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溜达达
发表于 2005-11-14 15:21
随着讨论的深入,越来越跟 流言沸娱 不沾边了。:lol:还是多帖点张灵甫的趣闻轶事,和生活照片吧。要不都该放到军版里了。
Altezarin
发表于 2005-11-14 19:41
我也要来对若儿MM钦佩一下,我说张将军,不过是浅尝辄止的半调子,还是你专业,
也不枉我等着看你的回贴啊。
Altezarin
发表于 2005-11-14 19:58
关键是德、才、貌俱佳,几近完美!那7个理由是按照我认为的孰重孰轻的先后顺序来排列的,并没有把容貌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上。
如此完美的人很少见,所以当他以军人的风骨战死沙场时,就有一种“把美丽撕裂了给人看”的那种无法描述的悲剧力量,使人感慨不已,叹息不已!
唉,这句话若儿你真是说到我心里去了。佩服。
楠
发表于 2005-11-14 23:58
将军的灵位顶一顶
Altezarin
发表于 2005-11-15 03:11
原帖由 楠 于 2005-11-14 23:58 发表
将军的灵位顶一顶
你不仔细看帖,这么有技术含量的包含历史,军事,政治,美男,还有八卦,该打。
khong
发表于 2005-11-15 15:26
向张将军致敬...................
若儿
发表于 2005-11-16 04:55
作为王牌军主官,张灵甫为部下打气说些表面上气壮如牛的话很正常。他内心真是这么想吗?看看他给老蒋写信发牢骚都说了些什么:
“以国军表现战场者,勇者任其自进,怯者听其裹足,牺牲者牺牲而已,机巧者自为得志。赏难尽明,罚每欠当,彼此多存观望,难得合作,各自为谋,同床异梦。匪能进退飘忽,来去自由;我则一进一退,俱多牵制。匪诚无可畏,可畏者我将领意志不可统一耳,窃以若不急谋改善,将不足以言剿匪也。”
一针见血!何来狂妄自大?此信在90年代军科院出版的全国解放战争史里就有引用。
张灵甫头脑清醒,私下里对于解放军颇有研究,不止一次提醒部下解放军的机动灵活的优点,甚至连解放军的军衣制作都赞不绝口,曾经拿解放军军鞋与74师穿的美式军靴对比,指出解放军军鞋轻便又透气,而美式军靴笨重,导致军队快速行进时,很多士兵的脚被磨破。堪称是一位“在战略上蔑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的活学活用者。
另外说张将军在同僚中受到孤立,我只能说这只说明将军生性耿直,不圆滑,他只尊敬那些值得他尊敬的人,看看国军中与张将军关系不好的都是些什么人,汤恩伯、李天霞之流,无论从人品还是才华上来说,都是等而下之之人。张将军如果与这些人的关系都很好的话,在我看来他的魅力也就没这么大了。
而且自古以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矫矫者易折”,不然世间也不会一再上演玉碎瓦全的悲剧。
若儿
发表于 2005-11-16 05:13
原帖由 溜溜达达 于 2005-11-14 14:57 发表
共军打败国军,特工,地下党是一方面,有时候还效果卓著,可是这不是决定性的。国民党失误在民心。
但是就孟良崮这一战来说,红色高级特工刘斐和郭汝槐绝对起了关键性作用,反倒是民心对此战役作用不大。
原帖由 溜溜达达 于 2005-11-14 14:57 发表
共军内战内行,外战也不外行,在朝鲜,美国比日本人好打吗,越战美军被击落的上千架飞机有几个是越南人打下来的, 对印军,俄军都没在军事上吃亏。
无论是韩战还是对印对俄作战,其意义和重要性都无法和抗日相提并论。而且我的确认为美、印、俄军都比日军好打,因为那些只是局部战争,而抗日战争是一场挽救中华民族于危亡的生死战争。
若儿
发表于 2005-11-16 06:34
原帖由 溜溜达达 于 2005-11-14 15:08 发表
可是你最后一句话我不同意,英雄是万古流芳的,不管内战还是反抗侵略战争只要促进了国家进步都是英雄。
说到促进国家进步,我认为张将军所信仰所坚持的“三民主义”比当年中共所宣扬的“共产主义”对中国的人民来说更有积极意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经过半个多世纪实践,全球实行社会主义的国家其实践纷纷失败,中国大陆搞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实际上已和“三民主义”差不多了,这样想来,张将军就不仅是抗日的民族英雄,还是为了先进的信仰而献身的促进了国家进步的英雄,虽败犹荣!
原帖由 溜溜达达 于 2005-11-14 15:08 发表
如果KP战败,是不是得说, 新四军的冤魂是民族英雄,而包括张灵甫在内的国军青天白日英雄头顶上的光环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失色呀。
我说张灵甫将军是民族英雄是因为他抗日有功,而不是因为他效忠的国民党最终在大陆败给KP。所以你上述推论不合理,就抗日而言,新四军的确乏可陈善,当不起民族英雄的称号。而且张将军在抗战期间没有打过共军,你的说法有混淆视听,抹黑将军之嫌.
[ 本帖最后由 若儿 于 2005-11-16 11:43 编辑 ]
若儿
发表于 2005-11-16 06:44
原帖由 溜溜达达 于 2005-11-14 15:21 发表
随着讨论的深入,越来越跟 流言沸娱 不沾边了。:lol:还是多帖点张灵甫的趣闻轶事,和生活照片吧。要不都该放到军版里了。
同意。
贴图为写入第74军军歌的张古山,尖尖的山形,今天已是樟木成林;来到张古山的人们,多会想到、提到张灵甫。
图示是张古山的正面,张灵甫率500敢死队员是从张古山背面最险峻的地方攀登而上,奇袭日军,夺取张古山的。山脚即是背溪街村(小溪旁的屋子就是背溪街的)。
1940年,重庆《扫荡报》记者刘藻凭吊万家岭时提供的一个细节是,在背溪街,遍地的尸骨和墓碑林立的土堆中,一个聪明的村民拾得金牙达37颗之多(当然都是日本兵的,中国兵镶不起金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