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igmata1013 发表于 2010-12-15 00:24

说实话,狗狗们开心不,很多时候是看表象和猜测,但是大多时候最清楚的是人开心与否,所以大多时候狗狗都是为了讨好人的,顺理下来,大多时候狗狗就跟单位里的下属一样。。。不知道骂了多少次上司了,但他们还是一如既往地希望主人开心。。。所以最可赞扬的就是狗狗的专一和忠诚了,互相学习,互相了解,我还真希望自己能在Eins的生命里,体会到他的哪怕那么一丁点想法。。。

Anu 发表于 2010-12-15 19:59

回复 511# stigmata1013
嗯,我们会生狗狗的气,可它们从来都不会生我们的气。哪怕刚训完它,它有些郁闷,但给它个笑脸,它马上又很灿烂了。

Anu 发表于 2010-12-15 20:00

谢谢熊熊麻麻{:5_353:}

臭臭笨笨 发表于 2010-12-15 20:57

{:5_341:}写得真好,也是我最近一直在想的,尤其是遇到那只哈士奇和她的狗主后。扣妈说得很对,在人为主导的现代社会里,让她懂得人类社会的规矩对狗好也对主人好,但同时狗狗也失去了原有的那种“自由的快乐”,取而代之的是另外一种讨好和乞求的快乐。这是我搬家后最大的体会。我一直想找一个折中的方法与nuna相处,让她最大限度地恢复自由和平等。不是那种服从后的自由,而是真的懂得自己去管理自己的行为而获得的自由

郝熊乖乖 发表于 2010-12-15 21:28

我也是想找到一种折衷的办法,既能让狗狗适应都市生活里的种种限制,又能最大限度地尊重狗狗的个性和自由。尤其是熊这样的狗狗,小时候错过了社会化的时机,究竟是否还能享受与同伴正常交往的快乐,这是我一心想解决的问题。
还在努力学习与思考中。也希望能听到大家更多的意见和建议。

luki妈 发表于 2010-12-15 21:31

熊妈写的都好有深度

Anu 发表于 2010-12-15 22:35

回复 515# 郝熊乖乖


对,其实在我们拥狗狗入怀的那一天,它就注定了要放弃它的野性与自由,谁让我们是人类呢,谁让人类远比狗狗们复杂呢,谁让人类社会又规定了那么多的条条框框呢,所以我们只有一起准守这规则,才能让彼此都快乐。

除非你不养狗,或让狗狗回归自然。可是自然给它们留的栖身之地已经越来越少,而它们经过千年人类的训化对人类也越来越亲昵,即使是流浪狗狗,它也只能依附于城市而生存。可是象我们这样爱狗的人,又怎么能抑制对狗的喜爱。既然有拥有它的可能,又怎能让这个可能化为泡影。拥有了它,又怎能忍心让它去流浪。K,这几句读起来怎么那么穷摇{:5_383:}

我们虽然住在林子里,但如果林子里有自然保护区的标识,有狗狗必须牵绳的提示,我按说也要把它牵着,但我觉得这对狗狗太苛刻了,所以每次都让它放开了跑。其实规定自有规定的道理,大家都准守了这个规定,才有这个国家保护的那么好的自然风景和多样生物。这个我认为的苛刻是基于我对自己的狗的了解,觉得它的行为不会造成破坏。我觉得那本书的作者,也是基于对自己的狗的了解才想要给它一扇自由的门。可是对于另外一些人,狗狗对他们是不可捉摸的生物,甚至是长着大嘴,大獠牙的怪物,她见了狗就会害怕,虽然爱狗的人无法理解,但是必须要去接受,也必须去考虑他们的感受。所以和我的狗一起在林子里散步时,我充当的是它的哨兵的角色,一旦看见人影或别的动物,会立马把它拴起来。随着这种反射的形成,它慢慢的也了解到什么是允许的,什么是不允许的,这样在遇到情况时,我们慢慢地就能做出协调的反应。剩下的时间就是我们一起享受自由的时间。

你说熊已经错过了社会化的时机,其实它大概没有这个遗憾,因为它已经适应了和你在一起,你就是它的一切,有你在它身边,它就觉得安全与快乐。它对和不和其它狗狗一起玩,可能没那个欲望,也不遗憾,其实这个要求是你的。另外,狗狗真的是和人一样,它不是见到同类就喜欢的,它们也讲究Die Chemie muss passen。更何况狗狗的嗅觉比人类敏感1200倍,所以它们挑选起合得来狗做朋友大概更复杂。发情的女狗的气味对男狗的引诱是例外,这时候传宗接代的本能占了上风。

以上仅为个人看法。

郝熊乖乖 发表于 2010-12-16 10:27

熊妈写的都好有深度
luki妈 发表于 2010-12-15 21:31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5_360:}

郝熊乖乖 发表于 2010-12-16 10:50

本帖最后由 郝熊乖乖 于 2010-12-16 10:52 编辑

回复 517# Anu
谢谢!分析很给启示。
有时我也觉得熊对其它的狗狗兴趣不是很大,好像玩也玩不长。上次闹闹来我家,我总想让他们多亲近,结果人家两个都盯着我,彼此好像没有太多的关注。搞得我倒不知所措了。《莫》的作者提到一本书《狗的秘密生活》,我看过德文版的,也很有意思。其作者托马斯女士提出问题:狗要什么?她经过观察自己的一群处于自由生活状态的狗狗得出结论:狗要的是狗,人只是替代品。她认为,“有狗相伴的狗既沉着又实在,不会沮丧失望,也不会象和人相处一样,歇斯底里地想要表达自己的感受与经验。”而泰德的结论则是:“狗到底要什么?有狗相随,还是与人为伴?对一条自由的狗来说,答案应该是两个都要。狗只要拥有选择就会有所偏好,会根据当时的需要挑选人或狗当同伴。”
我想,任何一种观点的提出,都是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的,都不可能绝对化。《莫》书作者的观点有一定的特殊性,比如莫儿本身就是一只特殊的幸运狗,它的童年时代在荒野里度过,因此它接触过各式各样的人和动物,掌握了很多独立求生的本领:积极准确的判断力,能令它学会躲避汽车和其它危险动物,沉稳和善的天性令它不会攻击人或狗。而美国乡镇的社会与自然环境是一般人对狗没有恐惧心理,不会因为看到一只自由跑动的狗就大惊小怪。这些都是莫儿得天独厚的生存环境,而不是任何一只都市狗所能享有的。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悲哀,更是狗狗的悲哀。人都已经越来越失去了与大自然的天然联系,只能龟缩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面临着迷失自我的危机,更何况生活在都市里的狗了。

freshcokio 发表于 2010-12-16 14:36

看到题目后让我联想到, 遛狗的时候曾经遇到一只注意力100%在主人身上的狗, 他们游戏的方式特别完美, 主人跟我说它的狗从小到大没拴过, 它们也没上过狗学校。。。。很明显它是用另一种方式教育自己的狗狗, 自己的方式。

我觉得人狗关系只要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找到平衡就行, 形式可以是不同的, 有些人对狗很严厉,完全是主仆关系, 有些人和狗是伙伴关系, 有些狗是流浪狗, 他们都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找到了平衡, 只是方式不同。我们都在不断学习和感受中找到自己的方式, 改进自己的方式, 让平衡越来越完美。
页: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查看完整版本: 熊的故事 ——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P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