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妹第一大情人
发表于 2005-4-18 17:37
长拳、潭腿我也练过,南拳只学过佛山的咏春拳,罗汉18掌,应该是属于戳脚翻子里的套路,好象是燕青翻子吧。
截拳道和咏春拳一脉相承,并无本质区别,只是李吸收了西洋拳击,空手,柔道等的优点,强化了腿法的凌厉攻势,而咏春拳更强调“阵地战”式的贴身短打。寸劲和北方内家拳基本一样。
燃烧的蜡相
发表于 2005-4-18 18:05
而咏春拳更强调“阵地战”式的贴身短打
不错,李小龙在 咏春拳中吸收了这一点, 在他的 “寸劲拳”中更为体现。
我也研究所日本和印度的 “内家功”。 在古代的日本有一种“体操”也可以修炼轻身,也被武士阶层一度广泛练习。
在印度, “俞迦”是比较深奥的,古代的“俞迦”远比现代所知的“柔身”深奥。
在“俞迦”中,有一种理论是,开发人体潜能,将人体的潜能定义为“四阶”,每一阶被打开后,都会使人
获得一定的潜能。
“俞迦”中,有一个22式的轻身功练习法, 练习时候,要摆出各种标准的体位,呼吸和发声。
谈到“太极拳”,实在是中国武术文化的精髓的一部分。
只是,有的时候,我的遗憾在于,这些文化已经不能发扬的很深了。其实,现在很多武术人士已经不能将
一些功法的实质挖掘,好比“太极拳”,他的深邃远远超出“调气养性”。
我们经常看见电视里面,诸如某某武林少年,意外打通“任督二脉”,从而功力大增。其实,“任督二脉”是练习气功必须打通的,不通,则气不能运行全身。
在比如,以前我看了一本“现代点穴法”,说用在抓小偷的时候,可以用雨伞点其穴位,纯属胡说。
少林中,有个“二十四点穴法”,在“四人帮”时期,原书被毁,但字决还在。人体的重要的“二十四点穴位”,
诸如:血海、天突、命门在遇到穿内的重创的情况下,确实令人体气血混乱,以至于致死。但前提,是遇到内力的创击。皮肉的伤害是无用的。
有的时候,也感叹时代变了。 这个时代,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已经不被广泛认同了。
[ Last edited by 燃烧的蜡相 on 2005-4-18 at 19:11 ]
燃烧的蜡相
发表于 2005-4-18 18:10
我们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模式,来发扬武术。
李小龙,曾经试图以中国的武术为基础,创立如同空手道、跆拳道模式的规范的现代武术模式和标准,赛事。可惜,人死的早。
现在,练习武术的人是越来越少了。失传相当严重。
三妹第一大情人
发表于 2005-4-18 19:16
Originally posted by 燃烧的蜡相 at 2005-4-18 19:05
而咏春拳更强调“阵地战”式的贴身短打
不错,李小龙在 咏春拳中吸收了这一点, 在他的 “寸劲拳”中更为体现。
我也研究所日本和印度的 “内家功”。 在古代的日本有一种“体操”也可以修炼轻身,也被武士 ...
是的,印度YUGA曾经和数理派,泼罗门等并列的一个古老学派.其是古代圣勇武者对人体科学的探险实验,和中国道教的内丹术一样,是成千上万的人用生命换来的宝贵智慧结晶.
YUGA与内丹的区别是它强调人体的"三脉五轮(或七轮)",而道教则强调的是"奇经八脉",任督是最基本的起手功夫.通过三脉和五轮的能量修炼,可以开发人体潜能,武功只是副产品,如同中医之于道教.
<易筋>\<洗髓>作为少林禅宗打坐的调身方法,与太极做为道教静坐的调身一样.只是"动功"的一部分.现在练太极的大多成了舞蹈化的广播体操:)太极之意深矣!
同样,少林功夫做为体验禅的一种人体生命艺术,也并非争强斗狠之徒所能理解."由武入禅,以禅演武,禅拳合一"才是武道正经."剑者,心之事."(宫本武藏)
关于"点穴",除了内力和对人体穴位的理解外,还关涉到时间医学的问题.很复杂,一般人无心也无力进入,当然在现代社会环境下,几乎成了"屠龙术".它的存在一样,岂非一个实用了得?!
如果说在后火器时代,也就是原子弹\氢弹\生物导弹时代,武道唯一存在的理由就是对个体精神和身体的价值与意义,这当然每个人都能理解和体验.
呵呵,一家之言,遗笑于大方之家,欢迎指教.:)))$饶命$$饶命$$饶命$$ok$$ok$$ok$$ok$
三妹第一大情人
发表于 2005-4-18 19:35
Originally posted by 燃烧的蜡相 at 2005-4-18 19:10
我们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模式,来发扬武术。
李小龙,曾经试图以中国的武术为基础,创立如同空手道、跆拳道模式的规范的现代武术模式和标准,赛事。可惜,人死的早。
现在,练习武术的人是越来越少了。失传相当严 ...
俗者自俗,圣者自圣.
虽鸿儒张载有宏愿"为往圣继绝学."其气度与风范,现代所谓文化人已经不能消化了:)))
呵呵,李小龙的贡献自然很大,可以说空前.但我们不必担心什么.我有一个和尚朋友,住终南山狮子岩,武功相当了得,我是认为和<道德经>一样说:"绝学无忧!"
练武的人少了,并不可怕,那是人们的集体无意识,如果没有了武道,男人也就不是大丈夫了!:)
君不见,现在的小男孩也越来越象女孩子了:)难怪女人满世界"寻找男子汉!"勇武是和责任\正义\大关怀等相关联的."德不孤,必有邻".
真正的东西不会失传,时间只能剥去许多非本质的东西.起码对于武道,我还是比较乐观的.
起码我如果有孩子,我肯定会让他/她练武的:)我现在也有空就教我的侄子与外甥等练武哦.$ok$$ok$$ok$$ok$$ok$$ok$$ok$:):):):):):):):P:P:P:P:P
3ku
发表于 2005-4-18 20:44
支持支持,顶上去
yooe
发表于 2005-4-19 22:10
现在我正在学校练Aikido呢,叫合气道。
先说合气道:与中国太级很相似,取守,讲求后发制人,几乎没有攻击方式,只求以静制动,借力打力。练习者练武之前先学习礼仪,进入道场的礼节,对待师傅,同门的礼节等等。也许是大学里的sportkurs,所以不怎么讲究,并不以身体素质为基础,拉筋练力为根本,唯一可取的就是象太级一样控制对手的力量。
我以前是练散打的,后来就自己练习,现在有时间练练陈式太级。李小龙的截拳道理念和他的哲学思想我也接触过。他的“以无限为有限”武学理念确实是一种武术上的突破,他对中国现代武术贡献真是大,比如最一目了然的就是中国武术的世界性推广。我这有几个他私人的录影,说实在的,练武是靠天分的,尤其是速度和反应方面。
看了他的录影,我个人比较喜欢他的12路擒拿手和寸近,擒拿我不懂,楼主能不能多介绍探讨一下,至于寸近,我觉得其实就是2重劲,就象拳击里的刺拳和直拳一个道理,刺拳不需要由脚跟到腰,由背带拳,而直拳的发力始终在足上。我看了小龙在美国空手道大赛上的表演,最简洁的说:就是腰马合一。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侧题的时候,平常练习时上身是不动的,但是遇到实战,脚接触到敌人的身体,一定要借助上身和手臂旋转的辅助,脚为轴,腰带动发力。等力道发送后再迅速收腿。
楼上有个朋友说“李三腿”。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这是指他连续3连踢,稳,准,狠,好象不能分开说吧。
燃烧的蜡相
发表于 2005-4-19 23:32
Originally posted by 三妹第一大情人 at 2005-4-18 20:35
俗者自俗,圣者自圣.
虽鸿儒张载有宏愿"为往圣继绝学."其气度与风范,现代所谓文化人已经不能消化了:)))
呵呵,李小龙的贡献自然很大,可以说空前.但我们不必担心什么.我有一个和尚朋友,住终南山狮子 ...
我倒想, 以后有能力了,将内家功发扬光大。
呵呵。。, 练练气。 “丹田有气,足下生根”。
燃烧的蜡相
发表于 2005-4-19 23:40
Originally posted by yooe at 2005-4-19 23:10
现在我正在学校练Aikido呢,叫合气道。
先说合气道:与中国太级很相似,取守,讲求后发制人,几乎没有攻击方式,只求以静制动,借力打力。练习者练武之前先学习礼仪,进入道场的礼节,对待师傅,同门的礼节等等。 ...
“腰马合一”,是李小龙的原话。在侧踢中, 是精髓。 腰带脚。
谈到这里,我就不得不提一件事情了。
李小龙早年是 在格斗中是用左戒备式的,后来 改成右 戒备式了。原因据说源于一个实验。
他发现他的右腿力量较大,用左戒备式对他来说重心不够稳。而且,他太崇尚速度了, 就将右脚置于前侧。
我也用这个 戒备式, 虽然也有不好。 比如右腿的侧踢的力量不容易发挥,但右腿的垫步侧踹却很顺利。
不知道,诸位喜欢哪种戒备式。
燃烧的蜡相
发表于 2005-4-19 23:52
Originally posted by yooe at 2005-4-19 23:10
现在我正在学校练Aikido呢,叫合气道。
先说合气道:与中国太级很相似,取守,讲求后发制人,几乎没有攻击方式,只求以静制动,借力打力。练习者练武之前先学习礼仪,进入道场的礼节,对待师傅,同门的礼节等等。 ...
“李三腿”。,这是指他连续3连踢。全称是:”李小龙换型无影连环三击腿“。呵呵。。
“李三 腿”, 分地面三击腿,和空中三击腿。 空中的三击腿,我没见过录像带,不过也真的太难了,空中大幅度转身, ”腰马合一“ 搞不好,是不行的。
至于擒拿。 也是 中国武术的重要部分。
中国武术的格斗中,讲:”踢、打、摔、拿“。 拿,就是擒拿。
””擒拿“|分 ”擒拿“与 ”反擒拿“。 主要原理是运用 手、肘、肩、腿的关节原理。反擒拿也是运用这个原理。
也是比较复杂的。 擒拿技术,在现代应用的就比较少了,在各种比赛中,鲜得一见了。 我想主要是 选手带着拳击手套,发挥不了。也和评分标准有关。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散打比赛主要是 ‘踢、打、摔’ 的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