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号餐 发表于 2006-1-20 22:18

◆楼外楼出品◆ --张曼玉之花样人生~ by飞仙

◆楼外楼出品◆ --张曼玉之花样人生~ by飞仙


一个在银幕上有着千种面貌,万种风情的女人。
一个从花瓶到影后,在岁月与镜头里不断修练着的女人。
一个气定神闲,雍容华贵,平淡自然,从生命深处散发出独特魅力的女人……

25号餐 发表于 2006-1-20 22:20

◎目录◎



张曼玉



精美相片
双人合影
青年时期的MAGGIE
杂志照
补充重量级双人合影
电影海报
电影精彩评析
生活照

25号餐 发表于 2006-1-20 22:20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张曼玉

  都说世纪末最适合怀旧,于是王家卫带来了《花样年华》,而张曼玉,则给了怀旧男性一个苏丽珍。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香港,旧传统的消逝和新秩序的建立交错,少妇的克制保守和偷情的快感狂乱交错。苏丽珍借助她豪华的道具———那28套美伦美奂、无一重复的旗袍,来掩饰重重的激情。可是那举手投足,一
转眼,一蹙眉,那瘦削的肩,高耸的领,飘移的眼神,无不在煽动着新的背叛。

  《花样年华》被认为是张曼玉最具风情的一部电影,不知是否与她在片中的旗袍造型有关。不过,在我看来,最能代表张曼玉气质的,应该是《东邪西毒》王家卫为她安排的台词:“在我最好的时候,我最喜欢的人,不在我的身边。”多少女性曾有过类似的感慨,而张曼玉自己的爱情故事,也在扑朔迷离、阴差阳错间兜圈子。

  还记得张曼玉刚出道时长头发、兔子牙的造型,总是在扮演谁家调皮的表妹或女朋友,不算女主角,却也清新可喜。后来,女星们开始流行“气质”这回事,张曼玉被关锦鹏拉去拍了《阮玲玉》,从此丢掉了欢天喜地的深情。现在,成了影后可以自由挑片的张曼玉,在被问到最想演出那种类型的片子时,不假思索地说:不想总这么累,所以想演喜剧,就像刚出道那时候———有种想返璞归真的怅惘。

  再说回《花样年华》。关于这部电影,已经有太多说法。那个时代的一去不返,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该是件好事。太过精致琢磨的感情,是需要人去努力承载的。快餐主义虽然没有什么韵味,至少还能让我们感到轻松。否则,张曼玉如何在离婚后重新恋爱,而我们如何在唏嘘之余赶紧自拔?

25号餐 发表于 2006-1-20 22:24

张曼玉:当沧桑都变成了美丽

  张曼玉,刚出道时寡淡僵硬。然而她后来的沧桑都蜕变成了美丽。

  在《阮玲玉》里,她的身姿与30年代的衣香鬓影重迭,从此便是复古风中的翘楚;在《滚滚红尘》中,她一派轻狂娇痴,又开了快乐新美人的先河……她常去欧洲,后来在巴黎恋爱……偶而惊鸿一现,浪漫旖旎不可方物。

  年轻的时候,她并不是最被注意的一个,在当选了港姐之后,在刚开始的演艺道路上,她走的并不平坦。

她曾演了很多烂片,有鬼片,有搞笑片,即使是在初露锋芒的成龙影片里,她也只能充当一个花瓶的角色,成龙的电影里,只有他自己才是绝对的主角,而那样的青春耀眼,那样的笑颜如花,还是让所有见到她的人为之心折,在那些单薄的角色背后,隐藏着一颗真正的星。

第一个转折,是《旺角卡门》,卡门是一个波西米亚姑娘,她狂野的象山顶自由的风,旺角的卡门却是黑夜里的一盏霓虹,在灯红酒绿的地方,活着,就是为了燃着那一点光芒,她的眼神象猫,随时准备着诱惑。

第二个转折,是《新龙门客栈》,一个风骚的老板娘,孤独的在大漠里开着一家黑店,她不知道自己在等待什么,直到一个男人的出现,她所有的柔媚和手段都在他面前失效,她的眼神开始失望,她冷冷的看着他,冷冷的带着不舍,内心的孤寂,被外表的癫狂掩盖着,却怎么也藏不住。

三个转折,也是最耀眼的,是《阮玲玉》,一直不知道在这部片子里是谁成就了谁,张曼玉这样的演员,是遇强则强,如果没有了梁家辉这样的人和她对手戏,我不知道,张曼玉是否还能演出阮玲玉的精髓?

她只不过是一个演员,他只不过是一个导演,外人看她是风光无比,但是对着一个悲苦的角色,却躺在床上入不了戏,她习惯了把悲痛隐藏起来,要她把心演出来,她如何能放开?他耐心的给她讲着镜头,终于她找到了感觉,她的双手向空中绝望的抓着,满脸是泪,“我要活着!!!”

她震撼了他,在卡机后,她却用被子慢慢的,捂住了自己的脸,他知道她在被子下哭了,却没有掀开伊人的面纱。

他慢慢的伸出手去,又慢慢的把手缩了回来!

因为这部片子,她第一次被金马奖、金像奖封为双料影后,这只是早晚的事,而在影后的头衔后面,已经掩藏了太多的沧桑!

从此她终于可以自己挑选影片,每部都精彩,每部都有新的尝试和新的惊喜。

一直觉得张曼玉是很适于古装扮相的,还记得《东邪西毒》里的一祯画面,她临窗独自懒懒的坐着,一袭大红色的衣服,描画着远山的眉,嘴唇上飞着娇艳的胭脂。那么喜庆的颜色,也丝毫不能冲淡她的哀愁,长长的发,也静静的披下来,在额头荡着,她好象没有一丝的感觉,就是那么坐着,一脸的木然,眼睛里满溢着绝望,那一个眼神,真是凄美无比。

她爱的不是身后的那个男人,她爱着的,是离她而去的男人,她的身在这里,她的心在沙漠里头。

最爱她的片子,是《青蛇》,绝美如王祖贤,也丝毫不能压制住张曼玉的万种风情,当她身着轻纱,和着狂热的音乐翩翩起舞时,当她用面纱遮住自己脸,只露出一双足以媚惑众生的眼睛,那一刻,她就是真正的妖精,她就是那条修炼千年的青蛇,她纯真,不知道情为何物,她妩媚,带着妖精的本能,她从来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她的气质介乎妖与仙之间,亦正亦邪。

25号餐 发表于 2006-1-20 22:27

张曼玉的魅力,是从片场里泡出来的。最初她一年接演十几部电影,在许多并不算优质的电影中磨炼演技,一直到王家卫的处女作《旺角卡门》,张曼玉的演技才出现了转折点。在接下来的《客途秋恨》、《双城故事》、《新龙门客栈》、《青蛇》等作品中,她开始累积出了个人的口碑,也渐渐走向国际舞台。这是时间打磨的结果,更离不开她的勤奋和悟性。当然,还有一批优秀的电影导演对她的点拨和启发。当张曼玉的青春、美貌和孩童式的浪漫随着岁月流逝时,是王家卫、关锦鹏、严浩、徐克、杨凡、许鞍华等一批极具才华、独具风格的导演发现并锻造了另一个她。多少女明星梦寐以求的从“花瓶”到一个真正的演员的转变,张曼玉很从容地走过来了,尽管这一过程并不轻松。

  在当今华人电影圈,像张曼玉这样演技出色,为人真诚且气质高雅的女演员并不多见。

  “《阮玲玉》的恍如隔世的造诣让她成为中国女演员中的枭雄。而她的演艺魅力在于灵性。从《阿飞正传》到《新龙门客栈》,那些角色好像‘呼’地被她吸了去,化在她身体里,变作她的模样和你说话。那气氛好像水晶磨石,用她的灵性去与平凡真实的东西碰撞出火花;又似鱼儿潜底,瞬间钻到你心里跳舞。”一位评论者这样赞扬说。

  “香港女影星中我最中意张曼玉。对她有种解释不清的喜爱。最早看《东方三侠》,被她扮演的女飞侠的娇俏任性仗义所吸引;接着看关锦鹏的《阮玲玉》,被她悲怆却又冷幽默的美深深打动;后来又看王家卫的《阿飞正传》,被她肢体语言流露出的不经意的憔悴而折服;到了看陈可辛《甜蜜蜜》的时候,那个势利却又不失善良的广州姑娘被她刻画的是如此的自然和逼真。她扮演充满浓重市井味道的小人物的功夫可数上乘,是让人看到笑里有泪的表演。”一位观众这样赞叹道。

25号餐 发表于 2006-1-20 22:28

时代尤物张曼玉——

最终,她对成熟男性的吸引力越来越强,直至成为无可替代的唯一一个 。

  只有如今这个张曼玉,当她不再年轻,才深入地代表了中国20年来充满着矛盾与嬗变的时尚。最初她以肤浅的“成龙女郎”的面貌出现,最终却拍摄出最优质的华语电影。她有着西化的、现代的气质,却精彩地表演出隐秘的中国往事。她的美是世俗化的,呼应着这个国家越来越现实的价值观;她的深情中又有着一点儿神秘的内容,在工业化生产的娱乐圈中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今日是之,后或非之;今日非之,后或是之。”张曼玉被这个时代惊为尤物,恰可说明这个时代的趣味如何。

  无论是国家道路还是个人命运,过去20年中都充满了急速变化带来的眩晕。这个时代既需要刚猛精进的激情,也需要黄昏般温柔的圆号声、JAZZ、小资和缅怀。在时尚杂志上,在城市PARTY中,到处都是可供即将逝去的时代追忆的画面。

  张曼玉聪明地看清了时代之河的主流所在。在26岁出演《旺角卡门》时,她意识到“明星只是一时,演员却是永远。”

  从此,在拍滥片赚钱之余,她开始演出“正经”的电影以提高格调。凭借穿着旗袍的背影,她发展出个人化的性感魅力。在电影中,她表现出人情练达的一面,展示丰富之美。最终,她对成熟男性的吸引力越来越强,直至成为无可替代的惟一一个。

张曼玉由此成为影坛上最为辉煌的香港小姐——5次当选香港金像奖最佳女主角,4次当选台湾金马奖最佳女主角,1992年凭借《阮玲玉》成为第42届柏林电影节影后,2004年凭借《洁净》一片在戛纳电影节称后。

  像葛泰丽·嘉宝、伊莎贝尔·阿佳尼等等永远不会被忘记的美女一样,张曼玉也有着特殊的童年经验。

  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她说:“我的很多的感受都来自于母亲。我的母亲是一个被遗弃的女孩,她从小就被父母认为是多余的女孩。后来她嫁给了一个男人,最后又被这个男人抛弃。”

  这种经验对于伟大的演员来说会是难得的礼物,对于张曼玉来说,则至少是带来了特别的才华。当她演技成熟,在银幕上长久地保持住一个木然的表情时,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其中格外微妙的内涵。

  与时代趣味的契合,亦是张曼玉取得今日地位的重要因素。她的微高的颧骨让面部显得高贵,突然微笑的样子又显得神秘。因此在电视广告中,张曼玉总是与钻石、铂金、葡萄酒等等联系在一起,人们以她的形象,比喻那些物品的饱经历练的美质。

她由此而在时尚生活中具备了广泛的影响力。在《花样年华》上演之后,旗袍再度全国流行,就是这一事实的最突出的例证。

  张曼玉不再只是一个漂亮女人,而是一个现象。 她的表演方式被后来的香港女星模仿,结果她们在电影中表现得呆板木讷;她的打扮精致而且华美,与新一代明星们充满活力的风格并不协调;她越来越远离香港和大陆,FANS却越来越多。

  有的人很容易理解,无非是一些成规和习惯的总和;而有的人却像是一个谜,总是有些微妙的东西让人难以捉摸。

  张曼玉的好运气在于,遇到了关锦鹏和王家卫。他们分别以缠绵细腻和灵敏现代的艺术家气质,帮助她完成了自我塑造的过程。与此相比,总是被当作一个电影符号的巩俐的运气就要差得多。

  不过,运气并非决定性因素。运气好到没法再好的章子怡,至今远远不能撼动张曼玉在国内时尚生活中的地位,可见涵养还是个重要的东西。

  20年来,香港的浮沉,大陆的风云,都让人们有着恍如隔世之感。张曼玉的流行,恰好是应和了这个时代的美学。她的流行,亦是恍惚之美的流行。

——《南方人物周刊》

25号餐 发表于 2006-1-20 22:30

张曼玉的电影生涯:最香港的东方玫瑰

在第五十七届康城国际电影节上,香港的骄傲Maggie以高票获得影后殊荣,这是她继柏林影展之后的又一杰出成绩,而她在香港电影金像奖和台湾金马奖上则先后九次站在最高领奖台上,毫无疑问,理想主义者张曼玉从最寻常的香港青春片和搞笑片中起步,以其卓越的演技和铂金般的魅力征服了香港、征服了华人区、征服了世界,正如评委会主席昆丁塔伦天奴说:“她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女演员之一”,法国《电影手册》也早就称她作“香港公主”,个人的成长和在电影上的经历足以代表最近这二十年来的电影。

  1964年出生的Maggie,自幼在英伦长大,直到少女初长成才回到香港,然后以青春无敌的勇气和虚荣参与香港小姐的选美比赛,从此进入演艺圈。张曼玉的美丽和智能都超人一等,甚至于被称为有如此之美丽不必有如此之智能,反之亦然,这是一个演员所能获得的最大荣誉。张曼玉是高贵的、自由的,她拥有一种孤独和共享的魅力,我们既远观其靓丽,又可以近查其内涵。在我看来,她的故事也就是玫瑰的故事,她的历程和成就都是无法复制的一段历史。玫瑰,是高贵的花。却为了些许孤傲的姿态,凝滞了某个瞬间。 玫瑰,就是因为那些凝滞的瞬间有了一些特别的意义,可以带一点回忆、可以带一点情绪、可以加一点味道,但都不够好。 玫瑰有了自己的名字,幻化了妩媚人形存于人世四十载。 关锦鹏问她:如果半个世纪以后,会不会希望别人记得你? 她说:只要记得我叫张曼玉就好。玫瑰成了光影中的玫瑰,光影中的人生不是自己的人生,她一样好好的过。玫瑰小的时候,动若脱兔;玫瑰活出风韵的时候,静若处子,Maggie真是天赋以美的典型,同时她的电影又表达出一种最对味的香港/中国性格。

  从导演方面看,对张曼玉的演艺事业起到最大促进事业的几个导演(王家卫、徐克、关锦鹏、奥萨亚斯、陈友、张婉婷、严浩等)都是和张曼玉一样是典型的双城之子/女,他们对电影、文化、艺术、世界的感知都趋于多元化,基本上都在不同文化/传统/生活方式/想象虚构中取舍自己的艺术个性,在这一点上,张曼玉正好是一个积极求索的鬼妹,成熟、浪漫、青涩、单纯,她恰巧可以表达这些导演对于世界的叙述。回顾张曼玉的演艺生涯,至少以下电影在西方有一定影响。

  我第一次看张曼玉是《新龙门客栈》,少年的我不知道金镶玉是她,留在记忆里的却是那泼辣却妩媚的丰采,似乎是张狂似乎是宁静,荒漠落日裹招牌而飘下的镜头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魅力,这印象竟然比甄子丹的白骨累累更加深刻,那份收放自如的北国之任性的浪漫足以摧毁许多人(尤其是内地观众和西方观众)的传统挂念,自从不应再认为香港电影中没有复杂人格的存在。后来我想,这个角色分明融合了侠客、十二月党人的妻子/女友、草莽英雄的复合型电影人物。

  之前,她是港姐出身,容貌秀丽,一口虎牙,于是搞笑鬼马做花瓶,一路演来很是轻松惬意。直到在《过埠新娘》的泥浆里她开始体会到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演绎生命,后来在出演《旺角卡门》时,她明白了自己的魅力在于收敛。《不脱袜的人》中,张曼玉以与角色相对统一的演艺体验而演出,使我们相信在大时代中小人物也应该有自己的选择,而这选择往往是更人文的胜利。在《阿飞正传》中,就是那一分钟的甜言蜜语就把苏丽珍(Maggie饰演)的芳心打动了,挣扎对于自我成为一种限制性抒发。只是旭仔(张国荣饰演)是个无定数的男人,听听他的“无脚鸟”就知道了。爱情走了,追也追不回,不如自己慢慢疗伤。只是有了爱的伤,即使有了另一份爱情来了,接受却变得不容易。知道她想起来给那个曾经帮过她的小员警(刘德华饰演)打电话时,爱情已经随着他跑船去了。

  而在拍摄《阮玲玉》时就已经忘记了自己是张曼玉,她说那个时候自己就是阮玲玉了,关锦鹏刻意要求她在电影上再现阮玲玉的电影片断,于是我们分不清谁是谁,感动的理由有一个就足够,而我的就是这两个中国电影史上最有成就的女子在那些瞬间重合为一人。接下来,这传奇完全占领了我们的视野。 关锦鹏和张曼玉连袂塑造的《阮玲玉》是中国电影史上的颠峰之作,无论是立意、结构、叙事、主题和激情都是如深如浅,张曼玉以近乎重构、还原现场的三个层面的演出(演员/历史人物、演员/历史人物的生活与演出)令观众回到那个激进与保守同在、解放与宥困暗战的三十年代,阮玲玉的死是中国特定时期的社会悲剧,我们必须知道这悲剧为什么会上演而又无可挽回?如果你还不了解,那么这部电影告诉了我们。因为阮玲玉和张曼玉都是大明星,所以这次诠释就要求张曼玉有所放低和有所升华。张曼玉在演出中多次有神来之笔,她似乎跨越了时间隧道,在重新演出阮玲玉当年的电影片段时,竟然无法让我们分出哪里是演员、哪里是戏剧、戏里戏外高度得合一,张曼玉对V的人格有最充分的体现。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自我独立,在电影上和电影下都有不同程度的宣泄、同情和批判。带着怀旧的色彩,本片兼且讨论女性和人的存在合理性,更重要的是双重价值的生活(明星的琐事/自我在哪里)造成的深厚悲剧美。所有喜欢这部电影的人只是以为阮玲玉是对张达民和唐季琛动过真情,其实关锦鹏给了Maggie很大的空间,而且Maggie也觉察到了,那才应该是阮玲玉动了心的真情。

25号餐 发表于 2006-1-20 22:32

就是那个被戏称为粉红色导演的蔡楚生(梁家辉饰演)。就在蔡楚生让阮玲玉静静的好象农民一样蹲下来,就在蔡楚生让阮玲玉爆发可怜妓女的强烈的求生欲望的时候,Maggie让高贵的阮玲玉幽雅的蹲在他的身边,阮玲玉流着最委屈的眼泪却最终被Maggie唱到了最苦涩的滋味。其实蔡楚生是阮玲玉最后的救命草,只是他连自己都不能救,于是她放下一句“人言可畏”遗恨人间。 最终张曼玉凭借本片获得柏林影后,她赢得当之无愧。

  1995年,李翘(《甜蜜蜜》)AGGIE让李翘活在理智与情感当中。她一直都知道她要选择的是黎小军(黎明饰演),即使是几次的分分合合,又是几次的机缘巧合让爱情擦身而过。可以她还是不能放下豹哥(曾志伟饰演)对她的恩情,她几次选择离开都只能让她心甘情愿的留下来。爱情萌发在除夕夜晚的那碗泡面,感动却在布满青龙白虎刺青中间那只可爱的米老鼠。经过了十年的长跑,天涯海角之外,因着共同的(也是华人的)偶像邓丽君的去世,她终于在纽约街头再次相逢黎小军。凝望着刚刚失去的偶像,蓦然站在异国他乡的橱窗前,电视里邓丽君在骑单车,大道上满是她温婉纯净的歌声。就在那一刻,李翘心有灵犀地转身,黎小军就站在他面前。就在那一刻,张曼玉的眼中有淡然的悲戚,有落寞的余波,有欣喜的欢悦,有种沧海过后的静澜,有些大戏落幕的平和,有对缘悭一面的从容,万般感触于那回眸里,闪现出来的风情足以杀死写字的你我。

  古代,西毒的大嫂(《东邪西毒》)在芦苇密布的河边看夕阳,站在异乡的高岗上怀念故人,杨花三月本不该是离别的时刻。她犹疑着,该不该去看看他,可是她深深地感到厌倦了,她的心再无力思念,她想她还是静静的坐在这儿看云舒云卷吧,“起码他们在我最美丽的时候陪伴着我”。她的眼眸和一袭红衣相互辉映,悲剧的诞生,是一个偶然,爱是难以自拔。 没人会忘记那个病入膏肓的美丽女人倚窗的姿态,那可以是最幽雅的,可以是伤心的,可以是最动人的,可以是最难忘的。更不会忘记她趴在床塌上无声哽咽的哭泣,爱情是那么痛心,“一直以为那句话说出来才最重要”。于是,爱她的黄药师(梁家辉饰演)给她爱的欧阳峰(张国荣饰演)带去一坛酒,叫做“醉生梦死”。

  神话,小青(《青蛇》)的细腰如水般扭动,顾盼生辉的笑容似涟漪般可掬,凌波莲步踩在每个看客的心坎上,周身散发出迷死人不偿命的诱惑。汪洋肆恣的音乐鼓舞着小青去引诱,最后许仙拜倒,连法海也无法自持,我才明白这原来是关于原罪和欲望的一场戏,因着张曼玉电影流动起来,象征和隐喻才成为可能。 带着柏林影后桂冠的张曼玉重新放下了淑女本色,妖艳得让每一个男人为之垂涎三尺,让每一个女人痛不欲生。 她那十步一歇的蜿蜒腰身,她那呼之欲出的欲望娇音,还有执着做人生挤出来的眼泪,最后恩断义绝的仇恨完成了一个女妖到一个女人的完美画卷。 她本来以为她可以做一个女人了,不用再躲在潮湿阴暗的树林山洞里了。只是她发现她什么都不懂,同样是蛇妖的白素贞(王祖贤饰演)怎么就可以爱上男人?--爱是什么?怎么她可以流眼泪我却没有?她做到的我一定可以做到。于是她开始引诱本来是第一眼看上她到后来却成了姐姐的男人许仙(吴兴国饰演),她甚至连降妖除魔的法海(赵文卓饰演)都要引诱,一切都因为她还是妖精,即使是化做了曼妙的女人身体。仕途险恶,小青终于流出了人的眼泪,只是已经物是人非。

  1960年代,苏丽珍(王家卫以《阿飞正传》、《花样年华》、《2046》三部电影互文式处理,是与不是之间/似与不似之间是无穷尽的联想空间)留在我记忆里的最深刻的却是诗意的旗袍、老式的电话、静止的时钟、错落的花瓶、襦软的吴语、离去的背影、默默的倾诉,当然在奔赴2046的召唤时的急切、犹疑、柔媚、仓皇,身影在空荡荡的楼道间穿行,伴着高速摄影高速剪辑往往使我在浮躁的午后凝思神往。她是那么的古典,然而蠢蠢欲动杳如微风般消失,接下来又是新的一天,新的等待。 她在王家卫的世界已然是六十年代的一个符号,在不同的电影类型(经典的文艺片、惊竦片变形的文艺片、未来体裁的文艺片)里进行自己的故事,无论她的对手是阿飞、编辑还是作家,她都以暗地里妖娆的性感和神秘来做为一个城市(香港)的代表,在外国观众(包括影评人)眼中更是如此。这个苏丽珍(Maggie饰演)走过了青春迎来了芳华,所以她对同样人到中年的周慕云(梁朝伟饰演)说,“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开始的”。其实就是这句话就开始了他们之间本不应该开始的一切。忍得太久了,苏丽珍还是不能接受,“我们和他们不一样”。可是那张船票……她还是没有跟他一起走,留下自己独自伤悲。

25号餐 发表于 2006-1-20 22:33

1996年,一部叫做《女飞贼重现江湖》(Irma Vep)的法国电影在后来证明成就了Maggie,男主角是因为欣赏Maggie请她拍电影的法国新一代导演奥萨亚斯。其实他的成就真的不在于他拍的那些让人不敢恭维的电影,他最大的成就就是娶到世界上最知名最美丽的华人女明星,他没有这一举除了法国人可能没有人知道他是谁。而对于Maggie,可能她是太寂寞了太孤独了时间到了该结婚了(还或许是实在想离开香港这个是非之地),于是在所有香港人反对的目光中,Maggie带着自己的美丽(或许应该还有些许哀愁)嫁给了这个并不是很出色的浪漫的法国男人。之后Maggie淡入浅出,沉寂了很久才终于复出做了最朴素打扮唱起了《甜蜜蜜》。Maggie讲起她的男人总带着一种平静的幸福感,可能她在享受法国男人给她的自由和舒适,也可能她是真正享受着自己给自己的安逸空间。她说:平淡是真。明星做久了厌了反倒想作起平凡人了。后来就跑去帮老友记王家卫拍《花样年华》,一拍就是好几年。电影拍完了,本来以为和谐的异国婚姻竟成了陌路。Maggie离婚了,依然带着她因为独特的美丽与哀愁而散发出来的幽雅,参加前夫奥萨亚斯在柏林电影节的参展新片的首映式。 《女飞贼重现江湖》是Maggie介入国际影坛的第一步,即使这第一步走得并不是很好。这部电影其实并不能算是一部纯粹的江湖电影,它实际上是一部重拍老法国电影中经常出现的“女飞贼”形象的实验电影。但是Maggie就像片中饰演的自己一样,很生活所以她很出色,其是她那一身凹凸有质的紧身“女飞贼”形象很出位。后来,张曼玉又主演了法国女导演安妮芳婷(Anne Fontanine)的电影《功夫大王》(Augustin, King of Kung-fu),这是她她第一次饰演针灸师的角色。

  在本届康城影展上,已经是张曼玉前夫的奥萨亚斯推出了Maggie主演的《清洁》(Clean),本片剧情非常简单,讲述在生活中人没有选择的时候,只能够改变自己去适应的简单人生哲学。艾米利是一个“堕落”的摇滚明星,因为这个原因,她的公公婆婆带走了她的儿子,以免受到她的不良影响。她立志夺回远离自己的儿子,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她必须“清洁”,离开毒品并开始一种新生活。据说张曼玉的扮相让人吃惊,当是因为这些年来观众已经习惯了她的高贵气质,在如此简单和老套的剧情里,张曼玉从一个很叛逆的想象转变为一个健康的母亲形象,康城选择了她一定有她的道理。

  从来没有一个女演员有这么多的面容,可以让我们沉浸于这么多的东方风情中,这华美绝不会随着时光而被遗忘,魅力的传奇将会继续,这是我们的幸福。

25号餐 发表于 2006-1-20 22:34

八岁时,她还没读完小学,就随全家移民到了英国,在英格兰东南部的肯特城落了脚。 她的父亲在英国经营港货进出口生意,家里很富裕。张曼玉从小就受着严格的家教,对父母又敬又畏,做人规规矩矩。后因父母婚姻破裂,她便与母亲、姐姐三人相依为命。


  在英国,张曼玉给自己起了个英文名字,叫“玛姬”(Maggie)。与英国的生活相比较,她讨厌香港的那种被严格管理的学校生活。13岁那年,张曼玉在Kent Spring park接收中学教育,她染了发,以西方穿衣模式为主,读书成绩也不怎么好,调皮捣蛋的性格使她在学校出了名!从艺术家少年即露天赋的角度来看,那时还看不出她将来会有什么成就。

  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少年时代,张曼玉说:“我从小并不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小女孩,也许是性格有些孤僻吧。我是当地学校里惟一的中国小孩,经常被人戏弄。我和母亲一起在英国居住,上学,一起似乎都很平淡。那时的我并没有发现自己有演艺方面的天赋,我也没有梦想自己能成为一名艺员。”

  在英国受完小学和中学教育后,迫于家中的生计,张曼玉没有继续升学,而是跑到伦敦的一家书店当了收银员。她在这家书店打工的短短的时间里,就意识到作为有色人种,她永远是最佳人选的“第二选择”,心里就有些不平。她在书店只工作了一年。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楼外楼出品◆ --张曼玉之花样人生~ by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