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融合,武侠小说,粤语歌及其他
昨天有个贴子讲融合,讲文化隔膜,讲社会边缘化的。其实我深有同感的。复活节休假了一个星期,把金庸小说翻出来囫囵吞枣看了一遍,十几二十年不碰了,虽然有些情节,描写现在令我骇笑(比如红花会四当家的文泰来和骆冰新婚之夜杀了个富豪,拍着死人首级,手抱新妇放声高歌的段子^_^太雷了),但是还是看得很爽啊。还有很爽的是把beyond乐队的歌在YouTube上翻出来听了一个遍。海阔天空那是百听不厌,而且一听就有跟着唱的冲动。又把从前一些老电影的主题歌比如沧海一声笑,痛痛快快听一遍。听到''豪情还剩了一襟晚照'',觉得这词意真是妙到毫颠,仿佛让人心痒难搔,但是,这些东西,能和别人分享么?生活在一个文化迥异的社会,母语几乎摒弃不用,从前的生活割舍到只剩下偶尔回国看看的情分,除了父母兄弟,其他国内的社会关系几乎断绝,实在没有精力时间去维系。我们关心的是欧债危机,是ig metall的tarif,是这边的种种宗教节日(没办法,小朋友们在学校要过),渐渐忘记了清明,端午,中秋。也忘记了六一节,三八节这类在红色中国长大的我们特有的节日。
前几天在慕尼黑跟大学同学聚会了,不知道说起谁谁谁曾经是党员,一位闺蜜轻描淡写地说,那时候谁没入过党?我想想自己倒是没有,但是也好歹入过队,入过团,想想那时候也很庄严的,戴着红领巾去烈士陵园宣誓,亲手做了小白花,这些,都是我自己的童年,我自己的青春啊,难道就应该被淡忘?而自己的孩子,完全没有来自我的传承,这难道不是牺牲和让步?虽然我那时候是很有意识地这么做,就是宁可他们做德国人,也不想他们做文化的边缘人,灵魂受着找不到identity的痛苦。但是我们自己呢?难道我们的灵魂不是一辈子出家了回不去?
国外的生活自有其精彩,但是扪心自问一下,我们放弃的也很多。
我喜欢这里的蓝天白云,生活简单温馨,不过,我为什么这么喜欢上萍聚,多半也就是上来找点共同感,说点共同语言。
今天怀旧了,容许我在这里酸一下。明天,还是该上班的上班,该砍柴的砍柴,面朝电脑,春暖花开。 没办法,这里不可能彻底融合进去,和国内的亲戚朋友在好多事情上的看法完全不同,要完全回去也不可能,只能尴尬的这么过着,好在让人开心的事情还有很多,让人唏嘘的就少想想吧。 我一直最喜欢的那句“嘴里淡出鸟来了”也没法跟这边的人分享。。。 Allz 发表于 2013-4-9 22:41
没办法,这里不可能彻底融合进去,和国内的亲戚朋友在好多事情上的看法完全不同,要完全回去也不可能,只能 ...
今天感慨一下下,明天就好。本来我想写个武侠小说讨论帖,这下完全跑题了。嘿嘿。 lz忘记了,尽管武侠小说和粤语歌在中国获得很大共鸣,但都不是中国的、而是英国侵略军铁蹄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香港的东西。{:5_383:}
不是我在较真。武侠小说最早还是中国旧社会产物;八十年代中国思想文化都比现在开放而宽容,人才说起来,也起码应该是香港的几百倍吧。 dresden42 发表于 2013-4-9 22:44
我一直最喜欢的那句“嘴里淡出鸟来了”也没法跟这边的人分享。。。
是的,还有很多。哈哈。 呵呵,写啊写啊,支持!! hh2 发表于 2013-4-9 22:45
lz忘记了,尽管武侠小说和粤语歌在中国获得很大共鸣,但都不是中国的、而是英国侵略军铁蹄下,半殖民地半封 ...
红领巾和共产党也不是国产,有关系嘛。我只是说说自己从小熟悉的一些文化背景,价值体系。 本帖最后由 最恨注册 于 2013-4-9 23:57 编辑
hh2 发表于 2013-4-9 22:4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lz忘记了,尽管武侠小说和粤语歌在中国获得很大共鸣,但都不是中国的、而是英国侵略军铁蹄下,半殖民地半封 ...
你的话矛盾了。
明清就有武侠小说。武侠小说是中国的。
头像是本人,{:5_360:} 出国是条不归路。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