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zhuzhu
发表于 2014-5-29 14:11
我的大儿子阳阳4岁才开始说中文,很晚的。我们这几年一直用读经的方式学习中文,儿子现在小学一年级,德语和数学作业是和其他班上的孩子不一样的,每周一节课和二年级孩子一起上。老师建议跳级。
具体这几年走过的路,我半年前做了一个总结,写在下面的文章里了。文章很长,希望对读经还不是很了解的家长们有些帮助。谢谢!
和儿子在海外读经共学的日子
李伟霞(德国)
我接触经典的时间并不长。2009年王财贵老师来德国做巡回演讲时,我正忙碌于适应因休产假中断一年的工作而焦头烂额,即便在德国热线上偶尔会浏览到关于读经的热火朝天的讨论,也没太放在心上。当时觉得读经离我的世界是十万八千里,为什么要读经啊。一年后,偶然在网上看到一个认识的妈妈,在离家40公里外的城市办读经班,因为好奇,也就带阳阳加入了,当时阳阳三岁两个月。他那时汉语能部分听懂,根本不会说,德语能完全听懂,但词汇量有限,而且吐词非常不清。我坚持每周末驱车去参加这个读经班,直至二儿子出世。这个读经班提供给了我和阳阳初次接触经典的机会。当时班上是大小孩子混班制,大概有15个家庭。我们那时读《老子》。因为当时自己对读经教育没有太多的了解,加上阳阳那时的汉语程度是几乎无法开口跟读,所以可以说我们是听经听了半年多,汉语提高效果并不很明显。具体今后读经的路还要不要走,或怎样走,我心里非常没有数。
带着满腹的困惑和中文学习道路上何去何从的疑问,我带着刚满4岁的阳阳和刚满4个月的二儿子灿灿于2011年复活节后北上汉堡,参加那里举办的复活节读经营。这个读经营让我大了眼界,原来混血儿童即便在海外,汉语也可以达到这么高的程度。当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两个混血孩子,那时5岁的春子和8岁的凯文。这两个孩子温文尔雅,谈吐得体,举止大方得体又不失儿童的活泼,真是有点翩翩君子之风。我当时真是感慨万千,看到了海外中文教育的希望。
这个读经营可以说是我对海外中文教育或者是读经教育认识上的一个转折点,我开始反思我作为母亲,是否最大的尽到了在儿子中文教育上的责任。答案是否定的。从那以后,我开始学习读经理念,在网上找相关文章大量阅读,开始了我和儿子正式意义上的读经学习。开始的过程是艰难的,从刚开始的每天的5分钟,不厌其烦的重复三字经中某句,矫正儿子的中文发音。中间过程中有时也会觉得很辛苦,二儿子还在襁褓,需要照顾。但一想到作为母亲,这件事情如果我不去做,可能不会有人会比我更用心的去做,而且我们已经错过了几年的时间了,因此也就这样坚持了下来。慢慢的看到了阳阳可以三字一句的三字经,弟子规到读四字一句的千字文和百家姓,到五字和七字的声律启蒙,五言和七言的诗词,直到诵读论语。这个过程中随着他诵读能力的增强,他可以出口成章,口音也有很大改善,而且会自得其乐的不断重复经典中的内容,我坚持读经的信心加强了。
带阳阳在家学习的过程中,我一直也在寻找一个可以共学的集体。曾经带他去了4个月的有小部分读经内容的中文学校, 因为要徘徊于在家读经和中文学校的白话文作业之间,发现两者都无法兼顾,反而令我和孩子都更加辛苦。在所在和周边的城市寻找纯粹读经的集体,发现都找不到。这期间又带阳阳去汉堡参加那里圣诞节举办的冬令营。那次的冬令营的最后一天的汇报演出,看着小孩子们自得其乐的诗词吟诵,还有少年班英文经典的唱诵后,我当时感动的只想哭,我是多么的希望我的孩子们也能有一天和我一起分享经典带给我门的感动啊。我要自己开读经班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了。虽然有很多的顾虑,但有了汉堡致谦学堂的校长杨老师以及德国各地因读经而结缘的朋友们给我的精神上的大力支持,我开始做办读经班的各种准备。
很幸运的找到了当地的一个教堂机构提供的免费场地,有两间教室。2012年农历新年过后的2月中旬读经班开课,学习千字文。刚开始加入的家长有大概20个,大部分从未谋面,只是因为看到我在德国热线上的帖子而来的。 虽然课程上安排了诵读,吟诵,字卡和儿歌等内容,但家长们问的最多的问题是,为什么没完没了读这些不可理解的东西。我打印了关于读经理念的一些文章传阅给大家,但好像也收效甚微。几次课后参加的家长和孩子们就急剧减少,然后就陆陆续续地有人走。原来刚开始的两个班因为人数的减少,无法成立,被迫成为大小班混合成为一个班。但情况仍不见好转,一直到7月份,因为各种原因只剩下一个读经家长,我。只剩下一个读经儿童,儿子阳阳。
感谢汉堡致谦学堂的校长杨老师。偶然间接地知道这件事情后,主动打电话给我,鼓励我说没关系,继续做,并建议我来汉堡学习教学。从汉堡回到家后,新来了一位家长,每周都来读经,这样读经班又起死回生,有了两个读经儿童。几个月后,断断续续的又有家长来,又有家长走,这种状态持续到直到11月份中国吟诵协会会长徐建顺老师来,经常参加周日读经的家长趋于稳定,有5个左右。当时班上的家长们几乎基本上都参加了徐老师在杜塞的吟诵讲座,对读经课上加入吟诵内容都表示支持。所以我们的课程是诵读和吟诵相结合,穿插识字,汉字演变写字还有绘本。到2013年6月又有几位新的家长加入,考虑到孩子年龄段的不同,诵读程度及内容上的差异,分成大小两个班,以利于教学。到现在我们有大小两个班,一共15个孩子,三个老师。为了突出我们是读经班这一重点,于去年11月做了教学调整,取消了绘本部分,增加了读经时间。
陪儿子诵读经典的过程,也是我给自己补上文化课的过程。每部经典都有自己的亮点,名言。我最喜欢的经典是论语。刚开始读论语时觉得生僻拗口,吃力。但读到十几遍时,状态就会大有改善。在读论语的过程中,我看到的谆谆诱导的孔子是栩栩如生的,其中的经典名句是我遇到困惑和困难时的指路明灯。“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孔子解答了我们在生活中为人处事的种种困惑,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告诉我们宽容宽恕是终身需要奉行的真理,做人做事推己及人,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这些教诲会给我一个目标,使我慢慢开阔了自己的心胸,为人处事就能尽量朝“不怨天不尤人”的方向去努力。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告诉我大家都喜欢的事情,你必须去考察清楚,要有自己对事物的判断力,不要人云亦云。这对读经也同样适用。面对学习经典的反对声音,只有自己经过亲身实践了,考察过了,才能形成自己的判断,而不是一味的随大流,盲目跟风。大学中的“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尽道已”,告诉我做事情一定要分清楚主次,轻重,本末。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其实何必一百遍,在平常的诵读中,总会有一两句在不经意间跳出来,大放光明。在我遇到困难和未知时,常常不自觉地会有几句经典在我脑海里回荡,像是在提醒我,协助我。通过这样的诵读实践,我坚信儿子比我早接触经典,记忆力比我好,现在不理解里面的内容怕什么,他还有一辈子的时间去理解经典里的内容。 现在我能做的事情就是趁着时机播种,辛勤耕耘,等待它有一天硕果累累,长成又深厚传统文化根基的参天大树。我坚信有这些先贤千载流传下来的智慧,伴随他的成长和今后人生中的许多未知,他的人生将会是,少走些弯路,少些困惑,多些智慧,光明的,幸福的。
现在回过头来看儿子读经的两年半,阳阳的中文进步可以说是巨大的。从4岁开始口齿不清的费劲的跟读三字经,到两年半后的今天跟读孟子这样的长篇经典毫不吃力。从洋腔洋调的口音很重到今天口语接近标准,从一字不识到接近突破识字关,并开始了中文长篇的阅读。这些如果还是走海外中文学校白话文中文学习的路子的话,都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坚持中文经典的诵读,他的德语也进步飞快。从口齿不清到表达清楚,词汇量丰富。因为有了读经培养出来的定力,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去年秋季上一年级后德国学校的各项课程都很轻松。老师专门每周让他一节数学课和二年级的孩子们一起上,并给他布置二年级学生的各项作业,他也觉得很轻松。
在办读经班教读经两年过程中,我是边思考,边实践,再思考,再实践。越实践,越发现读经教育真是妙不可言。这期间也有一些体会,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其一,家长的心态决定孩子的状态。千万不要以功利的目的心去读经典,因为这样的心态和读经典的原意是相悖的,有时孩子们看似原地踏步甚至有些倒退,其实可能是螺旋式上升的状态的前奏。家长会可能因为一时的一叶障目而使自己和孩子与经典最终失之交臂,这是极为可惜的。
其二,经典学习,贵在坚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这种坚持绝对不是盲目的,狂热的,无理由的或者人云亦云的坚持。经典学习坚持的根基是对读经理念的深度理解和把握,这是支撑和解决读经实践中诸多疑惑和问题的关键。
其三,学习经典的过程尽量踏踏实实的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做。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有一些形式是可以的,但形式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经典学习的,不能为了寻找形式而本末倒置。这些年看到到凡是家长们专心的读经,不是心猿意马的不断地尝试各种新的中文学习方法,寻找各种读经形式的,试用各种教材的,孩子们大抵也是读经成效最为显著的。实践证明,孩子们是能够适应安静肃静,没有太多花样形式的读书方式的。
王财贵老师说,如果这世界上有一件事是利人利己的话,那就是教育。我感谢儿子,因为有了陪他诵读经典学习先人智慧的过程,给我开启了一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门,我的生命感到从未有过的充实,真正体会到古人所讲的古之学者为己的乐趣。我感恩因经典而结缘于德国各地的读经家长和老师们,并和她们他们结为朋友,在读经和人生道路上互相协助。读经,真是“问一得三”,人生的幸事也未免于此吧。
如幻
发表于 2014-5-29 14:12
山丹丹花
发表于 2014-5-29 15:00
儿子到8月份就7岁了,读经也整整3年了,读经一年后自己读绘本故事,去年开始纯文字中文书,《小鹿斑比》也自己读完,当然也经常有读错的字,现在每天会给我读两个故事。
三年中读完《千字文》《弟子规》《百家姓》《孝经》《老子》《易经》前三十卦,《系辞上下传》,《论语》很多篇章都会背,整篇会背的有《大学》《中庸》。《黄帝内经.素问》也读到了阴阳应象大论篇,上古篇和四气篇也都会背,中间需要适当提醒,诗词数十首,古文也背了好多篇,一年前就和姐姐读一样的内容了,现在读-《孟子》。感觉孩子的潜力是无穷的,陪着两个孩子诵读经典的过程,也是给自己补课的过程,古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现在不理解没关系,我只求多输入,趁他们记忆力最好的时候。
兩米陽光
发表于 2014-5-29 15:39
xiaozhuzhu 发表于 2014-5-29 15:11
我的大儿子阳阳4岁才开始说中文,很晚的。我们这几年一直用读经的方式学习中文,儿子现在小学一年级,德语 ...
太感動了!真是心有戚戚焉:)
不上论坛很久了,今天来说几句。我去年9月的时候发过一个帖子问关于读经的。(ID 童言无忌,但是久未登录忘了密码才注册这个名字)。当时我家3岁的老大中文真的是很令我着急的,而且有越来越差的趋势。我很庆幸撞进了读经版块,感谢如幻和其他妈妈的热情回复。去年12月第一次参加了汉堡的读经营,回来路上心里除了满满的感动之外就是前所未有的信心。这几个月来我一直都在家坚持给孩子们读经,现在老大的中文跟我日常对话没有问题(去读经营之前他都是用德文回答我),能够自己读7,8个字长的句子了。
我们读经的时间不长,确实没有什么发言权。其实我只是想说对读经有疑惑有犹豫的妈妈说,何不多对读经作多一点的了解?试试看,如果真的不适合再放弃也来得及。
最后,真的要感谢如幻,认识你真好!还有各位读经妈妈,一起读经的感觉太好了。
满架蔷薇一院香
发表于 2014-5-29 15:39
麻烦问一下,各位坚持读经的妈妈们,用的是那些教材或者是书。
比如先说最基本的三字经,弟子规等。我希望有那种字体比较大,带拼音和解释的,带图画就更好了,适合给孩子看。
这类经典,有什么可推荐的版本吗?哪里买到的?
兩米陽光
发表于 2014-5-29 15:44
满架蔷薇一院香 发表于 2014-5-29 16:39
麻烦问一下,各位坚持读经的妈妈们,用的是那些教材或者是书。
比如先说最基本的三字经,弟子规等。我希望 ...
这位妈妈您如果要字大一点的可以考虑 学儿大字经典诵读本 淘宝有卖,其它或者绍南文化出版的经典诵读本,可以先去网上搜一下。
ANNA2010
发表于 2014-5-29 15:48
看到这个贴子,让我觉得真是惭愧,该是时候想想怎么教孩子们学中文了。
ANNA2010
发表于 2014-5-29 16:35
duden 发表于 2014-5-27 20:27
这个也是很片面的,你自己不会,你不会逼着孩子干,
但你要知道,每个人天性是不一样的,不要觉得他们是 ...
{:5_394:}{:5_394:}
jadeding
发表于 2014-5-29 16:47
我和女儿(半个德国血统)接触经典比较晚,快7岁时候才撞到了汉堡。当时孩子天天哭,上课时居然大哭,我不要上这个bloed Schule. 我第一天就想打道回府了。杨眉老师说, 你坚持一个营看看吧。 我是带着好奇和试试看的心坚持完,想知道汉堡学堂的孩子们为什么能认识字? 一个营后,她还是不读,但是我坚持读自己读半小时。回家后,孩子的举止确实有变化,奶奶看到了告诉我了。 2个月下来,她也忽然你说上句,她答下句了。第二个营下来,她居然愿意指字了,当然不是马上认识字,而是认拼音,但她不抵触我已很开心了。 我开始利用每个周日时间义务带3个孩子(另2个是7岁和9岁兄弟两个)读论语。三个孩子中,状态最好的是闺女。虽然我们无法做到每天超过半小时读经,但是我自己是没有放下。 我个人在国内和德国都是学的理工科,别说对中文,对哲学更是觉得没有兴趣。 读完大学论语经典注释后,发现那么好的哲理其实都在里面,先人已经给我们指点了。比如财聚人散,财散人聚。比如国家状况不好, 国库不够用,先人主张降低赋税。老百姓不够用, 统治者怎够用? 老百姓够用了, 统治者怎不够用? 从开始为了孩子学,到现在自己沉淀进入。我想我们会坚持下去,(当然任何一样东西,坚持20年,都能成行家), 我确信这些人生哲理(经典中99% 是好的)能帮助到孩子们和我们,而不是我们当年的政治课。每天超过1小时读经的方式,我们还做不到。 但每天从读5分钟,还是不难做到的。从帮孩子学,到自己沉入去学,这就是我家的变化。 孩子的变化读经营的老师妈妈看到了,就不多说了。杨老师将自己的经验无私告诉给大家,此心可鉴。 适合不适合,判断在自己。喜欢就做,不喜欢就不做 。世界上最大的难题是教育,谁都不能保证孩子都一个样。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个体,需要引导,需要尊重。教育的过程,我们更在向孩子们学习。
如幻
发表于 2014-5-29 1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