请注意,这里只谈可能性,后三种可能性代表小概率事件,小概率事件大家都知道,发生的可能性非常非常的小,但没人敢说绝不会发生。倘若真是某种小概率事件导致了朱令今天的命运,那我只能说孙维真是非常非常的倒霉!

二、警方

到目前为止,在网络上很少听到警方的声音,有,要么是间接的,要么是旁观者(比如,辽宁刑警)。 我想有如下可能性:
(1) 已有结论,但由于某种压力无法公开。如果是这样,真相大白只是时间问题。这种可能性,我想比较小。都说孙维有政协背景(孙浮林),虽网上云云,可能差不太多。但是,在中国,政协背景到底有多大分量,大家都清楚。很难想象仅仅由于政协背景,所有知道真相的刑警都泯灭了良知,鸦雀无声到今天。在网上匿名但比较真地谈谈,总可以吧?特别是那些退了休的。
(2)当时侦察有部分进展,但由于外界压力,未能深入。政协背景虽未必如何,但在某个特定的时间段内起作用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
(3)当时由于侦察取证失误,丧失了侦破良机(网上有谈到到)。果真如此,真是警方的耻辱!如果警方动作快点,哪有什么朱令家人报案后的朱令寝室失窃案。注意,朱令寝室失窃案的有无,网上云云,我无法判定其真伪。无,不碍本文主旨;有,真是巧合多多。

三、孙维

也许是人的性格不同。如果我是孙维而且无辜, 我绝不会默不作声、听任网上众说纷纭到今日; 如果我是孙维而且无辜, 即便我不能代替警察去做他们都没做好的侦察取证工作,但以下事情我绝对是会做的(没家庭背景要做,有家庭背景更要做,而且还要充分利用家庭背景去做):
(1)通过媒体、网络向社会严正声明:由于我是已知的当时唯一能比较容易同时接触铊和朱令的人,我理解警方、学校和朱令家人对我的怀疑,但我无辜!!!
(2)直接或间接(通过媒体、网络)抗议清华在事后对我做出的种种限制(最多是理解,但决不接受)!
(3)在网上不厌其烦,林林总总地回忆事发当时与朱令相处的总总细节,以示无辜!
(4)主动,努力和朱令家人沟通,每年至少探望朱令一次,那怕是被拒之门外!

请注意,以上是我把自己放在“我是孙维,而且无辜”这个前提下对我自己可能做出的种种反应的一个(心理)分析。(1),(2),(3)表达了我可能有的“极度愤怒”、“难以抑制”、“迫不及待”、“非常无助”的情绪反应。 反正我已经冤屈到极点了,大声呼喊总不会让我更冤屈吧!(4)应该是主动行为,因为我知道,和朱令今天的悲惨境遇相比,我的冤屈真算不了什么,尽管被怀疑,但我对朱令家人应该没有心理障碍。主动沟通反而有助于减轻冤屈。

根据网上得到的不完全消息,十余年来孙维除了在网上发表了几次冷静、理性、同情的言论外,并没做出上述任何举动。还是把我自己放在“我是孙维,而且无辜”这个前提下,(1),(2),(3)(或者仅仅是(1))的缺失是我对我自己尊严的蔑视,(4)的缺失显得冷漠、冷酷。

当然,由于只是可能性分析,应该指出,孙维无辜,而且由于某种原因或考虑,主动选择基本沉默的可能性的确不是零,但会是多少?

bluesky1108 发表于 2011-2-21 03:46

朱令逃脱了变成植物人的命运,但各种严重的并发症已经产生:
    1995年3月开始,为维持朱令的生命,协和医院对朱令进行“血浆置换”,5月发现由于输血感染丙肝;
    1997年朱令被诊断出卵巢肿瘤;
    2000年之后依然频发肺部感染,肺萎缩至第四根肋骨;
    2005年发现有糖尿病;
    目前朱令的心智仅相当于七岁儿童。
    长期卧床,下肢萎缩严重……

如果十一年前朱令在协和医院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今天的她,不会是个连刷牙都要教的人。
  协和医院拒绝朱家复印“病程记录”。为了保存证据,3月31日上午10点,记者与朱令的母亲朱明新、朱令代理律师李海霞一道来到协和医院复印朱令当年的病历。朱家已经在协和医院碰了好几次钉子了,这次终于等到病案室主任点头了。
  由于曾与朱家打医疗官司,协和医院对朱令的病历一直“特别保存”,拒绝公开。
    病历厚达7厘米,卷起的纸边泛着黄。
    朱明新再三要求,但病程记录还是不让复印。“病程记录都是不让看的。除非上法院打官司,要求封存病历,到了法庭上才能打开。”
    朱明新和律师都认为,最能说明问题的恰恰是那并不厚的病程记录。
    1995年3月9日,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李舜伟接诊后第一反应:“太像铊中毒了”,并且写入病历。他曾经参与救治上世纪60年代清华大学一实验员铊中毒。
    随后朱令转入ICU(重症监护病房),铊检测却一直没有进行。
    朱令的中学同学贝志城告诉记者,4月10日开始,他收到的邮件中大部分认为是铊中毒,但医生的诊断完全不受邮件的影响。
    好在朱明新的一位同事帮助找到北京市职业病研究所(协和医院此前曾送检“砷”的地方)的陈震阳教授帮助化验。
    协和医院拒绝提供样本,朱明新将努力收集的朱令的皮肤、头发、血和脑脊液送到陈震阳处。当天下午,化验结果证实是铊中毒。
    朱令父母拿着化验单找到协和医院负责朱令的大夫魏镜。“她看后没什么表情。我冲到楼上找李舜伟,他拿了(化验单)就往ICU走。”
    4月28日,协和医院正式确诊朱令为铊中毒,距朱令入院已近两个月。
    1996年,朱令父母起诉协和医院对朱令误诊。2000年,终审裁定非医疗事故,但判协和医院“补偿”朱令10万元。
  “我们还是输了。”朱明新说。强烈的无力感长久地伴随着老吴夫妇。

bluesky1108 发表于 2011-2-21 03:52

孙维确与凤凰鲁豫曾有约 担心网上压力暂时取消受访计划
  
    4月11日,记者通过凤凰卫视公关部联系到《鲁豫有约》执行制片人曹志雄。曹志雄向记者证实了此前网上贴出的孙维与凤凰卫视接触一事,但由于孙维方面的原因,采访暂时中止。
    3月29日,一位网友在百度“朱令吧”贴出消息,称“凤凰卫视将采访孙维,却要经过孙家审查才能播出”,该帖很快被删。
    据知情人向记者透露,这个与孙维接触的栏目正是《鲁豫有约》。3月1日,孙维在丈夫、哥哥的陪同下来到北京凤凰会馆,与鲁豫见面。
    曹志雄说,《鲁豫有约》一直在关注朱令铊中毒事件,并且兵分两路,一路采朱家,一路在年前就尝试与孙维接触。孙家出面的主要是孙维的哥哥。
    “我们和孙家接触了三四次,鲁豫也和他们聊了整整一下午。虽然他们最终没有同意接受录制,但还是谈了很多东西。主要是理了一条时间线索,讲了从当初到现在的生活上的一些变化。”曹志雄也表示,不会涉及太多案情。“如果警方的人不出来说话,那会有失公允。”
    在谈及孙维为何不接受采访,曹志雄透露,最大理由是网上舆论给她的压力过大,她担心这种情况下出来说话会与网上舆论形成一种因果关系:“你逼我,我就出来说话,那你逼我不就有成效了吗?”基于多方面的考虑,到现在为止,孙维没有答应与鲁豫进行一次正式的访谈。
    但曹志雄表示《鲁豫有约》还与孙家一直保持联络,不排除今后有好时机做成节目。“我不逼你。都是高智商的人,我逼你效果也不会太好。自己愿意说最好。”
    网上同时盛传孙家与凤凰卫视签订了一个“内容保密协议”。曹志雄证明这个协议确实存在,主要规定不允许透露双方讲述的内容。“还行,孙维挺和蔼的。”曹志雄最后说。

bluesky1108 发表于 2011-2-21 03:52

孙父证实“孙维声明”
  
  
    2月7日,记者按照网上公布的地址找到孙维位于木樨地的家。大门口细心盘查访客的警卫显示出这个院子的不一般。
    记者见到了孙维的父亲。
    青年周末(以下简称“青周”):现在网上对孙维的议论很多,您和她本人是否想作出回应?
    孙父:你相信网上的东西吗?造谣造得我们自己都觉得,真是这样?太离谱。我们没有必要管。
    青周:在天涯网上以“孙维声明”为ID发表的两篇声明是孙维写的吗?
    孙父:这个我可以告诉你,只有这两篇声明是孙维写的,其它的都不是。
    青周:孙维为什么不选择传统媒体发表声明,而要选择在网上发帖的方式?
    孙父:我们以后会接受传统媒体的采访,但不是现在。
    你是第一个找上门来的记者,我希望你以后不要再采取这样的方式。我们现在不接受采访。
    记者后来数次拨打孙家电话,均无人接听。
  “我无条件支持孙维”
    记者辗转与孙维的丈夫联系上时,他同样拒绝了记者的采访请求。“我和我的家人无条件支持孙维。”他说。
    3月6日,记者来到孙维丈夫任总经理的公司,已是人去楼空,只有一台断线的电话。
    记者向物管公司询问时得知,从年后起这个办公室就一直没人,但没有退租。
    记者发稿前曾致电孙维家,电话接通后电话那边有一男声应答,但记者表明身份后,电话那边却沉默半分钟,挂上电话。
页: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查看完整版本: 这两天逛文学城,全是那个投毒杀夫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