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兰风笛 发表于 2005-12-8 04:12

大话牛羊肉泡馍: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

  牛羊肉泡馍的传说故事: 牛羊肉泡馍,是独具西安方邦特色的著名小吃,西安老孙家饭庄从一八九八年开始经营,迄今已有百年历史。传说,牛羊肉泡是在公元前11世纪古代“牛羊羹”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西周时曾将“牛羊羹”列为国王、诸侯的“礼馔”。据《宋书》记载,南北朝时,毛修之因向宋武帝献上牛羊羹这一绝味,武帝竞封为太官史,后又升为尚书光禄大夫。还有一段风趣的传说,大宋皇帝赵匡胤称帝前受困于长安,终日过着忍饥挨饿的生活,一日来到一家正在煮制牛羊肉的店铺前,掌柜见其可怜,遂让其把自带的干馍掰碎,然后给他浇了一勺滚热肉汤放在火上煮透。赵匡胤狼吞虎咽地吞食,感到其味是天下最好吃的美食。后来,赵匡胤黄袍加身,做了皇帝,一日,路过长安,仍不忘当年在这里吃过的牛羊肉煮馍,同文武大臣专门找到这家饭铺吃了牛羊肉泡馍,仍感鲜美无比,胜过山珍海味,并重赏了这家店铺的掌柜。皇上吃泡馍的故事一经传开,牛羊肉泡馍成了长安街上的著名小吃。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曾有“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的赞美诗句。

苏格兰风笛 发表于 2005-12-8 04:15

南方人来西安之前,除了知道兵马俑,再就是羊肉泡馍了。当一位南方人提起要到西安一游,另一个到过西安的南方人便会说:那里还有羊肉泡馍。如果是在南方,恰巧碰上一位西安人,他提起羊肉泡馍时眼中放出的光,让你在想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食物,以致于让他字里行间仿佛都包含着浓浓的思乡之情。如果你再问下去,他也许会告诉你“油泼辣子扁扁面”。于是好吃的南方人除了游古迹之外,当然就是要亲自尝尝这些带有西部色彩的小吃了。

    踏上西安这块土地,你才知道原来沿街都是大大小小的羊肉泡馍馆,你却不知该到那一家。当地的朋友把我们领到城内一家老字号羊肉泡馍馆,饭馆内已座无虚席。当我们坐定,服务生就过来挨个问要羊肉的?还是要牛肉的?原来很多汉族人不喜欢吃羊肉,所以实际上是牛羊肉泡馍馆。服务生还挨个问要几个馍?我心想还要几个?吃得完吗?于是不加思索地说:一个。其他人基本上都要了两个。馍很快按总数端了上来,盛在一个盘中,还给每个人端上了一只大碗,足有一个汤盆那么大,够南方人一家三口喝汤用的。我问服务生有没有小的,他说没有,都一样大的。大海碗上还用夹子夹一个号码牌子,每个人面前的桌上有其相应的号码牌,后来才知道它的用处。望着空空的大碗和馍,不知如何是好。好在我算乘巧,看别人纷纷去洗手,我也赶紧照做。回座位时,看别人用手掰馍放到碗中,我也照做。只是我掰的馍大块大块的,当地人告诉我要把馍掰得越细才越好吃,我虽然口头答应着,但心想掰得太细,不是泡成面糊糊了吗?饭店中也有掰馍机的,如果谁不想自已动手,可劳驾机器帮忙,但具说这样吃起来不香。馍终于掰完了,还真费了我一番功夫。服务生把碗端走,约隔10-15分钟后就端来了,对照你桌前的号码牌逐个端给你。热腾腾的大碗中除了馍,还有粉丝、香菜和羊肉,每桌还赠送一盘甜酵头,还有一小盘辣椒酱,让顾客根据口味随意添加。大家香极了地吃着,真是百闻不如一见,看着周围人吃泡馍的模样,我终于明白身在外地的西安人谈起羊肉泡馍时眼中闪烁的光茫,心里思量着一个大碗中有汤(我想大概是用骨髓汤制成才那么香)、有馍、有肉、有菜,即使没有其它的菜肴(当然饭店中还有许多凉菜出售),也已把人吃得胀胀的,一切营养都在其中,这无疑是典型的游牧民族的餐饮方式延续至今的一种表现。

    吃完馍出来走在这个千年古都的大街上,大家一致赞扬我的聪明,我还不知是何缘故。一个朋友对我说,他有一次去一家小店吃羊肉泡,正好有一外地人也来吃,当服务员把馍端上后,又给那人一只空碗,五分钟后服务员再来拿碗时,不仅碗是空的,而且连那盘中的馍也没了,服务员问道:馍呢?那人答道:吃了。于是众人笑了起来。服务员说:那是让你掰到碗中做泡馍用的,那馍是半生的(原来泡馍用的是半生的馍),怎么能吃呢?那人答道:我说吗,这馍怎么这么难吃?于是大家又笑了起来。

苏格兰风笛 发表于 2005-12-8 04:17

制作方法:羊肉泡、牛肉泡。   
 主要原料:优质牛羊肉、坨坨馍  
简要介绍:牛羊肉泡馍是西安市著名小吃。用优质牛羊肉加佐料入锅煮烂,汤汁备用。把烙好的“虎背菊花心”坨坨馍,掰成碎块,加辅料煮制而成。其特点是:肉烂汤浓、香醇味美、粘绵韧滑。食后再饮一小碗高汤,更觉余香满口,回味悠长。。。
特点:肉烂汤浓、香醇味美、粘绵韧滑,一年四季皆可食用,冬季最佳。

苏格兰风笛 发表于 2005-12-8 04:20

羊肉泡记事ZT

我庆幸我生在陕西,因为这里不仅仅有驰名中外的秦始皇兵马俑,而且还有很多地方小吃,羊肉泡就是我们陕西的一种地方小吃,从小我就喜欢吃这种食品。可羊肉泡不是普通的食品,即使在今天也不是每天都能吃的起的。
    小时侯因为家里穷,我几乎没有在外面吃过饭,当然不用说是吃羊肉泡了,直到上中学后我才有机会到外面吃饭,原因是我要住校,因此我便有了吃羊肉泡的机会,可我总是没钱,只能偶然吃一次,也感觉不出是什么味道,但我知道羊肉泡一定很特别,要不怎么会吸引那么多人吃呢。记得我考大学那年,父亲陪我去县城考试,没地方睡,我们借宿在亲戚家,第二天一大早,我们便走了,一是我要赶着考试,二是不想在亲戚家吃饭,让人家看不起,于是,父亲早早和赶往考场,时间有些太早,街上几乎没有行人。父亲说你今天考试,咱们吃一次羊肉泡吧,我说好,于是,我们就来到县政府门口那家全县最大的泡馍馆,那天也许是因为高考时间,吃泡馍的人特别多,我和父亲只要了一碗,父亲说他不想吃,其实我知道那是父亲舍不得吃,毕竟一碗要5元钱呢。
    父亲看着我一口一口把那碗羊肉泡吃完,他只是要了一碗汤,然后就着馍吃了一顿,这件事已经过去很多年了,可我却仍然不能忘记那一幕,这也是我在老家吃的最后一次羊肉泡。
    大学毕业后我来到西安工作,后来又定居在西安,当然也吃起了西安的羊肉泡了,吃了西安的羊肉泡我才知道羊肉泡有好几种,老家的羊肉泡馍叫水盆羊肉,并不是正中的的羊肉泡。
    西安的洋肉泡和老家的不太一样,西安人管羊肉泡馍叫羊肉泡,其实准确的叫法是牛羊肉两种,由顾客自选。牛羊肉当然要当地的牛羊了,但不知为什么人们习惯于叫羊肉泡,而忽略了牛肉泡,可不管怎么叫陕西人都知道是什么意思。
    其实吃泡馍是很有讲究的,馍要特制的,俗称托托馍,一个二两,据说九分死面,一分发面揉在一起烙制而成,而且馍要一块一块的掰,馍的大小和煮法都是统一的,只有这样才地道。
    羊肉泡实际上是融合了中国传统牛羊肉的烹调技艺和阿拉伯特制“见饼”的产物。秦地苦寒,适合牛羊生长,大唐时代。长安(今西安)如同今天的纽约一样,吸引来了世界各地的人来此交流学习,当然生性好动的阿拉伯人也不例外,他们输入内地的不仅有西域的葡萄和美女,还有他们随身携带的经久耐用的面食“见饼”,今称托托馍。的后来几经融和,最终形成了今天的牛羊肉泡馍。
    在今天的西安,没有比羊肉泡更能代表陕西风味的食品了,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贩夫走卒,只要是来过陕西的人无不喜欢吃这种食品,如同服饰一样,羊肉泡也开始了变化,原先的羊肉泡汤味醇厚,八角味突出。近年来,随着川菜的引进,麻辣滋味也逐渐为陕西人所接受,这说明社会在前进,我们吃的形式不仅在变,甚至连吃的本质也在变,惟一不变的是吃羊肉泡时的那种感觉,这两年日子过的越来越好了,但羊肉泡却吃的少了,主要是没有时间,另外也没有了那种心态,到了现在我已经不怎么吃羊肉泡了,一是没有什么必要,二是我已经习惯了妻子做的饭了,尤其是她包的饺子老是让我吃不够,我再也不想吃别的东西了。

 

苏格兰风笛 发表于 2005-12-8 04:22

主料:当地小山羊羊肉、馍、粉丝
配料:小茴香、花椒、大香等
制作方法:引进西安羊肉泡馍,通过适合徐州地方口味的烹
    饪方法制作。先将生羊肉入锅大火沸煮2小时,
    然后小火炖3小时出锅。再将馍、羊肉、粉丝入锅
    沸煮。
特色:料重味醇、肉烂汤浓、默筋光滑、香气四溢、清香爽口
价位:优质大碗8--10元,小碗5元;普通大碗5。5元,小碗5元

苏格兰风笛 发表于 2005-12-8 04:27

秦地秦馔羊肉泡:)ZT

陕西是旅游大省,一提起陕西的旅游胜地,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兵马俑、大小雁塔、乾陵(武则天陵)、昭陵(又叫唐陵,唐太宗陵)、茂陵、姜子牙钓鱼台、周公庙、五丈原、黄帝陵、楼观台(道教圣地)、张良庙、龙门洞(丘处机修道之处)、金台观(张三丰修道之处)、华山等等。这些旅游胜地都集中在关中道上,旅游起来很方便。
旅游离不开住宿、饮食。
饮食,陕西人过去以面食为主,威震天下的当属油泼辣子biangbiang面(那两个字打不出来,但也不敢随意篡改,只好拼音取代),现在,大米虽然有后来居上的味道,但面食在大多数地方,还是主流。陕西的面食,除了那上边提到的外,闻名的还有臊子面、浇汤面、擀面皮等等,这些都因为与那红红的辣子分不开,让不太嗜辣的其他地方人望而却步,故很难在全国受到承认。相反,一提起陕西饮食,人们首先肯定会说出解放路的饺子宴。饺子是种大众饮食,汁可辣可不辣,不分种族、民族、地域、男女老少皆宜。
实际上,陕西还有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大众饮食,羊肉泡。
羊肉泡多为男性所食,故气势没有饺子那么盛,但却深受秦地男子喜爱。
从医学角度而言,羊肉属热性,与女性的阴相克,我想,这可能是女子不喜羊肉泡的一个主要原因。其次,羊肉天然带有一种膻性,这对爱美的女性来说是难以接受的,试想,满口的膻味,如何去约会?如何和心爱的人接吻?如何去公众场合?搞不好人家还以为有狐臭。
男子则没有那么讲究,如果一个男子身上不带点味,或淡淡的烟草味、或淡淡的酒精味,弄不好人家会当成小白脸。同样,淡淡的羊膻味,在秦人中,非但不会招人厌恶,相反成了性情中人的一种象征。烟味、酒味、泡菜味、糖蒜味、羊膻味,混在一起,成了秦男子体味的绝唱。
羊肉泡准确地说法应是羊肉烩馍,主流的吃法应是,羊肉煮馍,此处的馍不是馒头,是一种半起半死的饼子,之所以要半死面,主要在于煮的时候或泡的时候,饼不至于稀烂,成为糊糊,半起面,一可以节省时间,二可以使饼与汤融为一体,不至于汤是汤、饼是饼。标准的羊肉泡,应是半溶半漓。
羊肉泡馍的馍是一种起面饼子,刚倒进汤里,饼就会膨胀,立即可以开吃。
煮馍远比泡馍好吃,在于馍筋,有嚼头,泡馍适合于老人和赶时间的人。
真正的羊肉泡是很讲究的。
先说肉和汤,无论是煮还是泡,贵在于一个肉和汤,在泡馍馆叫原汤或高汤,据一个朋友讲,那汤可不简单呢,要放几十种大料(想想也是,要是简单,人人皆去做了),然后将羊肉、羊骨头放进去,温火文煮几天几夜,才形成真正的汤。
其次:馍是另一个主角,一个或两个圆饼子拿来,没吃过的可能感到老虎上天无法下爪,饼子不可能那么大就拿去煮,自然要掰成小块,你看那掰字,就知道是怎么回事,掰也有讲究,有些外行,噼里啪啦,一掰几大块,给碗里一放,以为万事大吉,只等享受,这是最外行和最低级的吃法。标准的掰法是用指甲近乎于掐,掐的越小越好,煮出来越浓越有味越香。
不过现在这种掰法越来越少,一则:可能因为不卫生,那指甲可是人手上最藏污纳垢的地方,这对愈来愈讲究的国人来说是不能容忍的。二则:太费时间,我经历过那种吃法,两个饼子,得掰近一个小时,这与现代人的快节奏是背道而驰的。
在各种西餐、快餐的冲击下,中华文明也顺应潮流,积极进行改革,掰馍也是如此,现在几乎所有的泡馍馆,都有机器绞馍,绞出来馍的大小,和用指甲掰的大小差不多。
掰法不同,味道自然也差远了,机器绞的,在馍的边缘受力,味道较难侵进去,故没有手工掰的好吃。
其三:配菜:一般的配菜有,蒜苗、粉丝、黄花、木耳等等。
其四:佐菜:一般有辣子酱、糖蒜、泡菜,如果几个人,自然少不了要其它菜,如羊蹄、羊蹄筋、牛肉等等,再来几瓶酒,就可以用陕西土话说“喋”了。
正宗的羊肉泡,烩出来,汤应当是白汁的,饼与汤应当是半黏半漓。
一般外行吃羊肉泡,以为主要吃肉,这是一种误解,实际上,内行都知道,羊肉泡主要在汤,汤离不开羊油,正宗的羊肉泡,边吃嘴边边会起油。
羊肉泡的吃法也很讲究,外行刚开始吃一定会烫舌头,标准的吃法是,用筷子从碗周边开始边拨边吃。因为碗的周边散热快,而不是象面条一样,从中间捞着吃。
泡馍是不用嚼的,拨进嘴里稀噜即可,一碗泡馍下来,嘴唇上一层白乎乎的油,浑身冒汗,大多数人鼻涕也会不由自主的流下来,很不雅观,但浑身舒坦。
一种饮食总是与一种地方的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羊肉泡也是如此。
秦男子喜食羊肉泡,我想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世界上以羊肉为主食的民族主要为阿拉伯民族和信伊斯兰教的民族,在中国,信伊斯兰教的民族主要为回族,大多集中在我国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周边地区,陕西与宁夏毗邻,受其影响当在情理之中。
二:陕西地处黄土高原,冬季干燥、寒冷,羊肉属热性,暖胃,是秦人抵御残酷的外界环境的一种反映。
三:秦之地,沟壑纵横,塬、墚、峁交错,除了关中道,地理环境十分恶劣,秦人勇敢、勤劳,你打开历史,就会发现,秦之地,在任何年代,不论天灾人祸,都很少享受灭顶之难,这与秦人的坚强有绝大关系,贫瘠的土地,坚强的性格,需要更大的付出,而付出则需要饮食做后盾,羊肉泡无疑是一种最理想的饮食,1:简单,不复杂。2:驱寒。3:顶饥,那玩意,半起半死面做的,不好消化,吃一顿顶三顿,既经济又实惠。

朋友,来了别忘了来一碗羊肉泡,也等于品尝秦人文化。

苏格兰风笛 发表于 2005-12-8 04:31

上面是一位外地朋友的帖子,其中对羊肉泡有些误解,比如说女人不喜欢吃以及膻性等,纯粹是没吃到正宗的而已。:)
羊肉泡有多种做法:
1、小炒。
2、“水围城”。
3、“一口汤”
具体特色,眼睛和舌头判定。:)

苏格兰风笛 发表于 2005-12-8 04:33

我眼中的羊肉泡馍ZT

玩笑说,中国文化只剩下吃了,饮食文化已折射了生活、人文等各个方面,这话在陕西表现得还是蛮淋漓尽致的,单从一碗最具陕西特色的羊肉泡馍,就可见一斑。
  羊内泡馍价钱便宜,色香味俱全,所以它不仅满足了人们的胃,同时也满足了眼睛、嘴巴和鼻子;馍被纯粹的弥漫着浓浓香味的汤泡着,被片片鲜嫩的羊肉包着,而粉丝则是这犷放主料中的一丝柔情,一点儿点缀,翠绿的香菜更是注入了活力和色彩,勾起人们无限的食欲。陕西人喜欢纯,因此羊肉泡馍配料简单,远没有重庆火锅的多而杂,但它的酣畅淋漓却决不输于世上任何佳肴。
  男友是地道的老陕,对羊内泡馍爱得极深。闲暇时,我俩坐在羊肉泡馍馆,一边掰馍,一边天南海北地瞎谝,那种心境,绝对是吃肯德基时无法体会的-没人敢在嚼汉堡时大声海侃的。看男友吃得津津有味,笑曰:“虎狼之食”。他不以为然:“这才叫真正的吃,若是汤再到位点,肉再精些,就一个字——爽!”说完,一粒蘸着辣酱的糖蒜已送入口中,格外投入地吃着。
  也许是“爱屋及乌”,他对羊肉泡馍的一往深情夹杂了对陕西的热爱,我喜欢看他充满着洒脱与通透劲的吃相,久而久之,竟也爱上了羊肉泡馍,时长不吃,念之甚切。每次放假归校、实习劳累,或是心情欠佳、思绪混乱时,吃着关肉泡馍,那一碗浓香,真谓贴心贴肝,就似久别的好友重逢一般,倍觉亲切,抑郁也会一扫而光。后来,我才渐渐体会到,毕竟是陕西特产,它能赋予人一种西北汉子特有的豁达,这绝不是川、扬、粤、鲁四大名菜系可以给予的。
  羊肉泡馍是最实惠的大众餐,是老百姓的家常饭,是陕西所独具的一份古道热肠。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吃着羊肉泡长大的人,敦厚朴实中透着掩不住的热烈和豪爽。他们不似上海人那样排外和计较,也没有北京人的虚伪,嘴巴热情,心中却另有盘算……他们是实实在在的,大气的,犹如那盛羊肉泡的大瓷碗,即便碎了埋于地下千万年,其本质仍是不变。没有一丝傲气但有的是骨气。
  羊肉泡馍透着“自古帝王都”古老深厚的文化积淀,尚大,写实是秦的风格,不事奢华和喧嚣是汉的传统,开放和务实是唐的精神……它作为一种名吃和十三朝古都相得益彰。古树、古墙、古城楼,石碑、石路、石牌坊中,飘过一丝它浓浓的香味,置身于那种氛围里,自在舒服当然不在话下,平和的心态、踏实的感觉似乎也有了……
  不是西安人,却 “不辞常作‘秦川’人”。爱羊肉泡馍,更爱这份古都情怀。

苏格兰风笛 发表于 2005-12-8 04:34

最是豪迈羊肉泡馍ZT

到西安不吃羊肉泡馍,就像到中国不登长城一样,是非常遗憾的。外地人到了西安必做两件事,一是看兵马俑,二是品羊肉泡馍。

    秦人粗狂,羊肉泡馍最能体现秦地文化。大碗泡馍,大块吃肉,店里伙计一声呐喊,一个大碗就杵到你面前,恍惚就是到了梁山泊,豪气陡生,原先见了老鼠都尖叫,现在你感觉上能灭一头狗熊。碗有多大?这么说吧,饭量一般的,一碗羊肉泡馍够你一家三口吃的。我有一个南方的朋友来西安游玩,我陪他们全家吃羊肉泡馍,晚上吃了一顿,第二天全家一天没吃饭。我心中不禁窃喜,决定以后朋友来了全招待羊肉泡,要省多少钱啊。

    羊肉泡馍作为秦地的名小吃,被称为天下第一碗,又被评为中华名小吃。它以料重味醇、汤鲜味浓、馍筋光滑、回味悠长,深受秦人的青睐,连一些外国名人到西安,也要品尝羊肉泡馍。我有几个同事初到西安时,闻见羊肉就犯恶心,如今三天不吃羊肉泡,必神情木然,看见羊肉泡比见着老婆都亲,一碗羊肉泡下肚,立刻两眼放光,你说现在上山打狼,他袖子一挽二话不说就会跟你去。

    一碗羊肉泡馍进了西安的历史。西安是十三个朝代的建都地,七八十个帝王在这里吃了一千多年。那时候,最优秀的厨师云集长安,最优质的原料从全国各地运往长安,羊肉泡历久弥鲜,没有失传,肯定有其独到之处。这只有你亲自尝了才知道。

    羊肉泡馍过去是以礼馔,即进贡皇上的饮食发明的,古时称“羊羹”,宋代诗人就有诗:“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而羊羹的历史最早可上溯到公元前11世纪,那时也被列为国王、诸侯的礼馔。你到西安来能吃上羊肉泡,享受的是皇上、国宾的待遇,你就偷着乐吧。

    这么好的东西却不贵,便宜的五六元,贵一点的十来元,吃得满嘴流油,心中充满幸福。你觉得幸福这么便宜,于是世界真是美好。

    吃完羊肉泡最好能吼两嗓子秦腔,实在不会吼也没关系,你大喊几声也行,你像一个蚂蚱蹦几下也行,你放声大哭一场也行,你拿大顶也行,你像螃蟹横着走也行,反正你得狠狠地动弹几下。要不然你怎么对得起那豪迈的羊肉泡,怎么表达你的幸福感呢!?

苏格兰风笛 发表于 2005-12-8 04:36

清香鲜美的羊肉泡馍ZT

西安是我的故乡,自上大学离开西安已有20多年了,每当怀念家乡的时候,便会怀念家乡的钟楼、大雁塔、兵马俑、兴庆公园.....也怀念家乡的种种独具特色的美食——羊肉泡馍、糖油糕、肉酥饼、胡辣汤、荞面饸饹、肉夹馍、葫芦头.....这其中我最喜欢也最难忘的便是羊肉泡馍。

  我们家在东门外的卧龙巷。小时候,最吸引我的去处有两个:一个是离家不远的兴庆公园,再有一个便是红光电影院对面的东关牛羊肉泡馍馆。那时候,逢个特殊的日子,长辈们就带着我们姊妹去那家泡馍馆撮一顿,解解馋。进了馆子,羊肉泡的特殊香味便扑面而来,令人垂涎欲滴。孩子总是掩饰不住馋像,恨不能立即吃到它。然而偏又急不得,泡馍的程序得一步一步来,你得先洗净手,取来大碗,找个空地方坐下,然后再细细地掰馍。从邻桌飘来的阵阵香味,总是十分地诱人,偏偏那馍又很硬很硬,得特别用劲来掰,而且要掰得碎碎的才能住手。馍掰好了还需要一碗一碗地煮,再心急你也得静静地等着。这很像文学作品中的蓄势和渲染,在没吃到它之前,你的胃口和食欲早已被它吊得十足。等到自己的那一碗羊肉泡馍终于端上来的时候,面前的那一小碟糖蒜往往已被我们吃掉了,只剩下些辣酱。

  若问我羊肉泡馍的滋味到底如何,可惜我不是个烹饪专家,因而具体也说不出个道道来,只有一个感觉,那就是清香鲜美!这种香不是让人吃几次就腻了的那种香,而是一种特殊的、回味悠长的香。它会让你领悟,为什么“鲜”字、“美”字会含个“羊”。

  羊肉泡馍也可以买回半成品自己在家来做。因为喜欢吃,到泡馍馆去买东西的活我是经常争着去干的。盛泡馍的家什很简单,就是一个带把的足球大小的搪瓷罐。肉、粉丝、配料和汤盛在搪瓷罐里,辣酱、糖蒜放在反扣着的罐盖上,馍用一个布袋或网兜单提着。回到家里,像在馆子里一样,大家自己掰自己的馍,然后加上汤料一碗一碗地煮,可是吃起来味道却总也比不上馆子里的地道。有一次又去馆子里买时,我就问大师傅是否少放了哪种作料,大师傅很诧异,说:“没有啊,该放的都放了”,“那为什么家里做的和馆子里做的味道会不同呢?”大师傅笑了,他说:“你倒是说个大实话,厨子还分个三六九等呢,你家里做的能赶得上馆子里的,那还要我们厨子干啥。”现在想来,当初我的确是问了一个很傻的问题。不过它让我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地道的羊肉泡馍要在馆子里吃。

  不久前,一次上街办事,我惊奇地发现,我所工作生活的这个城市里居然也有一家卖西安羊肉泡馍的馆子。回到家来,我把它作为一个喜讯告诉我的先生和同事,并许诺哪天请我的同事去尝尝我家乡的美食。先生在西安读过几年研究生,对羊肉泡馍也颇有几分好感,闻讯自然也和我一样开心。择了一个机会,我们便一同前往。那家饭馆的老板是个小伙子,陕西潼关人。我特意用家乡话和他交谈,想寻觅几分回家的感觉。饭馆里人不多,饭很快就端上来了,可惜那羊肉泡馍的味道实在让人不敢恭维,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好的一样美食换了一个地方味道的差别竟有这么大。想问个究竟,可惜那小伙子再也没有露面,我们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的。但它让我明白,真正地道的羊肉泡馍还是要在西安的馆子里去吃。

  这些年来,东西南北的去过不少地方,酸甜苦辣的也品尝过一些地方小吃,但最让我难以忘怀的还是家乡的羊肉泡馍。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大话牛羊肉泡馍: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