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senstange 发表于 2007-3-12 13:49

一条消息:

高校教授 必须给本科生上课

新华网北京2004年12月2日电(记者吕诺)教育部部长周济2日强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要意义,制定有关政策和措施,把提高本科教育质量作为评价和衡量高等学校工作的重要依据,全国各高校必须把教授、副教授为本科学生上课作为一项基本制度。

    周济是在2日举行的教育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讲这番话的。周济说,今后一段时间,高等学校教学工作要着眼于国家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深化教学改革,注重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他指出,各高校当前要在8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推进高校改革:切实加大教学经费投入,确保教学运行和教学基本建设的需要;强化教学管理,确保正常的教学工作秩序;强化教师教学工作制度,把教授、副教授为本科学生上课作为一项基本制度,完善教师教学投入机制;大力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重点建设1500门国家精品课程和共享平台;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面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培养大批社会需要的各种类型的高质量人才;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加强高等学校教学工作评估;加强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完)

-------------------------------------------------

leiwang81 发表于 2007-3-12 20:10

原帖由 eisenstange 于 2007-3-12 13:26 发表


不知道你是扩招前还是扩招后,我那届同济全国总共录取差不多1400多个本科生,去掉上海600多,全国其他省市是不到一千。本科四年,教授和我说的话,加起来不超过十句,专业基础课,一大半是助教上,带我毕设 ...

那算起来我是扩招以后的,还算是你的学弟。我们的条件比你要差得多了。进同济的分可能也没你高,分到我们每个人头上的教育资源也是少得可怜。
这是我想最后一次回斑竹的贴,我为有你这样的学长感到难过,同济的悲哀,确实是同济教育上不折不扣的失败。不单单是如你所说,你在同济没学到什么专业知识,在我看来做人处事的心态就更不用提了。
我只想告诉斑竹,为人处世心态要放平和,凡是多想自己,要多拿镜子照自己,而不要把这手电筒不住地找别人缺点。自己不成器,不要怪环境不好。你现在可能成绩还不错,1.8左右的绩点也挺好。但你跳出现在这个圈子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更本就不算什么。到那时候,比较之下你会发现现在德国的教育也不怎么样,到时候你就找到另外一个同济了。

Don't_speak 发表于 2007-3-12 21:55

原帖由 leiwang81 于 2007-3-11 23:45 发表


我非常不喜欢同济的人说同济不好,其他学校的人我不管,因为别人有不同的本科经历,他们可以说出自己的观点。
$汗$
难 道 同 济 出 来 的 就 一 定 要 说 自 己 的 母 校 好 了 ? 你 后 半 句 也 一 样 可 以 用 于 铁 棍 , 他 也 有 他 的 本 科经 历 , 当 然 也 可 以 有 自 己 的 观 点 。 再 说 , 他 同 时 接 受 过 中 德 大 学 的 教 育 , 作 作 比 较 , 也 属 常 情 。
人 跟 人 不 同 , 适 用 的 教 育 方 式 也 不 同 , 有 些 人 在 国 内 如 鱼 得 水 ,在 国 外 脱 离 那 样 的 环 境 ,未 必 就 能 有 什 么 成 就 , 反 之 , 国 内 学 得 不 好 的 , 出 来 了 可 能 会 发 现 新 天 地 。

celler 发表于 2007-3-13 21:05

原帖由 eisenstange 于 2007-3-9 11:14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难道要我在国内的高校比欧美差很多的事实面前,还要夸他们好不成,Sorry, 实事求是的说,我做不到。

不太清楚南理工是哪个大学的缩写,不过没关系,我是同济的,当年班里有那么多比我聪明,比我勤奋的学 ...

I agree there's some gap between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with Western countries.
What I want to say is that you cannot deny China's high education as a bullshit.
The reason why you boasted German education so much lies that you tried to prove it's wise for you to go to Germany.

[ 本帖最后由 celler 于 2007-3-13 21:14 编辑 ]

celler 发表于 2007-3-13 21:31

原帖由 eisenstange 于 2007-3-12 13:26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不知道你是扩招前还是扩招后,我那届同济全国总共录取差不多1400多个本科生,去掉上海600多,全国其他省市是不到一千。本科四年,教授和我说的话,加起来不超过十句,专业基础课,一大半是助教上,带我毕设 ...

May I ask you a question?
To get a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conclusion, how many samples do you need?
Is one sample enough?
Is one perspective enough?

Your younger schoolmate presented his perspective quite different with you. Moreover,hundreds of China's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have EE courses.Do they have the same lecture contents and teaching style as Tongji? In a word, you cannot get convincing conclusion only from your own perspective, only from one university.

(BTW, I couldn't input Chinese now.)

[ 本帖最后由 celler 于 2007-3-13 21:32 编辑 ]

雨蝶 发表于 2007-3-13 22:30

这个帖子好长了啊,没时间看了,过来踩一脚,嘻嘻

俺觉得俺的大学蛮好的。根教授每个学期说多少句话要取决于个人,我们班上有些人从来没有根教授说句话,有些人根教授熟的经常去聊天。至少在浙大,我们专业,上课的基本上都是教授,只有一门课挂着某教授的名,却找了个讲师上,那位教授还是一位非常有名“知名”教授。所以让偶至今耿耿于怀,嘻嘻。

我觉得在国内根教授的关系反而比在德国好,德国教授忙死了,c4的教授有的没有预约连电话都打不过去。国内的教授有问题去找他就好了。我们的教授都很敬业,反正我很喜欢。

至于上的课,由于国情不一样,自然侧重点不同,坦率地说,我本科学得东西,现在看来,感觉好像什么都没有学到,可是我仍然认为我的本科教育是成功的,因为高等教育并不是像填鸭似的教给你了多少知识,而是应该教会你学习的方法。

再举个例子,我原来寝室里的女同学跟我说,她暑假去听了一所国内二流大学的课,发现他们讲课的老师比我们浙大的好多了,既然这样,为什么那些学校里还是培养不出高级人才?学校里的老师为什么不能去更高等级的大学任教?因为他们教授的办法不对,没有教会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最后,想说的是,自己的母校,不管多么的不近人如意,一味的批评,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

eisenstange 发表于 2007-3-13 23:39

原帖由 celler 于 2007-3-13 21:05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I agree there's some gap between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with Western countries.
What I want to say is that you cannot deny China's high education as a bullshit.
The reason why you boasted ...


确切的说,如果中国和德国目前的科技水平差不多的话,我根本不会去贬低任何一所中国的大学,而目前的问题是,大学改革的速度,以及我所了解到的那些在大学中混日子的讲师,竟然非但没有离开学校,现在竟然从讲师混到了副教授,如果我们的大学,永远以这种速度,这种力度进行改革的话,我们需要多久才能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而在到达那个水平之前,我们究竟还有没有足够多的时间和资源。

在我本科毕业以后工作的公司里,不乏其他名校的优秀毕业生,他们的水平如果有好的老师指导的话,绝对可以走到更尖端的领域,而最终只能停留在工程水平,反过来,美国公司的产品,一个单元售价要到接近两万人民币,但是由于缺乏技术,我们必须购买,这些设备无非是各种电路知识和工艺知识的集合,而这些知识恰恰是本科以及研究生教育中没有涉及到,甚至是没有引入门的。

如果是为了达到设计单片机,嵌入式系统,或者城域网这种应用水平,我们根本不需要来德国学习,而来德国学习的,一定要是最尖端的技术,同样我们国内的大学也要以这种标准为目标来建设,不然仍然按照以往的教学方式,靠那些没有真才实学的讲师,副教授上课,肯定没戏。

eisenstange 发表于 2007-3-13 23:55

原帖由 celler 于 2007-3-13 21:31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May I ask you a question?
To get a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conclusion, how many samples do you need?
Is one sample enough?
Is one perspective enough?

Your younger schoolmate presented...

这就好比,一名同济本科毕业生去找工作,找到两千块人民币一个月的工作,他会觉的很好,很满足,但另一本科生找到一个外企五千块一个月的工作,却仍然不满意,从学校和大多数学生来说,能找到一份工作,一千块,两千块,已经很不错了,哪怕专业不对口,如果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大学念的是值得的,大学教育是成功的,家长也很高兴,而另一个本科生却很难受,因为他眼睁睁的看着,他和他的外国同事研究出来的东西,再高价卖给自己的同胞,如果能多几个和他一样的同学,那么大家完全可以自己开发,制造出同样功能但价格低廉的产品,造福社会,所以从他的角度看,大学教育是失败的,因为大学并没有能给社会培养出足够多的伙伴。

不知道这样说,你能不能明白。高科技瓶颈已经严重的制约了经济的发展,而搞科研,不仅需要有聪明的头脑,也需要有勤奋严谨的作风,更需要有热情。我们有些大学把后面两点都抹杀了。

小牛军队 发表于 2007-3-14 01:03

原帖由 eisenstange 于 2007-3-13 23:39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如果是为了达到设计单片机,嵌入式系统,或者城域网这种应用水平,我们根本不需要来德国学习,而来德国学习的,一定要是最尖端的技术,同样我们国内的大学也要以这种标准为目标来建设,不然仍然按照以往的教学方式,靠那些没有真才实学的讲师,副教授上课,肯定没戏。

怎么到哪儿都能看见你大夸海口?。。。单片机我不了解,不敢胡说,但是嵌入式系统我多少知道一些偏Informatik方面的东西。别的不说,单是(智能)手机终端,CAN-Bus,传感器网络,这几个方向里头目前整个国际上的研究可一直是如火如荼的,怎么到你口中就变得一文不值了?。。。城域网你又懂得多少?第四代移动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无线城域网,在这部分的标准制定工作都还未完工,换句话说,全世界的科研人员都还在这个方向上进行研发,你怎么就觉得这不值一提了?。。。

原帖由 eisenstange 于 2007-3-10 10:04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要论技术,网络公司的技术还能算技术,别逗了。

我很好奇,对于网络运营你到底知道多少,就敢这样大言不惭?。。。对于网络运营,在通讯安全,系统部署,负载平衡,集群配置,分布事务,分布副本,冗余管理,一致性等等等等的领域都还有大量理论性的和技术性的研究工作需要做,这些你难道都看不起?。。。

对于你不懂的东西,不要随随便便的就下结论!。。。

celler 发表于 2007-3-14 09:45

原帖由 eisenstange 于 2007-3-13 23:55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这就好比,一名同济本科毕业生去找工作,找到两千块人民币一个月的工作,他会觉的很好,很满足,但另一本科生找到一个外企五千块一个月的工作,却仍然不满意,从学校和大多数学生来说,能找到一份工作,一千 ...


呵呵,首先恭喜你,说话比以前严密了,用了“从他的角度”“有些大学”。
你引开的这个话题太广了:大学教育的目的。但我绝不支持你说的产品论观点。
你之前的帖子也在说某些人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就说明大学教育失败,你的观点很新颖也很奇怪。

看看“小牛军队”的话吧:自己不是很确凿或没有实际考证过的,就不要妄下结论。
对论坛上的所有人,都很有借鉴意义。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查看完整版本: [转贴]以个人眼光看德国高等教育