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_zilu 发表于 2007-3-7 17:39

我自己的看法:
美国没去过,从综合实力来看,理应最强。但是德国和中国目前为止我觉得中国的差距还是很大。
中国的教育制度严进宽出,这就客观上造成本科或者硕士生一入学很多就开始放羊,没有压力自然没有动力。其次学术氛围不如德国,不排除有很多优秀的教授和实力派,可大多数根本做不到德国教授和学生对于学习和研究的严谨程度。说的严重些,这是国民整体素质的差距所造成的。科学,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是需要认真对待的,来不得半点浮躁和虚头八脑,否则便是对科学的不尊重,也是对社会的不尊重。但是这点上中国学生和老师做得尤其不够,看看国内学术丑闻的报道就觅一斑而知全豹。
对于学习的硬件上我觉得反而差距小些,就教授内容而言我觉得理论课程在于自己的努力,虽然国内大学的教材深度可能不及德国教材,不过现今这个社会信息流通高度发达,只要有求知的欲望,都应该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发现自己的所需要的,所以最终的决定权还在于人。
我很鄙视很多国内白天教授晚上禽兽的那些东西,也敬仰为了科学而在清贫的人们,他们是中国的中流砥柱,也是希望之所在!$怒吼$

eisenstange 发表于 2007-3-7 17:45

原帖由 an_zilu 于 2007-3-7 17:39 发表
科学,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是需要认真对待的,来不得半点浮躁和虚头八脑,否则便是对科学的不尊重,也是对社会的不尊重。

这句话说得特别好!

$支持$ $支持$ $支持$

老虾 发表于 2007-3-7 20:34

原帖由 eisenstange 于 2007-3-7 15:50 发表


制度不是借口,面对今后的竞争,别人只看成果,不看借口。7年间只有2篇文章被作为报 ...

制度是一只无形的大手,一切活动都是被牵着跑。
抛开专业问题,你的很多观点都集中在细枝末节,还是那句话,经历过就知道了。

小牛军队 发表于 2007-3-7 23:14

原帖由 老虾 于 2007-3-7 20:34 发表


制度是一只无形的大手,一切活动都是被牵着跑。
抛开专业问题,你的很多观点都集中在细枝末节,还是那句话,经历过就知道了。

前几周也跟eisenstange讨论过类似的话题,怎么说呢,和你上面写的感觉差不多。。。$握手$

celler 发表于 2007-3-8 20:44

原帖由 eisenstange 于 2007-3-7 15:50 发表



看来没有猜错,呵呵。不过首先要谢谢你替我举的例子,它首先证明了,真正知识还是要到国外学习,包括王志功本人,其次,制度不是借口,面对今后的竞争,别人只看成果,不看借口。7年间只有2篇文章被作为报 ...

你举这个大会报告的例子就太牵强了,他们发了200多篇论文呢,并不是每篇论文都有必要投往这个大会的,对不对? 往会议投稿,一般都是东西先做出来了,为了扩大影响力,才投到会议上,让更多的人知道。好的结果,正式的文章基本都是journal paper。还有,一个实验室从组建到产生初步结果,也要一两年时间的。说是博士生发几篇报告,那其实不是太高的评价:一般的会议文章,远远赶不上journal paper的质量。国内硕士生发几个英文会议文章,在我以前国内实验室很常见。当然,我知道有行业差距,计算机类的,有发会议文章的传统,其他专业,还是journal paper更有说服力;也有会议之分,top level的会议拒稿率比一般的journal还要高。

拿国内的高校和欧美相比,高下显然;但认为国内的高等教育很烂,如你所讲,我还是不支持的。

我猜你是南理工的,对否?不过你可以不回答。

[ 本帖最后由 celler 于 2007-3-8 20:54 编辑 ]

eisenstange 发表于 2007-3-9 11:14

原帖由 celler 于 2007-3-8 20:44 发表

拿国内的高校和欧美相比,高下显然;但认为国内的高等教育很烂,如你所讲,我还是不支持的。

难道要我在国内的高校比欧美差很多的事实面前,还要夸他们好不成,Sorry, 实事求是的说,我做不到。

不太清楚南理工是哪个大学的缩写,不过没关系,我是同济的,当年班里有那么多比我聪明,比我勤奋的学生,结果最后都被大学给害了,大部分人最后还是工作,四个高考保送清华没去的,最后只有一个人在国内读博士,剩下的都工作了,那样的人才没有走到科研领域,绝对是国家的损失。

那些大学教授过去和现在所犯的错误,受到的谴责是理所应当的,绝大多数的叫兽们,他们从来没有从内心反省过他们到底是不是值得别人的尊敬。所以将来我要做的一部分工作,就是将所有需要的知识共享,让学生在知识上不再依赖于教授,只有这样才能为那些农村来的高智商的学生谋求公平,否则在大学不仅交费,教育质量越来越差,将来找工作还凭关系的前提下,没有了知识,他们的将来是很可悲的。而让那些城市里来的不爱读书的学生,浪费资源,那是不公平的。

老虾 发表于 2007-3-9 13:29

原帖由 eisenstange 于 2007-3-9 11:14 发表


四个高考保送清华没去的,最后只有一个人在国内读博士,剩下的都工作了,那样的人才没有走到科研领域,绝对是国家的损失。

优秀人才全挤在科研领域,那才是国家的悲哀. 发展经济和高水平的产业才是目的,一切科研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这个.

老虾 发表于 2007-3-9 13:46

原帖由 an_zilu 于 2007-3-7 17:39 发表
我自己的看法:
美国没去过,从综合实力来看,理应最强。但是德国和中国目前为止我觉得中国的差距还是很大。
中国的教育制度严进宽出,这就客观上造成本科或者硕士生一入学很多就开始放羊,没有压力自然没有动 ...

我很鄙视很多国内白天教授晚上禽兽的那些东西,也敬仰为了科学而在清贫的人们,他们是中国的中流砥柱,也是希望之所在!

严进宽出决定的只是最低水平学生,高水平的不在乎宽出还是严出,他们的压力不在于出不出,而是怎么出,出了以后做什么.

为了科学而清贫本身就是一种病态的制度,仓廪实才能知礼节,物质条件达到一定水平,reputation的重要性才能体现,有了这个追求,才谈得上其它严谨的态度.另外一个角度,科研本身就是一项高消费,需要坚实的经济基础为后盾,而经济来源需要科研人员自己去争取.有能力争取经济资助的,也应该有能力改变自身经济状况,这方面是相同的.个别事例,特殊年代除外.

简单的说,科研人员都是人类,把他们都当成不食人间烟火的神,那就是制度的失败.

eisenstange 发表于 2007-3-9 13:56

原帖由 老虾 于 2007-3-9 13:29 发表


优秀人才全挤在科研领域,那才是国家的悲哀. 发展经济和高水平的产业才是目的,一切科研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这个.

没有科技,哪来的高科技产业?靠体力劳动么?没有科技,经济就是低效率,污染环境的代名词。

让智力一般的人去搞科研,同样的书,要比别人多花一倍的时间,才能理解一半的知识,如果从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创造价值的角度来讲,这些人就是在浪费资源,而如果他们的位置不是教授通过公平选拔的情况下获得的,那么教授就是垃圾。学术必定腐败。

老虾 发表于 2007-3-9 14:09

原帖由 eisenstange 于 2007-3-9 13:56 发表


没有科技,哪来的高科技产业?靠体力劳动么?没有科技,经济就是低效率,污染环境的代名词。

让智力一般的人去搞科研,同样的书,要比别人多花一倍的时间,才能理解一半的知识,如果从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创 ...

科技并非只在研究机构,人才必须在研究机构和企业之间有个合理分配.优秀人才都在研究机构,进企业的都是拣剩下的烂菜叶子,科技精英们研究出来的东西派什么用场?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查看完整版本: [转贴]以个人眼光看德国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