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兽帝国 发表于 2016-4-11 12:00

ADW 发表于 2016-4-11 11:26
禁止欧洲人吃奶酪。嘿嘿

你這是叫山西人不准放醋一樣殘暴啊。。。

陶瓷虾 发表于 2016-4-11 14:29

野兽帝国 发表于 2016-4-11 11:57
电池车就是用来买菜的

电池车是买来讨老婆欢心的。

















然后把小蜜养在续航里程以外

saufen98 发表于 2016-4-12 11:37

野兽帝国 发表于 2016-4-11 12:14
说到环保

曾经在top gear上看到JC解释(虽然是个挺扯蛋的节目但也很有趣)


畜牧业有自己的Bilanz, 扣掉草及作物对碳的消耗其实净排放是负的。 工业及汽车基本是只有排放了。

野兽帝国 发表于 2016-4-12 11:57

saufen98 发表于 2016-4-12 11:37
畜牧业有自己的Bilanz, 扣掉草及作物对碳的消耗其实净排放是负的。 工业及汽车基本是只有排放了。

无法认同
畜牧业除了大量二氧化碳外
还有大量的甲烷
甲烷的温室效应效果是二氧化碳的十倍,这玩意,烧了变二氧化碳,不烧上到大气层就更伤地球了
所以畜牧业的影响是无法bilanz的

Truecar 发表于 2016-4-14 14:48

野兽帝国 发表于 2016-4-11 12:14
说到环保

曾经在top gear上看到JC解释(虽然是个挺扯蛋的节目但也很有趣)


把畜牧业说成CO2升高的罪魁祸首才是真正脑残。干脆说世界上的食草动物是CO2升高的头号原因好了。

畜牧业产生的CO2是快速循环的,也就是说产生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饲料,而饲料是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生长产生的。换句话说,畜牧业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很快,但不会提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而汽车是把地球几十亿年中蓄积在石油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来,释放速度远远高于蓄积速度,结果就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

不明白这个差别,只比较排放量的多少,不是别有用心就是真的需要补脑。

野兽帝国 发表于 2016-4-14 15:03

Truecar 发表于 2016-4-14 14:48
把畜牧业说成CO2升高的罪魁祸首才是真正脑残。干脆说世界上的食草动物是CO2升高的头号原因好了。

畜牧 ...

我后面已经说了,注意甲烷

不明白这个差别,只比较CO2的多少,不是别有用心就是真的需要补脑。

Truecar 发表于 2016-4-14 16:15

野兽帝国 发表于 2016-4-14 16:03
我后面已经说了,注意甲烷

不明白这个差别,只比较CO2的多少,不是别有用心就是真的需要补脑。

甲烷是生物腐败和消化过程中必然产生的东西,没有畜牧业,生物界照样存在,西伯利亚冻土层里的甲烷可不是牛吃草弄出来的,大陆架附近海洋里数量巨大的甲烷也和畜牧业没关系。你还不如说饲养牲畜过程中大量使用农用车辆导致二氧化碳排放增加靠谱一些。

野兽帝国 发表于 2016-4-14 22:09

本帖最后由 野兽帝国 于 2016-4-14 22:12 编辑

Truecar 发表于 2016-4-14 16:15
甲烷是生物腐败和消化过程中必然产生的东西,没有畜牧业,生物界照样存在,西伯利亚冻土层里的甲烷可不是 ...

永冻土与冰川的甲烷我并没打算加入这个讨论,海洋里的甲烷也关畜牧业个鸟事,你扯这个进去也无法改变全球植被在减少而畜牧业日益膨胀的事实,畜牧业在人类行为中占CO2排放半数也已经板钉钉着的事情,地球上哪个种族会从出生喝奶喝到归老,哪个物种需要一天宰杀过十亿只禽畜的。

还有,你前文提到的什么我企图鼓吹常规动力能源比电力环保什么的,我从来没做过这个结论,只是觉得电也不见得费用低,还有我也没觉得电不环保,后面大家愿意得出什么结论是各自的看法,你有数据想加插进去来阐述你的观点相当欢迎,但请别帮我做结论。

ADW 发表于 2016-4-14 22:45

Truecar 发表于 2016-4-14 15:48
把畜牧业说成CO2升高的罪魁祸首才是真正脑残。干脆说世界上的食草动物是CO2升高的头号原因好了。

畜牧 ...

应该不是。 应该主要是反刍。 基本等于沼气的制造,有氧变二氧化碳,无氧变沼气。 偶蹄目中的牛,如果不是牛奶,牛肉的需求,是不会有那么多的。 其实这话题说起来,人口增加了,人均就是降了还是增多。

好山好水好无聊 发表于 2016-4-15 13:04

陶瓷虾 发表于 2016-4-11 15:29
电池车是买来讨老婆欢心的。




那需要买i3,简单点!前几天在Roermond看见四个大小伙子推着一个i3在路上,一看就是没算好坐的人多了以后的续航里程下降
页: 1 2 3 4 [5] 6 7
查看完整版本: 从BBC看到的tesla Model S能耗与CO2排放 及Model 3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