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岑远目
发表于 2014-5-29 18:26
和很多读经妈妈一样已经n久没上论坛了。刚才看到阳阳妈妈的的发言,激动了,试了好几次密码,居然上来了,很开心。我也是在这个论坛里才了解到读经的,从心存疑虑到决定放手一试,当中经历了快一年,都亏了如幻不厌其烦地解释,没有她,根本没有我们这儿的开始。我女儿是和别的孩子一起开始念的,都由我带着,到现在念了两年。我们这个读经班比较放羊,这个我负主要责任,我本身就非常不喜欢强迫孩子,宁愿慢些,也不要伤了孩子对学中文的积极性,这样太得不偿失了,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观点。第一年孩子们大多才三岁,平时基本都是妈妈们在念,第二年才以孩子念为主。客观地说,就识字而言我们这个班孩子的效果很不一样,这个和在家里每天到底花了多长时间,家长是不是能坚持很有关系。这里仅举我女儿的状态为例子,这大半年来不管我在不在家,不管是否在度假,她每天能坚持至少二十分钟,具体识字量不好说,大概有几百吧,一般的绘本都敢抓起来就看,每页都会有三四个不认识的字,但能囫囵吞枣看下去。字书她还不愿意念,可能有点畏难情绪,我也不急,照样念给她听。上星期我们去一个曼海姆的中国花园,她随口就念出了建筑物上的题字“落霞亭”,我还挺吃惊。我想一般的读经妈妈大概都会有我这样的感受,孩子就是糊里糊涂识字,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识字的。我觉得读经对识字的作用只是顺带着的,最主要的是引导孩子进入了一个优美的中文世界。所谓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如果满足于识字,中文最多停留在器用的层面,孩子就算能使用,但是和德文的使用意义可以互相替代,如果没有使用的需要和环境,长大后中文的必要性真的不大。汉语真正的独特性在于简洁隽永,这点在古汉语里极为突出,在孩子们日复一日地诵读中,汉语的这个独特性很容易沁入孩子们的内心,成为伴随一生的文化能量。也许这么说有点空洞,举个例子来说,我从来不用给女儿念儿歌,自从念了声律启蒙,她无意识地学会会了对子和押韵,自己就能编很多儿歌,这就是读经给她带来的无限乐趣之一。这个例子仅仅是文字音韵上的收获,此外古文里面牵涉到无数的历史典故人世道理,那辐射就更广更深了,必能让孩子深深缠绕入中国文化。我和多数的读经妈妈一样,一直深感幸运,能够有这样一个因缘和孩子一起倘佯在中国文化世界里,在享受中和孩子一起成长。至于许多妈妈有对于让孩子读经是否是逼迫孩子这样的顾虑,我很理解。我的看法是的确会有逼迫孩子的现象,但是用中文学校的方法学中文的家庭同样也会有这样现象,家有琴童的家庭也会有这样现象。真正的问题在于家长本身,家长过于心急,就会给孩子很大的压力。如果坚信自己提供的是好东西,相信孩子迟早会喜欢,孩子真的也就会很放松地接受。所以我对于在观望的家长建议好好想清楚,决定了就努力做下去,以最大的耐心坚持下去,就必有成果。如果心中疑虑很深,我觉得还是缓一缓比较好,仓促上阵,容易偏激,给自己和孩子太多不必要的压力。以上仅代表我个人的看法。
小怜
发表于 2014-5-29 18:40
schatzlan 发表于 2014-5-29 14:13
可能最好把名字改下, 我一开始听也以为是读佛经的
读经营比读经典营顺口多了。简单直接,这样就很好。想了解的自然会明白,不接受的,怎么改也没有用。
beiche
发表于 2014-5-29 20:32
boston.girl 发表于 2014-5-29 02:44
我是不是语文太差了?? 我对于整片帖子不是很理解,什么叫读经啊??读经才能学字? 不能读童话故事学字嘛 ...
用什么方法都可以识字,只是有妈妈通过自己孩子的成功实例,在缺乏中文大环境的海外,发现通过教授幼儿诵读中国古代先贤经典文章的这种方式,可以一举多得,孩子们字识得相对较快,又可接受传统中华文化的正面熏陶,好处多多。
beiche
发表于 2014-5-29 20:54
公鸡毛和鸭子毛 发表于 2014-5-29 09:02
你理解错了我的意识, 我的疑问不是对在德国出生长大的孩子的中文水平有啥样要求的才有资格去读经班学习.
...
看起来是MM你可能对读经班孩子的中文水平有些误解吧。我们这些自己在家里读的,目前都还是很普通的。我虽还未去过去读经班,但我想中文任何程度的孩子应该都是可以去上读经班的,大点学堂里的读经班应该也有分级的。教育孩子诵读中华先贤经典应该要经过几年的积累,才会看出显效。我们这种还处于刚开始阶段的,跟像如幻家的女儿8岁,应该也是用中华经典熏陶8年了的,目前光就中文水平来讲,肯定也是差距大大的。去读经班能帮助孩子提高中文水平,我想应该是每个送孩子去的家长的基本心愿。
路堡中文班
发表于 2014-5-29 21:00
本帖最后由 路堡中文班 于 2014-5-29 22:03 编辑
看了这么多读经妈妈的经验介绍,我也来说说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学中文的心路历程。
以我家老二为例,他从三岁多一点开始用四五快读的教材的,和老大不同,当时我求量,而忽略了从质变到量变的过程,使得我和老大都很累,遇到好多次瓶颈,断断续续,反反复复。
但老二是和中文班里的孩子一起开始学的,作为老师比作为妈妈更有耐心和相对教法更加多样性。从象形字开始,把字形象化,帮助擅长形象记忆的孩子们先记住他们,再回家后每天短短5到10分钟的复习,让短时记忆巩固成长时乃至永久记忆。
但其中我慢慢放下对数量的追求,1年半的时间也就学了将近500个常用字,在老二学习过程中,我宁愿多花点时间反复学习学过的字。通过我自己编的小短文,绘本上的字词,句,甚至孩子们会唱的儿歌,手指谣我都写出来唱唱,玩玩,读读,孩子们也很高兴,甚至融会贯通,学会了多音字,和各种例如ABB,AABB式的三字,四字的词语甚至成语。当然我都尽量解释给他们听什么意思,在日常生活中,碰到合适的情景,也会故意使用他。我们还用一些关联词造句等等。因为在教授中我还讲了反义词,近义词,甚至边旁部首,所以看见不认识的字会告诉我可能和什么有关,如提手旁和手有关,反犬旁和动物有关等等。
从老大到老二,我越来越觉得,真正的掌握一门语言是要学会应用它,学会听是为了能说,学会读是为了以后能写。虽然学写字还没有计划,但认识了的那些字不能只在固定的段落和文章了能指认,要随时随地的运用它。
写了这么多不是想炫耀什么,因为身边有很多有心的妈妈都为自己孩子学中文付出了很多。还是那句话,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想要到达罗马,要马不停蹄,坚持不懈的行进下去……
beiche
发表于 2014-5-29 21:10
schatzlan 发表于 2014-5-29 13:28
人自身对德国的归属感比起是否被别人承认你是法律意义上的“德国人”重要吧!!我没有特别去看条文研究 ...
“在教育上如果带外国背景的父母很强调在德国出生的孩子不是德国人,”,这里应该是有误会吧,我的意思是在德国出生长大的孩子,不论中中还是混血,最好不要忘记中文和中华文化(有些人愿意忘记也是可以的,个人自由嘛)。跟孩子是不是德国人没什么关系吧?即孩子学好中文和孩子的德国籍并不矛盾啊!我想这里的绝大部分家长都不会为了让孩子学中文而特意跟孩子强调他/她是不是德国人吧。
beiche
发表于 2014-5-29 21:12
山丹丹花 发表于 2014-5-29 16:00
儿子到8月份就7岁了,读经也整整3年了,读经一年后自己读绘本故事,去年开始纯文字中文书,《小鹿斑比》也 ...
向你学习
beiche
发表于 2014-5-29 21:14
满架蔷薇一院香 发表于 2014-5-29 16:39
麻烦问一下,各位坚持读经的妈妈们,用的是那些教材或者是书。
比如先说最基本的三字经,弟子规等。我希望 ...
我是自己网上下载,排成2欧元硬币大小的字体,再打印出来
beiche
发表于 2014-5-29 21:23
本帖最后由 beiche 于 2014-5-29 22:28 编辑
ananbear 发表于 2014-5-29 09:12
你陪他侍侯他的时候是不是很少说话如果你每天都讲的口干舌燥,小孩子应该学的很快啊
我跟他一起的时候都是喋喋不休啊,他就是个小话痨。从睡醒到上床,自己喋喋不休。认识他的都说是因为我跟他说话说的太多了。只有看书时他没声。上幼儿园前的中文还是很好的,上了幼儿园后中文就急速下降,德语逐渐占据绝对优势,所以说有没有这个语言大环境对我家的来说差别真的很大。
ananbear
发表于 2014-5-29 21:54
beiche 发表于 2014-5-29 22:23
我跟他一起的时候都是喋喋不休啊,他就是个小话痨。从睡醒到上床,自己喋喋不休。认识他的都说是因为我 ...
这种情况还真奇怪。我家是双语环境,两个孩子还经常由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帮着带,两个孩子目前还都是保持跟妈妈说中文。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爸妈每年来一次的原因{:5_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