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sdato 发表于 2008-8-6 09:09

吼吼

看到了吧,你们甲方辨友到目前也就是两头,怎么能让我变节归降呢?其实你出的辩题在甲乙两方的论点里都没有极端的趋向,都不排斥中德相参的意旨。甲论重在趋德,乙论在归中,重点不同而已。竟然出现了大量活稀泥分子,要么讲浑圆乾坤,要么来解释词汇,大没有排兵布阵,列论谈横之慷慨,哎,扫兴哦。

归于乙方的僧众应当不少。看着萍聚热线的通关蜜语,声情并茂,歌曲荟萃,真我风采,美食厨房哪个不是中国文学,中国歌曲,中国厨艺?

德语论坛这个最接近德境界的神坛,水民们疯狂着叩问着每个用词的中文解答,高手们语重心长的用中文描写着德语进阶的进取之道,甲方的两位高人用优美的方块字时不时也意淫着德国文化,及时具备飞檐走壁般的德文功底也愿意在这盈满中国字中国人的小天地里潜移默化调试着自己的中国情结。

所以乙方的观点是难以被驳倒的,有着向德意志进取之心是好的,最终还是回归乙方的论道里。

csoulcmate 发表于 2008-8-6 09:46

萍聚宝地虽很红火,但也毕竟是口井。井中观天,所得之景不可轻易推广于全德国华人的意识形态。

你的一番描述,却恰另我认为这个辩题的两个论点确实很极端。难道不是吗?一方面努力地使自己靠近德国,无论从宏观微观,无论是被迫还是情愿;另一方面又极力维持一切有中国特色的事物,无论是出于习惯,还是心里依赖,还是能力。每个人的心中都并存这两个极端,都徘徊在他们中间的某些点。辩论不是要从客观来描述这个现象,而是要展示自己的态度。就像任何辩题,想求个妥协之道都是可以的。但那不是辩论的目的。

中国是陆地,德国是水。我们是来学游泳的。我们应该永远抱着一个救生圈,还是永远躺在气垫上,还是要在水中堆砌一个小小的岛,当成虚幻的小中国,还是应该扎进水里学会游泳?也许你会说最终还是要登陆。可我说的不是之后,也不是之前的事情。我说的是在水中的这个阶段所持的态度。看看周围,就会发现每个人都作出了选择。拿着救生圈学游泳,或者甚至带着氧气瓶,本身就是一种选择。

我是甲方,我不要变成鱼,但我要学会像鱼一样游泳。:D

bisdato 发表于 2008-8-6 09:55

回复 22# 的帖子

你是一个人,不是一条鱼,鱼的意识形态不是人的意识形态。辩论能辩论的起来当然要形成极端理念。就像辩论艾滋病就要问艾滋病是社会问题还是医学问题,你如果回答既是又是那还有什么可辨的。这个帖子的题目是辩论赛,玩得是一种论辩游戏,未必要切磋真实思想,但是通过极端的论证能激起更大的启发,如果你这位贴主都不注意游戏规则,跟贴的人也不会的话,那就没啥意思了。

Lining 发表于 2008-8-6 09:55

不同意bisdato 的看法: “辩题在甲乙两方的论点里都没有极端的趋向,都不排斥中德相参的意旨。甲论重在趋德,乙论在归中,重点不同而已”

如果真是这样,还有辩的必要吗?双方的论点如此说来岂非殊途同归,并无相悖之处?有段时间很爱看狮城辩论赛,那些辩题都是分正方反方,立场鲜明,黑白对立,正是如此,才有了辩的前提。现实中,还是灰色地带比较宽广吧,所以我宁愿选择中庸之路;这不算和稀泥吧。

既然身在德国,理应接受德国的一些事物,比如要掌握语言,了解政治体系,社会背景,知会宗教信仰,传统节日等;但是全盘接受,完全没有必要;比如LZ提出的“吃”上,我觉得就是没有必要的一点。虽然知道德国人通常什么和什么配着吃,什么节日要吃什么等等还是应该知晓的,但是没必要逼自己吃自己不爱吃的东西,饺子和Ravioli, 我宁愿吃饺子;自己国家的传统和节日,我也一样会保留;这些不仅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我的Identität的一部分,丢了这些,我便丧失了部分自我,不复完整。

从以前一个帖子里知道,LZ是回民;我从前在国内也认识几个回民同学,表面看,他们与汉人无异:大家都说汉语,服装,爱好,言谈,都差不多;唯独饮食上,他们还保留着自己的习惯,也许还有一些别的地方,也有自己特色 (交往不深,不太清楚)。自小成长在汉文化主流文化圈中,还要保留自己的部分文化,更何况我们这些从一个文化圈来到另外一个文化圈的人呢。

LZ这个问题 “welchen teil der (deutschen) kultur einverleiben, und welchen teil der eigenen kultur weiter praktizieren?”,问得好。我没有答案。这个问题正是世界上很多地方文化冲突的根结所在。比如德国的土耳其人问题,西班牙巴斯克问题,乃至中国西藏问题。真的有了标准答案,世界上倒是少了很多矛盾与烦恼。当然,上述问题还夹杂了许多历史,政治因素,这里扯得太远了。

Lining 发表于 2008-8-6 09:58

看来我打字是太慢了,打完了这些,你们都又辩上一轮了:(

bisdato 发表于 2008-8-6 10:02

原帖由 Lining 于 2008-8-6 10:55 发表 http://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不同意bisdato 的看法: “辩题在甲乙两方的论点里都没有极端的趋向,都不排斥中德相参的意旨。甲论重在趋德,乙论在归中,重点不同而已”

你不同意我还是不同意楼主,你看看楼主写的辩论题目,那是他立论的问题,甲方乙方立题界限不清导致如此。辩论是比赛不要针对个人懂吗?

Lining 发表于 2008-8-6 10:05

我有很针对你吗?好像没说什么过分的话啊。算了,撤了$m27$

csoulcmate 发表于 2008-8-6 10:07

原帖由 bisdato 于 2008-8-6 10:55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你是一个人,不是一条鱼,鱼的意识形态不是人的意识形态。辩论能辩论的起来当然要形成极端理念。就像辩论艾滋病就要问艾滋病是社会问题还是医学问题,你如果回答既是又是那还有什么可辨的。这个帖子的题目是辩论赛, ...

bisdato兄有些误会,我正是要把话题极端化的!但要从每个人出发,看穿那些外表折中的做法,渗透到内心被极化的观点;而不是从外界来观察。
关于人和鱼,只是个比喻,比喻永远不会100%贴切。只不过让观点更鲜明。我在这个贴里可是纯粹的甲方阿。;)

bisdato 发表于 2008-8-6 10:15

原帖由 Lining 于 2008-8-6 10:55 发表 不同意bisdato 的看法: “辩题在甲乙两方的论点里都没有极端的趋向,都不排斥中德相参的意旨。甲论重在趋德,乙论在归中,重点不同而已”

如果真是这样,还有辩的必要吗?双方的论点如此说来岂非殊途同归,并无相悖之处?有段时间很爱看狮城辩论赛,那些辩题都是分正方反方,立场鲜明,黑白对立,正是如此,才有了辩的前提。这段说的同意,辩论就是这样。现实中,还是灰色地带比较宽广吧,所以我宁愿选择中庸之路;这不算和稀泥吧。选择中庸之路还辩论啥啊?

既然身在德国,理应接受德国的一些事物,比如要掌握语言,了解政治体系,社会背景,知会宗教信仰,传统节日等;我去香港也要这样的
但是全盘接受,完全没有必要.这是甲方观点还是乙方的?; 比如LZ提出的“吃”上,我觉得就是没有必要的一点。虽然知道德国人通常什么和什么配着吃,什么节日要吃什么等等还是应该知晓的,但是没必要逼自己吃自己不爱吃的东西,饺子和Ravioli, 我宁愿吃饺子,这是乙方立场;自己国家的传统和节日,我也一样会保留,这也是乙;这些不仅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我的Identität的一部分,丢了这些,我便丧失了部分自我,不复完整。这是乙方的重点立场。

从以前一个帖子里知道,LZ是。。;我从前在国内也认识几个回民同学,表面看,他们与汉人无异:大家都说汉语,服装,爱好,言谈,都差不多;唯独饮食上,他们还保留着自己的习惯,也许还有一些别的地方,也有自己特色 (交往不深,不太清楚)。自小成长在汉文化主流文化圈中,还要保留自己的部分文化,更何况我们这些从一个文化圈来到另外一个文化圈的人呢。扯远了

LZ这个问题 “welchen teil der (deutschen) kultur einverleiben, und welchen teil der eigenen kultur weiter praktizieren?”,问得好。我没有答案。这个问题正是世界上很多地方文化冲突的根结所在。比如德国的土耳其人问题,西班牙巴斯克问题,乃至中国西藏问题。真的有了标准答案,世界上倒是少了很多矛盾与烦恼。当然,上述问题还夹杂了许多历史,政治因素,这里扯得太远了。这个可以开新贴了,辩论不起来了。

bisdato 发表于 2008-8-6 10:19

原帖由 Lining 于 2008-8-6 11:05 发表 http://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我有很针对你吗?好像没说什么过分的话啊。算了,撤了$m27$

中间不准离场。没说你说的过分啊。你的观点没立场×,但是不代表你说的没道理哦。(这里只有甲方和乙方,这是游戏)。

ps: 我打字不喜欢用表情,可能你们都误会我喽。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辩论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