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人生
发表于 2007-4-18 01:27
《无风不落梨》
牐
牐 明朝,莱州地区。
牐 秀才田生,科举不中,回乡。一日,去邻乡,拜访同窗刘生、秦生。
牐 先至刘生家。近中午时分,刘生令妻做饭,粗茶淡饭,上桌。刘生又令妻上酒,刘妻微愣,使眼色招刘生进厨房,妻问:“家中何来酒钱?”
牐 刘生皱眉曰:“同窗来访,岂可无酒?”
牐 妻,略思,拿剪刀绞下秀美长发,云:“君勿愁,待我卖发换酒。”
牐 不多时,刘妻端来酒。田生见其,忽然罗帕罩头,似失秀发,顿悟。心底一酸,差点落泪。说什么也不喝这酒,起身告辞而去。
牐 田生又至,另一同窗秦生家中。秦生知田生又落第,甚是冷淡。秦家富裕,院中大片梨树,梨子已熟,煞是诱人。
牐犔锷笑曰:“可摘梨,与客尝否?”
牐 秦生心疼,叹曰:“唉,无风不落梨呀。”
牐 田生,哈哈大笑,遂告辞。
牐 翌年,田生中状元。
牐 又逾七年,田生已任南方某地之巡抚。刘妻劝夫,前去拜见田生,以谋个职位。刘生果然前往。
牐 田生见同窗刘生来拜见,欣喜,热情款待。约住了一月,刘生不惯南方的生活,极思乡,便与田生讲:“本想在你的手下谋个职位,可我实在是不服水土。我还是回家吧。”
牐 田生知刘生秉性善良诚实,也非做官之人,就又留他住了几日。而后,给他备了些盘缠,十里长亭,送别同窗好友……
牐 刘生回得家中,却见,破旧土屋,竟变成高阁大院,惊问妻子:“这是怎么回事儿?谁给咱家盖的楼院。”
牐 妻答曰:“是那田生派人来修建的。另外,又赠给良田十亩。”
牐 刘生感激得唏嘘不已。
牐 秦生闻听此事,眼红心妒,也连忙打点行装,前往南方拜见田生。秦生见到田生,连声地喊:老同窗,今已发达,莫相忘。云云。
牐 田生,不冷不热地招待了他。约两日后,田生告知曰:“我欲去外省办公事。你且回乡。我送你书信一封,谨记,回家后再看。”
牐 秦生无奈,只好怀揣书信,返乡。途中,忍不住打开那封信,上书五个大字:无风不落梨。
牐 秦生又羞又悔,加,途中疲乏,病了一场,盘缠用尽,最后,一路讨饭,才回得老家……
牐
牐 (流传于莱阳地区。) 牐
牐
牐 [某友]曰:这事,小时候听老人说过。
牐 [某君]曰:这秦生,呵呵。自讨没趣。
牐 [笔者]曰: 没有什么神秘、玄机、怪异的。选这个关于“势利眼儿”的故事,只是加点花絮而已。 呵呵,“无风不落梨”。
燵某叟]曰:像这文中的结局,终归是少数。据我所知,历来,这势利眼儿的人,大多都比不势利眼儿的人,得便宜。唉!你还别不服气。
牐 [笔者]回曰:楼上的大爷说得没错。
享受人生
发表于 2007-4-18 01:28
《捉鬼》
牐
牐 约,六三年,岛城。
牐 某大院,拥挤不堪,居民,均需院外公厕方便。
牐 那夜,月光惨淡,院中一女子,入该厕。公厕灯坏,朦胧中,女子,感厕之小后窗,仿有物晃动。举手电照之,现,一吐血红长舌,面目狰狞,白衣悠荡的鬼。
牐 女子惊叫,那鬼,一闪而逝。女子,奔回家,浑身颤抖,将所遇,告知家人。家人唤邻居,一同前往捉鬼,那公厕后窗处,并无异样。众人,疑,那女子看错,大惊小怪。
牐 月后,院内又有妇女惊言,晚间,入那公厕,小后窗处,有“吊死鬼”闪现,并伴着“吃、吃”怪声。更甚者,某妇人年近四十,受那鬼惊吓,心脏病发作,险些丧命。自此,该公厕,晚间,无人敢入。
牐 当地公安,接报案,认为有人捣鬼。夜间,派民警蹲点守候。竟无所获。遂,放假消息,此案已破,那鬼,原是一只老野猫。
牐 不及十日,某夜,此鬼,又出现,被暗中守候的便衣,扑倒,擒获。
牐犇耸歉浇一青年,黑布缠头、身着白衣、面画脸谱、嘴挂假舌,所扮。
牐 经审讯,该青年供认,他听旁人讲了些“吊死鬼”的故事,从而心血来潮,装扮成鬼,恐吓众人。找刺激、寻开心。
牐 (流传于岛城的故事。)
牐牐牐
牐 [某友]曰:干点什么不好,装鬼。
牐 [某君]曰:法制观念淡薄。哦,对了,这是六三年的事。
牐 [某叟]曰:“吊死鬼”的传说,以前,真有不少。
牐 [笔者]曰:世间本无鬼,所谓鬼,要么,是应某些人的某种意志、目的而出;要么,就是人对自然界的某些事物或某种现象没有探明而出。民间,对所谓“吊死鬼”,不知从哪个朝代起,形成了定义:一身白衣、垂着血红的长舌头等。
牐 我想,是不是源于一些古老的戏曲中,对“吊死鬼”的舞台设计?听老人们讲,吊死的人,舌头的确伸在外面。
享受人生
发表于 2007-4-18 01:28
《神婆子》
牐
牐 四八年,胶东解放区,某村。
牐 村民曲某,拂晓,邻村帮工回返。自山路而下时,拾,一只倒在路边的死狐。曲某拎死狐进村,逢同村邻里相问,便笑答:“白捡一狐,回去炖炖,尝野味。”
牐 曲某,回至家中,将死狐剥皮,狐肉炖于锅中,狐皮凉于屋檐上。因帮工疲劳,沉睡,欲,醒后再食野味。
牐 醒后,曲某腹中饥饿,到灶间,打开锅盖,惊见,锅中狐肉失踪,只有一堆黄泥块。他又去屋外寻那张狐狸皮,却见屋檐上,只挂着一张麻袋片。
牐 曲某疑惑之际,院外,传来动静。他开门一瞧,门外有几个同村的小媳妇、老太婆,正指着他,唧唧喳喳,议论纷纷。曲某竖耳细听,她们好像在说:老曲把狐狸给炖了,得罪了狐仙,所以要来报复他。唯一的解法,是求邻村的‘神婆子’,来请走狐仙,以得安宁。
牐 曲某左思右想,感觉事情离奇,遂,去邻村,求来那个号称‘神婆子’的老妇。
牐 这神婆子尖嘴瘦腮,确有几分狐相。在曲某家中,盘坐炕上,一脸严肃,先掐指念叨,后,称狐仙附体,跳到地上,一通乱舞,口口声声,要曲某给那狐狸烧香、磕头、谢罪,还要出一头牛钱,让神婆子带给狐仙,否则,灾祸临门等等。
牐 曲某相信,依次照办……
牐 此事,被乡委得知。月余,神婆子和另一壮汉,因多次装神能鬼,骗群众的钱财,被几名解放军押着,走村串乡,游街。
牐 曲某见那壮汉,正是自己的邻居姜三。从村干部口里得知,那神婆子是姜三的表姨。那天,聚在曲某家门口的几个女人,原是,姜三造谣并纵恿她们前去的,其中,还有,姜三的老婆。
牐
牐 (发生在胶州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牐
牐
牐 [某叟]曰:解放前,乡下“神婆子”很多的。索要“一头牛钱”,够黑。
牐 [某友]曰:其实就是“巫婆”。楼上的大爷啊,这“神婆子”肯定都黑,您想想看,逮着这么个机会,容易嘛?
牐 [某君]曰:甭问,那锅狐狸肉,肯定让姜三给嚼巴啦。还用麻袋片换走那张狐狸皮。
牐 [笔者]曰:这神婆子治病的故事,有很多。听说的几个事中,所涉及的神奇之事,一经分析,大多都是人为制造的。
牐 唯有,所谓“黄仙附人”后,请神婆子“解附”治愈之事,有些复杂。其实,并非神婆子,给“解附”医好的,而是患此病者,脱离了某种致病的环境,并经过一定时期地静养(有的也服了些安神药),慢慢恢复而愈的。
牐牐ㄎ 分析“黄仙附人”的真正原因,请详见《再说黄仙》)
享受人生
发表于 2007-4-18 01:30
《麻牌奇闻》
牐
牐 二十年代,岛城。某军阀来岛城消暑游玩。
牐 该军阀,喜撮麻。某夜,宾馆内摆上牌局。开牌不久,值,该军阀单叫西风,却不胡。又洗牌时,发现缺牌一张。经查验,正缺西风。军阀不悦,手下急换另一副麻将。
牐 几圈过后,军阀又单叫西风,仍不胡。他令人验牌,竟又缺一张西风。军阀盛怒,掀翻牌桌,回房而去。
牐 上至二楼,忽见,走廊另一端,黯淡灯光中,腾起一阵烟雾。雾中,一鬼,无首,无下肢,上身着清兵服装、心口前印有碗大的“冤”字,双手各持一个麻牌,正不停地向一边摆动双臂……
牐 军阀惊恐不已,卫兵挡至其身前,抬枪欲射。烟雾又起,那鬼,瞬间消失。待烟雾散尽,卫兵上前察看,自墙脚,拾得麻牌两张,正是所失的那两张西风。其他,无异常迹象。
牐 当晚,军阀惶惶,急请来高人点拨。高人听罢此事,皱眉曰:“那半身之鬼,心口前印有‘冤’字,又偷了你的胡牌西风,看来是找你帮着伸冤的。可沿其双臂所指方向,查寻一下,是否有警局?最近,是否有冤案?只要查明冤情,那鬼就不会再找你。”
牐 军阀,按高人所言,派人打探。于那鬼所示的方向,果有一警局,不久前,确有一桩命案,未破。最后,干脆定性为“自杀”。
牐 唯恐,那鬼再来纠缠,军阀破例令警局重办此案,缉拿真凶。月后,警探于北部海边,将,欲乘木船逃走的真凶,擒获归案。
牐 此鬼,终未再现。
牐
牐 (解放前,流传于岛城的传说。)
牐
牐 [某友]曰:有点儿惊人。真是鬼?
牐 [某君]曰:原来这鬼是伸冤的。那军阀,可真是吓坏了。。
牐 [笔者]曰:不是什么鬼。应是人为制作的鬼。
牐 我觉得,文中那鬼,很像是一种纸壳制作的玩偶,用吊线穿着,会动。由于,灯光黯淡,又有烟雾,其吊线未被察觉。
牐 大概是伸冤之人,想以“闹鬼”的办法,促使那迷信的军阀干预此案,所以,做此巧妙安排。先请人偷走麻牌西风,又自二楼天花板(有机关),放下玩偶“鬼”,提吊线操纵。后趁烟雾收回。若真是如此,可是省了一大笔金银了。
享受人生
发表于 2007-4-18 01:31
《蓝田趣说》
牐
牐 在第五十九篇《小凤凰》中,曾提过,山东地区一直流传着“北方人会看天,南方人会看地。”的说法。在即墨,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民间传说,将上述的说法,演绎得淋漓尽致,且听我慢慢讲来……
牐 话说明朝,即墨一村中,有小康之家姓蓝,丈夫常外出经商,家中由妻子蓝婶操持。膝下二子,均长大成人却未娶妻。
牐 某日黄昏,有一中年的南方客,敲门求宿。蓝家恰巧有闲置空房,蓝婶将其安置于北屋。
牐 此南方客先前几天,是白天出门,晚间回返睡觉。后,又常常晚间出门,白天回返睡觉。蓝婶觉得奇怪,又不便询问,她暗暗打定主意,要探个究竟。
牐 这日夜晚,南方客匆匆出门,蓝婶悄悄在后面跟着他……
牐 行至一土丘旁,南方客蹲在那里,好像在等人来。蓝婶连忙躲到不远处的大树后,观察。子夜时分,土丘旁冒出几缕清烟,紧接着地面出现了一泓泉眼,泉眼中有棵含苞待放的莲荷,月光下,清新绚丽,煞是好看。
牐 蓝婶心想:都说‘南方人会看地’果然不假。白天,这里只是一个土丘而已,谁知夜晚竟有如此的光景。看来这是块风水宝地,这南方人前几天,白天出门,原来,是去‘踩地’呀。
牐 蓝婶悄然回家。
牐 约过三天,南方客放下一锭银子付房费,并曰:“这间房子你千万给我留着,我回趟家乡,月后,我还回来。这锭大银先押在这里。”
牐 蓝婶答应。南方客返乡而去。
牐 谁知,这蓝婶亦非等闲之辈,她明白这南方客定是回乡启祖上的骨灰,准备回来占有那块风水宝地。她按“节气”算了算日子,那泓泉眼中的荷花,应二十七天就能开花。所以,二十七天后,蓝婶启出蓝家族上的遗骨,火化成灰。待夜间,赶到那个土丘旁。至子时,那泓清泉现出,里面的荷花果然绽放了。蓝嫂急忙把祖上的骨灰,倒入那朵盛开的莲花中,莲花迅速闭合,随那泓清泉瞬间消匿了……
牐 月后,南方客果然背着自家祖上的骨灰,匆匆赶回。当夜,他去到那土丘旁,等了一夜,那泓清泉也未再现。看来是被人抢占了。再回蓝家时,他围着蓝家的宅院转了转,感觉宅气有些变化,心里猜出了八九分。于是,南方客又向蓝婶告辞,仍说:过些日子还回来。
牐 又过一月,南方客带来两个漂亮的姑娘,放下一些碎银,请蓝婶帮着照顾照顾,声称自己有要事,几天后回来。遂,急切离去。
牐 都一年了,南方客始终不见踪影。那些碎银早已用尽,又不好把这两姑娘推出家门不管,蓝婶犯了难。最后,她想:两个漂亮的姑娘倒是挺勤快贤惠,干脆留下给自己的两个儿子做媳妇吧。
牐 征得俩姑娘的同意,蓝家给儿子们办了婚事。
牐 逾年,蓝家的两个儿媳都怀了孕。那南方客却突然回来了,蓝婶所料不及,不知该怎么解释。幸好,南方客也没有太责怪,只是称:“我是她姊妹俩的叔叔,我的哥嫂早已去世。既然‘生米已成熟饭’说什么也没用了。不管怎样,我们两家现在也算是亲戚。我本打算将她俩都带回去,这样吧,我把老二带回去,我无儿无女,总要留一个养老的吧。”
牐 蓝家次子与媳妇,相拥而泣,如生死离别,催人泪下……
牐 不久,蓝家长媳产下一子,蓝田,长大后,进京考中头名状元。而此次科考的第二名榜眼,是来自南方的一位举子。正是,当年被带回南方的蓝家次媳所生。
牐
牐 (流传于即墨的民间传说。)
牐
牐 [某叟]曰:这“南方人会看地”的说法,主要就是指,会看风水。
牐 [某君]曰:刚看了本关于风水的书(书中错字不少,像是盗版书。)里面还提到了大家熟知的几个大人物,说他们家的祖坟各占着什么样的风水贵格。说得有鼻子有眼儿的,哈哈。
牐 [某友]曰:以前,但凡有成就的人,都被说成是祖坟的风水好。
牐 [某老太]曰:那“蓝婶”和“南方客”都够聪明的。嗯。
牐 [笔者]曰:这当然只是经民间演绎的故事。
牐 实际上,即墨蓝田是明朝的御史。据史料记载“蓝章、蓝田父子同为明朝御史,皆以刚正敢言著称。”
享受人生
发表于 2007-4-18 01:33
《勾魂绳套》
牐
牐 清末,蓬莱西南某村,有憨厚老农夫马老汉,每日起早,去村外的路上拾粪。后来,不知何故,清晨闭门不出,家人问之,自称:前些日子 ,拾粪途中遇‘吊死鬼’勾魂,险些丢了性命。
牐 家人不信,马老汉便原原本本的讲述了一番。
牐 那日清晨,天还未亮,马老汉如往常一般,用铁锨挑起柳条筐去村外的路上拾粪。
牐 行至村外的半山坡,见路边的核桃树下坐着一人。此时,天依黑,模模糊糊看不清这人的模样。
牐 那人朝他打招呼:“老人家,你在干吗呢?”
牐 马老汉晃了晃肩上挑的柳条筐,回答:“我是一早儿出门拾粪的。”
牐 那人怪笑:“嘿嘿嘿。老人家这么大岁数还要起早贪黑的忙活,何苦受这份累呀?”
牐 马老汉叹了口气:“唉!不忙活怎么行啊。不拾粪回去培庄稼,怎么打粮食填饱肚皮呀?就这样还不知够不够交租子的呢。”
牐 那人便劝导起来,与其在阳间受苦,何不到阴间享福?一番“弃世得解脱”的诡论,把个马老汉说得迷迷糊糊、晕头转向。
牐 那人又指了指核桃树的矮杈,言道:“看样子你已开窍了。来,我在这树杈上给你系了个绳套,你只要把头往里一伸,就能脱了这劳苦的日子,去享清福了。”
牐 马老汉稀里糊涂地走近那树下,矮树杈上果真垂着一个绳套。此时,见他有些犹豫不决,那人却在旁边唱起歌来:“上吊好、上吊好,一年省下一个大棉袄。不愁吃、不愁穿,不受辛苦不烦恼……”
牐 听着这歌声,马老汉仿佛中了邪一般,身不由己的将脑袋往那绳套里伸,只觉绳套立刻勒住了自己的脖颈……
牐 危及时刻,恰巧,村中传来公鸡的打鸣声。马老汉只觉眼前一亮,瞬间,那个人和树杈上的绳套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牐 天渐明了,四周静悄悄的,并无任何异样。
牐 马老汉摸了摸被勒痛的脖子,幡然醒悟过来,心想:大概是遇上勾魂的吊死鬼了。
牐 他捡起丢在地上的铁锨和柳条筐,一路小跑回了家。从此,早晨,再不敢出门了。
牐 家人听罢,不禁愕然,连忙求人购买避邪之器物,悬挂于家中以求平安。
牐
牐 (流传于蓬莱乡村的鬼故事。)
牐牐
牐 [某君]曰:鬼也会忽悠人?哈哈。
牐 [某友]曰:这个故事在乡村流传很广,在其他的地方也听说过。
牐 [某叟]曰:小时候,在乡下常听老人们说,这“吊死鬼”也跟“水鬼”一样,如果能找来一个“垫背”的,自己就可以再托生了。
牐 [笔者]曰:这个一个典型的乡村鬼故事,当然不是真的,是有人瞎编出来吓唬人的。
牐 “吊死鬼”和“水鬼”在民间传说中,是最为常见的鬼。因为,旧时期的人们曾愚昧地认为,那些自尽的人是因为“魂儿”被“鬼”给勾走了,所以才上吊、投水的丢了性命。从而,也就引出 了“吊死鬼”和“水鬼”勾魂、找垫背的迷信说法。
享受人生
发表于 2007-4-18 01:33
《避水鞋》
牐
牐 古代,沂水附近。
牐 某村读书郎邹生十六、七岁,清秀温和,勤奋好学,颇有才华。每日,行路二十里求学,不辞辛苦。途中,需淌过一条宽河。虽河水不深,仅没膝盖,水流却湍急。
牐 不知自何时起,总有一老者等在河边,只要见到邹生与几个同窗欲过河,就会将邹生背过河去,从不背别人。
牐 月余,一日,邹生行至河畔,不见那老者。正张望之时,身边出现一如花似玉的少女,冲他嫣然微笑:“公子可是要过河?”
牐 邹生点头称是。
牐 “前些日子,背你过河的是我爹爹。他有事不能来了,以后,由我来背你过河。”少女言道。
牐 “不、不,我怎能让小姐背着呀。我能淌过去的。”邹生边满脸通红地说,边挽起裤腿。
牐 那少女拦挡住他:“公子不必害羞。我爹爹料到你不会让我背,故令我扶你过河,你不要再推辞。”
牐 邹生拗不过她,只好任其扯着自己的衣袖走下河,感觉仅走了几步,就淌过了这条宽河。
牐 连续几日如此。许是“最难消受美人恩”,他作诗一首赠于她。那少女观罢笑道:“爹爹说得没错,公子果然好才华。只是有些迂腐,瞧这诗写得多酸呀。”
牐 邹生尴尬,不知所措。
牐 少女见状更是忍俊不住,笑弯了柳腰……
牐 翌日,少女忽然邀请他去家中坐坐,邹生欣然前往。沿河畔行至上游一清澈的泉眼处,少女自袖中掏出一双绣红布鞋:“我家住在水下,你将这双鞋穿上,就能任意出入水间。”
牐 邹生接鞋穿上,正合适。随那少女步入泉眼水中,竟如履平地,水不沾身……
牐 且说,这邹生是家中的独子,家境小康。傍晚,他欢喜归家,家里人还以为他下学而回,邹生的两个未出阁的姐姐发觉弟弟手中握着一双绣红布鞋,好奇,要过来观看,但见布鞋上所绣的红线花样栩栩如生。追问此鞋来历,邹生笑而不答。
牐 姐姐们的绣工在本地也颇有名气,连夜仿照此鞋刺绣,却怎么也绣不出鞋上的花样。
牐 几日后,邹生要回那双鞋匆匆上学去了。近晌午,家里人发现书房有邹生留下的一封书信,写明了他的过河奇遇,并称要在那泉眼水下娶那少女,暂不归家。
牐 邹家心急如焚,将邹生的叔父们请来,言明此事。叔父们膝下均无子,岂能让这一独苗入赘他家,况且,住在泉眼中的还不知是妖是怪?邹家人一起寻到那条宽河上游的泉眼,共有六个。叔父们派人运来六大车石灰,分别堆在六个水波碧蓝的泉眼旁。后,齐声高喊:若不赶快交出邹生,就要将石灰倒入。
牐 不多时,一泉眼中飘出一阵苍老的笑语:“哈哈,这不是亲家人来到了嘛。贵公子已与小女完婚,我家乃仙客人家,明日就要带贵公子搬去仙界了。诸位请回,明日此时,可于你家大门前与贵公子见上一面。”
牐 邹家人担心邹生的安危不感造次,只得归家等候。
牐 次日,邹家老小聚在家中门前,忽然听见天上有人呼唤。抬头望见空中一朵祥云上,邹生正向下频频招手,身旁有一对衣衫华丽的老夫妇和一位仙子般的美女。祥云缓缓飘远,渐渐消失于浩浩云空……
牐 (流传于沂水的传说。)
牐牐牐
牐 [某君]曰:能写酸酸的情诗,就白捡了一位美女。这便宜占大发了。
牐 [某友]曰:别妒忌呀,楼上的老弟,你要是有才华也写呀。呵呵。
牐 [某君]回曰:落伍了不是。现在是什么年月呀,等我买彩票中上个一千万,东部的别墅一住,大宝马一开,啊,什么样的还划拉不来呀。哈——哈、哈。
牐 [某友]回曰:哎,老弟,该醒醒啦昂。要不赶不上班车了。
牐 [某叟]曰:我听过类似的故事,那泉眼里的人家,不是什么仙客,传说是鱼精。
牐 [笔者]曰:此类传说,大多都是出自人们的美好想象。
牐 文中的传说故事,估计是想表明古人所谓“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道理。
牐 至于,那泉眼里的人家,又说是鱼精的,也有说是鳖精的。
牐 甚至有这么一说:那泉眼非常深,底部跟大海相连通,海龙王特意来到那泉眼里,是为给小龙女择婿。邹生是入赘了龙宫。
牐 这个说法嘛让人喜欢。
享受人生
发表于 2007-4-18 01:51
《黄包车疑踪》
解放前。山东。
岛城四方区的北部,原是一大片的空旷荒芜之地,人烟稀少,坟茔遍布。
一九四七年,隆冬。北风凛冽,大雪飘飘。
老车夫孙贵拖黄包车,游走于繁华街区鲍岛附近。已临年关,趁此恶劣天气,可以多拉些出手阔绰的豪客富人,多挣些钱。
天近黄昏时,已奔波了整整一日,虽收入颇丰却也极度疲乏。孙贵靠在黄包车边,揉了揉酸痛的腰腿,想想家里的老婆孩子还在等他卖面回去做饭呢,决定收车回家。
刚一抬头,不知什么时候,车前站着一位身披红斗蓬的艳丽少妇,面若桃花,美眸流波。手臂上还挽着一个红丝绸的小包裹,冲他娇娇的笑着:“车夫大哥,我要去四方区的北边。”
“这位太太,我拉了一天的活儿,实在是跑不动了。地上的雪又这么厚。你还是再到前面去叫辆车吧。”孙贵摇着头说。
可是,那艳丽少妇好像没听见他的话一样,伸手扶住车栏杆,轻飘飘的一纵身,就翩然跳上了黄包车。并随手掷给他两块银元。
孙贵展开双手接住两块银元。虽然他真得太劳累了,可看到手中叮当作响的“袁大头”,顿时,又气力倍增起来。
权衡了一会儿,他毅然抬起车把,迈开双腿,踏着厚厚的积雪,朝四方区的方向奔去……
黄包车进入了四方区北部,路过一片低矮的破瓦房时。孙贵高声问:“太太,在这里停车嘛?”
那少妇回答:“别停下,继续往北走。”
孙贵心里直犯嘀咕,这里是四方区的居民集聚地,再往北走已经没有人家了。这位太太好生奇怪,她到底是要去哪里?”
又行了一程。
黄包车跑进了那一大片荒芜坟地的小道。孙贵又高声疑问:“太太呀,你这是去哪儿?前面根本没有人家啦!”
“你尽管往前走吧。走到了,我自会喊停。”艳丽少妇的声音又从身后传来……
直到黄包车穿过了坟地。
孙贵气喘吁吁的停下脚步,不耐烦地说:“这位太太,再往前走就是荒山了。黑灯瞎火的,你到荒山上干啥?好了,到此为止。你再给多少钱,俺不拉了。”
这次,却无人回应。
孙贵放下车把,摘下脖子上的包毛巾边擦着脸上的汗水,边回头观瞧。
啊?!
黄包车上竟然空空荡荡,那个身披红斗蓬的艳丽少妇早已不翼而飞!
“是不是在半路上掉下车了?”孙贵想至此,不由得心头一震,急忙又拽起车,返身,顺着原路往回走,寻找艳丽少妇踪迹。
天色渐渐黑了下来。空旷的坟地里,风声隐隐、怪树轻摇,白雪覆盖着一排排的坟堆。看上去,仿佛有无数鬼魅在坟堆后张牙舞爪、来回悠荡……
直到又走出坟地,孙贵发现,原途的雪路上,除了黄包车辙和自己的两行脚印,竟然不见其它任何的痕迹。
孙贵歪着头,傻傻地望着那片身后那片荒凉的坟茔,回想刚才发生的怪事:难道身披红斗蓬的漂亮太太是这片坟里的鬼魂?
想至此,他不禁毛骨悚然……
(曾发生于岛城的一件怪事。)
[某中年网友]跟帖:这个传言一定是黄包车夫们故能玄虚,编造出来吓唬人的。
[某老太]跟帖:穿过坟地的功夫儿,那个漂亮小媳妇就不见了。看样子,她肯定是那里面的鬼魂儿。她是故意让那个车夫把自己拉回坟里的。
[某大爷]跟帖:这事儿好像发生在四七年。我也听说过。当时的人们都说这是个真事儿,不是车夫们编的。
[某青年]跟帖:楼主啊,你也不详细描写一下,那漂亮少妇到底有多娇艳性感。呵呵。对了,坟地呀!妈呀!我感觉脊梁上有点发冷。
[笔者]回复:在小时候听到这故事时,只当是闹鬼的事。可世间怎会有鬼?
后来,看了八十年代流行的一部通俗小说《昙花梦》,是描写解放前,南京几个有一身轻功的娇媚女盗的。我忽然联想了到这件怪事,心里明白了几分。
我猜想:文中那披红斗蓬、手挽红绸包裹的艳丽少妇,可能是类似于那部通俗小说中的、会轻功的女盗。
解放前,鲍岛是岛城的繁华地带,她在鲍岛窃得贵重财物后,故意让黄包车进入坟地。趁经过树下之际,纵身攀住树枝横干,借树而走,悄然脱身。所以,坟地那条小道上没有留下她的脚印。
她这么做的目的,可能为了日后,使警察的寻访追踪就此而断了线索。是为掩遁踪。
当然希望她是一个“女侠盗”了!
享受人生
发表于 2007-4-18 01:52
《海底桃源》
明朝。山东地区。
王全七岁时,父亲赶海救回了一个受伤的小娃娃。
那小娃娃在王氏夫妇的精心照料下,伤势很快好转,不久后,便神秘消失了。有人称亲眼看见他跳进了海里。
父亲曾经对母亲讲过,这个小娃娃可能是个海底的神仙。
王全十九岁那年,父母先后病故。他举目无亲,孤单度日。
虽然,家离海不远,而王全却不谙水性,极少去赶海。只依靠祖传的三亩薄田,辛勤劳作,清苦生活……
那天,王全耕种完毕,坐在田头陇上歇息,眼见一俊秀少年微笑着来到面前。少年自称是当年的那个小娃娃,特意前来报答王家的救命之恩。
当得知恩人已经不在人世时,俊秀少年不禁流下泪水……
俊秀少年见到王全生活很艰苦,便要王全跟他一起去“海底桃源”享福。
王全将信将疑。
少年执意让王全趴到他背上,毫不费力地背起了他,扭头叮嘱:“哥哥,请闭紧双眼。记住,只管搂紧我的脖子,在我没有让你睁开眼之前,你可千万不要睁眼,不然,性命难保。”
王全点头称是,闭紧了双眼,双手搂住那少年的脖颈。须臾间,只听双耳生风,身体像是腾空了一般……
大约一个时辰后,那少年放下了他,说:“到了,哥哥睁开眼,看看吧。”
王全从他的背上下来,睁大眼睛一瞧,大惊。
只见自己身处在一个金碧辉煌,宛如仙境的地方。这里的人们工学商运,生活富庶。处处歌舞升平,人人快乐平等。
少年天天陪着他吃喝游乐,真真的享尽了荣华富贵。
月余后,王全颇思念家乡,提出要回家。
少年一再挽留,最后见他去意已决,只好答应了,并告知他:“哥哥,你临走时,必须去向我的父母辞行,他们会送你一些礼物的。切记,若是让你挑金银财宝,你莫要。你可直接要他(她)们身边的那个”玉葫芦‘。“
王全牢牢记住。
第二天清晨,少年带王全去自己的父母那里辞行,他的父母早已坐在一个富丽堂皇的殿堂上,等着王全的到来。
少年的父母服饰雍容华贵,如王者至尊一般。
他(她)们满面含笑地说:“王全,当年,若非你父亲相救,我儿恐怕早已没命了。所以,我们全家人对此感激不尽。听说,你在岸上生活得很辛苦。你看,这里有无数金银,你尽管捎带回去享用。”
几个侍从抬上来几只木箱,打开箱盖,里面都装满了金银珠宝,散发着夺目的绚丽光彩……
王全没有理会那些木箱。他抬头看见少年的母亲手中,托着一只玲珑剔透的玉葫芦。便诚恳地说:“我不要金银,只想要夫人手里的那只玉葫芦。”
少年的父母面露难色,继而责怪地瞪了少年一眼。他们稍作商议后,最终,将那玉葫芦赠予了王全,并说:“这只玉葫芦只能伴你百日。满百日后,我们可要收回来的。”
王全答应。
离开殿堂,少年仍跟来的时候一样,将王全背出了大海,一直送回到家中……
当晚,那玉葫芦竟变成了一绝色女子,王全即得美妻。二人相亲相爱、情意绵绵。
每日,王全去田间劳作。
遇中午歇息的时候,他的脑子里刚想出要吃什么美食,那绝色女子都会翩翩送来。不管他心里想什么,那女子仿佛全知晓。
转眼,百日已满。
绝色女子提出要回海底。王全心里很难受,跪倒在地恳求她留下。
那女子想了想,从怀中取出一面小镜子递给他:“我必须回去。这个小镜子可以照到”海底桃源‘的。想我的时候,你把镜子对着大海的方向照一照,就能从镜子里看到我。“
二人凄凄楚楚、洒泪而别。
后来,王全每思念那女子时,便取出小镜子向着大海照一照。镜中,果然出现了“海底桃源‘的景象和那绝色女子微笑着的娇容……
又过去了十年。
一日傍晚,王全刚回到家中,忽然,有一个俊美童子上门找他,并称他为父亲。
王全惊诧,急忙问他来自何方?
童子回答:“我来自海底。我是海底仙女的儿子,今年十岁了。是舅舅送我前来寻父的。舅舅已经回海底去了。”
王全又问:“你的母亲姓氏名谁?”
童子摇摇头说:不知道。母亲只告诉我,我的父亲叫王全。“
王全见他的容貌长得颇像那位绝色女子,而且还带有自己的一些模样。心底顿时明朗。
他激动万分,一把将童子搂进怀里。随后,又取出那面小镜子,往海的方向照了照,这才发现,小镜子已经什么也照不到了……
这童子异常聪明,天资过人。长大后,考中头名状元,又被皇上看中,选为了驸马。
王全虽然身家显贵起来,却不愿再娶。四十五岁时,郁郁而终。
(流传于烟台地区)
[某中年网友]跟帖:那位绝色美女不会是小龙女吧?!呵呵
[某大爷]跟帖:王全命里也只担百日之艳福呀!
[某青年]跟帖:我要是这传说中的王全,我就要那些金银财宝,一辈子都有绝色女子相伴,还不止一个。嘿嘿。
[某MM]跟帖:楼上的小哥,你觉得自己很聪明是吧?鄙视!
[某君]回帖:我不就是这么想了想嘛?连这个也要鄙视?!天哪!
[笔者]回复:此类故事,多出于穷苦人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想象而编出来的。
[笔者]设想:以现代的科技能力,在海底建个“地球村”应该是有可能的。可称做“海底桃源”,亦可称作“海底方舟”。
人类,也许有必要提前做一些幸存的准备。
享受人生
发表于 2007-4-18 01:53
《精灵的“皮子”》
文革期间。山东招远地区。
招远一生产队位于大山下。
有两位上山下乡的男知青,晚间,到田野里看“地瓜岭”(俚语:在红薯地里守夜,防止红薯被盗挖或被兔子糟蹋。)二人围着一小堆篝火,天南地北的聊了许久,看看时间已是半夜时分。他们都渐渐睡去……
睡了一阵儿,其中一位知青感觉身上有些冷,睁开睡意朦胧的眼睛,发现所燃的篝火已经快熄灭了,他便起身添柴禾。
就在此刻,忽然,听见农田的北侧,隐约传来一阵中年男子浑厚的呼声:“喂——你怎么还不走?”
这个知青感到惊诧不已。
因为声音传出的地方,是山底一条荆棘丛生的深沟,白天都没有人去,何况半夜?怎么会有人呀?
他急急地推醒了同伴。同伴不耐烦地醒来。
与此同时,那个浑厚的呼声又响起:“你快回去吧——”
同伴奇怪地问:“半夜三更的,你在跟谁喊话呀?”
那个知青把刚才的事情告诉了他,同伴吃惊不小。二人又静等了许久,那声音却没有再响起……
翌日清晨,回到知青宿舍后,那位知青跟同屋的其他知情们提及了这件事情,大家听后,都不相信,一起笑他:“是你睡糊涂了,睡梦里幻听吧!”
那位知青见众人不信,就找来昨夜一起看“地瓜岭”的同伴作证。谁知,这同伴因害怕众人的嘲笑,竟然撒谎说:“昨夜里,我什么也没听到。”
那位知青很生气,一把揪住了同伴的衣领子,大吼道:“你怎么不说实话?!昨晚你醒来的时候,还问我在跟谁说话哪!”
同伴见他真急了,这才满脸通红的承认了自己也听见了中年男人的喊话声。
大家见此情形也相信了些。
知青们对这种现象疑惑不解,便一起去请教当地村民。
有老村民告诉他们:“那是皮子在作怪!”
据老村民讲述,‘皮子’外形长得像狗,但是身体却比狗小。它狡猾异常,白天隐藏在洞里,通常在天黑后才出现。这小东西还会模仿人说话呢。那个中年男子的喊话声,准是‘皮子’在学人说话。
知青们听了后,都非常感兴趣,很想见识一下这个精灵的怪物。
于是,他们就想出一个高招,在“皮子”常出没的一座废砖窑里,放置了一只死乳猪做诱饵,并在死乳猪的腹中插藏了“雷管”一枚。此“雷管”若被咬中,肯定会爆炸……
可是,两天过后,那只做诱饵的死乳猪竟然不见了。
谁也没有听到任何的爆炸声。
过后,在大山下的小河边,发现了乳猪的一些剩骨。那只死乳猪被“皮子”给吃掉了。
知青们猜测,大概是“皮子”把死乳猪叼到了小河里浸泡过了,所以,雷管没有炸。牐
又过了一个月。
返城通知忽然下达了。知青们喜出望外。
没过多长时间,他们就纷纷返回了岛城。
牐流传于招远地区。)
[某青年]跟帖:真是不可思议。“皮子”真有这么大的本事?!比狐狸还精灵呢。
[某中年网友]跟帖:绝对是那知青睡梦里幻听!他的同伴怕挨揍,就顺应着他说。呵呵。
[某老太]跟帖:你们年轻人不懂。想必是那“皮子”有了道号,晓得知青们要返城了,所以,才会喊“喂——你怎么还不走?”“你快回去吧——”这样的话。它在报信儿呢!
[笔者]回复:文中的事情有些离奇。形如小狗、狡猾异常的山野兽类倒是有,比如:狗獾。
不过,会模仿人声,且能模仿成句人声的山野兽类,还真没听说过。也可以说,根本不太可能。
个人认为:并不是那知青幻听。那一刻,可能真的有人在农田附近喊。只是,由于在深夜,静谧空旷的田间出现了较大的回声,所以,使那个知青睡意朦胧中,误听为,是北侧山下、不可能有人去的深沟里传出的喊声。
并非什么“皮子”会模仿人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