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ijlisis 发表于 2013-1-9 21:24

我还是非常感谢我的高中。我交到了朋友,见到了世面,学到了知识——比死知识更重要的是背后的思路,大大小小能用一辈子。

语文课在这上面是很要紧的。高中开始写议论文,所有人一开始都很笨拙,不知道要怎么议论。其实议论文是考校你的想法,古代科举也是一样的。只不过一时三刻必须有想法太难了,是中年大叔才应该干的活,大家为了好歹写点啥,纷纷堕落成应试八股,我连高考作文都还是一篇发挥失常的夹生八股。后来自己又乱写一通,才出现了类似那种杂文和散文一类的玩意,还比较通畅,想往恶毒里写的话也能造出点“匕首和投枪”。不过我决定厚道一点,一般不写文刻薄人。

高中是好学校,年年分数顶尖。可贵的是不只学习好,还有老师各种善良,学生各种有才。那群少年不像是以分数维度排上去的纺锤形,更像是一团炸开的海胆样结构,向各个方向伸展出尖尖。

这个情况下,我闺蜜的闺蜜小y都已经写小说了,武侠小说。她是个严重的文科妞,上课不听,拿个本子写武侠,我们下课抢过来看。后来看啊看的,就变成了集体创作,纷纷抢走本子写接龙,写得情节扭来扭去,主角悲催吐血。

我也试过写小说啊,现代的校园的,整的跟“花季雨季”似的。辛辛苦苦写出来一截,自己过两天回头看觉得太二了,还是照着现实基础写都已经这样了。所以我发现这种写现实的严肃东西必须等老一点再写,因为它关乎人生,不像架空,倒容易了。以前人家就说,画马难,画鬼最容易,因为鬼跟真爱一样,谁也没有亲眼见过。

小y早在本科时候就已经成了写手,现在也是老写手了。我前两天去瞄了一眼,粉丝不少。但是我觉得我的进步可能比她大一点(不知道她私下写是什么样),她现在的主力还在架空“画鬼”,也很多人爱看。有时候写作成了职业,你就被读者拖住了。

stijlisis 发表于 2013-1-9 21:44

suanlamifen 发表于 2013-1-9 21: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在你的家庭里还是可以找到很多写作题材的,比如:你奶奶/妈妈等等外家( = 婆家 ) 的故事。
不要忘了存 ...

我觉得我奶奶和爸爸都是爱讲故事的人,妈妈那边的故事相对少,这也要看人的。

要说素材,其实婚版很多。但我觉得发帖这种第一人称,确实是片面一些。看帖你一般能知道很多奇异的情节,写狗血小说尽够了,但是背后的原因和复杂性很难了解到。复杂性,各种无奈,无解,远比带脸谱的正邪斗争复杂,也算是故事有深度的主要因素。

作家的故事一定有编的,但编得靠不靠谱就是问题了。有些事,有些对话,是当事人深思熟虑多久才说出来的,记下了就是合理。艺术的真实,就是编的和真的一样靠谱。如果写手没有那样的经验,也没有殚精竭虑去帮角色重新想,随便填一点什么进去,就成了灌水,看着特别幼稚。比如二十出头的屌丝写手偏偏爱虚构豪门情节,里面的boss一般都会变成意志薄弱的大脑残。

fuchslica 发表于 2013-1-9 21:52

本帖最后由 fuchslica 于 2013-1-9 21:53 编辑

stijlisis2013-1-9 20:4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д ...

顶最后一句,喜欢看动词用得出色,形容词副词简练的文字{:5_335:}

fuchslica 发表于 2013-1-9 21:59

stijlisis 发表于 2013-1-9 21:2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还是非常感谢我的高中。我交到了朋友,见到了世面,学到了知识——比死知识更重要的是背后的思路,大大小 ...

娃哈哈,我们高中班有一阵也流行集体创作,一个本子满教室传,不过大部分时候都是在写打油诗{:5_379:}

suanlamifen 发表于 2013-1-9 22:01

stijlisis 发表于 2013-1-9 21: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觉得我奶奶和爸爸都是爱讲故事的人,妈妈那边的故事相对少,这也要看人的。

要说素材,其实婚版很多 ...


所以,有实力的作家,他们的生活经历必定是非常丰富的!否则,写着,写着,有一天就会写进死胡同里。

{:5_385:}
我明天还得去挣米饭钱呢。

stijlisis 发表于 2013-1-9 22:16

风动石

一个无法归类的“帝国主义欺负人”的故事。

风动石是一种巨型的卵石,因缘际会卡在一个孤零零的高处,就像脑袋安在脖子上。而且所谓“风动”,就是并没有卡死,被风吹着还会晃。奶奶告诉我的最牛风动石在海边,据说是“三岁小孩能推动,十级大风吹不倒”。

那块石头上有一条裂缝,趴着往里看,有五色壁虎一样的小动物在游走。我查了中国传统所指的五色:青、黄、赤、白、黑。我小时对这一微型动物园十分神往,问奶奶,在哪里,我要去看。奶奶说,那块石头没有了。

怎么会没有呢?不是十级大风吹不倒,还要怎么样?

被人推倒了。

口岸初开,洋人新来,看见这风动石十分好奇。原本不过是推推看,后来就犯上了“不信邪”的劲,觉得哪有东西推不倒的。他们用铁链套住风动石,许多健壮的年轻水兵拼命拖,也不能让石头移位。最后舰长也疯了,下令把铁链绑到军舰上,加足马力往外开。风动石终于无法抵抗,滚落下来,摔成了碎片。

风动石的下面就是一片坟地,石头摔下来以后,据说那里鬼哭了三天。

最最可惜的是那些不可解的神奇小动物,就此消失无踪。

stijlisis 发表于 2013-1-9 22:45

本帖最后由 stijlisis 于 2013-1-9 22:47 编辑

说起来像一个精心编写的寓言,却是我奶奶告诉我的。我已经不知道真假,她说了好几次,一开始我以为,亲手推动石头的三岁小孩里必也有她一个。后来我细问,她似乎说,不在了,她小时候那块石头已经不在了。

那也许是民间传说吧,我也心安了。不然总是为那些神奇的五色壁虎耿耿于怀。

真的风动石,我也见过一块,也在海边,是一个景点。我迫不及待地去推,却不动,好像是要成年汉子,或者是大一点的风才能晃的。这样,虽然风光不错,我心里总觉得这块风动石也不怎么样了。终究是没见过的东西更好,得不到的倍觉珍贵。

我开始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当然很气,气那些混帐外国野蛮人,就这样把一个好东西毁掉了。也奇怪,鬼都只会哭,怎么不去缠死他们?这也像一个寓言吧。

后来我也看过类似的故事。这些野蛮人,其实最最觉得自己文明。有一种“科学精神”是很可怕的,就是打心里觉得万物为我所用,世界必须可以解释,可以掌握,不信邪。他们在作“科学探索”的时候是不长心的,只有“我”是人,只有“白人”是人,只有“上等人”是人,而其他的东西必须无情地被研究。这种情况在西方科学发展的早期是很常见的。

我记得上哲学课的时候得知,大概跟笛卡尔同时期一个人(或者就笛卡尔本人)曾说过,你打一只狗,它发出惨叫声,其实跟一台坏掉的机器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没有什么区别。这就是他们不走心看世界的态度。我都记得我的小时候,周围的流行“唯物主义”观点是——动物是没有思想的,人是唯一会笑的。

后来养过猫狗。看过狗会做梦,有眼动还咕噜它的梦话。猫各有个性,有不同面相,甚至有口音。于是当作一个大发现感叹道:估计动物是有思想的吧!动物肯定有思想啊!

放在现在,这特么都是废话。人跟动物截然分开,突然就有思想了,这不是科学家最不屑的神创论么!

所以说回来,给这种不靠谱的科学论者遇到,美好的风动石不过是实验对象而已。他们觉得自己很伟大,因为据说“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求知欲是最最宝贵的品质。

关于这一类故事,我强推荐马克吐温的《一只狗的独白》,有点长,但好看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2636020/

电影有一部《黑色维纳斯》,我在回国飞机上看过几眼,是说在黑人刚出现在白人世界的时候,一个黑女人被像动物一样认真观察研究的故事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3619865/

stijlisis 发表于 2013-1-9 22:51

好了,先这样。今天插播了一堆,不过我觉得还不错:)

stijlisis 发表于 2013-1-9 23:09

呵呵 查了一下”风动石“

最著名的风动石

    位置: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铜陵镇

    美誉:“天下第一奇石”,刻有“风景这边独好”,属于当地的地标,东山小岛因此闻名全国。现已评为福建省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之一,且不能随意触摸。

    重量:约200吨

    趣闻:明朝倭寇曾经用绳索和船只试图将风动石拉下来,未果。1918年东山岛7.5级地震导致山石滚落,屋倒人亡,可风动石却安然无恙。 1937年日军侵略中国时,耍尽各种手段企图毁灭风动石,但始终失败。

    另注:其实人力也能使风动石摇晃,不过也依旧不会跌落。

feixiang2165 发表于 2013-1-10 19:27

专门搜了一下,没想到世界上有那么多千奇百怪的风动石,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页: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查看完整版本: 我所知道的各种人生(没完了,继续写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