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星 发表于 2006-12-8 00:47

原帖由 大白菜. 于 2006-12-7 23:40 发表


晕。佛经哪里教育大家要捐赠给寺庙????????????????????????????????????????、

要吐血了$bye$

商业化世俗化的佛教, 捐了是给自己求佛保佑, 或发财或销灾. 这是佛的实用化. 看看台湾多少拜拜就知道了.

douglas 发表于 2006-12-8 00:48

原帖由 茏茏葱葱 于 2006-12-7 23:45 发表


当然是演的, 只是里面人的说话是努力REALITAETSNAH吧
我原来也这么想
可是经常会发生很巧的事
比方有人因为在外面大声讲话,被人听见了
镜头里还会碰到坏人在厕所里讲话,被拍下了
还有很多
所以。。。我认为不是很真实$汗$

himmelblau 发表于 2006-12-8 00:48

莱茵 发表于 2006-12-8 00:49

原帖由 水星 于 2006-12-7 23:47 发表


商业化世俗化的佛教, 捐了是给自己求佛保佑, 或发财或销灾. 这是佛的实用化. 看看台湾多少拜拜就知道了.

你如果这样理解佛教,不如告诉我,送子观音也是佛教的精髓

让偶吐血三升,然后去梦周公。

$bye$ $bye$ $bye$

meinhuanhuan 发表于 2006-12-8 00:49

原帖由 大白菜. 于 2006-12-7 23:46 发表


嫩还有公主两个字那!

偶头痛,要睡鸟!:( ,嫩也早歇吧,夜素属于女人滴!$送花$

himmelblau 发表于 2006-12-8 00:49

meinhuanhuan 发表于 2006-12-8 00:50

原帖由 himmelblau 于 2006-12-7 23:48 发表


:D :D 这是哪里的方言$frage$


偶想,素毛爷爷家?$考虑$

水星 发表于 2006-12-8 00:51

原帖由 大白菜. 于 2006-12-7 23:36 发表


嫩说的是税,法定的那种,并非捐赠。
而且西方的教堂,并非只是烧香供人膜拜而已,也有对穷人的馈赠。

听说过慈济吧? 对穷人馈赠的不是西方教堂的专利.

茏茏葱葱 发表于 2006-12-8 00:53

原帖由 himmelblau 于 2006-12-7 23:47 发表


这个要保留意见。。。

感觉SOHU婆媳的农村JP婆婆,好像更自私$汗$ $汗$

穷山恶水出刁民,人不自私不是穷的缘故,应该是教养的缘故。。。所以没钱人也一样会自私,富翁也可以很慷慨

好象你的观点更正确

我是想说, 富裕的地方是怎么富裕的呢, 和体制有关, 而鼓励能富的就先富的政策其实是刺激劳动积极性的, 如果大家都接受了这个政策, 意识形态会有一定的改变, 那么行为上也会受到影响. 我富是我努力, 你穷是你无能, 这是不是没有人情味自私的体现呢?

还有如果非常穷, 那么生活的重点大多放在求温饱上, 是不是对教养有些VERNACHLAESSIGEN呢?

[ 本帖最后由 茏茏葱葱 于 2006-12-7 23:55 编辑 ]

水星 发表于 2006-12-8 00:55

原帖由 大白菜. 于 2006-12-7 23:49 发表


你如果这样理解佛教,不如告诉我,送子观音也是佛教的精髓

让偶吐血三升,然后去梦周公。

$bye$ $bye$ $bye$

嫩博大精深, 俺不是对手. PFPF

莱茵 发表于 2006-12-8 00:56

原帖由 水星 于 2006-12-7 23:51 发表


听说过慈济吧? 对穷人馈赠的不是西方教堂的专利.

最后针对你我的鸡鸭讲,解释一下:我说说的馈赠,是指发家之后,除了应缴的税(包括你一再提到的教堂税)之外,捐赠财富给社会的行为。这在西方极为普遍,而在中国,则少的可怜。这是文化差异,并不是针对中国人的指责。

如果你还要讨论济慈、教堂税、佛教,那是另外的话题。

茏茏葱葱 发表于 2006-12-8 00:57

原帖由 douglas 于 2006-12-7 23:48 发表

我原来也这么想
可是经常会发生很巧的事
比方有人因为在外面大声讲话,被人听见了
镜头里还会碰到坏人在厕所里讲话,被拍下了
还有很多
所以。。。我认为不是很真实$汗$

也许吧, 但人的想法应该不是演的, 就象法官说的那句话, 德国人应该真的是这么认为的

douglas 发表于 2006-12-8 00:59

原帖由 茏茏葱葱 于 2006-12-7 23:53 发表


好象你的观点更正确

我是想说, 富裕的地方是怎么富裕的呢, 和体制有关, 而鼓励能富的就先富的政策其实是刺激劳动积极性的, 如果大家都接受了这个政策, 意识形态会有一定的改变, 那么行为上也会受到影响. ...
国内的先富政策,拉开贫福差距,也加大了社会矛盾,人情变的冷漠。
德国的高福利政策,打击大家的劳动积极性,也培养出一大堆寄生虫。结果只会阻碍社会发展。等到积蓄用完,老底吃穿,他最引以为豪的高福利也就会没有了
怎么样才能十全十美$考虑$

[ 本帖最后由 douglas 于 2006-12-8 00:04 编辑 ]

douglas 发表于 2006-12-8 01:00

原帖由 大白菜. 于 2006-12-7 23:56 发表


最后针对你我的鸡鸭讲,解释一下:我说说的馈赠,是指发家之后,除了应缴的税(包括你一再提到的教堂税)之外,捐赠财富给社会的行为。这在西方极为普遍,而在中国,则少的可怜。这是文化差异,并不是针对中 ...
中国人更认血统,所以都把钱留给子孙

水星 发表于 2006-12-8 01:01

原帖由 大白菜. 于 2006-12-7 23:56 发表


最后针对你我的鸡鸭讲,解释一下:我说说的馈赠,是指发家之后,除了应缴的税(包括你一再提到的教堂税)之外,捐赠财富给社会的行为。这在西方极为普遍,而在中国,则少的可怜。这是文化差异,并不是针对中 ...

中国富人传统上更喜欢捐款办学, 形式不同, 但也是回馈社会.

茏茏葱葱 发表于 2006-12-8 01:02

原帖由 水星 于 2006-12-8 00:01 发表


中国富人传统上更喜欢捐款办学, 形式不同, 但也是回馈社会.

也想个传名, 流芳百世什么的吧

莱茵 发表于 2006-12-8 01:04

原帖由 水星 于 2006-12-8 00:01 发表


中国富人传统上更喜欢捐款办学, 形式不同, 但也是回馈社会.

放大了

莱茵 发表于 2006-12-8 01:05

没钱的都洗洗睡吧

继续留在这里讨论的,明天每人捐300聚元啊,我这里负责汇总:D

himmelblau 发表于 2006-12-8 01:06

andmyheart 发表于 2006-12-8 01:06

有心而无力,俺洗洗睡鸟:(
白菜嫩也太财迷了,居然入门费要300聚元。

[ 本帖最后由 andmyheart 于 2006-12-8 00:08 编辑 ]

catwyc 发表于 2006-12-8 01:07

原帖由 大白菜. 于 2006-12-7 23:40 发表


晕。佛经哪里教育大家要捐赠给寺庙????????????????????????????????????????、

要吐血了$bye$

""?碚f 佛教募的香油 是拿?碣c?刎嗟娜说

水星 发表于 2006-12-8 01:08

原帖由 茏茏葱葱 于 2006-12-8 00:02 发表


也想个传名, 流芳百世什么的吧

那当然, 人都有私心, 但这也和中国传统上重视教育有关.
其实西方人也是. 哈佛为鼓励校友捐款也有各种招数. 捐钱办善事, 有点虚荣名利心不为大过.

catwyc 发表于 2006-12-8 01:09

原帖由 大白菜. 于 2006-12-7 23:56 发表


最后针对你我的鸡鸭讲,解释一下:我说说的馈赠,是指发家之后,除了应缴的税(包括你一再提到的教堂税)之外,捐赠财富给社会的行为。这在西方极为普遍,而在中国,则少的可怜。这是文化差异,并不是针对中 ...

文.革前應該有吧
不然那些 義田 義學 義莊哪?淼

himmelblau 发表于 2006-12-8 01:09

andmyheart 发表于 2006-12-8 01:10

说得象神秘的黑洞似的$考虑$

douglas 发表于 2006-12-8 01:12

原帖由 himmelblau 于 2006-12-8 00:09 发表


不可能有完美的制度,因为人心是世间最难看透的东西$NO$所有的制度都有它的漏洞,而这个漏洞迟早会被人发现
所以一个社会总会有鼎盛期和衰退期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茏茏葱葱 发表于 2006-12-8 01:13

原帖由 水星 于 2006-12-8 00:08 发表


那当然, 人都有私心, 但这也和中国传统上重视教育有关.
其实西方人也是. 哈佛为鼓励校友捐款也有各种招数. 捐钱办善事, 有点虚荣名利心不为大过.

但德国无名捐款(除了教堂税)的普通人更多

catwyc 发表于 2006-12-8 01:14

原帖由 茏茏葱葱 于 2006-12-8 00:13 发表


但德国无名捐款(除了教堂税)的普通人更多

基本上 個人覺得 現在的中國人把錢看的太重要了
:cool:

himmelblau 发表于 2006-12-8 01:15

水星 发表于 2006-12-8 01:16

原帖由 catwyc 于 2006-12-8 00:09 发表


文.革前應該有吧
不然那些 義田 義學 義莊哪?淼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查看完整版本: 节俭的德国人(转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