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诗雅
发表于 2009-4-9 18:06
本帖最后由 期待诗雅 于 2009-4-9 22:22 编辑
"读经教育的由来:
1993年,著名儒学大师牟宗三先生的弟子王财贵教授发起并推动了“少儿读经”运动。推行十余年来,中国内地已有一百多个城市约400万儿童参与了经典诵读活动,台湾、香港也有一百多万儿童参与,因此,王财贵教授被称为“少儿读经”运动的始作俑者。1995年,赵朴初、冰心、曹禺、启功、夏衍等9 位全国政协委员在第八届全国政协会议上,以正式提案的形式发出《建立幼年古典学校的紧急呼吁》。引起了国家教委李铁映、李岚清等领导的高度重视。1998 年6月,团中央、少工委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启动了“中华古诗文诵读工程”,该工程由中国青基会下属的社区与文化委员会负责实施,著名学者季羡林、杨振宁、张岱年、王元化、汤一介担任顾问,南怀瑾担任指导委员会名誉主任,已在全国三十个省市自治区的数千所学校的430余万少年儿童中开展起来。1998年 9月老舍之子舒乙创办"北京圣陶学校",经过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率先将传统文化经典纳入教学内容。中国青基会社区与文化委员会还组织专家学者编辑了《中华古诗文读本》,选编从先秦至近代的300篇古诗文经典之作,分为子、丑、寅、卯等12集出版。
前三次儿童读经运动
读经本就不是什么新鲜事,民国废止读经后曾有过三次儿童读经运动,目前出现了第四次儿童读经运动。早在1912年蔡元培先生在教育总长任上一举废除小学读经科之前,读经乃是基础教育的必修课,自不待言;1934年前后,当时由陈济棠在广东、何键在湖南,以及宋哲元在北方,以方面大员的身分提倡读经。1937年,何键还在国民党三中全会提出过一个明令读经议案,希望中小学十二年之间,让儿童读孝经、孟子、论语、大学、中庸。到了大学阶段,更当选读他经。另外,冀察两省也都提倡过中小学读经的办法。"
陈济堂、何键、宋哲元等人提倡读经的时候,因为历史的原因和胡适、傅斯年等人极力反对,这些读经运动都没有成功。
所以读经是自古就有的事,但现在我们经历的第四次儿童读经,就是王财贵博士发起的。事实而以。
QCheng1
发表于 2009-4-9 18:11
本帖最后由 QCheng1 于 2009-4-9 19:12 编辑
{:5_372:}
QCheng1
发表于 2009-4-9 18:11
我们没有神化过王老师。他是一个真实的人,请问哪句神化了他?请找出来看看。
没有王老师就没有读经,儿童读经的理论主要都是他奠定的。怎么能不提他?哎。如果一边抵制王老师一边又读经,那感觉岂不是很怪,岂不 ...
期待诗雅 发表于 2009-4-9 18:06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拜托!那位王老师的观点言论里有严重的排他性。在他看来读经似乎是一切的基础,
没有读经就没有一切,甚至连成为栋梁的机会都没有,太搞笑了吧。而在某些追随
者的口中,他的每句话都是对的,很有道理。而反对王的人都有问题。这不是个人
崇拜是什么?你自己不觉得吧!反正我是不会追随任何人。
凌波不过横塘路
发表于 2009-4-9 18:51
79# 凌波不过横塘路
恩,你说的后面的话我不反对但似乎也也我前面说的无关。可是你前面说的话我不真理解。大概没有讲清楚吧,但如幻的帖里早就说过。儿童读经理论确实是王老师提出来的,也是首先他在台湾开展试验,然后陆续有台湾孩子读经。后来他在大陆演讲,最早是01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演讲,然后国内才陆续有孩子读经。
读经和中国传统中文教育一脉相承,王老师是把它总结了有重新提出来发动的人。没有他到处演讲,我们普通大众绝对不知道读经为何物。在他呼吁奔跑之前,民国时期读经被废止之前当然有人读经,之后肯定也有人在民间或家庭小规模的读,可是越到这个年代读经自然越少。如今读经的火就是王老师点起来。他功不可末。没有他的提出大家肯定不知道读经,最近也绝不会有这些争论。
期待诗雅 发表于 2009-4-9 18:45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呵呵呵,居然能无知到这种地步,真是太搞笑了。
期待诗雅
发表于 2009-4-9 19:19
本帖最后由 期待诗雅 于 2009-4-9 20:23 编辑
84# 凌波不过横塘路
:)
皮皮熊
发表于 2009-4-9 19:39
通过读部分经典让孩子达到学中文的目的,这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和技巧。我今后也会选择一些经典来教孩子看书识字。不过在让她学习之前,我会有几个标准选择相关的文章,
1。是不要求她完全地背诵全部论语,大学,中 ...
Jesi2006 发表于 2009-4-9 11:18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
这位妈妈说的很符合我对读经的理解,那些三纲五常已经不适合这个时代了,读经在德国这个环境里还真是要有选择的,比如说孔融让梨的典故,在德国人看来是不可理解的,毕竟孩子要在西人的世界里成长生活,那些谦卑礼让的生活观念在这里是行不通的。读经绝对会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和阅读能力,这个毋庸置疑,但其中一些陈腐的观念还得屏弃
皮皮熊
发表于 2009-4-9 19:47
请楼主不要放弃,论坛有不同的声音是很正常的,否则就不叫论坛了,正是因为这样,才会吸引更多的妈妈加入讨论,从如幻的育儿心得我也受益匪浅,希望今后能丛你这里学到更多东西
trees
发表于 2009-4-9 21:04
期待诗雅MM, 你还是没明白这里持反对意见的妈妈们反对的到底是什么?
不是中国传统文化,不是读经, 而是那个王先生的读经理论.
记得上次你们离开的风波, 当时反对的妈妈们ID这次都没发言. 论坛人换了一批又一批, 但持有反对意见的妈妈们观点始终一致,这已经说明些问题了.
欢迎大家彼此交流对孩子进行中国文化传统教育的经验, 但那位王先生的意见就免了吧.
另外别提普通大众, 那位王先生的诵读班一个孩子40天3000人民币, 这不是普通大众的价格.
vacuum_6
发表于 2009-4-9 21:47
忘了谁说的,又聪明又懒的当将军,又聪明又勤快当参谋,又笨又懒的当小兵,又笨又勤快的拉出去枪毙。
以上内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trees
发表于 2009-4-9 21:55
忘了谁说的,又聪明又懒的当将军,又聪明又勤快当参谋,又笨又懒的当小兵,又笨又勤快的拉出去枪毙。
以上内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vacuum_6 发表于 2009-4-9 22:47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我在本书中也看到过说家长的
一是懂得教育方法也不辞辛苦身体力行的(又聪明又勤快),这类家长不多,孩子易成才。
二是不懂什么教育方法但是也不怎么管孩子的(又笨又懒),这些家长的孩子也容易成才。
三是自以为懂得方法,天天时时管孩子的(又笨又勤快),这些家长和孩子都辛苦,孩子的成长受到扭曲。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