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修行的时候,忍觉没有露面。元心感到很诧异,便去探视,发现忍觉还在寝具中熟睡。
忍觉清晨修行迟到,与其说是难得一次,不如说是从来不曾有过。元心心中反而感到松了一口气:就连师傅这样的高僧。偶尔也会睡过头。
“忍觉大人……”
他呼唤道。
然而。忍觉丝毫没有要醒来的迹象。
“忍觉大人! ”
这次他提高了声音,可是忍觉依然毫无起身的迹象。
莫非过世了? 元心走到近前,把手放在忍觉肩头摸了摸,很温暖。而且忍觉还微微打着呼噜。原来他还在熟睡中,只是叫不醒而已。
元心一边呼唤,一边轻轻摇晃忍觉的肩膀。然而还是叫不醒他。
元心只好将嘴巴凑到忍觉耳旁,一边大声呼唤他的名字,一边使劲摇晃。
不论发生什么事,这样应该叫得醒任何人,可忍觉依然没有睁眼。
“忍觉大人叫不醒。”
听到元心的通报,其他僧侣都聚集过来。
众人尝试了种种办法,又是呼唤,又是往忍觉嘴里灌水.结果还是没能让忍觉睁开眼来。
奇怪的是,他只是长睡不醒,此外,没有任何不正常的地方。
于是,众僧决定姑且让他睡一天,观察情形,倘若还是没有醒来的迹象,再考虑应该怎么办。
然而,整整一天过去,忍觉犹自高眠不醒。
众僧正在商量该如何是好,冷不丁忍觉当着众人的面,“啊”的一声,嘴巴大大张开来。
起先的一刹那,大家还以为忍觉醒过来了,然而不是。忍觉只是张开嘴巴继续沉睡。
然后——“啊、啊……”
忍觉口中不断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呻吟声。
再看忍觉,他的脸由于痛苦而扭曲变形,涎水从张开的口中流了出来。
忍觉看上去很痛苦,身体左右扭动,不断地呻吟。
不一会儿,从他的口、鼻、耳中冒出烟雾,气味好似肉被烧焦一般。
这可危险了。
众僧弄不清忍觉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只能一起动手打算按住狂躁不已的忍觉。没想到却被一股巨大的力量反弹回来。
“哇! ”
忍觉高声发出一声惨叫,猛地撑起上半身,睁开了眼睛。
忍觉浑身汗水淋漓,仿佛刚刚洗完澡一般。
他又狂闹了一阵子,才渐渐安静下来。神智似乎也清醒过来了。
“元心……”
忍觉意识到大家都在身旁,便喊了一声弟子的名字。
“您醒过来了? ”
元心答应道。
“原来是做梦……”
忍觉轻声自语。
“您梦见可怕的事情了吗? 您看起来非常痛苦……”
“不,可是……如果是梦,刚才那光景简直太……”
忍觉似乎想说什么。又止住了话头。
“元心……”
忍觉看了一眼弟子,说:“立即查看一下这间屋子的地板下面,看有没有什么可疑的东西,如果发现什么,马上拿到这儿来。”
“可疑的东西? ”
“不论什么东西。总之,你马上钻到地板下面去看看。”
听到这话,元心便走到外面,从外廊下面钻到屋子的地板下。
不久,地板下传来元心一声惊叫。
“⊙? ”
又过了一会儿,元心回到房间里。
“这地板下面,竟然有一具人的骷髅! ”
元心向众人报告。
“您吩咐我把它拿过来,可是,太可怕了,我不敢碰它……”元心又说。
“去把它拿来吧。那具白骨,就是两年前去世的寿惠大师。”忍觉说。
“可是,寿惠大师不是埋葬在寺院后面的墓中吗? ”
“你去寿惠大师的墓地看看吧。”
不久,奉命而去的元心,脸色苍白地走了回来。
“寿惠大师的坟墓被扒了! ”
“不是被扒了。那是寿惠大师的白骨自己从坟墓里爬出来时,留下的痕迹。”
“啊? ”
“总而言之,快到地板下面,把寿惠大师的白骨拿来。
不必害怕,寿惠大师救了我的性命啊。“
面对着从地板之下拿来的骷髅,忍觉讲起自己的怪诞梦境。 起先,我还以为是在做梦——忍觉这样说道。
在梦中,忍觉在山上行走。
然而,如果说是梦的话,那一片片树叶、一根根野草却又是那样分明。
沿着溪水向下游走去,连潺潺的水声也那么清晰,用手触摸一下溪水,那水也是凉冰冰的。野鸟啼鸣,一阵风吹过,头上的树叶便随风摇摆起来。
怎么也不像是梦境。
这哪里会是梦呢? 然而,如果不是梦,自己究竟又是什么时候到这个地方来的呢? 涉过溪水,登上山路,再继续前行,过一阵子,眼前出现一片开阔地。
那里建有一幢房屋。
大唐风格的瓦屋,游廊似的建筑细细长长,房屋一间间隔开,看上去好似僧房。
走进里面一看,果然有位僧侣的身影,而且似曾相识。
忍不住想上前打招呼,但忍觉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他忽然想起来:这是以前住在最照寺的僧人。约莫三年前便已经过世了。
莫非是那个和尚死后变成了恶鬼,就居住在这深山老林里? 正在狐疑不定,对方也察觉到忍觉的存在。
那和尚脸色发青,走近前来。
“你怎么会到这种地方来了? 这里可不是常人随便能来的地方。真是奇怪……”
和尚满脸认真的神情,看上去并不像成了恶鬼,然而,忍觉却听不懂和尚的意思。
“大概你不知道,这里实在是非常可怕的地方。”
和尚浑身颤抖着。
听了这话,忍觉越发觉得莫名其妙。
就在这时,一个声音传了过来:“唉呀,忍觉是我喊到这里来的。”
循声望去,原来站在那里的居然是忍觉的师傅、两年.之前便已过世的寿惠上人。
“寿惠大人,您怎么会在这里? ”
“唉呀,来不及跟你慢慢说啦。那些家伙马上就要来啦。”
“那些家伙? ”
“那是一群可怕的家伙。我们每天都在这里受着痛苦的煎熬,你可一定要亲眼看一看我们所遭受的痛苦。”
“痛苦? ”
“啊,不错。就是痛苦啊。”
最先见到的那个和尚流着眼泪说。
“您如果也在那所寺院中过世的话,那么有朝一日也得到这里来。”
那个和尚的身体依然在颤抖。
“为了让你亲眼看一下我们在这里的情形,我才去把你喊了来。我跌跌撞撞地赶到你那儿,结果却无法进屋,于是便钻进地板下面,等你睡着之后,就把你带到这儿来了。”
寿惠上人满脸憔悴地说。
“啊呀,时间到了,那些家伙要来啦。”
最先遇见的和尚说着,牙齿格格作响,吓得直打战。
“你听好:找个隐蔽的地方躲起来,好好看着我们受的是怎样的痛苦。回到人世之后,你要想方设法救救我们。”
“寿惠大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
“在我所有的弟子中。你是最为出色的一个。我相信你的能力,万事都拜托你了。已经没有时间详细解释了。
你赶快躲藏起来! 听好:无论你看到什么光景,千万不能喊出声音! “
刚说完,寿惠上人便推着忍觉的背,要他赶快躲藏起来。
忍觉慌慌张张地藏在一块大石头后面,刚躲好,便看见对面的天空中,有一群人飞过来。
那些人的衣着打扮仿佛是唐人模样,一个接着一个从空中降落在庭院里。总共约有四五十人。
“好啦。今天照常开始吧! ”
其中一个看似首领的男人说道。
“是! ”
众人齐声回答,随即在院子中干起活儿来。
他们先是挖土,然后架起像是磔杀窃贼用的行刑柱似的东西,又不知从哪里搬来木柴,烧起熊熊大火。在火上架起一口大锅,放入铜块使其熔化,像是煮一锅通红的开水一般,咕嘟咕嘟煮起沸腾的铜汤。
那首领模样的男人坐在胡床上,注视着这一切。
在他的身后,插着好几面红色的旗子。
等一切都准备齐全,领头的男人下令:“来啊! 把罪人拉过来! ”
于是,唐人们七手八脚闯入屋内,接二连三地从里面拖出十几名僧人。
仔细一看,其中有几个僧人是忍觉认识的,都已经谢世多年了。
其中既有在这里最先遇见的那个和尚,也有寿惠上人。无论是谁,都因为极度恐惧而五官扭曲,甚至有人在号啕大哭。
“好吧,就从你开始吧! ”
那首领指着一个僧人说。于是,几个唐人围了上去,抓住那个号啕不已的僧人,把他绑在柱子上。
“饶了我吧! 饶了我吧! ”
一个唐人对准他的嘴巴,把一双又粗又大的金筷子塞进去,把他的嘴撬开。嘴被撑到最大限度,那个僧人甚至连声音也发不出来了。
从那张只能发出婴儿般的呜咽声的口中,涎水滴滴答答不断流下来。
“至今为止,你有三次把饭粒掉在桌子上,却听之任之,没有捡起来吃掉,是不是! ”
那首领又说:“所以,你必须喝三杯。”
于是,另一个唐人取出一把装有长柄的铁勺,从大锅里舀出滚汤似的黏稠铜汁,朝着那僧人的口中灌进去。
不多不少恰好灌了三杯。
从僧人的鼻孔、两个耳孔里,说不清是热气还是烟雾的东西冒了出来。
不久,僧人排出了鲜血淋漓、又黏又稠、仿佛是熔化的内脏似的东西。
其间,又一个僧侣被拖出来,绑在另一根柱子上。
“你在最照寺扫院子时,居然不加小心,一共踩死过七只蚂蚁。所以你是七杯! ”
于是,这名僧侣被强灌了七杯滚烫的铜汁。
就这样,有打死正在吸血的蚊子的,有掐死虱子的,都被逐一问罪。僧侣们一个接一个被绑到柱子上,撬开嘴巴,灌入铜汁。
最后.轮到寿惠上人。
“你在十九岁那年,看到过一位年轻姑娘,心中生了苟且之念,是不是? ”
那首领喝问。
“那可是还没出家之前的事情。”
寿惠上人刚说完,便有人用金筷子撬开他的嘴巴,灌入熔化的铜汁。
僧人们的耳朵、鼻子里,都泛出了烟雾,发出烧焦一般令人作呕的气味。寿惠上人也在痛苦地挣扎着。
实在惨不忍睹,忍觉终于按捺不住,“哎呀”一声,情不自禁喊了出来。
“咦? 好像有人。”
转瞬间。唐人们围住忍觉藏身的岩石,发现了他,将他带到首领面前。
“嗬! 你还活着。虽说你早晚还是要来到这里,但现在还没到时候……”
说着,首领的嘴角露出了得意的狞笑。
“哈哈,我知道了,是这里的人把你喊来的吧。是谁喊你来的? ”
这个问题当然不能回答。只能紧闭双唇。
“那么。你也喝点吗? ”那首领说。
忍觉“哇”地大叫一声想逃命,然而却无从逃脱。最后如同其他僧侣一样,也被绑到柱子上。
嘴巴被金筷子撬开来。
“来呀.味道好极了。快喝! ”
唐人说着,把熔化的铜汁灌入忍觉的口中。
烫得忍觉几乎昏死过去。
正在苦苦挣扎时,耳边传来寿惠上人的声音。
“是我! 是我把这人带来的。忍觉,赶快睁开眼睛! 只要醒过来,你就可以逃离这里! ”
声音渐渐远去。
周围的风景逐渐变淡,越来越模糊,终于看不见了。
“没用。就算逃得了一时,日后也要把你抓回来。一定.要去抓你……”
首领说话的声音,也渐渐地远去……
终于。忍觉清醒过来。 “可是,这也太不像话了。”博雅说。
“人嘛,只要活在这世上,总会有不小心踩着蚂蚁的时候吧。掉落饭粒会有,见到美貌的女子便怦然心动也会有,如果说这也是罪过……”
“那么。这世上人人都难逃法网,个个都是罪犯了。”
晴明道。
“结果呢,结果怎样了? ”博雅问。
“你是说忍觉大人吗? ”
“嗯。”
“忍觉大人知道在地板下发现的骷髅是寿惠上人,正是这位寿惠上人与其他僧侣死后在某个地方遭受着可怕的折磨……而且,希望有人去拯救他们。现在所知道的就只有这些了。”
然而。不知道该如何着手。
不仅如此,那个首领还声称,一定要来把忍觉抓走。
一想到万一睡眠中被抓走,忍觉便惊恐万分,不敢入睡。
就算相信这一切仅仅是一场噩梦,然而,那地板下面又为什么会有寿惠上人的骷髅呢? 而且。自己逃走以后,寿惠上人又受到了怎样的折磨呢? 只要一入眠,也许就可以明白所有的一切,可是,睡眠已经成了一桩十分恐怖的事情。
“就因为这个缘故,听说忍觉大人已经三天三夜没睡了。”
“唉……”
“因为实在看不下去,刚才最照寺那位名叫元心的和尚,赶到这里来找我了。”
“既然这样,你再不赶快行动的话,忍觉大人不是就要睡着了吗? ”
“听说每当昏昏欲睡的时候,他便念诵《心经》,让自己保持清醒。”
“现在还不该动身赶去最照寺吗? ”
“是啊。但是去了之后该如何行动,我还在犹豫不定呢。幸好今天晚上你要来,所以我告诉最照寺那边,说等你来后,和你一起去登门拜访。”
“我也跟你一起去吗? ”
“对。你也一起去。因为你常常说出我意想不到的事,帮了我很多次,今晚也是一样啊。”
“今晚? 我说了什么? ”
“你不是提起永兴禅师和骷髅舌头的故事吗? ”
“不错。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
“总之,博雅,这话咱们在去最照寺的路上再慢慢谈吧。你说得一点也不错,是该动身了。”
“嗯。”
“去吗? ”
“去吧。”
“走吧。”
于是,事情就这么决定了。
“奇怪……”
晴明说着,两人已来到最照寺的山门前。
山门敞开着。
进门之后,沿着石阶走上去,上面另外还有一扇大门。门内就是正殿。
“怎么了,晴明? ”博雅问。
晴明仰望着黑漆漆的、耸立在古杉木之间的山门。
“听那位来找我的元心和尚说.山门这里应该有人迎接我们啊。”
晴明低声说着,穿过山门,登上石阶。
博雅紧随在晴明身后。
左右两侧,古杉的枝叶覆盖在头上。
石阶的中央,月亮的清光恰好投落其上,好像照出一条小径。
两人沿着石阶来到大门前,发现这里的大门也敞开着。
四周没有任何人影。
跨进门内,依然没有人的动静。
朝着庭院方向走去的晴明,突然停下脚步。
“怎么了,晴明? ”
博雅压低嗓门问道。
“有人来啦。”
晴明仿佛私语似的说。 只见正殿的阴影处,出现了几个人影,正在朝着庭院方向走来。
一个,两个,三个……共有五个人。
四个男人是唐人打扮。一个是身穿僧衣的男子。
身着僧衣的男人,右手被一个唐人打扮的男子牵着。
走在前面的唐人似乎是领头的,正朝着这边走来。
“你看得见吗? ”晴明问。
“如果你指的是向这里走来的五个男人的话,我看得见。”博雅回答。
仔细一看,五个男人在月光下,个个都全身发着朦胧的青光。透过领头的男人的身体,依稀可以看见跟在后面的男人的身姿。由此看来,这些人似乎都是不具实体的存在。
“都是阴间来客呀……”
晴明低声说着。
唐人打扮的男人们走过来,在晴明跟前止住脚步。
“咦,在这种地方,居然还有两个人呢。”
一个唐人说道。
“这两人没有睡着。”
“他们醒着。”
几个人纷纷说道。
“你们牵着的就是忍觉大师吧? ”晴明问。
“你认识这和尚吗? ”
站在前面、首领模样的唐人说。
“那么果然是他啦。能否请你们松开他的手? ”
晴明语调平静地说。
“这可不行。待会儿还得让他饱尝滚烫的铜汁呢。”
“请放了他。”
“再碍事的话,连你也一块带走,让你也去喝铜汁。”
“你们想试一试吗? ”
晴明丝毫没有畏惧的神情,微微地笑着。
“哎呀,烦透了。干脆把这两个家伙也带走……”
那首领说罢,嘴里念念有词,伸手指着晴明。
“奇怪! 你怎么会睡不着呢? ”
“你这一套,对我是不灵的。”
晴明说完,那首领的脸上露出愤怒和惊讶的表情。
“好啊,原来你是阴阳师! ”
他大叫起来。
晴明不回答,只有一缕若有若无微笑浮现在红唇边。
“算了,今晚姑且回去吧。”
那首领说完,“呼”地一下,他的身影淡了下去,消失了。
接着.另外三个唐人的身影也渐次消失,仿佛溶入月光中一般。
留下来的,只有忍觉一个人。
“您一定正在什么地方睡觉吧,能不能麻烦您给我们带路? ”
听晴明说完,忍觉缓慢地迈出脚步。 “好。那就开始吧。”
说这话时,晴明人在正殿里。“
在巨大的阿弥陀如来像前,晴明、博雅,还有忍觉、元心四个人坐在地板上。晴明和博雅并肩而坐,与同样并肩而坐的忍觉和元心对面而坐。
四座烛台上,点着四盏灯火。
四人的旁边,是正佛阿弥陀如来像。对于晴明和博雅而言,佛像在右侧,对忍觉和元心而言,佛像则在左侧。
对面而坐的四个人之间,放着一具骷髅。
放在地板上的骷髅,脸朝着晴明的方向。
约莫半刻(古时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时,配以十二天干。其四分之一叫做刻,约相当于现在的30分钟,故半刻大致等于现在的一刻,应为15分钟左右。)之前,晴明和博雅将正在熟睡的元心和忍觉喊醒了。
其他僧侣也在熟睡,但晴明和博雅只叫醒了这两个人。之所以没有唤醒其他僧侣,是因为无法分辨他们究竟是被唐人施了法术,还是处于自然的睡眠中。既然唐人业已离去,让他们继续睡下去也无妨。
总之,晴明和博雅先叫醒元心与忍觉两位,四个人再一起来到正殿上。
忍觉清清楚楚记得自己在梦中为晴明所救的情形。
忍觉说,本来正与元心一起念诵着《心经》,渐渐睡意袭来,实在忍受不了,终于昏昏睡去。
刚一睡着,唐人就在梦中出现了,正当自己要被他们带走的时候,幸好晴明与博雅及时赶来了。
“那好——”
晴明依旧坐着,从怀里掏出一张纸片。
又请元心准备好笔、砚和墨,提起笔,在纸上写下几行文字。
——是咒文。
就这样做好一张咒符,晴明把它放入面前寿惠上人的骷髅里。
“总而言之.下一步该如何行事,我们就向寿惠上人请教吧。”
晴明说罢,便握起右手,然后伸出食指和中指两个指头.将指尖放在骷髅的额头上。
口中轻声念了两三句咒语。
“啊! 动啦……”
博雅小声叫起来。
注目看去,原来放在骷髅里面的咒符在微微地颤动。
没有风。
没有一盏灯苗在摇曳。
然而,骷髅里面的咒符,却开始颤动起来。
随着细微的颤动,咒符在骷髅里发出声音来。
“这、这是……”
博雅惊呼出声,看了看晴明。
“寿惠大人是把咒符当做舌头,在说着什么吧。”
然而,在博雅听来,那不过是纸张的颤动声而已。仔细倾听。那声音的确像人在说话,但要问到底说了些什么。就完全听不懂了。
然而,看晴明的样子,似乎那是清晰的人语。
晴明好像是在回应咒符的颤动声,或问或答:“后来呢……”
“原来是这样。”
“那好……”
交谈在继续进行。
“那是在什么地方呢? ”
晴明向着骷髅问道。
咒符仿佛是在回答他的问话,像舌头一样,颤动了几下。
不久,咒符停止颤动,晴明也不再向着骷髅发问或者点头示意了。
晴明收回放在骷髅额头上的手指说:“我搞清楚啦。”
“你搞清楚什么啦? ”忍觉问。
“比如,刚才他们要把忍觉大人带到什么地方去。”
“要带到哪去? ”
“藏经楼。”
“藏经楼? ”
“贵寺藏经楼的角落里,有没有一个约莫这么大的金色坛子? ”
“有。那坛子怎么啦? ”
说这话的是元心。
“对不起,能不能请你把那坛子拿到这儿来? ”
晴明对元心说。
不一会儿,元心抱着坛子,回到正殿。
坛子放在骷髅的旁边。
坛子足有一抱大小,表面涂着美丽的金色。
这个坛子似乎是在表面涂上金色后又烧了一次。
“您知道这究竟是什么坛子吗? ”
晴明问忍觉。
“据说是常道上人创建本寺时,从东大寺拜领的礼物。”忍觉回答。
“其他还知道些什么? ”
“这个……”
“据说,这坛子是从前大唐使用的东西。”晴明说。
“是吗? ”
“听说是空海和尚把它带回日本的,曾寄放在东大寺,后来又传到贵寺来。”
“这些事情,都是这骷髅……寿惠上人告诉你的吗? ”
“正是。”
晴明点头,然后又问忍觉:“那么,您知道这坛子以前在什么时候、曾派什么用场吗? ”
“不知道。”
“据说是长安某个道观的忏悔坛。”
“忏海坛? ”
“本来是放置在寺院或道观里的坛子。修道时,若有一些妨碍修行的杂念,就可以向这个坛子倾诉。比如,偶一失足犯下了不便告诉他人的罪过,或者无法向人诉说的秘密之类,只要对着这个坛子轻声诉说一番,便可得到解脱,继续潜心修行……”
“……”
“这个坛子先传到东大寺,再传到最照寺,一来二往之间,大家都忘了这坛子的本来用途……”
“唔……”
“结果再也没人来向坛子忏悔自己的罪过。不知从何时起,这个坛子只得自己出来寻找忏悔罪过的人,再把他们带到这坛子里去。”
“这坛子竟然具有这种力量? ”
“是。这是空海大师亲手挑选的坛子,在大唐曾经年复一年地吸收了道士的忏悔,来到这里以后,这坛子又日复一日地聆听念诵经文,所以不知不觉中,便蓄积了这种力量吧。”
晴明抱起坛子。
“好了,我是答应过寿惠上人的……”
说罢,晴明将抱在手中的坛子摔在正殿的地板上。
坛子轰响一声,破碎开来,碎片散乱在地板上。
“啊呀! ”
“啊呀! ”
忍觉和元心同时大声喊叫起来。
从破碎的坛子中,大量的血流出来,地板都被染成了红色。这坛子里本来连一滴水都没装,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难道是从坛子的碎片中流出来的吗? 更加不可思议的是,坛子碎片的内侧,居然画有一些图案。
借着灯光把碎片拼起来一看,原来画的是建在深山里的一户大唐式宅院。
“就、就是这房子,在这里我……”
望着地上拼起来的图案,忍觉惊叫起来。
仔细一看,只见图中画着许多身着大唐衣装的男人。
“就是他们。他们把我们……”
唐人中,有几位手中拿着长柄铁铲,正抓着罪人模样的人,拖到宅院的前庭去。
庭院一角,画着烧得火红的大锅,里面大概是滚沸的铜汁。
“啊呀,这、这可真……”
忍觉结结巴巴,也说不出什么来。
“都怪这口坛子,怪这幅图画呀。”
元心轻声自语。
“如果方便的话,能不能把这个给我? ”
晴明问忍觉道。
“这口摔碎的坛子? ”
“正是。”
晴明点点头。
“这可是空海大和尚从大唐带回的坛子啊。虽然已经摔碎,仍然是上乘佳品。也许,曰后还可以有什么其他用场……”
“当然奉送,敬请收下吧。”
忍觉垂首行礼。
“万分感谢。”
晴明谢过之后,看了一眼博雅,心满意足地说道:“博雅,全亏了你,今晚才可以圆满解决问题。现在回去的话,大概还可再一面赏月,一面喝上两三杯吧。”
第七章 晴明道满大斗法
春天已经来临。樱花还没有开放,然而令人浑身发抖的严寒已经消失了。
在冰凉的外廊地板上,晴明侧卧着。
晴明竖起右肘,右手撑着头部,闭着双眼。
在晴明面前的地板上,放着一只剩了半杯酒的琉璃杯。
琉璃杯稍前一点,放着另一只酒杯,酒杯再过去一点。是源博雅坐在外廊内。
梅花谢了,桃花也谢了。
现在。樱花正含苞欲放。
有些枝头上,已经绽开了一两朵性子急的樱花。
晴明宅邸的庭院内,干叶萱草、繁缕等植物炫示着绿色的叶子,可是,大概过不了多久,就会被后来居上的野草埋没。不见踪影了。
午后的阳光,柔和地照射在庭院内。
放置在木条地板上的琉璃杯,也有阳光投射其上,将闪闪发光的绿色投影映在地板上。
博雅满脸迷茫,望着晴明已有一阵子了。看上去好像还有点近于怒容。
“晴明。你真的不在意吗? ”
博雅忍不住问道。
“什么事? ”
晴明依然闭着眼睛。
“就是明天的事呀。”
“明天? ”
“你明天不是要与芦屋道满大人斗法吗? ”
“哦,你是说那件事啊。”
“难道还有别的事? 我担心得很,特地赶来看你。你倒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优哉游哉地躺在这里闭目养神。”
投射在琉璃杯上的阳光,反射回来,在晴明闭着的眼睛上舞来跳去。
晴明似乎感觉炫目,睁开了眼睛:“可是,就算我起来了,也不会因此而改变什么呀。”
晴明将脸庞移向旁边,避开反射的光线。
“但是,对手可是那个道满啊。”
“嗯。”
晴明点点头,终于撑起身来。
晴明盘腿坐在木条地板上,背倚在廊柱上。
穿在身上的白色狩衣,有一部分被阳光照着,令人目眩。
“你为什么要接受这样的挑战? ”
“为什么? 哦,博雅,这难道不是你让我接受的吗? ”
“我只不过是奉圣上之命,没奈何只得向你传话而已。
我以为你一定会拒绝的。“
“那男人让我办的事,能拒绝得了吗? ”
晴明微笑着说。
晴明说的“那男人”,便是村上天皇。
“唔.唔……”
博雅硬是把话咽回去。只用无可奈何的眼神注视着晴明。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四天前,在宫中,晴明和道满的能力成了众人谈论的话题。
地点是紫宸殿。
以村上天皇为首,在场的还有几个其他的殿上人。不过,主要的发言人是左大臣藤原实赖和右大臣藤原师辅。
“古往今来,的确有不少高明的阴阳师,但是如果只推举出一人的话,那么该是谁呢? ”
首先提起这个话题的,是村上天皇。
起初,大家议论的话题是技艺。
先从琵琶名手以谁为最说起,继而又议论绘画以谁人最妙,当谈到相扑力士中谁最强大的时候,村上天皇漫不经意地随口插了这么一句。
虽然是漫不经心地随口说出,但既然是天皇的金口玉言,众人便无法置若罔闻。
“要说阴阳师,已故的贺茂忠行大人声誉极高。不过。
若论当今第一的话,他有一位公子贺茂保宪……“
有人这么说道。
“不,若论当代第一,恐怕非天文博士安倍晴明莫属。”
说这话的,是左大臣藤原实赖。
有人点头赞同。
“听说安倍晴明会使唤很多式神,还曾在宽朝僧正的遍照寺内,只用一片柳叶就压扁了青蛙。”
“这事我也听说过。” “我听说这位晴明大人,还在一条戾桥下面饲养着式神呢。”
“果然如此,晴明大人嘛……”
就在大家议论得津津有味时,只听一声:“且慢! ”
发话的,是右大臣藤原师辅。
师辅是实赖的胞弟,有事无事,总是要跟乃兄唱唱反调。
“哎呀,我不是否定晴明大人的能力,可是,并不是只有阴阳寮中的阴阳师才算得上阴阳师呀。”
“什么意思? ”实赖问。
“我是说,江湖上也不乏高明的阴阳师呀。”
“是吗? ”
“我听说播磨国的众法师中,有一位名叫芦屋道满的阴阳师。据说他是位法术相当高超的人物。”
“芦屋道满? ”
“听说他收人钱财,专门替人施用魔魅、蛊毒之类的方术。还会使用咒术……”
“那可够危险的。”
“不.如果说危险的话,则保宪大人也罢,晴明大人也罢,只要想干,他们也都能够像道满一样,大施魔魅法、蛊毒术之类呀。”
“不过,难以想像保宪大人和晴明大人也会施用咒术啊……”
“那当然。不过,道满大人也并不是自己故意去诅咒别人呀。如果不是有人出面请他施用咒术,他也不可能做出危险的事吧。”
关白太政大臣藤原忠平一直沉默不语,听着实赖和忠辅两人唇枪舌剑的对话,此时开口说话了:“这位芦屋道满倒是听说过,不过他的能力究竟怎么样呢? ”
忠平是实赖和师辅两人的父亲,为了不让两人继续进行毫无意义的争吵,便故意插进话来。
“听说他用手一指,飞鸟便会掉下来。他还会在水上行走。”师辅回答。
“这不是有趣得很吗? ”忠平说道。
“有趣? ”
“我是说,把安倍晴明和芦屋道满两人召进宫来,让他们两人斗法,较量一下方术啊。”
“是这样啊。”
“这的确有趣……”
实赖和师辅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圣上觉得如何? ”
忠平询问天皇的意见。
“斗法嘛……”
天皇点点头:“的确有趣。不过,晴明倒也罢了,道满人在何处,你们知道吗? ”
“听说西京有座残败的寺院,他就寄居在那里,可以派人去那里寻找。”师辅回答。
“那好.立即派人去找芦屋道满,问他是否愿意与晴明斗法。”忠平说道。
“是。”师辅垂首应道。
“晴明大人那里,谁去为好呢? ”忠平又问。
“源博雅大人怎么样? ”
“有道理,博雅大人平素便与晴明大人很有交情,就劳驾博雅大人吧。”
“好主意。”
有几个人随声附和。结果,天皇便命博雅去完成这项任务。
三天前.博雅专门为这件事来到晴明宅邸。
“我本想阻止什么斗法不斗法的。可是晴明,那天我恰恰不在场……”
来访的博雅十分过意不去,抱歉地对晴明说。
“因是圣上亲口对我下诏,不得已我只好来了。如果你不想接受的话,只管拒绝就是了。”
博雅说完这话,就回去了。
这是三天前的事情。
今天,博雅又来到晴明宅邸。
博雅听说晴明答允与道满斗法,急得坐立不安,连忙赶了过来。
来了一看,发现晴明正半躺在外廊内喝酒。
“博雅,来陪我喝一杯吧。”
听晴明这么说,博雅只好坐下来。就这样,此刻还在和晴明对酌。
这场斗法,就定在明天。
“晴明,明天你们斗法后,还要让你们卜卦,猜出装在箱子里的是什么东西呢。这消息你听说了没有? ”博雅问。
“啊,听说了。”
晴明若无其事地轻松回答。
没有丝毫担忧的样子。
“博雅,今天你在这里多待一会儿吧。”
晴明眺望着春天的庭院,说道。 清凉殿——晴明坐在台阶的木条地板上。
坐在晴明对面的,是一位奇怪的老人。
老人满头白发,乱糟糟地犹如茅草,胡子也是白的。
刻着深深皱纹的脸孔却是黝黑的。
不知道是被太阳晒黑的,还是生来如此,抑或因为肮脏的缘故。
浮着浅笑的嘴唇不无嘲讽,露出的牙齿又黄又长。
芦屋道满——这个平曰不修边幅的男人,这天倒是衣冠齐整,一身新衣。
那是有资格上殿的人平素穿戴的锦衣。
然而,焕然一新的仅仅是外观,里面包裹着的依旧是那个道满。
这天,第一次在宫内与晴明见面时,道满用右手指搔着后脑勺招呼道:“啊.晴明——”
嘴角浮出一缕害羞似的笑容。
“这身衣服,可拘谨得不行。”
若在平时,依道满的身份是不能进宫的,可是这一天.天皇特别下诏,允许他上殿。
晴明与道满相对而坐。在两人对面的房间里,已经聚集了众多与这件事相关的人物。
里间竹帘后面,坐着天皇。
在低一级的台阶上,左大臣藤原实赖和右大臣藤原师辅分坐左右。
关白太政大臣藤原忠平也在座。还可以看见神情紧张的源博雅。
当藤原恒清长篇大论地致词,介绍今天的斗法时,道满只是漫不经心地眺望着屋檐外的蓝天和流云。
而晴明红色的嘴唇上浮现出若有若无的微笑,闭目而坐,宛似睡着一般。
庭院里,四五只麻雀在地面上啄食。
致词终于结束,恒清道:“那么,接下来如何开始呢? ”
“呀,多好的蓝天啊。”
道满低语着。目光穿过屋檐,望着天空。
众人听他这么一说,都不约而同地举目仰望蓝天。
实赖和师辅也探出身子,眺望天空。
而坐在里间的天皇,却无法看到天空。
天空湛蓝,洒满春天的阳光。
流云飘过,一片,又一片。
“云彩飘过去了。”
道满仿佛一位和蔼的老人,轻声细语地说着。
“哪怕是这样晴空万里,只要龙神愿意的话,转瞬之间就会掀起一场暴风雨啊。”
“……”
众人弄不明白道满到底在说什么。
似乎他马上就要露一手,但是,没人知道他究竟打算搞什么名堂。
“可惜,坐在里间就无法看见云彩和龙神是如何行动的啦。”
道满轻轻扬起右手,朝着空中招了招手。
于是。流过空中的一朵云改变了方向,飘飘忽忽地,向着清凉殿飞落下来。
眼看着那片云飘到庭院上方,而且,居然飘进清凉殿里了。
“哦! ”
大家不禁惊呼起来。
云朵盘踞在清凉殿的天棚上,转眼之间变了颜色。
白云变成了乌云。
就在众人的头顶上,乌云翻滚,开始闪过细细的绿色雷电。
“啊! 是龙! ”
有人大声惊呼。
黑云中,一条身体上卷缠着雷电的龙,正在翻滚腾跃。
从黑云之间,隐约可见蓝色的鳞片。
“是龙! ”
“有龙啊! ”
众人正在大喊大叫,耳边猛然响起一阵猛兽的咆哮。
回头一看,不知何时木条地板上出现了一只白虎,黄色的眼睛炯炯放光,仰头怒视着天棚上的黑云。
“哦,是老虎! ”
“白虎来啦……”
一片惊呼声中,只见白虎四足一蹬,猛然跃向空中.纵身扑进黑云里,与龙激烈地搏斗起来。
这时,只听见“啪、啪”两计击掌声。刹那之间。仿佛梦幻一般,黑云、龙、虎,都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击掌的人,正是晴明。
晴明睁开双眼,微笑着注视着大家。
“啊,这是?!”
关白太政大臣藤原忠平大叫。
众人顺着忠平的视线望去,只见地板上落着两张分别剪成龙虎形状的纸片。
透过屋檐抬头望去,只见晴空万里,好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云朵依然悠悠地飘在空中。
就在刚才,就在此地,道满和晴明之间似乎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斗法,可是,双方究竟动用了何种力量。施用了什么法术,却无人得知。
心知肚明的,只有晴明和道满两人而已。 “烦请给我准备砚和墨……”
说这话的是晴明。
“墨? ”
实赖询问道。
“正是。顺便准备少许水和一扇围屏……”
墨拿来了。晴明认真地磨起墨来。
磨好墨,晴明从怀里取出一支笔。
晴明的面前,已经准备好一架丝质围屏。
晴明用笔饱蘸墨汁,单膝跪在围屏前。
从围屏的左侧开始,笔尖从左向右滑过去。
由左及右,画出一条直线,将围屏分成上下两段。
晴明放下笔。为了让众人都能看清,在外廊内,将围屏换了换方向。
“这是什么? ”忠平问。
“大海。”晴明答。
果然。这么一说,将围屏分成上下两半的那条水平线,看上去的确不无大海的感觉。
晴明将右手伸入怀中,取出一把折扇,打开半面,在一旁静静地扇起来。
“这又是什么? ”忠平又问。
“起风了。”
晴明似答非答,自言自语似的说着。
“浪来了……”
晴明话音刚落,围屏上左右勾勒的那条水平线,开始微微地上下波动。
“风大起来啦。”
晴明加快了扇动折扇的速度。
“浪高起来啦。”
围屏上浪头越来越高。
起初只是单纯的一条横线,现在却完全变成了大海。
在围屏上出现了滔滔波浪。
“浪越来越高啦。”
晴明用力扇着扇子,海浪越来越高,前浪催后浪,溅起了水花。
那水花,飞溅到屏风外面。
“啊! ”
“好凉啊! ”
坐在屏风附近的人们,一个个都捂着脸,连忙退身向后。
波涛汹涌。
“轰隆”一声,海浪溢出围屏,流向清凉殿中。
这只是个开端。随着第一波巨浪,接二连三汹涌而至的波涛不断溢出围屏,终于,海水宛如瀑布一般,从屏风中飞流直下。
“哎哟! ”
“不得了啦! ”
左大臣实赖、右大臣师辅,以及关白太政大臣忠平都慌忙站起身。
“晴明! ”
博雅也站了起来。
在竹帘后面,连天皇也站起来了。
满屋子的海水流向屋外,又从台阶流到庭院。
依然端坐不动的,只有晴明和道满两个人。
道满把右手伸入怀里,取出一个粗陶杯,把它放在海水流过的地板上。
杯子竟没有被海水冲走,稳稳地立在地板上。
接着,漫溢出来的海水,以道满放下的素陶杯为中心。打起旋涡。
原本比坐着的道满膝盖还高的海水,不断地被吸进素陶杯里。
眼看着水位渐渐下落,等回过神来,清凉殿也罢,庭院也罢,任何地方都没有一滴水了。
刚才看上去淹满了水的地板、台阶等居然并不潮湿。
连身上穿的衣服也丝毫没有濡湿。
在木条地板上,只剩下一架画着一条横线的围屏,旁边坐着微笑的晴明。
道满的膝旁,放有一只杯子。
杯子里装满了水。
道满把它拿起来,恭恭敬敬地递给忠平。
“请……”
忠平惶恐不安地接过杯子。
“请喝吧。”道满说。
“要我喝这个吗? ”
“是。”
道满垂首行礼。
忠平向竹帘后扫了一眼,下定决心豁出去似的,把杯子送到嘴边,呷了一口。
水刚一含到口中,忠平的表情顿时变得十分古怪,似乎是想将口中的东西吐出来,却又望了一眼竹帘后面,“咕噜”一声,把水咽了下去。
“好咸! ”
忠平大叫着,伸出左拳擦了擦嘴巴:“这是海水! ”忠平说道。 道满向着晴明伸出右手,手掌握成拳头。指缝之间,露出茶色羽毛般的东西。
“这是刚才庭院里遭水淹的麻雀。”道满说道。
“请问晴明大人,这只麻雀究竟是活着,还是死了? ”
“呵呵。道满大人——”
晴明嘴角浮出微笑,说道:“我如果说还活着,你大概会把麻雀捏死在手中。我如果说死了,你大概会把麻雀放回空中吧? ”
“哼……”
道满尴尬地苦笑着,摊开右手。
于是,麻雀从道满的手掌上腾空飞起,迅即穿过屋檐,逃向天空。
“呸! ”
道满嘟囔着,用右手搔着右耳朵后面,搔得咯吱作响。
“晴明,道满! ”
这时,响起了忠平呼唤两人的声音:“我们已经欣赏过两位的方术了。接下来,请用我们备下的物件来猜东西吧。”
“哦。”
“猜东西嘛……”
道满和晴明同时小声说着。
“是射覆。”忠平说。
所谓射覆,就是猜测被覆盖或者隐藏起来的东西是什么。
放在晴明和道满面前的,是一只表面饰有龟鹤螺钿纹样的箱子。
箱子上扎着紫色的丝绸带子。
“请两位猜猜这里面藏着的东西是什么。”忠平说。
“道满猜数目,晴明猜里面是什么东西。”
“明白了。”
两人点头答应。
道满注视着那只箱子,问睛明:“我先回答,可以吗? ”
“请。”
晴明表示同意。
“里面是十二只老鼠。”
道满脱口而出。
“你、你怎么……”
右大臣藤原师辅大叫出声。
看了一眼失声大叫的师辅,道满笑道:“是一十二只老鼠。”
他满脸得意的笑容。
博雅在对面惊讶得险些站起身来。
这场较量应该一方回答数字,一方回答是什么东西。
如果让道满先回答,他应该说“十二”才对。
然而,道满却一张口就把两个答案都说了出来。
假如这是正确的答案,那么无论晴明是回答数字,还是回答藏在里面的是什么东西,都会被大家看成是模仿道满。
然而,晴明却处乱不惊:“是四只大柑子。”
他表情沉静地说道。
大柑子——就是酸橙。
“喂、喂! ”
这次是博雅惊叫出声。
大柑子,应该在夏天才结果。现在这个季节,树上恐怕还没结出果实呢。也就是说,箱子里根本不可能藏有这种东西。
“原来如此,你竟然来这么一招啊,晴明大人……”
道满低声说着。
“十二只老鼠。”
他又一次说道。
“四只大柑子。”
晴明也再次报出答案。
于是,道满再度轻声说:“十二只老鼠。”
“四只大柑子。”
晴明也轻声说。
“十二只老鼠。”
“四只大柑子。”
彼此寸步不让。
“道满大人——”
晴明说:“你先回答了,然后我也回答了,没必要再这样争执下去了吧? ”
“不错。”
道满点头。
“那好,打开一看不就全知道了吗? ”
忠平这样说着。‘晴明和道满都沉默不语。
“那么,我打开啦……”
箱子打开了,果然如同晴明所猜的那样,里面有四只大柑子。
“怎、怎么会……”
师辅惊诧不已地大呼小叫。
“哈哈,真不愧是晴明大人,我的方术远不及你……”
道满的模样毫无羞惭,纵声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