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港湾
发表于 2016-6-15 16:04
irvine 发表于 2016-6-15 16:59
斯图叫中国大学?那刚出事的那个德绍呢?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德绍不是才800来号中国人么?
irvine
发表于 2016-6-15 16:17
暮色港湾 发表于 2016-6-15 17:04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德绍不是才800来号中国人么?
德绍学校小啊,按比例来,多半比斯图中国人比例高吧?
抓紧时间
发表于 2016-6-15 16:23
暮色港湾 发表于 2016-6-15 16:29
要作业要笔记要讲解的,过后又不理人的,自己同胞我也碰到几个了,不能说明啥吧?
你该跟那校长说,德国人也抱团,不能说明啥
limit
发表于 2016-6-15 16:24
其实大学就是学专业知识,和人打交道的社会知识,甚至德语出了校园门害怕没机会学,学不会?这个校长不是对中国学生太给予希望,恨不得都十项全能,就是吃饱撑着没事找茬
暮色港湾
发表于 2016-6-15 16:35
抓紧时间 发表于 2016-6-15 17:23
你该跟那校长说,德国人也抱团,不能说明啥
用得着我说,你以为他不知道?
另外,我支持斯图的中国学生觉得被歧视了的进行公开的或者私下找校长抗议{:5_356:}
抓紧时间
发表于 2016-6-15 16:35
澜风抚袖 发表于 2016-6-15 16:42
这种话,根本就不应该用任何人举例子,举例子也不应该作为校长公开发表,自己私下说说就好了
用中国人整 ...
依稀记得在2009年前后,即这个校长刚上任的年代,德国到处都在谈大学要国际化,要增加外国学生比例。借此联邦会给大学多拨款。国际交流别的不说,CSC给德国大学送了那么多免费实验员和码农,怎么这校长那时不喷呢?
而且以前diplom年代,毕业率极低,同时不少人也不来学校上课,所以多发发zu也没关系。现在毕业率高多了,学校里就显得人多得教学资源不够。
另外,斯图大学除了机械类/电子现在依然中国人不少以外,向info这样的专业中国人几乎都没了。
压根就是个始乱终弃的故事。
adbks
发表于 2016-6-15 16:36
暮色港湾 发表于 2016-6-15 16:55
你住过当地人家里么?我实习时的很多同事都来自这个地区,都还好啊。
所谓一年四季都关门窗,可能是你 ...
上面有人说了,年轻一代还好,我的一个好友也是那里的人,我在她家住过,我是指她家不是她父母家哦,我在她家没觉得什么不舒服。但是当地五六十岁的中老年,确实很让人不好亲近。
开窗这种事嘛,你若是觉得一个地方的人好自然什么都好解释,我觉得那地方人拒人于千里之外,自然看什么都不顺眼,更何况对建筑表皮的观察属于我的职业病,和我的专业有关和我的作息没关。你可以回国时观察下你爹妈家的窗,然后再对比下德国人开窗的频繁度,我们再来谈民族心理哈
暮色港湾
发表于 2016-6-15 16:46
adbks 发表于 2016-6-15 17:36
上面有人说了,年轻一代还好,我的一个好友也是那里的人,我在她家住过,我是指她家不是她父母家哦,我在 ...
观察我老爹妈的没用。开窗的频繁度是否和心理有关,我得找些不好让人亲近的来观察观察{:5_387:}。
但不频繁,跟你说的整年不开窗,甚至早晚都不开窗透气,不可相提并论啊。
暮色港湾
发表于 2016-6-15 16:48
抓紧时间 发表于 2016-6-15 17:35
依稀记得在2009年前后,即这个校长刚上任的年代,德国到处都在谈大学要国际化,要增加外国学生比例。借此 ...
始乱终弃的嫌疑,确实存在
lj7435919
发表于 2016-6-15 16:49
本帖最后由 lj7435919 于 2016-6-15 17:50 编辑
adbks 发表于 2016-6-15 17:36
上面有人说了,年轻一代还好,我的一个好友也是那里的人,我在她家住过,我是指她家不是她父母家哦,我在 ...
施瓦本老年人没那么夸张,我每天走在路上,看到人就打招呼,还经常一起和这边本土老年人一起遛狗
我上几个月考完试,还有老年人知道后专门给我做施瓦布牛肚吃,因为知道我是中国人想吃牛肚我过生日都连蛋糕都收了两个
不过过母亲节的时候,过生日的时候,这些人我也是一个一个好好祝贺了的
一个老爷爷和全家人都有毛病,但是和我一起随便聊天,从来都是笑嘻嘻的
人与人之间真的是相互尊重,相互真心相处,不随便揣测他人,就会很容易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