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lpp
发表于 2008-2-23 23:32
我是在新加坡考的。本人计算机专业,没什么finance的基础,经历了一次失败后,终于1级得手。成绩没有楼下的全High那么牛,但总算混了6个High, 3个medium。比第一次的成绩可谓进了一大步。
在这个坛子里潜水很久,得了很多牛人的指点。所以陋文一篇,也贴上来尽点心意。如果能帮助到跟我情况差不多的人,就算安心了。
Chapter 1
青苹果的诱惑
刚刚听说CFA的时候在2004年4月。那个时候工作了快两年了,刚毕业时对工作的憧憬和激情开始退色。每天在公司写program,越写越伤心,觉得就这么下去我就要过一辈子面朝电脑背朝老板的日子了。决定学点新的东西,可是如果去申请Financial Engineering那样的course又是一个两年的commitment,一时还下不了那么大的决心。那时有个在银行工作的朋友建议我去考CFA,作为对于finance的一个入门,也可以就此了解自己是否真的对finance有兴趣。
在Google search CFA,发现好像很火的样子。一问发现身边也很多人在考了,于是我就像当年的阿Q一样,喊道:“同去!同去!”,兴奋的爬上了贼船。
当时离6月的考试只有一个多月了,因为没什么基础,于是报了12月的,心想不打没把握之仗么。后来才知道,12月考照样也是没把握。现在想来,当时应该报6月的,因为那样就算不过,还有12月一次机会,不然二级要等一年。
注册之后,就是张罗notes,还找到两个战友。从6月开始,回到久违的图书馆,开始准备。
Chapter 2
一鼻子灰
关于CFA Level1到底要准备多久,的确是因人而异的。有没有基础,工作是否有关,每周能拿出多少个小时,都是重要的因素。有的人,准备1,2个月,notes 翻翻一遍,也过了。这些东西是不能比的,因为大家的背景不同。就好像减肥一样,有的人要很辛苦的运动,有的人却怎么吃都不胖。正确估计自己的水平,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并且及时调整,是很重要的。唉。。。说得容易啊,我也是翻了船才学会的游泳啊。
我准备了6个月,还是没有通过。但我不认为是时间不够,是我在准备的过程中走了很多弯路。所以今天写下这个过程,是对自己的总结,也希望对那些跟我情况差不多的朋友有些帮助。
说是从6月开始准备,其实开头的4个月只有每个周六去图书馆。早上睡个懒觉,到学校吃个担担面,下午才开始看书。如果晚上有活动5,6点就走了,所以一天的学习时间也就4,5个小时。平时也没碰书,到了10月下旬看完了四本,第五本开了个头,才开始有点紧迫感了。这时候认识一个学姐,是去年考过level 1的。她说她只做了一套题就去考了,题不在多,在于你真的明白每道题为什么错,为什么对。我听了她的建议,看书看得比较仔细,而且又看了第二遍,但是只做了第六本的题。这就是我的弯路之一,仔细看notes没错,但是一定要做足够的题。学姐的经验并不适合我。因为她本身是学管理的,也是做这行的,每天都接触这些东西,跟我的背景很不一样。Level 1并没有特别难的东西,但是notes看懂了不代表可以熟练应用,只有多做些题,才能生巧,别忘了考试时间是有时间限制的。
我的经验之二就是我战线拉得太长,到了11月看第二遍的时候,很多已经忘了,好像看新的一样。但是时间又所剩无几,所以第二遍有点走马观花,有时一本只用一天。心里骗自己已经懂了,其实好多概念,例如SML,CML,Financial leverage并没有真正弄明白,只是记公式而已。教训就是,如果知道自己一定要看第二遍的话,至少留一个月时间给第二遍。好好利用这一遍,把弄不懂的东西弄明白。我还建议在看第二遍之前能做一套题,会让自己有的放矢。
临考试的一个星期拿了leave,full time的作题。当时第六本的题做出来成绩也还可以,都达到了70%以上,有的还能到80%。可是超时超的厉害,一套120道的题要做4个多小时。我感觉 schwester的题并不像真题,成绩有很大的欺骗性。有些题给的计算量太大,有些纯考概念,题目巨长,四个答案之间还没什么联系。我第二次考之前也做了新的notes第六本的全部的题,成绩还是在75%左右,比半年前没有很大提高。但是时间快了,3个小时15分钟就能做完。成绩出来比第一次好很多。关于第二次的复习,下一章会讲的比较详细些。
考前给一个前辈打电话,问注意事项,她说时间会很紧。她听了我模拟题的成绩,说应该没什么问题。她说真题的计算量会比模拟题小,这句话让我放松了对自己做题速度的要求,想当然认为到时候精力集中就能按时做完了,结果后来载了跟头。
考试那天竟然还起晚了,用了五分钟就完成了从床上蹦起来到出门的过程。星期天的早上Cab也少,又等了半天才搭到,匆忙到了EXPO,刚好8点半。刚喘匀了气儿就开始考了。在这里的经验就是,搭MRT去虽然时间上久一点,但是MRT很准时,坐在上面还能看看要记的公式,平静一下心情。我第二次考就是坐 MRT去的。
一开始做题感觉就不是很好,Ethic很多题拿不准。而且很多题是一个题两个考点,例如A和B做了一件事,下面的答案就是A跟B分别有没有 violation。确定了一个也只能确定一半的答案。Ethic用了27分钟,刚好。到了FSA的部分,牵扯到非常多ratio的变化。因为用的不熟,只能从原理上推导,费了巨多时间。做完已经就超时了。然后做了最后6个题的portfolio management,又回来做asset management。最后20分钟的时候还有30个题,匆忙做了20个,剩下10个看都没看,全懵了B。到喇叭里广播放下笔的时候,我还在涂答题卡。下午注意调整了一下时间分配,也是last minute才做完,而且最后15个题也是在1分钟1题的情况下做完的。总的来说,没有很多完全不会的题,但是很多拿不准的题。还有那种算了半天出来的数字答案里一个都没有的,郁闷阿。
考完的感觉不是很好。只是还存在着那么一点侥幸心理,觉得没准也能过。而且辛苦了那么久,就不想了,放松了一个多月。直到成绩出来,那个肥皂泡也破了,只能直面淋漓的鲜血和惨淡的人生了。
Chapter 3
痛定思痛
成绩出来后,麻醉了自己一个晚上,又大哭了一个上午,才接受现实。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再考一次就是了,又不是高考那种决定命运的考试。就是有点费银子,可是古人早就说了,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舍不得媳妇抓不着流氓 。
收到了新的study guide,对比了一下觉得跟2004年的并没有太大差别,就没有买新的notes。3月中开始从第一本看起,中间还去澳大利亚玩了1个星期,4月底看完了五本,5月开始做题。这次再看notes,终于把以前很多迷迷糊糊的地方搞清楚了。
整个5月做了17套题 (每套120道),感觉对考试帮助很大,还是详细说说吧。我在网上找了Schwester 2002年的8套题,做了6套。因为相隔三年,有些LOS都不一样了,所以剩了2套没有做。但是很多经典题目是必考的,例如 Capital/expense lease, LIFO/FIFO, WACC之类的,做这些题的收获就是提高了FSA和Asset management部分的做题速度。还做了第六本的6套题,正确率75%左右,但是速度大有提高。AIMR的官方4套题我都做了,50美元只有60道题,很贵,但我觉得还是很应该做。因为AIMR的题是限时的,做完就没了,也不知道做print screen 犯不犯法,不过不留个底儿以后不能看错了的题,大家自己掂量着办:)另外还托国内的朋友买了国内道明诚培训中心的三套模拟题。那三套题印刷质量不怎么样,答案还有一些明显错误,答案解释也不清晰。但是后来很多考点都有再考到。可见中国人的确对应试非常有一套。Schwester还有一套4800道题的题库,实在没空做了,相信也是挺有用的,有人就是靠它过关的。
在AIMR的样题里,是不会有考试真题的,但是考点绝对会有。所以那里面错的题,如果有不了解的地方,一定要回去翻书,把前后几页都看看,弄明白。例如里面有个题其中一个答案中提到一个term我几乎没什么印象了,虽然就那一个题来讲,那个term不影响选择,还是要去弄明白那是什么。例如Ethic里面有几道GIPS的题,我对GIPS看的不仔细,既然出现了,就又去看了几遍。考试时上下午一共出现了7,8道GIPS,如果没有看得那几遍,估计也就能对1,2道题。
应该知道,AIMR让你花了接近1美元一道题,不是随便从题库里捡的。但是他也没傻到把真题放在里面的地步。就这里那里的提到一下,你注意到了,看了,学会了,考试的时候考着了,你就会心的一笑,AIMR的目的也达到了。
对于所有做过的题,我把不会的和拿不准的都做了记号,临考前一天又看了一遍。这一遍很有用,要让错的题错的有价值,死得其所。
这次考试没上次那么大决心请那么多假了,就从星期三开始拿三天。谁知道星期二下午开始不舒服,头疼,发冷。因为要在on leave之前把一些工作结束,所以硬撑着到下班,还在公司留了一会儿。晚上回家就开始烧,到了38度5的时候只能安慰自己说现在发烧比星期天发烧好。星期三看了医生,烧退了,不过还是头疼。吃了药昏昏欲睡,楼上在装修,最后还是决定到图书馆去,也没看什么书,光趴桌子上睡觉了。以后几天白天没敢吃药,终于撑到考试,放了一口袋的擦鼻涕纸就去了。这次感冒前后拖拖拉拉10几天才好,唉,就当是被行弗乱其所为了吧。
这次考完感觉比上次好很多。上下午都提前做完了,还有时间回头看看几道拿不准的题。关于上下午的难度,我觉得是差不多的,有人觉得上午难,有人觉得下午难,应该只是个人的长处不同吧。第一次考的人通常会觉得上午比较难,大概是因为下午更适应考试节奏了。
还有一个重要的经验就是,AIMR如果今年喜欢一个考点,会上下午都考。这里不是指的ROE那种必考题,而是不常用的偏考点。如果上午有不会的点,例如今年的herfindahl ratio,中午就要看一眼,因为下午可能还会考到。还例如Ethic的GIPS部分,上午出了4个题,可惜我没带notes去,下午又出了好几道,中午如果看过了就更有把握了。
至于时间的把握,虽然平均每题1分半钟,还是要注意合理分配。FSA那部分比较费时,所以要从其他的section省时间出来。我是前面做比较快,开始做 FSA的时候省了10分钟左右,做完就刚好了。然后去做最后6个题的portfolio management,这样如果最后时间不够也不会使得这个section分数太低。最后做30多个题的asset management。如果能做完就看几个拿不准的题,做不完也要在最后2,3分钟的时候涂答题卡,不要弄到连懵的时间都没有。
有了这两次的经验,如果上帝让时光倒流,呵呵,我就会重新调整一下复习计划。总的准备时间还是4,5个月吧,但是每周拿出多点时间,不然每次看书的 overhead太大。头2个月看第一遍,学习新知识。然后做两套题,感觉一下。第三个月看第二遍,把不懂的地方看明白。然后就是做题。做题的过程中,有不懂得随时回去翻书,还要常常回头看看以前错的题。原来看过一个人的经验是:如果考前一个月你还没看完notes,就直接去做题吧,比看notes更有效。不过我相信这一条适用于那些有点基础的人。像我这种之前什么是asset都不清楚的人,如果不看notes,估计看起题来就跟看印度文差不多了吧。
Chapter 4
革命尚未成功
从过了20号开始,就惦记着是不是就要出成绩了。一天没有,两天没有,那股劲儿过去了,反而没感觉了。到了今天早上又习惯性的去看一眼,竟然就出来了。总的来说,上次考low的部分这次都跑去了medium,上次medium的部分这次就升到了high。找了半天发现了在第一行的“pass”四个字母,用我小学作文常用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她欣慰的笑了”。
考过了一级,好比万里长征只走过了1步。
从听说CFA,到终于过了第一关,超过一年的时间。回头想来,付出不少,但也得到很多。学了不少新知识,感觉时光没特别虚度,认识了一些新朋友,也渐渐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
第一次考的时候,在战略上太重视考试,在战术上太轻视。诈诈唬唬去图书馆看书,可是每次实实在在没学多少。光想着如果过了怎样,不过怎样。知道成绩的第二天很伤心,给朋友打电话,哭得要死要活。朋友却说:多大点儿事儿,不就是再考一次么。
第二次压力更大了些,不过复习的时候比较有的放矢,而且最后比较多时间做题,终于没有悲剧重演。
今年的二级听说挺难的,看样子是一年难过一年了。不过sunk cost花了这么多,所以明知山有虎,还是得上啊。有了这一年的经验,自我感觉对待这个考试的态度比较端正了,不再那么患得患失,总结六个字:尽人事,顺天意吧。
与同在一条船上的XDJM共勉。
这次没过的,别泄气,过几个月再来。
祝今年考2,3级的XDJM好运。
※本文属于 Tow 和 本站 共同所有,转载请注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ou may say I am a dreamer.
But I am not the only one.
lplpp
发表于 2008-2-23 23:32
分享一下过CFA的经验
分享一下经验好了。我是金融学本科出身,工作第一年开始考CFA,连续三年直到今年完毕CFA考试征程。觉得一路走来,虽然辛苦,但是毕竟因为CFA逼着自己自律,没有浪费这三年,很是欣慰。下文供参考。
首先Notes很重要,真的很重要,因为我只看Notes。其它的资料不是因为不愿花那钱就是没时间看(因为我在考一前几乎买了所有原版书,结果都没看)。而且,我真的觉得如果能把Notes完全弄懂就绝对够了。
我的复习时间一般安排得比较充裕,总是从1月底开始,看第一遍Notes(不包括习题)结束大概到4月初,然后作习题的第一篇,结果汗如雨下,发现什么都不会,给自己敲一下警钟,重回去看第二遍,大概到5月初,然后作习题第二篇,感觉稍好,再回去看Notes第三篇,把要背的东西放一边,能理解的尽量理解。到6月前我总是请考前两个星期的长假。做第三篇练习,然后去看Notes需要背的地方,所以或许可以称为第四遍,而这第四遍基本就是背诵了。I, II因为都是选择题,只需要背公式就可以了;只要III要连概念都背,才觉得很累。
心态方面:考试考没碰过的领域那是肯定的,谁都没碰过,我错别人也错,所以不用担心。考试时间很重要,不管怎样,也要把题作完,我考一级到三级都是碰到上午很多题都是先放弃然后回头再看,到最后一分钟随便乱选;下午就往往太简单作完剩一个小时无聊。所以上午感觉很差的千万不要灰心。还有就是上午出来跟大家讨论的时候如果情况完全不一样,也不要太紧张的。我考二级的去年,所有人都说上午简单,我当时上午几乎就没做完,所以中午吃饭的心情很不好,还好下午题目我觉得简单,所以心情就调整回去了。之后听到别人说下午怎么怎么难,我又郁闷了很久,结果成绩出来才放下心来。而一级和三级我因为下午觉得简单,考试考完就觉得肯定是过了。二级害我白白担心了两个月,起始本来情况也是一样的。
时间安排方面:每一级都有一个重点,比如一二级只要accounting过70%就能过,三级potfolio management过70%就可以了。所以没有时间的放弃什么都不要放弃重点部分。
另外,Notes毕竟是纲要,里面会有一些简略到不明白的地方,三级我就有几处不明白的,问过一两个考友都不明白,但想到这是细节部分不需要研究的太细了,没想到考试全都考了,所以不明白的千万不要保侥幸心态,在考前千万要弄懂。
刚刚背批准加入了CFA membership, 虽然要交钱觉得很心痛,但是发现CFA有很多杂志和讲座一并给你,对自己的学习还是很有帮助,也就没有之前被抢劫的感觉了。
lplpp
发表于 2008-2-23 23:32
On The Road-纪念过去一年得战斗
写这个东西是为了纪念过去得一年。去年一年算是我一生中考试最多得一年,粗略一算,去年考过得试包括CFA LEVEL 3, CMA 4门, CFM,FRM和GMAT。运气不坏,这八场考试都顺利得过来了。今年大概也不用考这么多东西了,现在要作得事是把这些证书一个一个握到手中来,而且今年可能还要申请一把,估计也没什么时间再去考试。虽然FSA是我一直还有点兴趣得东西,
但是也不是那么着急,
除非将来真得想去INSURANCE COMPANY。
现在来说说这几个考试,因为好像什么考试现在在国内都热门得很了,尤其CFA都炒作得有点过分了。我考了这么多试,总算对这些东西有了点了解,可以说说我得经验了。我觉得,大家如果就想在国内发展,考这些证书完全是浪费时间,国内什么CFA,CMA还有FRM用途基本为0,
如果不算反向影响得话。
如果大家以后想读MBA之类得去美国呢,这些证书以后会很有用得,美国人的确很认这些证书。不过,最重要得一点,大家一定是要拿到证书,而不是只是通过考试。如果只是通过考试,就算跑到美国用途还是为0。
先来说说CFA,这个东西自从2000年引入中国以来,就一直被神话得一塌糊涂,什么“金融第一证“,”金领得保证“之类。实际上,说白了,CFA考试重点主要是针对投资管理得,因此它得职业范围窄得很,一般也就ASSET MANAGEMENT这行需要这个证书,不是所有金融机构都有用。 CFA考试从难度上来说,也实在很一般。我觉得它主要是*每一年考一次这种无聊的限制来控制人数,从而提高证书的含金量。否则凭借中国人考试的能量,一年之内全部考完绝对小CASE。
考LEVEL 1的那时候主要是因为系里面有人在考,
就跟着一起考了。
本来就想用往年的NOTES,后来还是咬牙花了300美元买NOTES。学生考CFA的缺点在考试费用中体现的最明显。国内的情况我不是很了解,但在美国只要是在职考的,一般公司会补贴所有资料和考试费用的。所以我在公司里面的同学们考试的时候都是NOTES+FLASHCARDS+VIDEO+AUDIo之类的一起上,不过说实话,SCHWESER的精华全在NOTES里面,其他东西全是浪费,包括那个名字很可怕的SECRET SOURCE
说实话,LEVEL 1的确是个很EASY的考试,
我那时候期末考试是五月1号,然后又TAKE了一门暑假的COURSE,搞的都没什么时间看书。最后三周开始工作,最后一周又正好碰上MID-TERm,
搞的有点焦头烂额,
结果书都没看完,SCHWESER的BOOK 6作了两套就没时间了。
不过就和我同学说的一样,LEVEL 1实际上主要就是FINANCIAl ACCOUNTING的东西麻烦一点,剩下的EQUITY INVESTMENT和FIXED INCOME都差不多是最基本的概念。所以我主要时间也就花在FINANCIAL ACCOUTING上面了。
不过那时候真是菜鸟啊,CASH FLOW经常算不明白,LEASE整章觉得太麻烦了没看,结果考试的时候这些内容基本全黑。最搞笑的是最后两天赶着看ETHICS,结果把BOOK 1的GIPS整个漏了,上阵的时候还在纳闷哪里出来的这些题目呢。不过最后结果出来,除了ETHICS基本全部70%
以上,所以LEVEL 1的确是EASY的很。我觉得大家搞个20天也就差不多了,FOCUS ON FINANCIAL ACCOUNTING。考试的时候记住作快点,把题目尽量完成,绝对OK收工。
LEVEL 2就比LEVEL 1要麻烦许多了,我考的时候还正好赶上最后一年一半MULTI CHOICe,一半WRITING的时候,结果很多东西还非得背,比如DERIVATIVE得很多东西。
相对于LEVEL 1, LEVEL 2主要是加深了LEVEL 1得一些东西,如FINANCIAL ACCOUNTING,有些可能让人觉得头疼得PENSION,TAX, BUSINESS COMBINATIOn之类得TRICK(不过后来考CMA得时候,才发现CFA这些东西简直是皮毛)。不过FINANCIAL ACCOUNTIGN对于国人来说,只要花时间,绝对是拿分大项。LEVEl 2开始加入DERIVATIVE了,估计很多人对此很不适应,但是LEVEL 2得DERIVATIVE真得是极大简化,稍微难点得东西,就统统带过,因此这部分其实也不用太担心。真正有点麻烦得是EQUITY INVESTMENT部分,FCFE和FCFF之类得股票估值法还是很有点难算得。
此外LEVEl 2得内容的确不少,看NOTES得厚度可以深刻得感觉到,由于有一半是WRITING,不背还不行,结果也只能硬着头皮上场。
考试上午写得大家最后都快累死了,题目超多,17道,据说比以前任何一次都多,想全部做完根本是MISSIOn IMPOSSIBLE。结果上午出来大家个个面如土色,中午吃饭得时候我和我朋友两个在那里谈起来就叹气,觉得这次希望渺茫。不过下午拿道选择题部分,把我们可乐坏乐, FINANCIAl ACCOUNTING部门简直大送分吗。结果大家统统提前作完,后来结果出来果然也是统统PASS。
Level 3实在是个很搞笑得考试,由于想到是最后一个LEVEL乐,大家都干劲十足得早早开始工作,我是提前乐40天开始,把SCHWESER NOTES从头到尾背得滚瓜烂熟,以前各次真题也反复做。
根绝二级得经验,我估计又是上午奇难,下午放人,所以满脑子得上午如何快速写完。结果真考得时候,发现上午出奇得简单,大家个个出来面带笑容,觉得下午三小时很容易过了。结果下午三小时简直如同恶梦一般,CFA不知道从哪里搞了一大堆大家从未见过得FIXED INCOME和DERIVATIVE,估计至少一半题目完全*猜,根本无从下手。下午考完之后,我们考LEVEl 3得这片一片寂静,大家个个鸦雀无声,相对苦笑。跑回家在异地考试得同学得电话打来,不是骂CFA混蛋得,就是商量明年再考得计划。ANALYST FORUM就更热闹了,简直是鬼物狼嚎,
还有人要写信去CFA抗议。不过看了大家这样得反应,我反而安心了一点,要么CFA狠点,大家一起不过。否则得话,CFA肯定是要放水得。结果到了八月,果然当天和我哀叫得朋友们都喜滋滋得过了关。我虽然过了,但一点也不觉得高兴,大家分明是被CFA耍了吗。题目搞得莫名其妙,结果最后只能放水,这么做真是没意思透了。
总而言之,CFA得难度是有限得很得。大家只要有时间看完NOTES,我觉得基本都能过。至于遇到NOTES里面没COVER得内容吗,没关系,其他人肯定也没见过,因为基本所有人都在看NOTES,谁也没时间去把CFA得所有制定教材搞完,所以最后CFA还是得放过。
我觉得CFA得通过分数完全是按照通过比率来得,不过怎么样,每次考试总得有40%得通过率(现在好像低了点)。而中国人一般考试能力很强,尤其是对于LEVEL 1和LEVEl 2得全选择题。所以,只要大家愿意去考,估计CFA对于任何大学本科,英语六级以上得人来说都是PIECE OF CAKE,只要你有耐心把SCHWESER做完,
其他得复习资料?
完全是浪费时间和金钱。
CFA 二级通过,发贴庆贺
呵呵,谢谢大家捧场。如果说到经验有很多前辈都写过,也很有启发性。不过我觉的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别人可以的未必适合自己,所谓师法其上,仅得其中。恩,我先把自己的情况说一下,然后说一下复习方式,希望对大家有所借鉴。
我一级是去年12月通过的,这样和二级考试间隔的比较短,东西还没忘光。其实二级的内容和一级重复的比较多,大概有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内容是没有太大的变化。这一部分主要集中在note1和note2的数量分析和宏观经济分析中。
我从三月初开始复习,大概用了接近三个月的时间,不过,要说明一下,因为我还在读研,所以时间比较多,每天基本可以保证八个小时左右的复习时间。呵呵,看经常有牛人宣布一个星期两个星期搞定,也难免感到惭愧,自己的确水平不太高的样子。我复习是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把五本notes看一遍,并把每章后面的习题作了。平均一天50页左右的进度,这样第一遍对知识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耗时接近一个月。然后开始第二遍notes,这一次记笔记,把自己认为重要的记录下来,最好用中文,不过其中的专有名词要用英文注释出来,这样作的好处是你只有在对内容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把它翻译好,同时在考试时也不会对专业词汇感到陌生。这种方法在note1中也是极力推荐的,不过搞不懂它为什么把学习方法放在最后的附录中,搞的我在考试前才看到,所以建议大家在拿到notes后先把note1后附录的学习方法好好看看,个人感觉还是很有帮助的。这个阶段大概也要一个月的样子。如果你完成了这一步,那么最痛苦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如果你现在还有兴趣,可以用四五天的时间把你做的笔记看一遍,如果不想再看的话就开始做题吧,也就是note6。呵呵,题目不在多,反正我一二级都只用了note6的模拟题。个人感觉note6的模拟题比真题稍微难一些,如果基本能有接近70%的正确率,考试肯定就没什么问题了。我最好也就是刚刚70%的正确率。不过这个时候也是最受打击的时候,刚开始的时候时间根本不够,正确率也刚过50%,一片灰暗啊。但是,千万不要气馁。想想,这时候错总比考试时错要好吧,千万不要做过就算,做题不是目的,找到自己的不足才是最重要的,这样第一次模拟后有三四天的时间把比较差的地方重点巩固,然后开始第二次模拟,同样的巩固三四天后开始最后一次模拟。嘿嘿,你会发现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成绩明显提高啊,还是比较有成就感的。 要注意,模拟一定要按照实际的考试时间安排,这样才会有最好的效果。
呵呵,说了这么多,其实最重要的是坚持,考一级的时候,考场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位子是空的(我在上海考的),所以,当你能坚持到参加考试就已经有50%的机会通过了(去年12月大陆的通过率是50%多)。天道酬勤,愿大家都能顺利通过
lplpp
发表于 2008-2-23 23:32
一个CFA的经验之谈
(下) 经历
现在关于考CFA的文章太多了,但是其中的确有很多精品。我不是高手,我也不太可能说出精辟之言。我只是相结合自己的经历,把我对CFA的想法说出来,希望与大家共勉。
怎么才能通过考试?
很简单----努力!
现在网上经常看到有人问,学多少个小时能通过考试。有的回答半年,有的是三个月,有的是两周。就连CFA的study guide也说:“考生每周至少要有X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才有可能通过考试。”
但是别忘了,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基础好的看两周能过,基础不好的看一年也不一定能过。唯一的办法就是多看,越早复习越好。这样在考前才能不慌。还有就是,对考试需要高度重视,尤其是一级。不要认为是一级,它就简单;也别以为你是中国人,你就能很好地deal with quantitative questions。举个例子,有个人,本科在国内读的,工程专业;硕士在国外读的,专业是banking and finance;博士是在国外读的,专业还是finance。按理说应该算综合基础还可以吧。他考一级之前也是认认真真地看了四个月,结果还是没过。这个笨蛋就是我。
尤为可笑的,我那次的quantitative 竟然是<=50%。为什么?就是因为不够重视。重视也分为不同层面,有战略高度的,也有战术高度的。我当时在战略上对CFA高度重视,在战术上却不到位(这就是不听毛主席的话的下场)。
接下来,我就说说如何在战术上下功夫。
第一:要熟
书看得再多,知识点掌握得再全面,最终是在考试中体现出来。光看书不行;只是看懂了不行;看懂了,记不住不行;记住了,考试时用得慢,也不行。CFA一级考试的显著特点不是题难,而是题量大,时间短。如果你只知道portfolio diversification 的核心是 weighting the assets in portfolio so as to reduce variance with keeping return in certain level,或者更进一步,你也知道如何计算portfolio’s variance,但是如果在考试时你需要30秒来回忆计算variance的公式,你就把自己向fail又推了一步。
为什么?
你需要把公式做到“烂熟于胸”!
不用熟太久,只熟六个小时就足够了。过后可以把它忘得一干二净,如果明年要用,那就再熟一遍。
在一级考试中,180分钟,120道题,平均1.5分钟一道题。我们根本没有时间来回忆公式,或是回忆互动关系。我的办法是,不要理解性记忆,而要在理解之后,强制性记忆。再举个例子,LIFO和FIFO对net income, cash flow的影响。你光理解了不行,考场上,我们没有时间去推导他们的关系,我们要做到只要看到LIFO和cash flow 就能够马上在头脑里反映出来:如果用LIFO,则cash flow相对于FIFO偏大。至于原因是“less taxes paid out”,就别在考试是浪费时间去想了。
我在这儿,罗里罗唆,唐僧了一大堆,中心思想就是:对公式和互动关系要熟。
只有熟了,你才能在考试是得心应手地用。我第一次考一级时,就犯了这错误。考前看得都挺明白,上考场现想,再加上紧张,浪费时间不说,想得对不对还不一定呢!所以,我的办法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制性记忆,做到烂熟于胸。
第二:作题
我突然感觉自己在说废话。哪个人复习考试不做题啊?
我看的是notes。每看完一章,我们都要做后面的习题,因为它们能够帮助我们加强记忆。但这不是重点。我的重点是模拟题。我感觉我第一次一级fail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做模拟题。我当时的情况是没有时间了,notes看了几遍还是记不住,舍不得把考前的宝贵的几天放在做题上。结果就fail了。
所以,一定要做模拟题!!!
为什么?
CFA考试,一天六个小时,也是个体力活儿啊。一个从没跑过一万米的人,让他去参加一万米比赛,能跑出好成绩吗?也许有人能跑好,那是因为他们平时练五千米。但如果你平时不锻炼,和白交参赛费没区别。
做模拟题不仅仅是一个熟悉题型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它能给你一种临场的感觉。我第二次考一级和这次二级之前,我就把notes后面三套题都做了。每做一套,都是严格按照考试时间要求,上午9点开始,下午5点结束。要找的就是这种感觉。如果你在做模考的时候,遇到不会的题,并且感到时间不够,急得冒冷汗,恭喜你,你找到感觉了,因为在考场上,这种情况很容易遇到。在模考中事先经历一下,有好处。
还有一点要强调,模考的题和真题不一样。毕竟近期真题是保密的(不过听说现在国内,也有可能看到近期的真题,我不太清楚,如果能做,当然最好,至于我们的ethics…..矛盾ing)
但是,就我个人感觉,只是个人感觉,模考题的难度和真题不相上下。有不同,应该是考的侧重点不同,或者是出题的思路不同,但毕竟都是围绕考点出题嘛。所以一定要做模考,而且一定要尽力做到真实模拟。
至于样题。我的感觉是也应该做,毕竟是CFAI自己出的嘛,但是不能相信它。样题的难度会比真题低。我第一次考一级之前,只做了一遍样题,还只是3个小时,做完信心百倍,心想CFA也不过如此。一上考场,就傻眼了。如果我没记错的话,真题的阅读量都比样题大。至于原因,呵呵,大家考过托福吧?托福报名表上有样题,你们觉得报名表上的样题和托福真题差距小吗?卖桔子的人会拿出几个桔子让顾客先尝后买,但大部分的卖家不会拿出最好的桔子给人尝的。
第三:Notes和教材
这方面在网上的争议最大。我真担心说不好,挨砖。
我用的是notes。我有书,我没看,没时间看,也怕给自己压力,所以没看。毕竟从视觉上来说,教材摞在一起和notes摞在一起的心理压力是有高低之分的。CFAI不遗余力地劝考生看教材,而且看正版教材,当然其中原因也有一部分是为了考生好。
在这里我不想劝大家看notes或者看教材。我只说我自己:我看notes能看明白,干吗还看教材?
前面我说过,人和人不一样。如果你就是金融从业者,你就是CFO,你天天就是和financial statement打交道,你可能连notes都不用看;但是如果你在读大四,准备毕业前考个一级,并且不幸的是你的专业不是金融,你连教材都看不懂,你光看notes,通过的可能性就不会太高。
所以notes和教材的取舍是因人而异的。但是好多人还是很喜欢notes,毕竟notes的reading material少啊。我就硬着头皮说句挨砖的话:那就看notes,什么地方看不懂再看教材吧J
至于哪个公司的notes好?
现在CFA培训市场上耳熟能详的公司就那么几家。我觉得水平都一样,都差不到哪儿去。有的朋友把notes骂的一无是处,我想说:“如果你考的好,你还会骂它吗?和你用同一公司notes的大有人在,如果人人都骂,咱们再骂不迟。有的人说公司把notes故意编得不好,是为了下一年多卖。我觉得这种可能性不大。
Notes公司他们*什么生存?
声誉!
他们希望2005年所有用他们公司notes的考生都过,这样下一年它们才会卖得更多。所以他们是希望我们过的。至于notes上的纰漏,就需要我们考生自己注意了。
如果要说notes的好处,那就是内容少而精,能够节省时间。如果你选择notes,那就最好把每一句话都看懂吃透。说得形象点儿,如果你是男生,考试前你的notes最好被翻卷心菜,如果是女生嘛,当然了,卷心菜也不是没有,呵呵呵。
第四:CFAI和通过率
这个topic恐怕只有CFAI的committee能说清楚。关于考分和通过率说明的官方报告真所谓:
通知,没有不正式地;
竞争,没有不激烈地;
评判,没有不专业地;
计算,没有不科学地;
行为,没有不道德地;
最终回答,没有明确地。
到底以什么为benchmark画线,说实话我到现在也不清楚。不过有两个比较可*的说法,一个是top X%的成绩乘以Y%,还有一个是40,60,80的矩阵。好像前者在CFAI官方报告里有,不sure。
无论怎么说,CFA的通过,决不是我们国内传统的60分及格。而且通过率每年都在变。去年二级大跳水,今年又来个拔高,真怀疑CFAI committee里面有我们的国企老总(嘿嘿,开个玩笑)。
在下不才,也说说我的猜想。随着CFA越来越火,CFAI肯定要在通过率上做手脚。如果都是富人,天下就没有富人了。关于今年二级拔高,好多朋友都做了总结,有些的确很有道理。去年二级通过率低,好多人今年是再考,看了两年当然成绩不会差。还有一种可能,去年CFAI抓人太多,唯恐如果抓得太多,没人玩了,今年就多放点儿,明年接着抓。
所以,明年三级,竞争应该会更加激烈。
再说一下,哪一级最难。好多人都说二级最难,因为从通过率上来看。
以前有人问过我:“你觉得哪级是个坎儿?”
“一级”我说。当时我正在准备一级。报名之后,也斗胆在CV里写上Level I candidate of CFA program。其实我知道,门还没进呢,扯大旗做虎皮罢了。
如果半个月前有人问我:“你觉得哪级是个坎儿?”
我会说“二级”。去年二级通过率32%,历史新低啊。况且就算过了一级,才刚入门,总得有个修行过程吧。
如果现在有人问我:“你觉得哪级是个坎儿?”
“三级”------最后一级了,最后一道坎儿了。
呵呵呵,所以说一,二,三级都很难,都是坎儿。就都应该认真对待,千万不能认为三级通过率高,掉以轻心,因为谁都不知道那高高的通过率里是否能有自己,或者明年CFAI再给我们来个三级大跳水。
最后,嘿嘿,总结陈词一下:
我们有可能失败过,但没必要痛苦,因为我们的人生完整了。
我们这次成功了,但没必要欣喜若狂,因为远方还会有更多的风雨。
BTW,以上所说的,只是一些自己的想法,希望能对考友们有所帮助,哪怕一点点我也很开心了
lplpp
发表于 2008-2-23 23:33
一级考试课程分得很细,具体不再列举,总之该有的都有,难度不是很深,英语水平要求是六级水平足够。
我的背景是:英语六级水平,从没有学习过投资方面的具体知识,我对投资的认识是一些炒股经验(和股市里的老太太们水平差不多);我是在校学生,空闲时间比较多,但真正用于了考试复习的时间是1个半月时间,前半个月是一种折算时间(一月份号称开始看书,但到了四月初也才看了大概五分之三,中间还有个春节,
看的东西都忘了,不过还有点模糊印象),真正的复习是从四月二十号左右开始的,一直到考试。每天平均复习时间在八个小时左右。没有参加复习班。
我在复习过程中一些具体的总结是:(个人体会,仅供参考)
关键是作题。每节后面都有一个练习,第一遍看书的时候就做一下。但第一遍复习不要太仔细。等过了一遍,有了一个整体的印象后,再看第二遍,仍然是作题为主,
后面的程度就自己决定了。我是系统看了两遍,然后第三遍开始是有重点的、分章看,
但仍然全部看了一遍。第四遍我针对自己比较薄弱的章节仔细看,对很熟悉的章节就翻一翻,但仍然坚持把题反复做,而不是只看看。
(2)教材不要买九本书,就买Swcheser的就足够了。九本书只作个参考书,当然我是指为了通过考试而言,因为九本书是看不完的,而且没有一级考试重点,而Swcheser写得非常好,自成体系,决不是简单摘抄,而且题出得和考试差不多,绝对适合中国人的学习。
(3)复习班我个人认为不用参加。因为他们不象新东方那样,自己自成体系,这些也只是象平常学校老师那样,只是知识丰富,而不是已经把考试研究得很透了,当然只是个人观点,请君自己考虑选择。 3、考试现场总结
当时在交大工程馆考试,天气也比较热。有这些要注意的地方。
(1)考试的真题和Swcheser考试的模拟题和每节后面的练习题难度相近,关键是临场发挥要好。我建议大家一定要去看考场,最好能够在自己考试的地方。选择上午和下午的一些时间在教室里看一会书之类的。能够熟悉是否热,以及太阳是否对你的位置直射等。我当时的位置就是一个很热的位置,并且下午考试会很晒,所以我上午穿得较多,下午就是短裤凉鞋。这对稳定情绪和保持体力很有好处,我下午感觉就比上午要发挥得好。而大多数朋友都告诉我他们下午考得没有上午好,因为困和热。
所以中午有两个小时时间休息,最好能找个地方躺一躺,未必睡得着,但是却能够很好的调整自己的状态。
(2)考试题的难度上、下午差不多,关键是自己状态的好坏。我上午考试的时候因为老师读考场规则到九点五分才开始考。别小看这五分钟,因为这个考试的关键就是时间,少了五分钟到离考试结束还有15分钟的时候产生的印象就会显现了,心态就已经开始不好了,我后来下午就不理那个傻人,自己先做着再说,结果提前了相当于提前了五分钟开始作题,一直就觉得很顺了。
(3)模拟考试,即做Swcheser的第六本书,我自我感觉和网上看到的是,正确率到了75%以上就比较有可能通过了。我当时的模拟考试成功率是80%左右,结果考试成绩是只有一个低于70,其他各考察项都高于70 (AIMR的成绩单是把所有科目的成绩分为三类:50以下,50到70,70以上)
考前需要特别注意事项
1、Level I candidates are reminded that U.S. GAAP (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 apply for all examination questions related to 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 unless otherwise noted in the assigned readings or examination questions themselves.
2、考前必须看一下应试须知!
听到监考人员说开始考试时才能开始!说停止就立即停止!
不要带任何书籍笔记进考场!只能带说可以带的东西!没有回旋的余地!
不要做任何试图抄袭别人答案的动作!
3、Make a checklist for when you leave your house: Do you have your examination ticket? Your approved ID? Your calculator(s)? Writing instruments? Get everything ready the night before.
4、Arrive at the test center early so that you don't add to your stress level by wondering if you will make it to the test center on time.
5、1. 题量大,
第一级上、下午各120道题,平均1.5分钟要做一道题。注意事项:不要因为一道题而浪费太多时间,抓紧时间做下一道题。
6. 由于考试涉及的范围广,一级考试主要针对基本概念和公式的应用,概念和公式一定要注意区分,不要混淆。
7. ETHICS设定最低分数线,此项fail则此次考试fail。
8. AIMR有指定的计算器,
需要注意的是掌握计算器使用的技巧。
第一级考试中的计算题40%左右,熟练地使用计算器尤为关键。
9. 看答案的时候最好是把四个答案都看完,不要看到第一个选项就确定,也许下一个答案更贴切。
10. 考试要求用的铅笔是2B的,建议您最好是准备二个,另外不要削的太尖,因为太尖不利于涂卡,最好是粗一点。如果需要修改,一定要用好的橡皮擦干净,尽量把原先涂黑的地方擦干净,以免机器无法辨认你新涂的答案而影响考试成绩。
MM们过奖了,GG不强。我还在忐忑中等待那一个判决:PASS OR FAIL。不过总结一级考试的教训主要有:
1、一定要坚持复习,每天都看一点,及时巩固,CFA的知识点太多且杂,一定要串起来,要形成自己的知识链,总结自己的笔记;
2、计算一定要熟练,公式要熟记,否则考试时候时间太紧;
3、ETHICS部分一定要看3遍以上,重在理解和运用,不要死记硬背,不留死角;
4、有些计算公式好象NOTES上漏掉了,我记得考试中有关线性回归的计算好象NOTES上就没有,不过这种题不多(但是考试时很影响情绪,嘿嘿。)
夜已经很深了,今天暂且总结这么多吧,呵呵。
本人刚通过了CFA一级,
在准备过程中也从这个坛子得到了很多帮助,
现在把自己的一些备考经验简要的写出来,给这个帖子增加一些东东
首先申明本人并非大牛,发这篇帖子只是希望能给备考的战友一些参考:)
备考经历:
2004年年初就报12月份的考试, 8月份开始准备,
当时估计初略看了200多页notes,然后忙着写论文,书扔到一边。10月20号开始正式复习,
每天大约5个小时,4天看一本书,11月初看完了第一遍,然后看第二遍,同时做模拟题,一直到考试前。
几点感受:
1. CFA 考试并不是很难。
给大家一个参考,
本人本科学的会计,
硕士学的金融,
当时看note上的内容基本上90% 都接触过,
备考中也没有碰到难点. 大家在准备之前也可以先初略的分析一下自己的知识储备,再来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时间安排太多也是浪费,呵呵
:)
2
备考书籍。
我就用了schweser notes, 个人觉得足够了。
可能有些人觉得财务分析有一些难(
以前没有接触过会计),
也可以买本财务管理,财务会计的书看看先。
3
关于模考。
个人感觉notes第六本书的题目要比实际考试时的难。当时我notes模考都在80%以上,考试的时候也比较轻松。
4. CFA的价值。
在找工作的时候肯定是有价值的,特别是过了2级后。在备考过程中也还是能学到很多知识。通过这次CFA的准备我觉得把以前那些零散的知识都串在了一起,而且对于实践的操作大体方向有了一个了解。
但是CFA也并不象培训机构宣传的那样有多好多好。
一是它的适应面很窄,基本上就是证券,基金,信托等投资领域,
而现在证券市场行情低迷,
整个证券行业日子并不好过,同时国内的资本市场在未来的很长时间内还会是以银行直接融资为主,
真正对于CFA的需求有多少还未可知(考虑到现在考CFA的热潮)所以大家也要考虑清楚,自己是否确实非常渴望进入这个行业。
也许CPA, ACCA或者其它证书是一个更好的选择。二是国内证券基金业在很多操作层面上还没有和国际接轨, CFA的知识很多现在还用不上….
自己的一些体会,不对的地方多多包涵, 呵呵
lplpp
发表于 2008-2-23 23:33
[建议]考前最后40天如何复习——给一级考生的建议
1.最后40天的复习进度
考前40天的时候,相信你至少已经看完notes一遍了。如果你还没有全部看完,应该挑选覆盖考试重难点的资料来看。一般来说,余下部分的复习时间不能超过10天。
最少时间 你必须保证有至少一个月的时间用来做模拟考题和以前的真题,还有最后一轮复习。
这是我们提供给一级考生的最后40天复习进度参:
1)开始的10天 把还没复习的部分看完。切记不要超过10天!如果10天你还没有全部看完也随它去吧,不要再花时间了。
2)接下来的20天做以前的真题,而且做的时候要当作真正的考试,在规定的考试时间和紧迫的考试气氛中完成。你可以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比如图书馆、书房,任何适合做题的场所。在真的考试中,每道题目你只有一分半钟的时间,所所以你要训练自己的答题速度尽可能得迅速。能否沉着应对考试时的时间压力是你成功通过考试的关键!
3)最后10天 做一些模拟题,最后再复习回顾一遍。
2.做真题和模拟题的时间
从现在起,你的时间都应该放在做真题和模拟题上面,这是你最后40天的唯一目标。
CFA是分析师考试,所以不是要考生记忆公式或者背诵教材,而是要求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和应用。所以"learning by doing"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尽可能得多做题,做各种类型的题目,这是取得考试成功的保证。
3.复习真题时组好笔记
做过的真题在回顾时要作好笔记,重点是注意下面三个地方:
1) 哪些要点会经常考到,建议你最好列一张表;
2) 对应知识点的考题常以什么方式来考,如何解答;
3) 在最后10天的复习中,你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将自己需要注意或者薄弱的知识列出来,一一对应解决。
4.不要再把时间花在难点上 在最后有限的时间不要再纠缠在高难度的问题上面。
5.最后的复习需要注意的地方
牢记两点:
1)你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必须是最有效最高效的,就象你投资investment portfolio一样。你应该多花费努力的部分是:
a)考试中出现的几率比较高的
b)花费时间和精力比较少(在一级和二级中,Portfolio management都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例子),但在考试中你能保证得分的。在过去的考试中,一级的Portfolio management和QM都是相对容易得分的。
2)在最后的复习中,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真题和模拟题的完成结果就是一个依据)将重点放在你需要加强的部分——你的薄弱环节和一直都受出题者“亲睐”的知识点。
6.时间压力
如果你在平时练习题目的时候不注意控制好时间,当你真的坐到考场里就会遇到麻烦了。请务必在考试规定的时间内,把模拟考试当做真的考试一样来完成。
7.通过的分数
一般来说,你在平时模考的时候应该保证正确率在80-85%。如果你的得分低于这个标准,要通过复习notes和多做题目来增强自己的薄弱环节。
底拢倒拐
发表于 2008-2-29 21:05
$汗$ $汗$ $汗$
楼上这位是斑竹?转贴?$汗$
lplpp
发表于 2008-3-5 13:02
全是转帖,嗯,自己收集的
sabrina7
发表于 2008-3-8 16:42
$支持$
varina
发表于 2008-3-11 20:16
楼里 有已经报名了的同志么?
我也想考,不知道在德国这边应该怎么报名呢?要提前多久报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