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ngting 发表于 2008-10-2 11:04

sorry, 故意留个靶子给大家批判。

其实是想表示不是cut copy的。 :)

mwa 发表于 2008-10-2 11:11

原帖由 趴趴 于 2008-10-2 11:02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ls的,嫩要感谢mwa为啥把人家名字颠倒打$m2$
:)

mwa 发表于 2008-10-2 11:16

原帖由 jiangting 于 2008-10-2 10:54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谢谢各位尤其是wma, 陶江虎的回贴。意思都已经领会了。

当然我想听到更多回去优势的声音,有motivation才有行动。如果毫无疑问就回去我也不用发贴。我的确有些惊讶于几乎一边倒的声音。

我不在意在dolc扬名, ...
哥们,没必要动不动就指责国内的浮躁,浮躁人哪里都有,这边也一样不少,而且其实国内发展那么快,要一直象这边那样什么都慢悠地几十年不变化地不浮燥,弄的歌德回来都能找他原来的家,那咱还真不稀罕了

国内最大的优点就是变数,一个大公司在国内建OFFICE,完全可能今天是一个人的代办处,明天是几千人的分公司,当然也可能明天完蛋....这就是中国,你永远不知道明天,你不是想做什么经理人吗,选择很简单,是继续做你这里那个大公司你那个EINSATZORT的10001号员工,还是做这个大公司的某个小办事处的前几号员工,这些就看你自己如何选择了

ithillad 发表于 2008-10-2 11:19

原帖由 丸子0926 于 2008-10-1 23:19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国内那个合同给的待遇怎么样啊。如果LZ在上海举目无亲的话,养房子还有太太和小BABY说实话生活会很辛苦哦。个人觉得回国的话要么适合那种一点海外经验都没有的要么就是已经在国外做到相当高级别的人了吧。

一点海外经验都没有的人没有竞争力。

liangshine 发表于 2008-10-2 11:19

原帖由 jiangting 于 2008-10-2 10:54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谢谢各位尤其是wma, 陶江虎的回贴。意思都已经领会了。

当然我想听到更多回去优势的声音,有motivation才有行动。如果毫无疑问就回去我也不用发贴。我的确有些惊讶于几乎一边倒的声音。

我不在意在dolc扬名, ...


A4嘛, 手动标准型, 国内24万.........不过那个养车费用太高了。 想了想,还是307那样的玩具车弄一辆算了....就国内那个路况。

liangshine 发表于 2008-10-2 11:24

原帖由 mwa 于 2008-10-2 11:16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哥们,没必要动不动就指责国内的浮躁,浮躁人哪里都有,这边也一样不少,而且其实国内发展那么快,要一直象这边那样什么都慢悠地几十年不变化地不浮燥,弄的歌德回来都能找他原来的家,那咱还真不稀罕了

国内最大的优点 ...


其实我觉得即使浮躁, 其实浮躁也会有积极的一面。 我对欧洲这边的工作环境,还是觉得懒散, 懒散的环境我也跟着懒散。

说得可能有点欠揍,如果我每天早上坐地铁去张江高科,看到那么多西装革履, 神情紧张的年轻白领, 我还是会感到兴奋。这种场面, 即使在法兰克福, 我还是体会不到。

mwa 发表于 2008-10-2 11:25

原帖由 ithillad 于 2008-10-2 11:19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一点海外经验都没有的人没有竞争力。
可能以后要反过来...呵
其实说老实话,神七也好,中国也罢,大部分都是靠国人自己,没多少是海归派建设起来的....

除了外语,咱们真别太把自己当葱

bilder 发表于 2008-10-2 11:26

原帖由 jiangting 于 2008-10-2 10:54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谢谢各位尤其是wma, 陶江虎的回贴。意思都已经领会了。

当然我想听到更多回去优势的声音,有motivation才有行动。如果毫无疑问就回去我也不用发贴。我的确有些惊讶于几乎一边倒的声音。

我不在意在dolc扬名, ...
其实楼主既然内心已经很倾向留在这里,有何必在此发贴?你说你想听到那些更多回去优势的声音,可你不也是把那些优势一一否定?在这里再多的辩论已经无意,我也不想说服楼主什么。不过对楼主的回复中提到什么‘人心不必那么浮躁,这倒是我担心国内的现状,在国外待多了不圆滑’这样的话语颇有微词。难道评价自己的同胞就要用浮躁,圆滑这样的贬义词?如果你说圆滑,是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德国人中规中矩,说话直白,可是这不也是让人和人之间的交往更加困难?再看看德国大公司的高层,哪个不是玩弄人际关系的高手,哪个不是圆滑的?说中国人浮躁,不知楼主从那个同胞中的回复得出这样的评价?我认真看了一下大家的回复,最起码大家都是很真诚的说出自己的观点,又有哪里浮躁?可能楼主是听不得与自己意见相左的声音吧。

楼主不要担心自己是在扬名,是在显摆,这里也没有人这样认为。在德国有个几年工作经验的,想必也都取得了楼主如今的成就。就是那些刚刚找到工作,或者正在找工作的人,我相信他们5年之后成就也绝对不在楼主今日之下,他们如今缺少的只是楼主的时间积累。

bilder 发表于 2008-10-2 11:30

最后说一句我的观点,我坚信,十年之后,人们会以自己在中国的北京,上海工作为骄傲,而不是在德国的慕尼黑或者法兰克福

[ 本帖最后由 bilder 于 2008-10-2 11:34 编辑 ]

liangshine 发表于 2008-10-2 11:32

原帖由 ithillad 于 2008-10-2 11:19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一点海外经验都没有的人没有竞争力。

其实有了海外经验,也别期望有多大优势。 因为可能在国内, 这个经验你完全用不出来。

现在是佩服一些个扎实搞研究的博士,博士后了, 他们手里确实会有一些能帮助自己和帮助国家发展的东西,哪怕一点点。而我, 没准一不小心,以后就变成洋买办了。

liangshine 发表于 2008-10-2 11:33

原帖由 bilder 于 2008-10-2 11:30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最后说一句我的观点,我坚信,十年之后,人们会以自己在中国的北京,上海工作为骄傲,而不是在德国的慕尼黑或者法兰克服


我坚信,有一天, 德国人会以自己在中国的北京,上海工作而骄傲, 而不是在德国的慕尼黑或者法兰克福,或者在美国的纽约,芝加哥,硅谷。

ithillad 发表于 2008-10-2 11:36

原帖由 mwa 于 2008-10-2 11:25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可能以后要反过来...呵
其实说老实话,神七也好,中国也罢,大部分都是靠国人自己,没多少是海归派建设起来的....

除了外语,咱们真别太把自己当葱

所以留学追求的其实就是楼主现在的机遇

UCer 发表于 2008-10-2 11:38

原帖由 jiangting 于 2008-10-2 10:54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谢谢各位尤其是wma, 陶江虎的回贴。意思都已经领会了。

当然我想听到更多回去优势的声音,有motivation才有行动。如果毫无疑问就回去我也不用发贴。我的确有些惊讶于几乎一边倒的声音。

我不在意在dolc扬名, ...
晕,这里的人虽然混的特别好的不多,但是大众化平均水平还是有的。不会有人觉得你在show啥,也看不出你在show。至于dolc上扬名,只能汗一下。
很多人提到的东西都很对,看来看去都差不多,而且很多都是老生常谈,想必LZ你早就明白。
关键在于你自己想干嘛,别人帮不了你,多数人都是自己给自己编理由混一辈子,其实只有自己知道编的理由是真是假。如果你打心里就不想回去,主要对自己编的理由不信任而跑dolc上寻求支持,无可厚非,只能说很多人想法还是不同的。LS一个人说的出国时间段非常重要,90年代初期出国的,中期出国的,和最近出国的想法都不同,眼界也不同。自然给自己编的理由也不同。祝好运。

小牛军队 发表于 2008-10-2 11:39

原帖由 bilder 于 2008-10-2 11:26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 再看看德国大公司的高层,哪个不是玩弄人际关系的高手,哪个不是圆滑的? ...

有人说,在国外能朝九晚五,只能说明其职位还不够高,同样的,如果有人说在国外职场可以不圆滑,那只能说明他/她的职位还不够高。。。

bilder 发表于 2008-10-2 11:41

原帖由 小牛军队 于 2008-10-2 11:39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有人说,在国外能朝九晚五,只能说明其职位还不够高,同样的,如果有人说在国外职场可以不圆滑,那只能说明他/她的职位还不够高。。。
$握手$ 精辟。

mwa 发表于 2008-10-2 11:43

还是老话,我理解很多人在这里的无奈,因为机会缺乏回不去,
如果有机会抓不住还给自己找理由,那只能怪自己了.....

Ami99 发表于 2008-10-2 11:44

不感苟同

原帖由 mwa 于 2008-10-2 09:59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MM问我以后的趋势呢...我说那还用说,
以后是这边到中国留学的开始增多,不仅仅如过去全是学汉语,而且很多人毕业希望在中国工作几年积累经验,中国经验被严重认可,这种情况可能最先发生在华侨子女,然后就是普通的德国人...


之前看你的回贴还有几份赞同,不过,看到你的预测,实在不感苟同.本人因为工作原因,也接触了不少中德双方的各界人士,经济界的,政府圈的,律师行的,高校的,也算是有一点发言权了.德国是目前欧洲国家中去中国留学人数最多的,加上去实习的估计也有几千人.除了实习生之外,95%的人是的去学汉语的,剩下的5%是学中医的,在中国拿其他学位的,也许也有,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种情况在未来的10到15年不会有太大的改变,这到不是我在泼冷水,而是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所决定的,在以上所说的两种学科以外的领域,国内高校确实没有什么吸引力和优势.我接触到的德国搞两国学校间交流的人在公开场合就说到,在专业领域他不期望德国学生能从中国大学那里学到什么,他搞交流看重的是文化层面的.
至于你说的很多人希望在中国工作几年积累经验,这点听上去不错,而且现在就有越来越多的人去中国实习和工作,但如果仔细去看,就会发现几乎所有去中国工作的外国人(除去教外语的不算)去的都是外资企业,即他们去中国,并不是为了从中国人或中国企业或中国社会那里学到些什么,而是在他们的文化所构建的企业孤岛上去积累如何征服一个巨大市场的经验,从这个意义上说,印度,巴西以及俄罗思的经验对他们同样重要,他们积累这些经验是为了日后回到他们自己国家职业上更进一步做准备.就象很多外企把生产基地建在中国并不是喜欢中国或欣赏中国或想为中国解决失业问题,而是可以降低成本,当中国的生产成本上升之后,他们会继续寻找更廉价的生产基地.同样的,国外的消费者接受中国制造的商品并不是因为它是中国制造,而是因为这种产品上有他们所熟悉的商标,而这些商标往往是来自外国的.

mwa 发表于 2008-10-2 11:55

原帖由 Ami99 于 2008-10-2 11:44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之前看你的回贴还有几份赞同,不过,看到你的预测,实在不感苟同.本人因为工作原因,也接触了不少中德双方的各界人士,经济界的,政府圈的,律师行的,高校的,也算是有一点发言权了.德国是目前欧洲国家中去中国留学人数 ...
你说的没错,但这只是现状不是吗,并不代表我的预测不对啊,实际上这种空降式的脱离本土文化的例子将来会越来越少,本地化和中国在全球区域的比重会越来越大

这一切趋势的正式到来,可能还会等一段时间,原因是中国目前还被很多人传统看成原材料和低成本劳动力的生产中心,但伴随中国产品的品牌和高端市场开始逐渐攻城掠地,这些会逐渐演变为现实
我个人相信这种中国高端产品的群体效应,一个中国产品成功后,肯定会带起来同行业的一批,因为质量和技术上中国任何一个行业都不可能一个企业孤零零地鹤立鸡群,而一个成功后,经验的可复制性会迅速扩展,这种例子以前在浙江的小商品,东莞的三来一补如何攻击海外低阶产品有过很好的例子

[ 本帖最后由 mwa 于 2008-10-2 11:58 编辑 ]

Ami99 发表于 2008-10-2 12:12

原帖由 mwa 于 2008-10-2 11:55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你说的没错,但这只是现状不是吗,并不代表我的预测不对啊,实际上这种空降式的脱离本土文化的例子将来会越来越少,本地化和中国在全球区域的比重会越来越大

这一切趋势的正式到来,可能还会等一段时间,原因是中国目 ...


作为中国人,我当然希望你所说的趋势能够到来,但你我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说话做事都要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而不是凭空预测或说些空泛的口号.

80年代日本经济如日中天的时候,有一个哈佛大学的教授写了一本书叫"日本第一",日本人自己很激动,也写了一本书叫"日本可以说不",到图书馆翻翻当年的杂志就可以看到当时各国对日本经济增长的赞誉之词,之后到来的90年代对日本来说却是"停滞的十年",把日本抛在了其他国家之后.历史当然不会简单的重复,但经济是有一定发展规律的.

Aquaspirit 发表于 2008-10-2 12:15

Aquaspirit 发表于 2008-10-2 12:21

liangshine 发表于 2008-10-2 12:24

原帖由 mwa 于 2008-10-2 11:43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还是老话,我理解很多人在这里的无奈,因为机会缺乏回不去,


正解!!!

mwa 发表于 2008-10-2 12:24

原帖由 Ami99 于 2008-10-2 12:12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作为中国人,我当然希望你所说的趋势能够到来,但你我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说话做事都要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而不是凭空预测或说些空泛的口号.

80年代日本经济如日中天的时候,有一个哈佛大学的教授写了一本书 ...
呵,实际情况就是如此,华为在通讯领域已经进入世界前5,沈阳机床在国际上已经进入同行业前七,北方重工在掘进技术上已经进入世界最高端,联想在PC上已经进入3强行列,比亚迪也雄心勃勃,就说几天前这里被人狂骂的三一重工也同样在很多领域世界前列...

实际上中国的变化正在一点点由量到质,只是估计你不懂工业,所以没注意而已

mwa 发表于 2008-10-2 12:25

原帖由 Ami99 于 2008-10-2 12:12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作为中国人,我当然希望你所说的趋势能够到来,但你我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说话做事都要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而不是凭空预测或说些空泛的口号.

80年代日本经济如日中天的时候,有一个哈佛大学的教授写了一本书 ...
你说的日本第一,其实若干年过去了,日本没当成第一,看来确实日本失败了
但又能怎么样呢,日本第二当得不还是好好的吗

我们中国,第二第三就够了

Aquaspirit 发表于 2008-10-2 12:29

Aquaspirit 发表于 2008-10-2 12:39

liangshine 发表于 2008-10-2 12:39

原帖由 mwa 于 2008-10-2 12:24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呵,实际情况就是如此,华为在通讯领域已经进入世界前5,沈阳机床在国际上已经进入同行业前七,北方重工在掘进技术上已经进入世界最高端,联想在PC上已经进入3强行列,比亚迪也雄心勃勃,就说几天前这里被人狂骂的三一重工 ...

接触过sany的客户, 他们是真的很强大的。

Aquaspirit 发表于 2008-10-2 12:42

Aquaspirit 发表于 2008-10-2 12:46

Aquaspirit 发表于 2008-10-2 12:52

页: 1 2 3 [4] 5 6 7 8
查看完整版本: 要不要回国当海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