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ejiedog 发表于 2011-8-12 13:10

admirewhat 发表于 2011-8-8 15:1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第三步,cb断开的时候为什么不会产生电弧放电?

柏林的sbahn是通过旁轨(或者叫第三轨?我也不知道术语 ...

cb断开的时候理论上不应该产生电弧放电,但是实际上会发生,只是概率比较小。而一旦发生,就可能造成事故。
电动汽车的pantograph因为接触不良,局部电阻过大而造成的放热,火花和cb的电弧放电是两个不同的事情。

第二个关于sbahn pantograph的放电问题,理论上它的接触应该是很好,如果经常接触不良放电说明系统可能老化,有问题了。
有可能是因为天气太冷,overhead line冻住接触不良,也可能是pantograph在某些工况下产生了机械谐振,使得接触不良。
不管原因是什么,如果经常产生接触不良的情况,pantograph的寿命肯定降低。

爱吃山楂片 发表于 2011-8-12 14:42

jiejiedog 发表于 2011-8-12 14:1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cb断开的时候理论上不应该产生电弧放电,但是实际上会发生,只是概率比较小。而一旦发生,就可能造成事故 ...

你这个回复似乎是现学现卖的

jiejiedog 发表于 2011-8-12 15:07

爱吃山楂片 发表于 2011-8-12 15: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这个回复似乎是现学现卖的

admirewhat同学说的“每分钟pantograph脱离overhead line 3次不止”的现象,你见过么?
反正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夸张的sbahn,我隔壁的搞了10多年transportation R&D的同事也没听说过。再没有亲眼所见而又假设admirewhat同学的所见为实的前提下,作为一种严谨的回应,我当然只能推测。

admirewhat 发表于 2011-8-12 16:04

jiejiedog 发表于 2011-8-12 14:1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cb断开的时候理论上不应该产生电弧放电,但是实际上会发生,只是概率比较小。而一旦发生,就可能造成事故 ...

恩,我的意思是引入无线充电并没有取代cb的作用,他为何能降低电弧放电的可能性呢?cb还是在那啊。这个主要是联想到你之前说无线充电可以取代cb,莫非在电动汽车中没有采用?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9/90/S-Bahn_Berlin_Baureihe_480.jpg
上面这是张berlin sbahn的照片,两条轨道之间高出地面的就是送电的轨道,通常并不是很长。也许每分钟脱离三次有点夸张,但是我想每分钟脱离一次是很有可能的。可惜找不到够清晰的sbahn俯视图,否则就可以看到这根轨道的长度了。
我倒是没有怀疑放电肯定是不好的,只是针对你说的“你有见过地铁触头每3分钟通过机械制动脱离overhead line的么?”举个例子罢了。

kiro 发表于 2011-8-12 16:15

这个东西已经不存在“前景”的问题了,现在都已经进入应用领域了,如果要“前景”的话,得早些年才成

admirewhat 发表于 2011-8-12 16:17

突然发现在某些地方google map的分辨率不算很差。
附件就是一张柏林sbahn在shoenerweide附近的sbahn轨道,白色的线就是充电轨道,够乱吧。
这边应该有sbahn车场,所以相对比较乱,其他地方没这么乱。不过我刚才努力了半天,也没看清从Janowitzbrueck到alexander platz的充电轨,那边的估计比较旧,所以颜色太暗了。

爱吃山楂片 发表于 2011-8-12 20:37

jiejiedog 发表于 2011-8-12 16:0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admirewhat同学说的“每分钟pantograph脱离overhead line 3次不止”的现象,你见过么?
反正我从来没见过 ...

如果你想做出一个“严谨的回应”,最好把你们同事们全都问个遍,靠自己的推测不行

jiejiedog 发表于 2011-8-12 20:40

admirewhat 发表于 2011-8-12 17:0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恩,我的意思是引入无线充电并没有取代cb的作用,他为何能降低电弧放电的可能性呢?cb还是在那啊。这个主 ...

这样的,wireless power transfer的用途,我给了两个例子:
第一个,是在中高压中取代cb,和电动汽车充电没有关系。
第二个,是在电动汽车中代替机械接触的pantograph,你可以看作“开关”。在这个例子中,某人怀疑电动汽车中根本没有cb,而我的回答是,cb连接在pantograph后面,起到保护作用。当然是机械cb就可能产生电弧,但是相比pantograph的接触不良,其发生概率可以忽略不计。

现在回到第一个例子,即如何用wireless transfer代替机械cb,因为cb的电弧放电会造成操作人员受伤——前提是旁边有操作人员。在电动汽车里面的cb很小,就算产生电弧,旁边也没有操作人员,这点和电力系统中的cb不同。


继续,这种新型wireless power transfer中,两端的能量通过气隙传播,两个部分被彻底隔离。当然,在两个被封闭的部分中,大电流产生于大功率开关管,如igbt,而这些管子还是有可能损坏的,也有一定的最大电流关断能力的限制。但是只要在soa内,就不会有电弧放电的问题,这个是开关半导体的特点。
再退一步,即使管子损坏了,也只会产生于封闭的封装里面,并不会对气隙产生放电,因为气隙中从来就没有过电流,也就没有产生电弧的条件,所以安全性大大增加。

jiejiedog 发表于 2011-8-12 21:05

admirewhat 发表于 2011-8-12 17:1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突然发现在某些地方google map的分辨率不算很差。
附件就是一张柏林sbahn在shoenerweide附近的sbahn轨道, ...

这图看不出1分钟能脱线1次的pantograph

jiejiedog 发表于 2011-8-12 21:11

爱吃山楂片 发表于 2011-8-12 21: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如果你想做出一个“严谨的回应”,最好把你们同事们全都问个遍,靠自己的推测不行





“严谨”的回应,就是问了搞transportation 10年的专家,他都是第一次听说有那么夸张的s bahn。所以我们能给的,只能是推测,英语叫做"pontentially",写科研论文的标准常用词。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查看完整版本: 无线能量传输的前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