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博览会·寻味|跟着“舌尖体”短片,寻找美食里的乡愁,拾起你久疏的厨艺
作者: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李蔚
即将到来的国庆中秋黄金周,有的人倾向于在自主的车轮上随性前行,有的人更渴望等来一份团聚,在家常的烟火气中,找寻儿时的味道、故乡的味道、返璞归真的味道。
从鲜美的宁波雪菜大汤黄鱼到桐庐十六回切家宴里的黄鳝煲,从精致时令的楼外楼金莼鲜莲鸭到扯不断的浦江一根面……曾在今年6月举行的“非遗薪传”浙江传统美食终评中亮相过的特色美食、非遗产品、中华老字号,这一回都以“舌尖体”的纪录片姿态出现在我们非遗博览会线上小程序上。
这些非遗美食,不一定是富丽堂皇精雕细琢的,有的甚至土得掉渣,但却包裹着浓浓的乡愁。
比如这一道国太豆腐。
如果多年前,你曾经过跨进过绿瓦红柱的严州府餐馆,一定会对这道国太豆腐念念不忘,更别提从小吃到大的建德人了。
国太,就是孙权的母亲吴国太,建德梅城人。
传说中的吴国太,节俭持家。她会去庄稼地捡拾收割时遗落的毛豆,然后加工成豆腐,做成豆腐煲,这道酥香醇厚、鲜嫩可口的国太豆腐就这样流传至今。
以老母鸡、火腿、筒骨作为底料,温火慢炖4小时,再用纱布过滤,只留咸香不留杂质。香料炒熟放入豆腐,加入满满一锅金汤,炖煮40分钟,加入调料就能上桌了。
只是这道菜原本只存在于建德人家的八仙桌上,而且在经历物质匮乏的年代后,会做这道菜的人越来越少。
对于王拥军而言,包括国太豆腐在内的严州传统菜,成为他成年后对故乡无可抑制的留恋和一次又一次的深情回眸。他白天当采购员,晚上做值班员,终于在多年后,带着严州府菜系,打入了杭州本塘人的觅食圈。
一提到建德菜,“国太豆腐”“九姓鱼头王”“特色粉条”都是必点的菜。
这个黄金周,作为省级非遗技艺传承人的王拥军,手把手教你在自家厨房做这一道国太豆腐。
要记得哦!刚揭盖的国太豆腐,咕噜咕噜还会冒着泡,勺子舀起一块,千万记得吹一吹,才能小心翼翼地入口。
咬一小口,豆腐绵软,里面一个个蜂窝状的小孔里,吸满了汤汁。
建德菜偏辣,但国太豆腐却是这当中的一股清流,靠的完全是那一口鲜甜的本味。
这么多的严州府菜系,选中“国太豆腐”来教大家,王拥军也有一番考量的,“豆腐嘛,毕竟怎么做都不容易出错,可以一次比一次进步。”
简化的工序,家常的滋味,这才是非遗美食真正要传递给我们的真味。
更多的非遗美食,有没有藏着你心中的乡愁,不妨点开看看找找,说不定从此就能在一蔬一饭中,找寻到一方让心灵安静的所在。
【服务区】
非遗小舞台
昆曲、姚剧、瓯剧、婺剧、皮影戏、木偶戏,这些非遗戏剧曲艺传承人的艺术精华和艺坛人生都浓缩在了一部部短片里。
打开小程序——进入博览会——视听——口传身授
非遗小课堂
宅家的你,可以选自己心水的手工,盘扣、香包、粉塑、蛋画、风筝、麦秆画……视频里非遗传承人手把手教你做。
打开小程序——进入博览会——视听——传习课堂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来源:钱江晚报
api.php?mod=ad&adid=custom_97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