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紧时间 发表于 2016-6-15 15:00

小牛拉车 发表于 2016-6-15 14:36
那些人天天party泡妞游山玩水忙着融入呢

德妞喜欢主动撩骚的多毛肌肉男,阿人黑人为甚

Hitzfeld 发表于 2016-6-15 15:04

adbks 发表于 2016-6-15 13:30
我觉得Schwaben人传统上有心理问题,06年世界杯,那年夏天真热啊,我走街上抬头一看,没一家开窗的。我那 ...

天太热真不适合开窗,热气会进去,关窗拉窗帘反而凉快

抓紧时间 发表于 2016-6-15 15:10

landstreicher 发表于 2016-6-15 11:24
外国人都扎堆是本能,比如土人,保人,摩人都扎堆。只是那些人的德语普遍要好的多。

其实话说回来,还是怪我们自己。找个德妞当女朋友,德语就有土人阿人那水平了。
在大毛二毛留学读书,俄语都是这样练出来的

adbks 发表于 2016-6-15 15:17

我看大家群情激愤,但是老斯图的学生出来说话的却很少。我给大家补充点二手信息吧。

那个学生村我没住过,去玩过几次,听到过一些传闻。第一,hausmeister把中国人安排住在一起,是因为最早中国人和德国学生或者其他国学生混住时,经常被投诉,hausmeister嫌烦,干脆把中国人安排在一起。我听到这传闻是2001年。投诉内容一是厨房搞得脏,二是不断留宿同胞。别的城市我不知道怎样,我后来在柏林住过学生宿舍,在斯图也住过别的城区的学生宿舍,说句老实话,vaihingen一期的学生村的厨房确实很脏,厕所也脏,湿漉漉的。不知道斯图那地方为何会这样。偏偏碰上schwaben又是有洁癖的,自然两个极端碰在一起,不起冲突才怪。学生村二期三期的房子依然是把中国人和别国学生打混了住的,三人或四人WG,矛盾就没老房子那边那么激烈。
关于留宿问题,中国学生和hausmeister矛盾由来已久,学生宿舍规定不能留宿外人,可能住个一天两天也没人来管你,但是斯图那地方找房子奇难,刚来的人好多都会借住在朋友那里,或者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等等。而且会住较长一段时间。这变相损害了其他邻居的利益,因为厕所浴室厨房是一层的人公用的。比起这点来,更让他们不能忍受的是夏天打工潮时状况。我不知道现在的学生咋样,那时候的学生一到夏天就成群结队来斯图的工厂打工,住哪里呢?vahingen就有人按人头出租房子,学生宿舍小小一间房,有人租给八个人同住!他们说反正都是来打工的,就睡个觉而已。这事情上中国学生是和hausmeister结了梁子的,经常有半夜查房的事。楼上群情激愤的同学大概没听说过这事吧。

第二,关于那个让人打嘴仗的单词。这单词怎么理解见仁见智,我就说个听来的背景故事:某年,在聚居同住的中国学生里查到毒品!倒底是要卖出去还是自用我不记得了。举报的大概是同住的人。那夜据说警察警车都来了,后来这事很快偃旗息鼓了,我没听到下文。

任何事情都是有由头的,我不觉得那校长说的内容有多大程度上偏离事实,只不过不该他来说罢了。那年他口无遮拦说话时,斯图大学的注册学生好像是2万,中国学生是2000,我们自己朋友间碰头都暗暗觉得是太多了,那么一个小地方消化不了的。这次他又大嘴巴……大家也别激动,查韦斯啊,川普啊,不都是这么红的么?

长汀烧大块 发表于 2016-6-15 15:22


以前在国内的时候,听说在国外的中国人扎堆,觉得挺不好,以后出去最好是和外国人打交道;

直到出来以后发现,不是中国人爱扎堆,是德国人根本不搭理你。以前认识一个同学,学德语专业的,德语说得很溜了,很希望找一个和德国人一起住的WG,结果找了好久也找不到,最后还是只能和中国人住。现在学校里的中国人,就算不和中国人一起混,也是认识的在德国的外国人,比如毛子阿人土人越南人之类的,真正的bio德国人都是自己凑一个圈子,根本融不进去

Fazit:Integration应该是双向的,真不是中国人想融入就能融入的

adbks 发表于 2016-6-15 15:22

Hitzfeld 发表于 2016-6-15 15:04
天太热真不适合开窗,热气会进去,关窗拉窗帘反而凉快

他们一年四季都不开窗的,不论早晚。天再热,早晚开窗总需要的吧。

抓紧时间 发表于 2016-6-15 15:34

adbks 发表于 2016-6-15 15:17
我看大家群情激愤,但是老斯图的学生出来说话的却很少。我给大家补充点二手信息吧。

那个学生村我没住过 ...
vaihingen校区所有的学生宿舍都是2001年前建好的。老宿舍因为结构问题,德国学生都不愿意申请,就大多分配给第三世界的。反过来又因此导致老宿舍中国人扎堆的问题。新宿舍里各国学生分配倒是正常。
另外强调一下,宿舍全是中国人的楼层或WG,卫生和治安情况是还不错的。

2001年前后几年,来斯图打工的人确实多,一个房间住八个人不是没有,如果是蒙古人干的让我们背这黑锅也认了。

但2006年之后,这类现象几乎绝迹,最多就是小俩口挤一间房,偶尔有朋自远方来或者约个炮这都不算个事,和其它国家包括德国学生的情况无异。

这校长是07或08年上任的,我不知道这些06年之前的情况,和他有多大关系。

现在学生宿舍的问题,除了做菜的油烟问题外,到底还有多少是怪我们中国人,呵呵

博士祭酒 发表于 2016-6-15 15:51

本帖最后由 博士祭酒 于 2016-6-19 10:23 编辑

adbks 发表于 2016-6-15 15:17
我看大家群情激愤,但是老斯图的学生出来说话的却很少。我给大家补充点二手信息吧。

那个学生村我没住过 ...
不同的经历让我们对同样的事件会有不同的看法。

抓紧时间 发表于 2016-6-15 16:00

博士祭酒 发表于 2016-6-15 15:51
不同的经历让我们对同样的事件会有不同的看法。

我在德国的第一年一直寄宿在德国家庭,志愿的接待家庭 ...

如你所说,“因为课题都是国际化的课题,所以基本的作业搭配都是一个德国人配一个外国人。不觉得有任何被歧视的地方。”

-- 那如果课题不是国际化的呢? 很多工科的基础课阶段,数学不够好的德国人天天追着中国学生要抄作业要讲解,数学课结束,立马翻脸不理人,这些德国人是算歧视人呢还是算道德人品差呢?

lj7435919 发表于 2016-6-15 16:08

本帖最后由 lj7435919 于 2016-6-15 16:10 编辑

博士祭酒 发表于 2016-6-15 15:51
不同的经历让我们对同样的事件会有不同的看法。

我在德国的第一年一直寄宿在德国家庭,志愿的接待家庭 ...
义愤填膺是因为这件事不是私底下说说,是放在报纸上说,下场就是引导了针对中国学生的舆论
他放在私底下说,哪怕当着一堆中国学生,一个酒会上这样说,我都不会看了以后这么愤怒
但是报纸不一样啊!他是校长啊,他的这种话会给斯图的老师,还有教授带来怎样的影响?
一个公开歧视的言论只会引起其他更多针对中国的歧视言论
你幸福,没受过歧视,那那些平白无故受歧视的中国学生的感受了?
特别是那些后来的中国学生,可能什么都不知道,就平白无故受歧视了!对他们公平吗?另外校长的话会影响多少人对中国学生一开始的偏见?

暮色港湾 发表于 2016-6-15 16:25

08年在斯图实习过半年,见识了斯图大学的中国特色了,当地学生戏称是斯图加特中国大学,中国人太多了,走到校区里,见到的都是中国人,外国人面孔的都是稀客。在其他德国大学念的,根本没法想象。但听说的原因是,大学的资金和学生名额直接挂钩的,但招不到多少本地生源,所以和中国的中介紧密合作,收了大批的中介过来的。

最近几年,改成学士-硕士课程后,德国大学都在发疯地扩招,搞得很多大班上的基础课连站的位子都不够,新生们怨声载道,斯图大学应该也在此列。这种情况下,校长的言下之意估计是:我们德国学生已经够多了,不用再招那么多外国学生了,特别是和中国中介合作的都撤了吧。鬼知道他们以前和中介的协议是怎样的?
我觉得其他大学的中国人根本不该对号入座,情况完全两样。

暮色港湾 发表于 2016-6-15 16:29

抓紧时间 发表于 2016-6-15 16:00
如你所说,“因为课题都是国际化的课题,所以基本的作业搭配都是一个德国人配一个外国人。不觉得有任何被 ...

要作业要笔记要讲解的,过后又不理人的,自己同胞我也碰到几个了,不能说明啥吧?

adbks 发表于 2016-6-15 16:37

长汀烧大块 发表于 2016-6-15 15:22
以前在国内的时候,听说在国外的中国人扎堆,觉得挺不好,以后出去最好是和外国人打交道;

直到出来以 ...

不错,融入是双方的,我以前也很多次为那些冷漠的人冷漠的事愤怒过,我甚至有一段时间怀疑自己得了抑郁症要去看医生。说实话,在schwaben地区要混入到德国人中是很难的。2002或03年吧,海德堡大学做了个关于外国留学生对德国人际关系冷漠看法的研究,副标题是:hier ist so kalt wie in Kühlschrank 。那时候那篇文章深得我心。
十多年过去了,再回头看,我有点想笑。你要想让人看得起你,要让人来巴结你结交你,你就要混得比别人强!那些德国小屁孩,那些当年不正眼看我们的德国臭小子傻丫头在哪里混呢?哈哈。说实话,当年能和我成为朋友的德国人至今依然是我的好友,当年没搭过话的,现在想要什么合作啊,中欧项目信息啊,一边等着去吧,姐得看看他的利用价值。这就是弱肉强食的社会,要努力,不要抱怨

暮色港湾 发表于 2016-6-15 16:38

adbks 发表于 2016-6-15 14:30
我觉得Schwaben人传统上有心理问题,06年世界杯,那年夏天真热啊,我走街上抬头一看,没一家开窗的。我那 ...

外面热真的是要关好门窗的,斯图一热可以热到三十多度,里面又没有空调,一旦热气进去了,就很难凉下来了,除非是人多地办公室。去加州那边省空调的也是一样的。我在斯图当地人家里住过半年,老头老太对我太好了,所以对当地人印象很好。

irvine 发表于 2016-6-15 16:38

德国校长专门说中国学生的住宿(比如厨房脏)问题?这是他需要关心的?

澜风抚袖 发表于 2016-6-15 16:42

博士祭酒 发表于 2016-6-15 15:51
不同的经历让我们对同样的事件会有不同的看法。

我在德国的第一年一直寄宿在德国家庭,志愿的接待家庭 ...

这种话,根本就不应该用任何人举例子,举例子也不应该作为校长公开发表,自己私下说说就好了
用中国人整体这个概念更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说法,作为一个大学校长说出这样的话,
可见他个人的素养很不怎么样

adbks 发表于 2016-6-15 16:45

暮色港湾 发表于 2016-6-15 16:38
外面热真的是要关好门窗的,斯图一热可以热到三十多度,里面又没有空调,一旦热气进去了,就很难凉下来了 ...

我在那里住了六年,我觉得schwaben人确实让人不太舒服,当然让人不舒服的人也不会接待一个外国人在家住半年,所以再各色的群体也总有好人的,可是这不是判断群体的标准。
斯图热到三十度的天气一年也就几天,而且早晚很凉爽,窗前有树荫的话也不热。他们一年四季关门关窗拒人于千里之外。

暮色港湾 发表于 2016-6-15 16:55

adbks 发表于 2016-6-15 16:45
我在那里住了六年,我觉得schwaben人确实让人不太舒服,当然让人不舒服的人也不会接待一个外国人在家住半 ...

你住过当地人家里么?我实习时的很多同事都来自这个地区,都还好啊。
所谓一年四季都关门窗,可能是你作息跟人家不一致,早晚开所有窗户通风的时间是很短的,不定会为你所见啊,而临街的房子,为了避免噪音和灰尘,通常不会一直开。要真像你说的整年不开窗,除非是带自动通风系统的新房子,或者很久的门窗都漏风的房子,不然,都得成霉区了。

doubanjiang 发表于 2016-6-15 16:58

lj7435919 发表于 2016-6-15 16:08
义愤填膺是因为这件事不是私底下说说,是放在报纸上说,下场就是引导了针对中国学生的舆论
他放在私底下 ...

你要知道 有种人叫做Verdränger {:5_319:}还有人叫做Besserwisser

irvine 发表于 2016-6-15 16:59

暮色港湾 发表于 2016-6-15 16:25
08年在斯图实习过半年,见识了斯图大学的中国特色了,当地学生戏称是斯图加特中国大学,中国人太多了,走到 ...

斯图叫中国大学?那刚出事的那个德绍呢?

暮色港湾 发表于 2016-6-15 17:04

irvine 发表于 2016-6-15 16:59
斯图叫中国大学?那刚出事的那个德绍呢?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德绍不是才800来号中国人么?

irvine 发表于 2016-6-15 17:17

暮色港湾 发表于 2016-6-15 17:04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德绍不是才800来号中国人么?

德绍学校小啊,按比例来,多半比斯图中国人比例高吧?

抓紧时间 发表于 2016-6-15 17:23

暮色港湾 发表于 2016-6-15 16:29
要作业要笔记要讲解的,过后又不理人的,自己同胞我也碰到几个了,不能说明啥吧?

你该跟那校长说,德国人也抱团,不能说明啥

limit 发表于 2016-6-15 17:24

其实大学就是学专业知识,和人打交道的社会知识,甚至德语出了校园门害怕没机会学,学不会?这个校长不是对中国学生太给予希望,恨不得都十项全能,就是吃饱撑着没事找茬

暮色港湾 发表于 2016-6-15 17:35

抓紧时间 发表于 2016-6-15 17:23
你该跟那校长说,德国人也抱团,不能说明啥

用得着我说,你以为他不知道?
另外,我支持斯图的中国学生觉得被歧视了的进行公开的或者私下找校长抗议{:5_356:}

抓紧时间 发表于 2016-6-15 17:35

澜风抚袖 发表于 2016-6-15 16:42
这种话,根本就不应该用任何人举例子,举例子也不应该作为校长公开发表,自己私下说说就好了
用中国人整 ...

依稀记得在2009年前后,即这个校长刚上任的年代,德国到处都在谈大学要国际化,要增加外国学生比例。借此联邦会给大学多拨款。国际交流别的不说,CSC给德国大学送了那么多免费实验员和码农,怎么这校长那时不喷呢?

而且以前diplom年代,毕业率极低,同时不少人也不来学校上课,所以多发发zu也没关系。现在毕业率高多了,学校里就显得人多得教学资源不够。
另外,斯图大学除了机械类/电子现在依然中国人不少以外,向info这样的专业中国人几乎都没了。

压根就是个始乱终弃的故事。

adbks 发表于 2016-6-15 17:36

暮色港湾 发表于 2016-6-15 16:55
你住过当地人家里么?我实习时的很多同事都来自这个地区,都还好啊。
所谓一年四季都关门窗,可能是你 ...

上面有人说了,年轻一代还好,我的一个好友也是那里的人,我在她家住过,我是指她家不是她父母家哦,我在她家没觉得什么不舒服。但是当地五六十岁的中老年,确实很让人不好亲近。
开窗这种事嘛,你若是觉得一个地方的人好自然什么都好解释,我觉得那地方人拒人于千里之外,自然看什么都不顺眼,更何况对建筑表皮的观察属于我的职业病,和我的专业有关和我的作息没关。你可以回国时观察下你爹妈家的窗,然后再对比下德国人开窗的频繁度,我们再来谈民族心理哈

暮色港湾 发表于 2016-6-15 17:46

adbks 发表于 2016-6-15 17:36
上面有人说了,年轻一代还好,我的一个好友也是那里的人,我在她家住过,我是指她家不是她父母家哦,我在 ...

观察我老爹妈的没用。开窗的频繁度是否和心理有关,我得找些不好让人亲近的来观察观察{:5_387:}。

但不频繁,跟你说的整年不开窗,甚至早晚都不开窗透气,不可相提并论啊。

暮色港湾 发表于 2016-6-15 17:48

抓紧时间 发表于 2016-6-15 17:35
依稀记得在2009年前后,即这个校长刚上任的年代,德国到处都在谈大学要国际化,要增加外国学生比例。借此 ...

始乱终弃的嫌疑,确实存在

lj7435919 发表于 2016-6-15 17:49

本帖最后由 lj7435919 于 2016-6-15 17:50 编辑

adbks 发表于 2016-6-15 17:36
上面有人说了,年轻一代还好,我的一个好友也是那里的人,我在她家住过,我是指她家不是她父母家哦,我在 ...
施瓦本老年人没那么夸张,我每天走在路上,看到人就打招呼,还经常一起和这边本土老年人一起遛狗
我上几个月考完试,还有老年人知道后专门给我做施瓦布牛肚吃,因为知道我是中国人想吃牛肚我过生日都连蛋糕都收了两个
不过过母亲节的时候,过生日的时候,这些人我也是一个一个好好祝贺了的
一个老爷爷和全家人都有毛病,但是和我一起随便聊天,从来都是笑嘻嘻的
人与人之间真的是相互尊重,相互真心相处,不随便揣测他人,就会很容易相处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斯图加特大学校长: 中国留学生倾向于扎堆生活,德语水平普遍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