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iwang81
发表于 2007-3-17 11:52
每个人都有自己看待问题的观点,借用前面的人的一句话,“经历过了就知道”。自己慢慢体会吧。不主张“非百家独尊儒术”那种。这张贴老长了,而且已经变味了。大家让他沉下去吧!
p.s.在einsenstange心中母校是如此不堪,哎,我只希望你心里想想就行了,别到处去说你的想法。如果有可能的话,你学成回国可以回去改善改善。
老虾
发表于 2007-3-17 14:37
原帖由 eisenstange 于 2007-3-17 10:39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虽然有限元是一开始从弹性喝结构分析开始的,但是随着数值技术的发展,已经演变成求解偏微分方程的一种通用解法,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以后,逐渐扩展到其他领域,以及其他的如,有限差分方法,基于这些方法上 ...
FEM确实是通用解法,问题是PDE哪儿来的?
eisenstange
发表于 2007-3-17 17:49
原帖由 老虾 于 2007-3-17 14:37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FEM确实是通用解法,问题是PDE哪儿来的?
现实世界中,只要描述一个物理现象的数学公式,对两个以上的变量敏感(求导),那么这个数学公式就是偏微分方程,电磁波,膜的振动,流体,分子扩散的过程,都可以用偏微分方程来描述,但偏微分方程有很多种类型,椭圆,双曲,抛物,这些方程只有通过数值的方法才能求解,而在PDE的的课上,就是教学生如何用编程的方法来实现数学的思维。如何划分网格,如何选边界条件,收敛的方向,迭代次数等等,计算工程学是21世纪工程设计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电子系到了高年级的仿真和设计,只要涉及到场的,不是有限元就是有限时域差分,这些软件都是美国的,那天美国来个软件封锁,那大家怎么搞设计?如果单纯划归到应用数学系,那人手肯定不够。电子需要,机械需要,流体需要,化工也需要。所以国外不少的大学都在计算机系下,开出仿真的教研室,如果没记错的话,Aachen也有一个3D的虚拟现实实验室。
老虾
发表于 2007-3-17 20:36
原帖由 eisenstange 于 2007-3-17 17:49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现实世界中,只要描述一个物理现象的数学公式,对两个以上的变量敏感(求导),那么这个数学公式就是偏微分方程,电磁波,膜的振动,流体,分子扩散的过程,都可以用偏微分方程来描述,但偏微分方程有很多种 ...
不用解释什么叫偏微分方程,当年专门学了一个学期。我问你的是描述某个特定物理问题的偏微分方程是怎么建立起来。比如某种材料在断裂的时候,描述裂纹周围各变量场的方程是怎么建立起来的?是计算机系的工作?
PS.数值模拟和虚拟现实技术不完全是一回事。
小牛军队
发表于 2007-3-18 01:46
发这个贴之前,我不停的告诉自己,咱和铁棍不是一个层次上的人,还是闭嘴的好。。。但是咱学理科的人,终究还是做不到看到错误而不去指出。。。
原帖由 eisenstange 于 2007-3-15 21:30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你或许,确切的说,肯定不喜欢我说话的口气,我想信很多计算机系的学生都不喜欢我的口气,但是这确实是我的观点,在计算机仿真,数值计算方向有那么多高深的理论,有限元,多网格,这些理论,结合自然科学中的定理...
首先,SDMA和T,F,C相比,并没有什么“革命”的地方,相反,S和F,T的亲戚关系远比和C的关系要近的多,如果真要说理念上的革命的话,C虽然老,但却是真正的老革命,S充其量就是带三个表而已。。。(PS:你是不是刚上过智能天线相关的课程?;) )
其次,你既然觉得数值计算方向需要大量的研究工作,你为什么不投身进去呢?指责别的学生不投身这个方向之前,是否应该先展开自我批评?。。。不要以你的ET背景作为推托,科学史上大器晚成,成名之作与本身专业不同的例子多了去了。。。
再次,你举的铜导线和光纤的例子非常好,确实说明了ET和CS以及其他工科类专业的局限性。从你我熟悉的领域来说,不论你所学的电子技术,还是计算机学生学的内容,终究还是“经典”理论,一旦量子通讯和量子计算取得了长足发展,搞电子的和搞计算机的都得下岗。。。其实,在搞物理的人看来,ET不过是电动力学和材料科学肠子里爬出来的东西,同样,在搞数学的人看来,CS不过是他们肠子里爬出来的东西。真正有价值的东西,都不在ET和CS这儿。。。推广一点儿说,在搞理学的人看来,工科只不过都是些匠人。。。如果你想做一些你所说的“真正有长久价值的,革命性的”研究,那你还得往尽早转行,往数理化方向发展。。。
原帖由 eisenstange 于 2007-3-15 21:30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载入嵌入式的系统,殊不知随着半导体工艺的增长,FPGA的速度已经能达到1G左右,不仅仅是那时,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器件,抛弃了使用独立处理器,而更多的是直接用单片实现。包括负载平衡,这些理论,等研究出来了以后,说不定没多久就被新的硬件,新的速度取代。这些研究的价值不是长久的。
等到FPGA能达到1G的时候,需求超过10G的应用必然也就很普遍了。需超前于供,这是很多领域都无法逃避的死结。能源是这样,交通网络是这样,数据网络也是这样。负载平衡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在全局或者局部出现供不应求的时候如何更好的分配资源,这些资源可以是网络设备的资源,可以是高速公路上的“带宽”,可以是物流领域的“Durchsatz”,这个方向上的研究,在我看来比智能天线那要革命的多了。现在的负载平衡理论不只在计算机网络,在上面提到的交通领域,物流领域都有大量应用。你能说出“新的硬件,新的速度”,就证明你只看到了负载平衡在通讯网络里的应用,你看下次是不是应该再仔细找点负载平衡的资料来看看然后再发表意见呢?。。。
原帖由 eisenstange 于 2007-3-15 21:30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而真正需要计算机发挥作用的CAD,CAE的软件上,由于太少的人去学习偏微分方程及其数值解法,导致我们国内几乎很少有看见国产的专业仿真软件。数值解法是这个世纪不可缺少的技术,而恰恰在这点上,需要计算机系和数学系的交叉学习,相比而言,CAN-BUS和无线城域网确实不算什么,如果你一定要我给出一个无线城域网的协议,问题肯定没有,只是是否工业上也这么干,就无从而知了。
如果存在另一个学习CAN和无线网络的eisenstange,我想,他/她会告诉你,CAN和协议设计是这个世纪不可缺少的技术,相比而言,微波和天线确实不算什么,如果你一定要他/她给出一个智能天线的设计,问题肯定没有,只是是否工业上也这么干,就无从而知了。
PS:看了你和老虾的讨论,有个感觉,那就是,从google上搜来一堆你不了解的专业词汇并加以堆积并不能增加论点的可信性,多说一些你最最熟悉的东西反倒会让你的论据看起来更加美妙。。。
eisenstange
发表于 2007-3-18 10:19
原帖由 老虾 于 2007-3-17 20:36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不用解释什么叫偏微分方程,当年专门学了一个学期。我问你的是描述某个特定物理问题的偏微分方程是怎么建立起来。比如某种材料在断裂的时候,描述裂纹周围各变量场的方程是怎么建立起来的?是计算机系的工 ...
就电学来说,很简单,感应定律代入流通定律,加上材料定律,就是最根本的PDE,最常用的方程就是Helmholtz方程,然后代入边界条件求解。电子系的学生,我想信机械系的学生,基本上是把方程列出来,如果材料的外形是简单的几何形状,说不定还能套套正弦或者贝塞尔方程,如果不规则,除了数值没别的办法。那么谁来完成这部分工作?谁来写这些软件?永远是美国人。
eisenstange
发表于 2007-3-18 10:45
原帖由 小牛军队 于 2007-3-18 01:46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发这个贴之前,我不停的告诉自己,咱和铁棍不是一个层次上的人,还是闭嘴的好。。。但是咱学理科的人,终究还是做不到看到错误而不去指出。。。
首先,SDMA和T,F,C相比,并没有什么“革命”的地方,相 ...
关于智能天线的课,还没上过,但无所谓,我想信计算机系的学生是不可能进入到天线的领域的,当然韦特比的编码方式相信计算机系的学生也不可能深入,TD可能还比较简单,那么在不了解Detail的情况下,去设计协议是不是不切实际?在不了解大气衰减和水蒸气吸收的情况,他们能选择出正确的工作频率,估计连覆盖面积和天线要架多高都不清楚,更不要说设计出高效的协议了。
德国计算机系的课程设置到了高年级以后,都有nebenfach,说明计算机的核心课数目相对较少,而大量的学生都去选Datenbank,Kommunication,Chip-Design,鲜有人去学数值仿真,Datenbank可能还有可能学的好,而后面两个欠缺的基础课太多了。
至于自然科学的重要性,自然不必多说,而工程科学的价值也不能忽略,没有好的数学,物理基础的工程师,再好的理论也无法实现,而且相信各工程科学自身内部仍然有很多科学是自然科学里没有详细讨论过的。比如信号与系统,信息论,电路中的级联分析,等等。
最后,这种级别的讨论,还用不到去查Google,说道google,还要再发点牢骚,中文的互联网资源真是少,和人口不相称。如果进入我的方向,那大家就真的没什么好谈的了。至于为什么自己不去学的理由,也很简单,那不是最能发挥我的价值的地方。我要留在只有4%的电子学生最后留在的方向上。
小牛军队
发表于 2007-3-18 11:46
原帖由 eisenstange 于 2007-3-17 10:39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而你说的浮躁,不外乎中国的传统思维中的,要获得质问的权利,必须先让自身条件比所有人都好,而我认为这是不对的,不管一个人水平有多高,都有批评和质问的权利,不然管理者根本不需要听取群众的意见,因为群众Sowieso不懂得如何管理。不过按照你的逻辑,你也无法判断我是否只懂的皮毛,不是么?
指点江山这个词用在这里不适合,最多就是批评高等教育存在大量的问题,这一点,在两会期间,周济自己也出来做了检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居高临下,等级森严的制度,用来科研领域,没有好处。最后,如果教授拉到项目全进了个人的腰包和拉不到项目,对学生来说有却别么,也许对被老板剥削的硕士生可能还有些区别,而那些本科生呢?忽视本科教学从根本上是错误的。对于那些连续性强的学科,没有基础,就没法发展。
我对于老虾说的浮躁和指点江山和你这里理解的有点儿不一样。
首先,你说的管理者和群众的问题,那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是两码事。。。你的浮躁具体表现之一是你试图基于你有限的知识来指点科研的发展,并且对一些不合你意,甚至你根本就不了解的东西妄加批驳。。。在101楼的贴子里,你非常明显的表达了你对科研的价值进行“评估”的意图,你按照你个人的知识背景把科研强行分为了有长久价值的和无长久价值的。要知道,在科学史上,人们对于科研价值和科技发展方向的判断并不总是准确无误的。虚数在一开始也是不被数学家看好的,但几百年后却在工科领域被广泛的应用。Galois提出的域扩张,阿贝尔关于椭圆函数理论的工作,Morlet提出的小波变换,在一开始都是不被数学家认可的,但是他们的价值却是无庸置疑的。学电子的人最熟悉的Fourier分析,从1807年提出到本世纪初被真正发掘出价值,也整整经历了一个世纪。互联网产生的初期也没有任何人能预见到网络的发展会如此迅速,IPv4居然这么快就不够用了。IBM对于Codd提出的Entity-Relationship模型的忽视直接导致了其在数据库领域亲手把第一把交椅让给了甲骨文。IBM对于PC发展前景的误判直接导致了微软的崛起。90年代初WWW的发明也是不受当时的CERN以及投资家们的推崇的。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这些都说明什么?这说明了某一时期内看起来不怎么样的科研成果有可能会是若干年甚至是几百年后最倍受推崇的。科技发展的不可预见性本身也是科研的美妙之所在。即便是当今国际上各领域的顶尖专家,最多也就是对本领域内的科研发展发表一些议论,你却试图跨领域的去评估各种研究的价值,这是你浮躁表现之一。。。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件事儿,前阵子,何作秀对中医指手画脚,说什么中国文化的90%是糟粕,这事儿你听说过么?。。。
好高鹜远,是你浮躁表现之二。你前面提到了铜导线和光纤,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你认为对于光纤的研究工作是有价值的,而在金属导线上折腾是短视的,这是你要表达的意思么?那么请问,光纤是否是通信介质的终结者?还会有更好的介质来取代光纤吗?显然,这样的介质必然存在,光纤总有一天也会被取代。那么到了那时候,你是不是就要说光纤的研究工作是没有价值的,是短视的了呢?事实上,对每一种通信介质进行研究并发掘它的最大效用,和发明/发现一种新的介质同样重要。铜导线虽然老朽,但是却可以用于DSL,光纤虽然年轻力壮,却对DSL无能为力。现在原东德地区的很多家庭就是因为过早享受了光纤这种革命性的通信介质,所以才无福消受DSL带来的宽带时代。你对于“革命性”创造的过度推崇和对“改良性”工作的不屑,是你浮躁表现之二。更何况在上一段里我说到的,什么是“革命性”的创造,这对于所有科研人员来说都是个迷。
踏踏实实的做好本职工作,少对其他不熟悉的领域指手画脚,这才是科研应有的态度。。。
小牛军队
发表于 2007-3-18 12:19
原帖由 eisenstange 于 2007-3-18 10:45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关于智能天线的课,还没上过,但无所谓,我想信计算机系的学生是不可能进入到天线的领域的,当然韦特比的编码方式相信计算机系的学生也不可能深入,TD可能还比较简单,那么在不了解Detail的情况下,去设计协议是不是不切实际?在不了解大气衰减和水蒸气吸收的情况,他们能选择出正确的工作频率,估计连覆盖面积和天线要架多高都不清楚,更不要说设计出高效的协议了。
计算机系学生去设计第一第二层的协议自然有些不切实际。但是电子系学生对于第二层以上的各种协议,比如adhoc和非adhoc网络里各种路由协议的工作原理和效率,电子系的恐怕也不了解,原因很简单,因为电子系的课程里多是学分析的,代数尤其是近世代数以及离散数学范畴内的各具体学科的基础比较薄弱。。。这一切就叫术业有专攻,如果计算机系学生能设计第一第二层协议,那读电子专业通信方向的也就可以下岗了。
原帖由 eisenstange 于 2007-3-18 10:45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德国计算机系的课程设置到了高年级以后,都有nebenfach,说明计算机的核心课数目相对较少,而大量的学生都去选Datenbank, Kommunication,Chip-Design,鲜有人去学数值仿真,Datenbank可能还有可能学的好,而后面两个欠缺的基础课太多了。
在别的学科的eisenstange看来,电子的核心课程不外乎也就是数学分析(1-4),电子元器件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电路基础,简单的物理实验和一些个电子实验而已,什么Energietechnik,高压,高频,天线,集成电路等等都不是什么核心课程,而是具体的专业方向。。。对于计算机专业的Kommunikation方向,你欠缺的二层以上的知识恐怕不会比计算机学生欠缺的二层以下的知识少。比如队列理论,测度和概率论,图论,近世代数,通讯系统的数学建模和分析等等我想你们电子系也就学个皮毛而已。
原帖由 eisenstange 于 2007-3-18 10:45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至于自然科学的重要性,自然不必多说,而工程科学的价值也不能忽略,没有好的数学,物理基础的工程师,再好的理论也无法实现,而且相信各工程科学自身内部仍然有很多科学是自然科学里没有详细讨论过的。比如信号与系统,信息论,电路中的级联分析,等等。
嗯,你能看得上的比如也就只是电子方向的内容了。别的方向上的自然科学里没有详细讨论过的内容你自然是看不起的。
原帖由 eisenstange 于 2007-3-18 10:45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最后,这种级别的讨论,还用不到去查Google,说道google,还要再发点牢骚,中文的互联网资源真是少,和人口不相称。如果进入我的方向,那大家就真的没什么好谈的了。至于为什么自己不去学的理由,也很简单,那不是最能发挥我的价值的地方。我要留在只有4%的电子学生最后留在的方向上。
关于你的价值,我拭目以待。。。
Stil
发表于 2007-3-18 18:20
看这个帖子真长见识阿$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