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senstange
发表于 2006-8-5 19:05
原帖由 giffgaff 于 2006-8-5 19:53 发表
光看in den Schrank和im Schrank 能知道什么信息呢?具体的动作没有出来啊,假如具体的动作没有出来,那么知道了“动”和“静”又有什么意义?反过来,知道了具体动作(比如stellen 和stehen,那么再在“格”的 ...
in den Schrank和im Schrank已经很明确的说明了一个是动作,一个是状态。而且在知道主语是衣服的情况下,根本不需要知道动词。
再比如说中文:
书放在桌上,和 书放到桌上,都可以理解成动作。
“书放哪儿?”
“书放在桌上”,“书放到桌上”两个都表示蒋书放在桌上
而德语 Auf den Tisch 和 Auf dem Tisch就不会出任何问题。
giffgaff
发表于 2006-8-5 19:07
原帖由 eisenstange 于 2006-8-5 19:56 发表
实际上从造字发来说,英文的所写是将能代表基本组成部分单词的特征(字母)提取出来,而如果中文以字而不是比划作为特征提取的话,那么肯定会出现重复信息,或者说模令两可的现象,因为比划才是象形文字和西文 ...
照你这么说的话,DNA只要引用一次,注解:脱氧核糖核酸,然后其他地方一律用“脱核酸”即可。
boilingsnow
发表于 2006-8-5 19:14
原帖由 eisenstange 于 2006-8-5 20:05 发表
in den Schrank和im Schrank已经很明确的说明了一个是动作,一个是状态。而且在知道主语是衣服的情况下,根本不需要知道动词。
再比如说中文:
书放在桌上,和 书放到桌上,都可以理解成动作。
“书 ...
汉语是需要去说清楚的时候,我才去说清楚,并且有说清楚的办法。就好像去一个陌生城市,汉语把装备都寄存了,需要的时候我拿过来用一下,不需要的时候,我就一身轻松。
德语是无论是否需要,它都必须带着那些个装备,不管用得着用不着,扛得很累。
giffgaff
发表于 2006-8-5 19:15
原帖由 eisenstange 于 2006-8-5 20:05 发表
in den Schrank和im Schrank已经很明确的说明了一个是动作,一个是状态。而且在知道主语是衣服的情况下,根本不需要知道动词。
再比如说中文:
书放在桌上,和 书放到桌上,都可以理解成动作。
“书 ...
请问如果没有上下文的情况,德语的im Schrank和in Schrank用的“格”的根据是什么。他肯定先要有个问题,"wo soll ich das Buch hinstellen?"回答“in den Schrank"/ "wo liegt das Buch?"回答“Im Schrank".
“格”是受动词支配的(Rektion),脱离动词格什么都不是。但是问题是:动词本身已经提供”具体动作的概念"了,所以格完全没有必要存在。
汉语说:
书放哪儿?----这是简略形式,假如你手上有本书,却不知该放到那里的时候,你就会得到“放到柜子里”,要是你是问你要找的书放在哪里,那么你就会得到“放在柜子里”的答案。汉语通过动词和介词的搭配,表达了完整的动作概念。
也就是说,汉语用一个介词,一个动词,而德语用一个动词,一个介词,一个格来表达完整的动作概念,你说哪种语言经济有效和先进?
giffgaff
发表于 2006-8-5 19:16
原帖由 boilingsnow 于 2006-8-5 20:14 发表
汉语是需要去说清楚的时候,我才去说清楚,并且有说清楚的办法。就好像去一个陌生城市,汉语把装备都寄存了,需要的时候我拿过来用一下,不需要的时候,我就一身轻松。
德语是无论是否需要,它都必须带着 ...
这个比喻很形象
eisenstange
发表于 2006-8-5 19:19
原帖由 boilingsnow 于 2006-8-5 20:00 发表
普通美国老百姓从DNA三个字母你就能解读出那么多信息吗,还会想到什么“脱氢核糖核酸”?我认为普通中国老百姓能从“脱核酸”里面解读出美国普通老百姓从DNA里面更多的信息。
如果你是这个专业的,那叫什么 ...
确实可以知道DNA是一种酸,不过仅此而已,也无太大的帮助。
对 DNA 来说恰好 中文的 脱核酸 的组合没有任何含义,而且酸还是名词,也就是说用词的顺序可以作为特征,比如换一个
CSMA/CD, 载波侦听多路访问,请问你怎么缩写,以字为单位的所写是不现实的。
boilingsnow
发表于 2006-8-5 19:20
“书放在桌上”如果要理解成动作的话,是把字句的省略形式,就是“把书放在桌上”。
汉语是一种很讨厌累赘的语言,能简单就简单——很多时候要依靠语境和上下文来体会意思,当然有的时候会有一定的误会产生。
德语则是很死板的语言,明明不需要的东西我也只能带着。所以说,汉语和德语是两个极端……
giffgaff
发表于 2006-8-5 19:22
原帖由 eisenstange 于 2006-8-5 20:19 发表
确实可以知道DNA是一种酸,不过仅此而已,也无太大的帮助。
对 DNA 来说恰好 中文的 脱核酸 的组合没有任何含义,而且酸还是名词,也就是说用词的顺序可以作为特征,比如换一个
CSMA/CD, 载波侦听多路 ...
根据你“哈工大”的例子,我也可以这么来者,先引用一次CSMA/CD的中文翻译全称,然后“栽侦防”一路到底。
boilingsnow
发表于 2006-8-5 19:25
原帖由 eisenstange 于 2006-8-5 20:19 发表
确实可以知道DNA是一种酸,不过仅此而已,也无太大的帮助。
对 DNA 来说恰好 中文的 脱核酸 的组合没有任何含义,而且酸还是名词,也就是说用词的顺序可以作为特征,比如换一个
CSMA/CD, 载波侦听多路 ...
因为是你自己非得说如果缩略成“脱核酸”就区别不了脱氧和脱氢了,这不是钻牛角尖吗?那缩成DNA就能区别啦?任何缩写都会丢失信息,英语的缩写丢失的信息只会更多,你第一次看到DNA,从上面你能读到什么信息?
你所说的翻译困难问题是两种文字的差异大的问题,而不是汉语在这个方面落后的问题。
因为英语国家的人先发现了这些概念,这些新生概念最先是用英语表达的。试想如果这些概念最初都是诞生在中国,而且中国有自己的缩写,那老外要翻译起来也是头痛的。
giffgaff
发表于 2006-8-5 19:26
110楼德语时态问题还请指教,这个问题我至今没有得到很满意的答案,以至于形成了我头脑中“德语累赘和落后”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