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立安然 发表于 2011-1-26 19:44

回复 1477# 莱茵仙子
对不起,写桐桐时头脑里出现的是我们唱过的曲:“千家万户曈曈日,总把新符换旧符。”所以就打错了。{:5_360:}

莱茵仙子 发表于 2011-1-26 19:47

回复莱茵仙子
对不起,写桐桐时头脑里出现的是我们唱过的曲:“千家万户曈曈日,总把新符换旧符。”所以 ...
筱立安然 发表于 2011-1-26 19:44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5_387:},立安妈真好玩

果冻儿 发表于 2011-1-27 12:57

第一节课    复习《老子》51-60 章,家长领读,三遍
            课间听唐诗新唱 《元日 》         
第二节课    集体和唱两遍《元日 》,再诵读两遍《长安遇冯著 》。
                  复习《老子》51-60章 ,大孩子带小孩子读      
第三节课   闪百科卡,主题中国农历新年,春节
            大小班分班
            大班,认字, 组词造句,检查作业
            小班,认字,主题中国农历新年,春节
                  

PS,请家长把唐诗打印出来带上,在家熟读
元日   北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如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长安遇冯著    唐韦应物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
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飏,yang 二声

如幻 发表于 2011-1-27 14:17

涵妈 发表于 2011-1-27 15:20

回复 1484# 如幻

小姑娘们真漂亮!{:5_318:}

客乡人 发表于 2011-1-28 19:08

回复 1468# huniuniu


    谢谢,谢谢,我们东东太幸福了,这么多人帮他庆祝生日。也谢谢大家了!

筱立安然 发表于 2011-1-29 22:23

本帖最后由 筱立安然 于 2011-1-29 22:26 编辑

{:5_335:} {:5_335:} {:5_335:}回复 1484# 如幻

筱立安然 发表于 2011-1-30 01:23

课堂笔记   二十九
    我可以肯定地说wuppertal 亲子读经班要有重大变革。这还得从今天下午和林林妈的跨国电话说起。
    听说林林妈经过在北京香山6天的封闭式培训回的家里,我赶快打电话过去。印象当中林林妈是谦虚内敛的人,可是这回她的语调中再也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第一句就说:“筱立,我脱胎换骨了。”我笑:“收获很大!”她说:“大去了。”
原来这次的集训参加的有陈琴,薛瑞平,张之峰,朱翔飞,全是走在中国学术界教育界最前沿的顶尖人士,主办方为推广国学文化免费提供食宿免收学费,报名的几百人都被拒之门外,林妈说没想到幸运的雨点会砸到她头上。筱立暗想:“收到了这麽好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看来是世将降大任于林妈也。”
   如果我没领会错的话,这个培训不仅有关于吟诵的内容,还有相关的讲座:古人怎样教书,古代的私塾是怎样的,《周易》的国学理念,礼乐观念,文化形式传播等等。关于吟诵她说了很多。主讲的是徐健顺,中央民族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古典文学博士后,著名吟诵专家。现任中华吟诵学会秘书长。什么是吟诵? 李白诗云:“吟诗作赋北窗里。”杜甫诗云:“新诗改罢自长吟。”吟诗,是古代文人的一项基本技能,是人人都会的事情。诗词文赋,从来就不是朗诵的,而是吟诵的。所谓吟咏诗词,诵读文赋,吟诵,就是“吟咏”和“诵读”的合称。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都按照诗文内在的格律或节奏来吟诵,而这一点,正是西方传来的朗诵法所忽略的。吟咏和诵读的区别,在于吟咏多有曲调,而诵读多无曲调 。
    我没去培训,可也要抓经时间学习,于是我这个家里没电视,二十几岁还用毛笔写日记的老土,也利用现代化的学习工具:电脑,听了讲座,这个报告人从古人的吟诵古画入手,得出自古汉诗皆吟咏的结论。他认为吟诵作为一种传承了几千年的诵读方式在今天仍有很大的艺术魅力,传承国学必须学习吟诵。他分析了中国古代诗歌与西方自由体诗的区别,并通过展示清末及民国时期的吟诵调,形象生动地教大家学习吟诵,让大家在聆听和学习中体会吟诵之美。链接如下:http://www.xj71.com/viewwzzx.php?uid=3&itemid=142162
主要内容:
1、吟咏是古代汉语诗的诵读方式;
2、展示清朝末期和民国时期的吟诵调;
3、教大家学习吟诵调。
    在我和林林妈的电话中,我们也明确了几个问题。我们的读经班下一步怎麽走。当然这些还得和教研组的其他妈妈们商量,才能最后决定。
    1,wuppertal 亲子读经班改名为wuppertal 亲子吟诵读经班。
    2,林妈决定先不读《论语》读《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我早就提出过要读《三字经》,因为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还有原因就是在胎婴养虚阶段,头顶门逐渐关闭这时另一扇门就要打开,要开口才好,而《三字经》读起来容易,多数孩子喜欢。林林妈也说前人写了这些让孩子读自有它的道理。曾有妈妈说坚决反对《弟子规》说书里面含有一些精神糟粕、认为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 都不对,可是我看到她的孩子到真的是对妈妈的话言听计从,在开放自由的家庭环境里长大的孩子是会比较有主见的,何况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也没什么不好,关键要看父母的见识和修为。《三字经》《弟子规》不要认为它简单,都背出来绝不简单。
    3,我们也提到家长和孩子分开读的想法,这个叮叮妈也提出过。林妈看到四海书院的孩子就是自己读。
    4,有条件时要加进书法课等。这个不仅是因为我自己三岁学写书法,上过美术学院,稍微懂点。更是遗憾自己当年疯狂迷恋油画,自今除了写的很差的楷书和魏碑别的不会写,唉,对不起了儿子,说甚么也让你弥补我的遗憾。过去小孩学写字都是从软笔开始的,写写画画,先从甲骨文开始,大小篆,繁体,简体,慢慢下来,就真正学会和理解了汉字。关于这个林林妈知道的更多,回来让她讲。
   5,继续复习《老子》读熟读快。为什么,林林妈会讲。
   林林妈的北京之行必定是我们读经班的转折点,林妈说北京培训班上的每个人多跟打了鸡血似的,人人兴奋于眼前新打开的这扇国学之门,林妈也感觉推广吟诵这是自己新的事业,太好了,也许我们会成为德国第一个吟诵读经班。

如幻 发表于 2011-1-30 02:54

如幻 发表于 2011-1-30 09:27

页: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查看完整版本: Wuppertal亲子读经班教学笔记(尘埃落定,见P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