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ppiaw 发表于 2010-9-13 14:10

本帖最后由 doppiaw 于 2010-9-13 15:13 编辑

5000万资源置换——神秘投资者浮出水面
  
  但即便如此“能省就省”,“缺钱”的阴云一直笼罩着剧组。最困难的时候,剧组经历了5个月没有发工资的窘境。李小婉回忆:“都说锦上添花容易,但是雪中送炭的实在太少。”2009年1月接近春节的时候,在外奔波许久返回剧组的李小婉,仍旧是颗粒无收,站在摄影棚外,她忍不住掉了眼泪。“我远远看见摄影棚忙碌进出的人们,咬咬牙又返回到机场,然后跟相识的订票员说:随便给我出张机票吧,哪里都有我的客户。”
  
  “作为制片人,要想尽一切方法,开发寻找社会上能够帮助新版《红楼梦》的资源。”李小婉说,“我至今感谢中影集团、华录百纳、北京电视台给我们的创作空间和制作空间。”具体说来,“破例允许我们在拍摄过程中,可以提前把剧中的服装、道具、设计、纸版读物,场景(包括窗扇、雕刻、景片)等资源像期货一样置换、提前运作,换回资源。”
  
  据介绍,新版《红楼梦》的400套服装,出自奥斯卡最佳美术设计奖得主叶锦添的设计,还有一些珍品珍藏的大绣服,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苏绣的传承人顾文霞大师的封山之作。李小婉说,“顾文霞带领十多位弟子用了半年的时间绣好,三件大礼服分属王夫人、王熙凤、贾母的,当时的成本是一件7、8万元,现在已有外商出价60、70万元求购。”而道具中也有很多价值不菲,“比如凤冠,也是国家老一代掐丝金丝镶嵌的工匠,在给故宫复制十三陵的出土凤冠后又接着为剧组复制了三、五、九头凤的凤冠各一个,再加上许多精美的门、窗、扇,以及纸板读物的权利,都拿来做置换了。”李小婉说。
  
  正是因为有了这部分提前置换的权利,李小婉终于带回了援手——博宥集团。“没有博宥集团的支持,新版《红楼梦》是拍不完的。”据李小婉介绍,博宥集团买断了新版《红楼梦》所有的服装、道具、头饰、纸板读物、游戏开发等权利,带来了5000万的援助款。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李小婉清楚地记得博宥集团董事长丁羽心说:“《红楼梦》是让中国人骄傲的国宝,中国文化的传承不就是靠每一个人的努力去实现的吗!我看不了你们做这么大的事情有这么大的压力。”
  
  李小婉表示,在新版《红楼梦》全国播出之后,所有的剧中资源都会在全国巡展,但是否拍卖,已是它的所有权方才能决定。“戏拍完了,我和少红还有一种使命感,对于帮助过新版《红楼梦》的企业,我们还有义务和责任要帮助他们继续完成我们的承诺。这是一个漫长的回报事业。”李小婉说。
  
  李小婉告诉记者,丁羽心一向“低调经商,高调慈善”。据记者了解,这位曾在陕西以煤炭运销起家的企业家如今已将业务扩展到物流业、制造业、酒店服务业及文化产业等,还曾在汶川地震后捐出1.15亿元人民币。但当记者联系到博宥集团时,工作人员婉拒了记者的采访要求。
  
  而这之后山西大运汽车集团又为剧组带来1000万的现金投资,作为回报,剧中的6个演员成为了其代言人。
  
  问起目前的运营状况,李小婉坦言:“钱还差着呢。眼下有一部分收入会来自北京电视台独播的一个幕后50集的纪录片《解梦红楼》的商家赞助费,用来支付后期工作团队今年1-8月的工资。”但是,“剧组仍然有很多欠账未付,超期的钱,器材公司的钱等,需要我们一点一点补齐。”“后续的工作才刚刚开始。”李小婉说。
  
  而拥有发行权的华录百纳收益如何?
  
  刘德宏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新版《红楼梦》不是一个赚钱的项目,这是对比一些利润达到50%,甚至100%的项目来说。乐观估计该剧应该能够达到30%的回报率。但这个剧周期很长,相对于一般10个月或一年就能够有收益的项目来说,新版《红楼梦》3年的制作周期,年收益率是很低的。”
  
  据刘德宏介绍,因为发行工作进行得早(2007年),新版《红楼梦》的播出权价格只相当于“现在一部中等水平的言情剧的价格”。首轮卫视上星播出的两家电视台——北京卫视和安徽卫视,当时的购买价格合计为60万/集;10家地面台的购买价格累计为50万/集;再加上卖给北京盛世骄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网络版权20万/集。新版《红楼梦》首轮卫视上星、地面台和网络播出权共计卖出了130万/集的价格,这当中还没有扣除税收、利率、宣传发行费用和公司因此而增加的运营成本等。这么一算,实质上这个项目基本上收支持平。而利润只能寄希望于海外销售 。
  
  也就是说,新版《红楼梦》目前已经获得的版权收入已经达到了6500万元人民币。
  截至目前,除去“红楼梦中人”选秀的收益,仅新版《红楼梦》的各项收益相加,总收益约为8500万元。
  
  对于新版《红楼梦》未来的海外发行版权,刘德宏说:“当然是应发尽发,估计传统的华语区、东盟十国和北美传统接受华语片的媒体都问题不大,现在公司比较看重日本、韩国地区。”关于这些地区的发行价格,刘德宏表示现在“还不好说”,目前的预期是“日本希望卖到2万~3万美元/集(约合13万~20万元人民币/集),而越南如果能卖到2000美元/集(约合1.3万元人民币/集)就是有史以来的最高价。”
  
  据刘德宏乐观估计,新版《红楼梦》的海外版权总售价可达到20万元~40万元/集。就是说,海外发行保守估计在1000万元人民币。“而应电视台和网络播出的要求,我们舍弃了同时发售音像版权,所以目前还看不到这一部分的收益。”刘德宏说。
  
  由此加上未来海外版发行收益及其他相关收益,新版《红楼梦》总收益可以超亿元。
  
  现在回过头来看整个新版《红楼梦》的项目,刘德宏表示:“如果可以重来,有许多地方可以改进,比如我们把它本身想的太复杂,有些地方违背了电视剧的操作规律,定位太高,把它当成了一个文化工程,用劲儿用过了就起了负面的作用。”另外,“项目周期长,在战略的确定、技术操作等环节上管理比较分散,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效率。”
  
  以上原文照抄完毕。(原文链接:http://ent.sina.com.cn/v/m/2010-09-07/04273078450.shtml )

doppiaw 发表于 2010-9-13 14:10

本帖最后由 doppiaw 于 2010-9-13 15:15 编辑

粗看这篇报道,李大姐和刘总大概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些概念:
  1. 新红的总投资约为1.18亿或者1.3亿
  2. 新红目前的发行收入为6500万,加上其他收入,合计8500万
  3. 还有一些未来能获得的收入,比如海外发行、音像版权之类,总计在1个亿以上
  4. 乐观的估计,新红的投资收益能有30%,这还是将来的事情,不好说
  5. 从目前的支出和收入情况看,新红有亏空,这些亏空还没能补上,要“慢慢来”
  
  这么一看,两位李大姐也好,新红的投资方也好,截至目前还真的都赔了。咱们即使不满意新红的水平,也该体恤他们的“良苦用心”,并且敬佩他们“不为名利、专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品质。
  
  顺带一说,我们若有点人性,就该闭嘴不再批评,甚至捏着鼻子、闭着眼睛打开BTV和安徽卫视看新红,为李导他们增添一点收视率。
  
  事实果真如此吗?且看我分析上述文章中的数据,演示一下“偷换概念”的小把戏是怎么玩得,新红究竟是“赔了”还是已经“大赚特赚、盆满钵满”了?

doppiaw 发表于 2010-9-13 14:11

本帖最后由 doppiaw 于 2010-9-13 15:16 编辑

第一部分:投资额到底多少?
  报道原文(1):此时,投资预算也已确定,刘德宏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三家投资方,中影集团、华录百纳和北京电视台的投资为100万/集,共50集,共投资5000万。”
  
  楼主点评(1):虽然投资方中不见了英皇,但这不过和猴子们玩玩“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的把戏,总投资5000万总是敲定了的。
  
  报道原文(2):按李小婉的话来说这部戏是在“超长、超高、缺钱”的情况下拍完的。李小婉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这部戏最初的投资是100万/集的成本,这在当时已经算是一个很高的预算了,但在我们2007年接过来之前三家投资方还做了很多工作,所以真正给到我们的是4500万,即90万/集的预算。”
  
  楼主点评(2):李小婉大姐再度坐实了这个投资额,也认为“100万/集成本,是一个很高的预算”而且清清楚楚地声明她和李少红导演的制作团队“实收4500万”。
  
  报道原文(3):当李小婉看到李少红满意的拍摄效果清单时,她发现:包括搭90多堂场景、360多位演员、相配套的服装、道具、器材设备和前期演员培训等的成本估算高达1.18亿。
  
  楼主点评(3):“总投资1.18亿”的说法出笼了。没问题,就算1.18亿。
  
  原文报道(4):据李小婉介绍……实际上最后新版《红楼梦》的成本达到“大约260万/集”。
  
  楼主点评(4):
  260万/集乘以50集,就是1.3亿;1.18亿除以50集,就是236万/集。
  按照前一个数字,总额多了1200万;按照后一个数字,每集少了24万。
  投资总额减少了9.3%,单集投资增加了10.2%。
  李大姐,您到底识不识数啊?
  这笔上下相差10%的烂帐,不知道李大姐怎么算出来的?
  到底是超值部分她自己掏腰包填了,还是差额部分她伸手撸了,总不见个下文。
  馋得我啊,1200万呢!够买多少羊肉串的?
  算了,就以广为流传的1.18亿为定数吧。

doppiaw 发表于 2010-9-13 14:11

本帖最后由 doppiaw 于 2010-9-13 15:17 编辑

第二部分:钱花哪儿了?
  报道原文(5):面对高额预算的去向,李小婉解释:“新版《红楼梦》光摄影棚就有12个,其中最大的是5000平方米的贾母前院……剧组还参照原著搭了90多堂场景……成本相当大。”李小婉说:“光置景这一项,任何国外大片都没有这么大的规模,不信你可以任意举出一部算算有几堂摄影棚内搭建的景?搭不起这么多堂景的!”
  
  楼主点评(5):掰第一个手指头,场景花费据说很大,超过任何国外大片。有心的同学找《罗马》、《角斗士》、《太平洋战争》、《兄弟连》算算。看看投资额和场景多少,别忘了那个是美刀,要乘6.78的(今日汇率)。
  
  报道原文(6):因为全剧使用全套电影摄影机镜头拍摄,所以对书中所描写的贵族家庭奢华的生活,细致入微的吃、穿、用等东西在拍摄时都是尽可能的还原真实,因此造价也极高。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在这些关键点上,李小婉都是“咬紧牙关配合导演往上冲”。
  
  楼主点评(6):掰第二个手指头,吃、穿、用等道具、服装,造假(对不起打错了,应该是“造价”)也很高。楼主没啥说的,大家可以去白色彩色版主的贴子里细细欣赏这些“精美道具的搞清图片”。
  
  报道原文(7):李小婉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按道理来讲一部大戏,演员的费用应该是不低于一半。如果按这个一般规律,这部戏光演员费就需要5000万,投资方给的钱都不够支付演员工资。”而实际上,“演员工资只占这部戏投资的十分之一,1000多万,分发给在新版《红楼梦》里有名有姓有台词的360位演员……其中五位明星演员:刘威、刘金山、刘仪伟、英达、周野芒是零片酬出演,他们是抱着奉献的精神参与进来的。这一切都因为:是《红楼梦》。”
  
  楼主点评(7):掰第三个手指头,李大姐这一点说得特别实在,要说于宝玉、蒋黛玉这种“角儿”要花大价钱请,估计也没人信。要说姚熙凤、李袭人这种或有背景、或有家当的主儿,也不是冲着钱来得。

doppiaw 发表于 2010-9-13 14:11

本帖最后由 doppiaw 于 2010-9-13 15:18 编辑

第三部分:钱从哪儿来?
  报道原文(8):李小婉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按照电视剧的市场规律,投资方不能再追加投资了”。
  
  楼主点评(8):重要的话头来了,荣信达(两位李大姐的公司)和投资方是“承包制”的合作。所以李大姐除了承认之前收到过的4500万,并未从投资方拿到过一毛钱。比照1.18亿的投资,其中的缺口是7300万。瞧我这账算得,不含糊,比李大姐强多了。可是这缺口的钱从哪儿来的呢?
  
  报道原文(9):中影集团、华录百纳、北京电视台给我们的创作空间和制作空间。破例允许我们在拍摄过程中,可以提前把剧中的服装、道具、设计、纸版读物,场景等资源像期货一样置换、提前运作,换回资源。正是因为有了这部分提前置换的权利,李小婉终于带回了援手——博宥集团。博宥集团买断了新版《红楼梦》所有的服装、道具、头饰、纸板读物、游戏开发等权利,带来了5000万的援助款。李小婉表示,在新版《红楼梦》全国播出之后,所有的剧中资源都会在全国巡展,但是否拍卖,已是它的所有权方才能决定。
  
  楼主点评(9):从上文来看,铁板钉钉的事实,李大姐受到了5000万现金,博宥集团获得了新红“服装、道具、头饰、纸板读物、游戏开发等权利”。
  
  报道原文(10):而这之后山西大运汽车集团又为剧组带来1000万的现金投资,作为回报,剧中的6个演员成为了其代言人。
  
  楼主点评(10):又是1000万现金到手,手里总共1.05亿,还差1300万,替你数着呢。
  
  报道原文(11):李小婉坦言:“钱还差着呢。眼下有一部分收入会来自北京电视台独播的一个幕后50集的纪录片《解梦红楼》的商家赞助费。”
  
  楼主点评(11):李大姐表示,新红“很差钱”。但是帐面上还有一笔“《解梦红楼》的商家赞助费”的钱没收到。

doppiaw 发表于 2010-9-13 14:11

本帖最后由 doppiaw 于 2010-9-13 15:34 编辑

第四部分:营收收入是多少?
  报道原文(12):据刘德宏介绍,首轮卫视上星播出的两家电视台——北京卫视和安徽卫视,当时的购买价格合计为60万/集;10家地面台的购买价格累计为50万/集;再加上卖给北京盛世骄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网络版权20万/集。新版《红楼梦》首轮卫视上星、地面台和网络播出权共计卖出了130万/集的价格,这当中还没有扣除税收、利率、宣传发行费用和公司因此而增加的运营成本等。也就是说,新版《红楼梦》目前已经获得的版权收入已经达到了6500万元人民币。
  
  楼主点评(12):再掰右手指头,算入帐。第一笔,电视台发行加网络发行,收入6500万。
  
  报道原文(13):对于新版《红楼梦》未来的海外发行版权,刘德宏说:“当然是应发尽发,估计传统的华语区、东盟十国和北美传统接受华语片的媒体都问题不大,现在公司比较看重日本、韩国地区。” 据刘德宏乐观估计,新版《红楼梦》的海外版权总售价可达到20万元~40万元/集。就是说,海外发行保守估计在1000万元人民币。
  
  楼主点评(13):第二笔,海外发行,收入1000万(保守估算)至2000万(乐观估算)。
  
  报道原文(14):截至目前,除去“红楼梦中人”选秀的收益,仅新版《红楼梦》的各项收益相加,总收益约为8500万元。
  
  楼主点评(14):这笔8500万元显然不包括未来的海外发行收入。应该是6500万发行收入之外,各类跑广告、拉赞助、出售冠名权获得的收益(参见上海某商家与新红120万赞助费的官司)。这份收益总额约为2000万(“红楼梦中人”选秀的收益是BTV一家独得的,因此不算在“官中”)。
  
  报道原文(15):而应电视台和网络播出的要求,我们舍弃了同时发售音像版权,所以目前还看不到这一部分的收益。刘德宏说。由此加上未来海外版发行收益及其他相关收益,新版《红楼梦》总收益可以超亿元。
  
  楼主点评(15):也就是说还有一项“发售音像版权”的收入未计入。把这几项收入相加
  电视台和网络发行收入:6500万
  海外发行收入:1000万至2000万
  音像版权收入:未知
  其他商业收入:2000万
  合计:9500万至1.05亿 + 音像版权收入

doppiaw 发表于 2010-9-13 14:12

本帖最后由 doppiaw 于 2010-9-13 15:35 编辑

第五部分:我们来算算总账
  报道原文(16):
  刘德宏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新版《红楼梦》不是一个赚钱的项目,这是对比一些利润达到50%,甚至100%的项目来说。乐观估计该剧应该能够达到30%的回报率。但这个剧周期很长,相对于一般10个月或一年就能够有收益的项目来说,新版《红楼梦》3年的制作周期,年收益率是很低的。”他又说:实质上这个项目基本上收支持平。而利润只能寄希望于海外销售 。
  
  问起目前的运营状况,李小婉坦言:“钱还差着呢。眼下有一部分收入会来自北京电视台独播的一个幕后50集的纪录片《解梦红楼》的商家赞助费,用来支付后期工作团队今年1-8月的工资。但是,剧组仍然有很多欠账未付,超期的钱,器材公司的钱等,需要我们一点一点补齐。”
  
  楼主点评(16):
  1. 按照这个“帐本”来看:投资方确实没赚到钱,投资1.18亿,现在看得到的收入也就1亿左右。而将来海外发行顺利、音像版权大卖、二轮发行大热,这样才能达成的“乐观估计”也就30%的回报率。确实不算高。
  
  2. 李少红团队(荣信达公司)至今仍有亏空,想来也是:花掉1.18亿,手里总共拿到1.05亿,还差1300万。不是个小数目啊。怪不得两位李大姐都是逢人就掉眼泪。容易吗?我们俩老娘们(粗俗,换个词),俩老女人(庸俗,再换个词),俩老太太(这个,还是再换词吧……),俩为了中国文化传承而不惜辛苦的中老年女艺术家(这词终于对头了)。
  
  3. 题目《新版红楼梦》赔了?
  看来至少目前是赔的,怎么算都不够1.18亿的数。
  将来能不能挣钱不好说。要是“乐观”的话,兴许能挣30%。
  即使挣到30%,以现在电视剧的投资收益水平,也只能算一般。而且资金回收特别慢。
  可见:新红的发行方(华录百纳)和制作方(荣信达二李)都不是为了经济利益才拍这部剧。

doppiaw 发表于 2010-9-13 14:15

本帖最后由 doppiaw 于 2010-9-13 15:36 编辑

第六部分:楼主的吐槽
  其一:每集成本花了236万至260万
  据李大姐说,演员片酬在新红的成本中仅占了很小一部分。这一句说得妙。因为圈内都知道,现在的电视剧,大牌演员的片酬几乎占了全部成本的一个重头。新红几乎没有大牌,李大姐怕人诟病这一点。索性自承演员片酬不高。聪明。
  
  李大姐说布景和道具值老钱了,投资全砸这里面了。还是聪明。你又不能真去琢磨新红的每匹窗帘布、每个铜钱头、每只义乌版“绛石戒指”花了多少钱?你也不能细算搭布景的每张三合板、每块背景布花了多少钱?
  
  但是我听说了一个圈内传闻(真的只是传闻哦):新《三国》号称投资1.55亿,但是高希希实际拿到手的远没这么多。而且“新三”总集数为95集,几乎是新红的一倍。就算按照1.55亿算,“新三”的单集成本也就163万,还是比新红低很多。要说新红的室内布景值钱呢?还是“新三”那么多战争场面、那么多披甲执锐的群众演员、那么多马匹、那么多外景地拍摄花钱多?这个问题我还真不知道。
  
  只是传闻(注意:又是传闻而已)说,随便问问哪个电视剧业内的资深制片人,看新红的架势,成本应该花了多少?一般都回答:只要稍微控制一下(就是别胡吃海花、别出人命事故、别故意拖延进度),100万/集拿下是不成问题的。
  
  其二:每集的国内发行收入为130万
  据说(怎么还是据说),电视剧的发行收入水平确实天差地别的,差距很大。但是如今行情,一部发行较好的片子(顺利上了3家卫视,地面台也走得不错),即使没有大牌,也没有媒体炒作,其发行总收入有可能达到100万左右。而且其中每家卫视的收购价肯定远远低于新红30万/集的收入。
  
  新红,无论如何来说,借了《红楼梦》的名字,电视台应该要买账几分的。收购价格也应该比一般电视剧要高出一大截(特别是冲着李导的“声望”还有叶大师的“唯美”)。而且新红的媒体预热周期之长,舆论宣传声势之大,都远非任何电视剧可以相提并论。这样一部大制作(号称精美程度“赶美超日”,是中国电视剧史上的新里程碑)最终的发行收入水平,仅比一般电视剧高出30%(130万VS100万)。真是难以想象,难道电视台的购片中心都瞎了眼?
  
  其三:楼主的假设
  假设一:参考其他电视剧的成本控制:新红每集投资100万;
  假设二:对比其他电视剧的收入水平:新红每集收入150万(仅比普通剧多了50%而已)
  结 论:新红的毛利润水平50%(还没算海外发行、其他营销收入)
  推论一:新红的制片人水平真烂,花得钱比正常水平多了一倍不止
  推论二:新红的发行人水平真烂,挣得钱比该挣到的少了一半不止
  真 相:我们永远都不知道……

doppiaw 发表于 2010-9-13 14:15

本帖最后由 doppiaw 于 2010-9-13 15:40 编辑

第七部分:上演片尾字幕……………………但是,别走开,HLL的大逆转开始了
  同学们(尤其非财务人员、非老板老总的同学)看了上述的一大堆投资、成本、收入的数字,是否都觉得很无感呢?
  
  文科的同学(尤其数学成绩不好的同学),是否根本没心思细看那些数字呢?
  
  即使认真看了上述所有文字和数字,是否依然觉得新红真的赔了钱呢?
  
  当当当当,上述的同学们全部都被忽悠了。就像变魔术,魔术师的所有花招都围绕一个目的:让你相信他需要你相信的一切,而不是真正发生的一切。
  
  但是我要大声疾呼:真相永远只有一个。
  
  
  
  
  
  
  新红的李大姐和刘总玩了一把小小的概念偷换:他们把“成本”等同于“投资”;
  从财务报表的角度来说,他们把“借方”和“贷方”的某个项目调了个方向;
  “大赚特赚”的事实就HLL地变成了“赔本”和“入不敷出”了。
  
  
  
  
  
  
  [把戏很简单:请看“第三部分:钱从哪儿来”中的第(8)项和第(9)项、第(10)项
  可以知道三项事实:
  1. 三家投资方交给荣信达的“投资款”,总共就是4500万
  2. 荣信达以新红的一些附属权益与博宥集团进行“提前置换”,获得了5000万
  3. 荣信达以“剧中的6个演员成为了其代言人”为代价,从大运集团获得了1000万
  
  在李大姐和刘总的计算方式中,博宥集团和大运集团总额“6000万”的款项算作了投资款,充入了成本。因此他们一直宣传“新红的总投资1.18亿”。偷换概念就发生在这一刻。即使拍摄新红果真花去了1.18亿,从财务的角度而言,只能说“新红的总成本1.18亿”。“投资”和“成本”的概念有什么区别呢?
  
  “投资”是需要回报的,就像三家投资方那笔“4500万”的投资。而“6000万”却不是“投资”,只是博宥集团买断附属产品开发权益的货款和大运集团支付“6名演员”的“广告代言费”。换句话说,博宥集团和大运集团付了款,买走了需要的商品和服务。新红之后的发行收入和任何其他收入是和他们无关的,不用分给他们半毛钱。

doppiaw 发表于 2010-9-13 14:15

本帖最后由 doppiaw 于 2010-9-13 15:54 编辑

重点在这!!!



这样一来,整个账本全部要重新计算。
  
  投入部分:
  1. 新红的三家投资方拿出了4500万投资款
  2. 荣信达拿出了1300万的垫资款(拉赞助、自己垫、欠着应付款项等等)
  3. 总投资额为5800万
  备注1:按照1.18亿,减去4500万,减去6000万,算出荣信达的垫款额度为1300万
  备注2:荣信达与三家投资方之间的权利分配方案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总额不会有变化
  
  收益部分:
  1. 电视台和网络发行收入:6500万(已入账)
  2. 其他商业收入:2000万(已入账)
  海外发行收入:1000万至2000万
  音像版权收入:未知
  合计:9500万至1.05亿 + 音像版权收入
  备注1:投资方或荣信达已入账的收益为8500万,即使款项未收到,但已计入应收项目
  备注2:收入8500万,其中可能还需支付税金、佣金、宣传费用、管理费用,但比例有限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新红的投资收益数据:
  1. 目前值:投资5800万,收入8500万,毛收益率46.55%
  2. 保守值:投资5800万,收入1亿,毛收益率72.41%
  3. 乐观值:投资5800万,收入1.5亿,毛收益率158.62%
  
  新版红楼梦赔了吗?投资5800万,收益可达1亿到1.5亿(目前已经收到8500万)。
  
  就好比投资100块钱,已经收到146块,未来最多可能受到258块。
  
  这样赚钱的生意,居然说自己赔了?
  
  李导和新红,你们还有多少弥天大谎可以撒?你们究竟还有多少观众可以欺骗?
  
  以上为“掰谎记————新版红楼梦究竟赔了还是赚了”。
  
  (以上为作者原创,略有增删)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号外,号外: 帮新红雷算算帐!! 转贴自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