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施压下,墨西哥计划上调对华关税!
作者:微信文章墨西哥计划在2026年预算案中提高对中国商品关税,涵盖汽车、纺织和塑料。 这不是孤立的政策,而是美国施压下的结果——“北美堡垒”已逐渐成形,中国出口绕道墨西哥进入美国的路径正在被封死。
这意味着什么?
中国汽车与纺织出口的价格优势正在被系统性削弱;
墨西哥将长期锁定对华关税劣势,投向美国阵营;
中国出口商不得不重新规划中美洲与加勒比替代通道。
换句话说,这不是一纸关税,而是全球供应链版图的一次重绘。
8月28日,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墨西哥政府计划在9月提交的2026年预算案中,全面提高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涵盖汽车、纺织品、塑料等重点品类。这意味着,美国施压已见成效,墨西哥正逐步加入“北美堡垒”阵营,防范中国商品的涌入。
一、表面理由:预算与产业保护
墨西哥财政部将关税调整纳入预算提案,表面逻辑是增加财政收入、保护本土产业。墨西哥近年来承接了不少美国制造业外溢产能,汽车、纺织、塑料制品是支柱产业,加关税可看作“顺势而为”,扶持国内就业与企业。
但这只是表层,真正的推手是——华盛顿。
二、背后动因:美国的“北美堡垒”战略
自特朗普上台以来,美国一直推动所谓的“nearshoring”(近岸外包),要求墨西哥、加拿大减少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关税措施就是手段之一。
墨西哥官员今年甚至提出“Fortress North America(北美堡垒)”概念,本质是要形成一个对中国高筑关税壁垒的自贸区,同时加深美墨加三国之间的产业绑定。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已公开支持。
换句话说,墨西哥加税并非单纯经济考量,而是地缘政治选边站。
三、影响范围:中国企业首当其冲
汽车产业链
中国电动车出口高速增长,墨西哥是通往美国的重要转口地。一旦加税,中国车企通过墨西哥迂回进入美国的“套利路径”会被堵死。
纺织与轻工产品
墨西哥是美国服装供应链的一部分,中国纺织品通过墨西哥再出口美国的模式很普遍。关税提高将削弱价格优势。
塑料与日用消费品
这些属于中低端出口大户,加税后,墨西哥本地企业和来自越南、印尼的供应商可能会补位。
四、地缘博弈:墨西哥在押注未来
墨西哥总统辛鲍姆所在政党在国会拥有三分之二多数,这意味着预算案通过几乎没有悬念。墨西哥等于在用制度化手段,长期锁定对华关税劣势。
这既是对美国的投名状,也是对全球产业链的一次重构。未来,墨西哥有望在美国产业“回流”过程中分到更大蛋糕,但代价是和中国的经贸关系日益紧张。
五、出口企业怎么看?
对中国企业而言,这不仅仅是墨西哥的问题,而是一个信号效应:
美国正在拉拢更多盟友,将中国商品排除在供应链之外;
墨西哥只是“第一排”,东南亚部分国家可能会是“第二排”;
出口商必须考虑路径多元化,寻找替代市场与合规出口方案。
六、路径建议
关注关税清单:锁定涉及品类(尤其是汽车、纺织、塑料),及时调整出口结构。
研究替代通道:墨西哥不再可靠,考虑中美洲、加勒比其他市场的中转可行性。
币种与收汇风险:美元链路在北美区风险上升,需提前评估加币、墨西哥比索等替代方案。
长期警惕“系统性围堵”:这不是单一事件,而是美国对中国供应链打组合拳的一部分。
结语
墨西哥加税并非孤立事件,而是美国主导的全球供应链重塑中的一环。
它告诉我们一个事实:未来几年,中国出口企业面对的不是单点摩擦,而是系统性封锁与结构性重组。
在这种局面下,企业唯有提前布局多路径、多币种、多市场,才能在“北美堡垒”逐渐合围的格局中,找到生存空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